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08-21 02:53:55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文章首先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国内外的研究文献进行回顾,进而分析我国企业开展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供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问题;建议

一、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国内外研究文献回顾

(一)国外文献回顾

美国学者谢尔顿(OliverSheldon)于1924年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CSR)”概念。他把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经营者满足产业内外各种人类需要的责任联系起来,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含有道德因素在内,企业经营战略对社区提供的服务有利于增进社区利益且社区利益高于企业的盈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会计学家戴维・林诺(David・F・Linowes)首次提出“社会责任会计”,成为会计发展以来最重要的概念,被誉为会计史上的“第四次革命”。此后不久,美国学者托尼・蒂克对社会责任会计产生的背景、社会责任的内涵以及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模式进行了论述,其信息披露成为当前各国企业与理论研究的焦点。WayneCorcoran和Wayne・E・Levninger提出的“环境交易报告”虽然在内容上局限于环境会计信息,但在模式上却为社会责任绩效信息的披露奠定了基础。

对企业社会责任披露内容的研究,美国的会计师协会(NAA)在1974年发表研究报告,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领域主要包括社会参与、人力资源、自然资源和环境、产品与服务4大类,共包括21小类。GrayR・H,Kouhy・RandLavers・S回顾了TrotmanK・T(1979)、GuthrieandMathews(1985)等研究者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所做的披露研究之后,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包括环境、消费、能源、社区、雇员等15类。TrotmanBrad1ey则只用了6大类的指标:环境信息、能源、人力资源、产品、社区参与、其他等,在6大类指标下包含36小类。

近年来,许多国外学者在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开始了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进行实证研究。Cowen(1987)通过对l34家美国公司年度报告中所包含的社会责任信息的研究表明:公司规模、盈利能力、公司所在的行业、公司是否存在社会责任委员会与企业的社会责任披露呈正相关。Robert(1992)的研究表明:利益相关者的势力、企业的战略地位、公司的盈利能力与企业的社会责任披露呈正相关。Kotter和Hesktee(1992)比较了企业文化相差较大的两类司,那些企业文化建设好的、以职工和顾客为导向的公司的财务反应远远优于企业文化差的公司。Carol(1994)使用问卷调查方法,研究了压力集团对于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影响,研究表明压力集团(股东、社区、政府、职工、消费者)是社会责任信息的主要使用者之一,并且认为企业所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非常不足。HomerH.Johnson提出:在一定范围内披露承担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能够增加企业的利润和提高公司的价值,不合法的不承担社会责任的行为能够对公司的财务表现产生负效应。这些学者的实证研究结果都预示着一种趋势: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对其财务表现或者公司价值会产生正面的影响。

(二)国内文献回顾

第一,披露模式。常勋(1992)主编的《国际会计》曾介绍过法国的增值表模式,宋献中、李皎予(1992)也对社会责任会计的报表披露模式作过分析。阳秋林(2005)也初探了我国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模式,并在报表分析的基础上试探性地构架了我国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指标分析体系,但并未对指标体系的适用性进行评价。

第二,披露内容。对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目前国际上还没有形成规范的界定标准,国内理论界对社会责任内容也有一定的探析。李亚东(1985)、顾兆峰(1997)、刘国华(1998)、韩颖(2002)、邬娟(2005)、季晓东(2005)等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进行了研究。李正、向锐(2007)对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界定、计量方法和现状进行研究,界定了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披露的内容为6大类共17小类,提出指数法是评价企业社会信息披露的最佳方法,通过研究发现我国企业对员工问题、产品质量提高、公益捐赠等社会责任披露较多,而对废旧物资回收、环境问题、社区问题等社会责任披露较少。

另外我国学者也根据国内的数据做了一些实证研究。阳秋林选取了5家公司,以公司2002年的年报为材料,分别从人力资源责任、职工保障措施、企业对社会贡献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陈玉清、马丽丽分析了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市场反应,检验了市场对全部A股公司2003年年报中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反应,得出了“信息使用者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不关注,资本市场对此信息的需求不强”的结论。沈洪涛和金婷婷(2006)的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披露在《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出台后有了明显的改善,但在披露内容和披露方式上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不一致性,尤其是在披露数量提高的同时并未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沈洪涛在自愿性信息披露的研究框架下,结合公司社会责任理论,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特征与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公司规模越大、盈利能力越强的公司越倾向于披露公司的社会责任。

二、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社会责任范围的界定模糊

虽然《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范围已做了一个界定,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包括对国家和社会的全面发展、自然环境和资源,以及股东、债权人、职工、客户、消费者、供应商、社区等利益相关方面所应承担的责任”。然而目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不论是在理论还是实践方面,尚处于引入、探索阶段,因此披露社会责任报告也不免出现认识偏差或误区,最为突出的是公司对社会责任的涵盖范围认识不足。例如,从2008年已向社会独立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来看,这些独立的社会责任报告的名称就有八种之多。社会责任报告种类的繁多以及格式标准不规范等问题,将使得各企业之间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缺乏可比性。

