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一学生口语训练的一点建议

时间:2022-08-20 01:28:07

对高一学生口语训练的一点建议

[摘要]口语训练是高中的重要环节,本文试从现实存在的问题出发,讨论了教师在口语训练的引导地位和如何调动学生说英语的积极性。

[关键词]英语思维 口语训练 哑巴英语

高一学生在经过了义务教育初中英语的学习后,有了一定的单词量和基本的英语思维能力,根据高中教学新大纲的要求,高中英语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而说英语成了这四个要求中的薄弱环节。随着新教材的推广使用,英语教学也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众多的英语技能考试中增加了口试项目,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老师和学生的重视,但在具体教学中仍举步维艰,存在许多不利因素,亟待解决,本文试从以下方面探讨解决的具体对策。

一、制约口语训练的因素

1.思想态度问题。现今教育还处于以考试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下,学校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出发点是为了应付考试,为考试而学习英语,且中学英语测试中不对口语进行测试,因此,口语训练不受重视,形成了老师讲学生听,没有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造成了目前普遍存在哑巴英语现象,远远跟不上时代的要求,也抹杀了语言学习要说的特性。

2.对说英语的恐惧心理。将英语作为一门外语来学习,本来就比母语的学习困难大,学生在选词造句方面顾虑重重,总是被过多的语法规则所束缚,怕出错,怕受责备,怕被同学笑话等恐惧心理,是他们在学英语表达时焦虑紧张,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思维和顺利的表达,主要原因不外乎平时口语训练太少,开口说话时没有自主感,久而久之逐渐对整个学科产生惧怕和厌倦心理。

3.英语语境的制约。语言是在现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际工具,学生能流利的使用母语是因为他们生活在生长汉语的这个大环境里,而英语的学习是脱离了其生长的语言环境,学生没有真实英语交际的情况和环境,课堂使他们进行语言学习的主要环境。目前英语课大体以教授词汇语法为主,口语训练被忽视,学生缺少创造使用英语的氛围和场合,口语往往成了教师自己的训练,没有达到老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互动。

二、对策

1.增加口语练习的时间,教学大纲要求英语教学应该“培养学生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尽可能多的增加学生的口语训练时间,根据新教材提供的丰富的口语练习活动,并根据巩固语言知识和培养运用语言能力的关系,改变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式,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学习进行口语实践,充分利用新教材优势,组织好教材中设计的Speaking,鼓励学生相互间进行英语交流,并安排学生在课堂上作值日报告或学结等简单的口语练习,教师做简短的讲评并给予鼓励,指导学生的语音和语速控制等,激活学生说英语的兴趣,活跃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语言活动中获得运用语言的能力。

2.宽容错误。语言学习是不断磨合积累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语言学家杜雷曾说:“不犯错误是学不会语言的。”在学生进行口语表达时,教师进行过多的纠错,会打断学生的思路,破环学生的语流,使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受挫。教师在口语训练中主要任务是帮助鼓励学生开展口语练习活动以达到最大实践量,老师的作用就是积极的引导学生,对学生的语言错误我们可以借鉴语言教育学家曾强调的:“全局性错误,即对交际造成很大干扰的错误,应予以重视,而无妨语言学习发展的失误,自然会逐步解决。”学生在说话的过程中有自然纠错的能力,这来自教师平时对学生语感的培养,以及学生敏感性和语言识别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具备了这些能力后,语言失误会逐渐减少。

3.丰富口语备课内容。教师一般认为充实的课堂应该是课文语言点的解释和试题的评析,口语训练时间被压缩或草草了事。口语教学的备课要做精心细致的准备,对老师的要求更高。首先,教师自身应该有过硬的口语基本功,能说流利交际的英语并熟知英语国家习俗,博闻强识,对各领域知识有所了解,思维敏捷,应变快速,对学生要有耐心。第二,教师要熟悉掌握新教材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使教学内容在具体的语境中正确体现,使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自由交流。第三,教师组织的口语训练活动形式要多样化趣味化,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设备,为学生提供视听说全方位训练。最后,教师应对学生特点有所了解,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给他们发挥长处的机会,从其他同学身上取长补短,少走弯路。

4.坚持口语检测。时常的测试是保障口语坚持进行训练的有效措施,学生在压力下能更快的提高学习效率,并引起足够的重视,还能检验自己的口语训练成果。形式可以多样,如:(1)课文朗读和情景对话。(2)限制性情景反应。(3)看图说话。(4)复述课文。

总之,要利用各种条件来加强口语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训练,激发学生学英语说英语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性,使中学英语教育从听说读写各方面得到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1]国家教委.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2004.

[2]刘海量,于万锁.交际能力与口头教学.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8).

上一篇:关于学生电脑绘画学习的教学探究 下一篇:让模仿成为创新作文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