探究高职财经类课程模式

时间:2022-08-21 11:53:01

探究高职财经类课程模式

摘要:以就业为主导,依托会计工作岗位特征,综合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要素,高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适宜构建"知识-能力"两个课程系统相结合为基础的专业课程体系。两个课程系统的组合,有机的将知识、技能、素质的培养目标相融合,使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两个教学体系系统设计,同步实施。

关键词:会计专业 就业课程 模式

一、高职会计专业新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要素

1.把握高职教育的本质。姓“高”、名“职”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内涵。因此,在构建课程体系时,应把握“职”字、认知“高”字。把握“职”字,就是在构建课程体系中,应牢牢把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指导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突出培养生活能力和职业能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顺利就业和职业发展服务。认知“高”字,就是构建的课程体系应体现为“三高”特征:培养目标的定位是“一线的应用性高级专门人才”;专业教育主要是高新知识技术性教育,前沿性技术、知识掌握程度高,专业复合性强;教学模式上产学研结合程度高,教科研能力强。

2.把握会计专业的基本特征。会计专业与其他专业相比,具有以下基本特征:一是知识体系的系统性。会计专业知识本质上是国家财经政策、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体系的掌握、解读和应用,需要学生掌握较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才能具备较高的解读能力、理解能力、运用能力。是典型的“知识-技能”型的专业教育路径,学生的技能培养必须建立在基本知识熟练把握的基础之上。二是综合素质要求高。会计岗位是单位的财经管理层面岗位,要求学生应具备较强的政治素质、道德索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责任素质、协作精神、会计职业道德。三是就业岗位群宽泛。

3.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根据培养目标影响因素的分析,我们认为,高职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定位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以职业入门资格为基础、以专业岗位职业能力为指向、以高等职业教育培养规格为标志。”高职教育会计专业培养的专门人才,首先要具备从事会计职业一线实践岗位的从业资格,取得会计类岗位入门资格,这是基础。其次培养的会计职业岗位的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要求,这是专业培养目标的内涵定位。再次,在培养规格上是高等职业教育层次,这是专业培养目标的标志定位。

4.会计职业岗位群。会计专业的特点就是就业岗位群的宽泛性,在会计岗位群的基础上,也可以面向财政、税收、金融、统计等专业岗位群就业,与财经类专业交叉性比较强。随着近几年我国就业形势的发展,会计专业就业岗位群又有了新的变化,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就业方向,面临着值得研究的影响课程体系构建问题。我们认为,在专业目标定位、培养规格确定、课程体系构建中,应当考虑职业岗位群的变化,解决因职业岗位群的变化所形成的问题。但是专业核心岗位群以及对教学方案的决定性影响不能变。因此,我们认为,在界定高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岗位群上坚持的原则应当有两点:一是坚持专业、适当兼顾;二是在坚持专业目标要求的基础上强化一线岗位的培养规格。根据上述界定原则,我们把高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岗位群划分三类,按照三类岗位群,有轻重、有指向的优化专业课程体系。

二、高职教育会计专业课程模式的构建

1.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的类型。总结国外职业教育较为成熟的、具有代表性的职业教育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1)双元制的课程模式。其核心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学习单元,学习领域课程开发的基础是职业工作过程,课程内容的确定以该专业相应的职业行动领域为依据。该课程模式比较适宜以工作项目为中心、以“技能-知识”为教育路径的职业教育专业,如理、工、计等专业群。

(2)CBE课程模式。其核心是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确定能力目标,由有代表性的企业专家组成的课程开发委员会制定课程开发表,以能力为目标,组织教学内容,最终考核是否达到这些能力要求。该课程模式比较适宜岗位活动为中心、以“技能―知识”为教育路径的职业教育专业,如医卫、农林等专业群。

(3)职业群集课程模式。其核心是以职业准备为目的,将工作内容类似、技能水平相近、学习时间相同等特点的职业归并成群集,以职业群作为课程编制的出发点和基础,要求课程组合的多元化、弹性化。该课程模式比较适宜以综合素质为中心、以“知识―技能”为教育路径的职业教育专业,如财经、服务等专业群。为了弥补学科课程模式的缺陷。我国从2O世纪80年代起在引进外国先进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过程中,先后尝试、总结了一些较为成熟的课程模式。如“建教合作”课程模式、“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模式、项目课程模式等。

2.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模式的构建。会计工作岗位的突出特点可概括为三点:一是会计岗位是单位的财经管理层面岗位系统,对从业人员的要求是综合素质高、知识系统性把握和理解强;二是专业岗位群宽泛、岗位特性具有多元性,对从业人员的要求是专业应用能力强、适应和转岗能力强;三是工作内涵的政策性强,与时俱进,对从业人员的要求是具备知识更新、不断学习的能力和素质。

三、构建“知识-能力”为基础的两个课程系统的课程框架体系

“知识-能力”课程系统由专业课理论知识课、专业扩展课等课程组成。专业理论知识课程系统采取以学科为主、以理实一体化为教学内容载体设置课程。主要设有下列课程:经济学基础,基础会计,财政与金融,会计从业资格考核,财务会计实务,财务管理实务,会计电算化实务,成本会计实务,审计实务,财会常用软件运用等。专业扩展课程采取模块(或单元)化组合成综合化课程的方式设置,按限选课模式开设主要设有下列课程组合:专业化会计综合化课程:包括商品流通业、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等行业会计、企业会计准则等若干个学习模块组合成综合化课程供学生选修;管理会计综合化课程:包括环境会计、责任会计、人力资源会计、社会责任会计等若干个学习模块组合成综合化课程供学生选择;商贸知识综合化课程:包括商务知识和电子商务知识、贸易知识、国际贸易知识等若干个学习模块组合成综合化课程供学生选择;证券投资知识综合化课程:包括金融、证券投资、证券市场等若干个学习模块组成的综合化课程供学生选择。“知识-能力”课程系统按照会计岗位工作任务和素质要求,以活动为中心,开发项目课程,主要开设:会计基本技能实训项目,会计应用技术实训项目,会计岗位项目实训项目(主要包括:收银员岗位实训、出纳员岗位实训、核算员岗位实训、主管会计岗位实训、车间核算员岗位实训、仓库保管员岗位实训、内部审计员岗位实训等项目、统计员岗位实训),会计顶岗实习等。

参考文献:

[1]江苏省人民政府文件.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EB/OL].江苏职教网

[2]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N].中国教育报

[3]教育部:职业院校加强校企合作试行半工半读[EB/O L].江苏职教网

[4]欧群慧,周宁玉.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对湖南大学“李达”教学改革实验班的思考和建iZ[N1.企业家天地,2007

[5]李志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动态优化课程改革探讨[U].现代企业教育,2008

上一篇:谈如何开展财经类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 下一篇:教育,应向生命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