(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定性信息居多,定量信息较少

社会责任报告要传递公司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具体措施及其效果,而一个颇为突出的问题是个别报告缺乏实质性的内容,以文字描述为主。公司大讲“应该如何”而没有披露公司“实际如何做”。有的公司洋洋洒洒的篇幅中充斥着原则和口号,没有披露公司在实行社会责任方面的具体措施和定量描述,内容空洞。深交所《指引》本是对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披露进行指导,使公司可以联系自身特定的情况,理解、定义企业社会责任并披露相关信息。但是也出现个别公司缺乏对公司社会责任的理解和有针对性的披露,报告内容是依照《指引》原文照搬。这样的社会责任报告恐怕不但不能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甚至还会给今后的披露带来不好的示范效应。

(三)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以正面信息为主

企业在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过程中,考虑对企业自身形象的影响,往往报喜不报忧。具体来讲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上市公司对社会责任信息进行选择性披露。有亮点的部分浓墨重彩,作为披露的重点,而存在不足或未采取有效措施的部分,则一笔带过甚至只字不提。二是企业提供的社会责任信息与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例如,对于社会公众来说,其最需要的信息是产品安全责任信息,其次为环境保护责任信息以及公众安全责任信息;对于企业职工来说,其最需要的信息是企业医疗保障体系、员工培训机会以及职业发展前景等信息。而从目前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现状来说,大多数企业将大量篇幅花在了披露企业经济责任、环境责任、公益事业上,这与利益相关者的要求显然相去甚远。

(四)缺乏独立的第三方审计

不经过审核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所起到的实际作用较小。目前我国既没有强制要求企业编制社会责任报告,也没有要求对社会责任报告进行审计,而是采取鼓励企业自愿披露社会责任信息。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当前我国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中大多数是没有经过审计的。这些未审计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便使得公司有机会夸大事实情况,这将限制报告的有用性,使得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可信度大打折扣。

三、完善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建议

(一)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理论研究

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及相关信息披露中所暴露出的认识和理解上的偏差,直接影响了社会责任报告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当前应该继续加大对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研究力度,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内涵及外延、社会责任报告的主体和时间范围、社会责任在企业内部的实现机制以及社会责任与公司价值最大化的关系等展开系统深入的研究,以帮助企业能正确地厘清社会责任相关概念,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理念;同时,通过理论研究为社会责任报告提供技术规范和支持,如研究报告的格式标准、报告的质量特征及具体内容,从而为上市公司履行并报告社会责任提供理念引导。

(二)规范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方式

为提高社会责任信息的可比性,应在社会责任披露制度中明确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方式。社会责任信息与其他会计信息相比,计量单位不能仅限于货币计量方式,应根据社会责任项目特点,全面采用定性披露和定量披露多种方式。如对企业诚信、公平竞争等方面社会责任信息主要可通过文字说明的方式进行定性披露,而对劳动保障、工资福利、环境保护、公益性捐赠、纳税情况可采用实物、时间或货币为计量单位,从数量上进行表述和披露。对可以采用货币计量的社会责任项目,可在企业现有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三大基本会计报表中增设相关项目来揭示企业社会责任。由于企业社会责任内容多,可货币化计量项目少,为了提高社会责任信息的可比性,应要求企业在现有财务报告基础上编制单独的社会责任报告,并有政府统一规定报告的名称和格式。

(三)制定强制与自愿相结合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制度

我国应制定强制与自愿相结合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制度,调动社会各种力量来强化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责任感。企业的社会责任包括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两个方面,企业必须将履行法律责任放在第一位,然后要尽最基本的道德责任。因此,国家应建立制度,对于企业社会责任中的法律责任,强制企业披露,要求企业必须披露相关信息主要包括:企业的安全生产、消费者权益保护、劳动保障、工资福利、污染防治、依法纳税、公平竞争等方面的内容。企业必须定期披露,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而对企业社会责任中的道德责任,则采取自愿披露制度,其信息披露应包括的内容:企业职工的教育培训、企业诚信、资源循环应用、社会公益活动、就业、慈善捐赠等信息,鼓励社会责任意识强、社会责任做得好的企业做更多的自愿性披露。

(四)实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审计制度

为加强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监督力度,保证企业对外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真实性与公允性,我们应借实施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制度。为此,我们应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要研究、制定并颁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审计法规制度,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应制定一套社会责任报告审计标准,明确审计的对象、范围和主体,设计科学合理的审计方法和程序,规定审计的主要形式,使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审计有据可依;二是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的作用,必须对上市公司、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社会责任实行审计,并发表独立的意见;三是充分发挥政府机关对企业社会责任审计作用。

参考文献:

1、季晓东.浅探现代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J].财会月刊,2007(12).

2、罗金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制度研究[J].经济纵横,2007(4).

3、李正,向锐.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界定、计量方法和现状研究[J].会计研究,2007(7).

[作者单位:乐金电子(沈阳)有限公司]

上一篇:企业实施CPFR面临的困境 下一篇:并购企业隐性知识整合的内在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