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时间:2022-08-20 11:21:12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摘要】每个人都蕴藏着无限的创造潜能,问题是缺少打开这座神秘宫殿的钥匙。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兴趣,营造宽松研讨环境,鼓励质疑问难,打破思维定势,使其创新思维能力不断得到发展和升华。

【关键词】激发兴趣;营造宽松研讨环境;鼓励质疑问难;打破思维定势;启迪创新;培养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4.1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要想创新,创新思维是前提。面对国际竞争的日异激烈,创新已渗透于各个领域。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发展创造力是时代对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下面就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在数学教学中点燃学生好奇之心,激发创新思维的潜能。

“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能力的—种巨大的推动力”。兴趣越浓,注意力越集中,观察越仔细,思维记忆等多种智力因素活动也就越活跃。如果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充满挑战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好奇之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对新知识的探求具有满腔热情和迫切愿望,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就会积极地开动脑筋探索、观察和思考问题。从而自主完成对新知识的建构和理解。以此激发各种创新思维潜能。

二.营造宽松研讨环境,在自主探索中培养创新思维。

在自由宽松的研讨环境中,有着融洽的师生关系;有着积极向上的情绪场所。如此情境,学生大脑的情绪是高涨的、开放的,思维是处于整合状态的。他们的情绪很容易受到感染;心理有体验,更能尽快地进入探索领域;学生在心理上切实有一种安全感与信任感,这是创新思维得以发展的心理基础;教师自由施教,学生自由学习,创新思维的火花才能迸发出来,学生的潜在创造力才能被挖掘出来。爱因斯坦曾在一次关于教育的演说中呼吁: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人,不应该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上。杨振宁教授说:“他的灵感常常在早上刷牙时产生;笛卡儿建立坐标系的灵感在凌晨的枕头上降生。”可见只有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精心设计问题,启迪创新思维

波利亚曾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多层次、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创新的前提,没有问题意识,就没有创造性。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就应该精心设计问题,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敢于求异。让学生在思考、讨论中,创新思维得到启迪。

例如:在讲到圆锥曲线求最值时设计了这样一道例题:

求椭圆x2/4+y2/9=1上的动点P到其中一个焦点F的距离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题目给出几分钟后,学生们便给出了4种解法,分别从三角函数、二次函数、椭圆的两个定义出发,结果殊途同归。通过一题多解,不仅开阔了视野,激发了学生去发现、创造的强烈愿望,

教师紧接着又问:能否编一道类似的求最值的问题来?一听这话,同学们的兴致马上提了起来。不一会儿,就编出许多类似的问题来。老师将这些题目在黑板上展现出来,课堂气氛立即活跃起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还归纳出了椭圆中的几个有关最大(小)值的结论。此结论再一次把学生的思维推向了高潮!

对于同一类题目,采用—题多变的方式进行教学,不仅拓展了学生的思路、开发了学生的智力,而且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挥。

四、提供灵活开放的学习素材,引导想象,为创新思维插上探索的翅膀。

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包罗整个宇宙。”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想象,往往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锻炼数学思维。因此在教学中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拓宽学生思维的空间,就像为创新思维插上探索的翅膀。

开放型命题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并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

例如,已知椭圆的两个焦点分别为F1(-4,0)和F2(4,0)再添加什么条件,可得这个椭圆的方程为 ?

一般的学生添加的是①a=5;②b=3;③椭圆上一点P的坐标;当老师问:“还有别的答案吗”。忽然有学生大声说:“过椭圆的其中一个焦点F1的直线与椭圆交于两点A、B,三角形ABF2的周长为20”。接下来就有学生跟着说:“椭圆上一点与两焦点构成的三角形的周长为18”。这是一种创新,给人以返朴归真的感觉,这时教师应及时加以鼓励,鼓励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探究问题的各种可能解决途径和办法。引导他们打破常规和思维定势而另辟蹊径,敢想别人之未想,做别人之未做。积极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和别人意想不到的思维结果。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激励学生热爱数学,学习数学的热情,有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五、鼓励质疑问难,以保护学生勇于创新的积极性。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提出—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个问题更重要。”巴甫洛夫说得好:“怀疑,是发现的前导,是探究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一个人具有创造潜力的重要标志。我们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增加质疑问难这一环节。培养学生勇于发现问题的思维习惯。把学生的思维从狭窄封闭的状态里解放出来。遇到问题时要让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并有意识地去发展和培养这种良好的思维习惯。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答”。而且也要“学会问”。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论多么肤浅,都不要冷面相待,要防止从语言或行为上挫伤学生质疑问题的积极性,而应当及时给予表扬,引导并鼓励学生把自己内心世界的真实想法,包括想不通、吃不透、弄不懂、解不开的问题说出来,以保护学生探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积极性。

总之,大量的研究成果表明,每个人都蕴藏着无限的创造潜能,普通人和天才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问题是缺少打开这座神秘宫殿的钥匙。因此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关键在教师。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师教法的创新。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要勇于开拓进取,充分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做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有心人,不断培养学生猜想,探索,突破常规,寻求变异,善于质疑问题的思维方式。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其创新思维能力就会不断得到发展和升华。

参考文献

[1]刘洪涛等《国家创新系统》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周宏、高长梅《创新教育全书》

[3]胡炯涛《数学教学论》广西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教师教学基本功浅谈 下一篇:谈合作学习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