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4和γ—干扰素水平的变化

时间:2022-08-19 04:17:05

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4和γ—干扰素水平的变化

[摘要] 目的 探讨妊娠高血压疾病(HDCP)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4(IL-4)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变化。 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3年4月在缙云县人民医院妇产科就诊治疗的HDCP患者50例为治疗组,另选择同期产前检查的正常妊娠期孕妇30例作为对照组。治疗组予以解痉、镇静、降压和利尿等常规综合治疗1周。测定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及对照组血清IL-4和IFN-γ水平的变化。 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前血清IL-4水平[(0.31±0.09)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0.87±0.21)μg/L],血清IFN-γ水平[(48.25±9.14)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14.69±3.12)μg/L],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 = 3.28、4.15,P < 0.01)。治疗1周后,治疗组患者血清IL-4水平[(0.59±0.12)μg/L]较治疗前[(0.31±0.09)μg/L]明显上升,血清IFN-γ水平[(29.72±5.27)μg/L]较治疗前[(48.25±9.14)μg/L]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9、2.17,P < 0.05)。 结论 HDCP患者外周血Th1/Th2型细胞因子的比例失衡,免疫平衡由Th2细胞因子优势向Th1优势漂移,从而表现出HDCP的各种症状。治疗后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纠正外周血Th1/Th2型细胞因子的比例失衡,使Th1/Th2平衡从Th1优势向Th2优势漂移。可见调节血清IL-4和IFN-γ水平可作为HDCP患者疗效观察和预后评估的指标。

[关键词] 妊娠高血压疾病;白介素-4;γ-干扰素

[中图分类号] R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12(b)-0083-03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是妊娠晚期特有的严重危害母婴健康的疾病,发生于妊娠20周后,主要临床表现为水肿、高血压和蛋白尿,并在分娩后迅速消失。HDCP是妊娠晚期的常见并发症,是引起胎儿生长发育受限和孕产妇围生儿死亡的重要因素[1-2]。HDCP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假说很多,但迄今国内外尚无统一的定论,一直受到产科和科研工作者的关注。近年来研究证实,Th1/Th2细胞因子的比例失衡在HDCP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白介素-4(IL-4)和γ-干扰素(IFN-γ)是维持Th1/Th2细胞比例的关键分子,参与HDCP的病因及发病机制[3-4]。本研究观察了HDCP患者血清IL-4和IFN-γ水平的变化,并与正常妊娠孕妇相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月~2013年4月在缙云县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妇产科就诊治疗的HDCP患者50例(治疗组)。纳入标准:符合全国统编教材《妇产科学》(第6版)中HDCP分类标准[5],其中妊娠高血压21例,轻度子痫前期15例和重度子痫前期14例。排除标准:①原发性高血压及其他继发性高血压患者;②糖尿病、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心脑血管意外和恶性肿瘤等;③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患者年龄19~37岁,平均(29.1±3.7)岁;孕龄36.1~39.0周,平均(37.7±2.1)周。另选择同期在我院产前检查的正常妊娠期孕妇30例作为对照组,均无高血压、心脏病、肾病、糖尿病等内外科合并症及产科合并症,既往无不良妊娠史,其中年龄20~36岁,平均(28.8±3.2)岁,孕龄35.9~39.2周,平均(38.1±2.4)周。两组孕妇年龄、孕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方案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纳入研究前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患者予以解痉、镇静、降压和利尿等常规综合治疗1周,包括硫酸镁、心痛定、双肼嗪、速尿或甘露醇等药物。测定治疗组治疗前后和对照组入组时血清IL-4和IFN-γ水平的变化。

1.3 检测方法

取静脉血5~8 mL于空试管内,室温状态下静置0.5~1 h,以2500 r/min低温离心10 min,取上层血清分装于Eppendoff管,置于-20℃冰箱中保存待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4和IFN-γ水平。试剂盒由法国DACLONE公司提供,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实验操作。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实验结果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资料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前血清IL-4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IFN-γ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 = 3.28、4.15,P < 0.01)。治疗1周后,治疗组患者血清IL-4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血清IFN-γ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2.39、2.17,P < 0.05)。见表1。

表1 两组孕妇血清白介素-4和γ-干扰素水平的比较(μg/L,x±s)

注:与对照组比较,**P < 0.01;与同组内治疗前比较,P < 0.05;IL-4:白介素-4;IFN-γ:γ-干扰素

3 讨论

HDCP常发生于妊娠20周后,主要表现为水肿、高血压和蛋白尿,并在分娩后迅速消失,严重威胁母婴安全。HDCP的因及发病机制迄今国内外尚不完全明确,近年来随着对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其中生殖免疫学说日益受到临床的关注[6-7]。该学说认为妊娠是一种成功的半同种移植,其成功与否与母胎间免疫平衡密切相关,而母胎间免疫平衡失调可引起免疫排斥反应,其中以T淋巴细胞为中心的细胞免疫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Th1型免疫反应对妊娠有免疫杀伤作用,Th2型免疫反应对妊娠有免疫保护作用,尤其是Th1/Th2细胞因子平衡在免疫耐受的诱导和维持中起关键性作用[8-10]。HDCP患者Th1/Th2型细胞因子平衡紊乱,使Th1/Th2细胞因子平衡从Th2优势向Th1优势漂移,可阻碍母体对胎儿的免疫耐受,产生免疫排斥反应,从而导致母体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与胎盘形成障碍,引起缩血管和扩血管因子的比例失衡及全身炎症反应,全身小血管痉挛,最终导致高血压、蛋白尿等HDCP临床症状的出现[11-12]。

Th1细胞主要分泌白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FN-γ和白介素-12(IL-12),参与细胞免疫及迟发型超敏反应。而Th2细胞主要分泌IL-4、白介素-5(IL-5)和白介素-13(IL-13),参与体液免疫应答。免疫学上常以IFN-γ和IL-4作为是Th1和Th2细胞特征性因子,常以两者比例的变化反映患者Th1/Th2细胞因子平衡状态。石永云等[13]研究发现HDCP患者蜕膜中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时Th1/Th2型细胞因子的比例失衡,引起Th1/Th2型比值明显上升,免疫平衡由Th2优势向Th1优势漂移。朱景萍等[14]研究发现HDCP患者与正常晚期妊娠妇女相比,其外周血表现为Th1细胞因子表达明显增强,而Th2细胞因子表达明显减弱,免疫平衡由Th2优势向Th1优势漂移,属Th1细胞因子为主的免疫模式。本研究结果发现治疗组患者血清IL-4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IFN-γ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HDCP患者血清IL-4和IFN-γ水平明显异常,可见HDCP患者外周血Th1/Th2型细胞因子的比例失衡,免疫平衡由Th2细胞因子优势向Th1优势漂移,从而表现出HDCP的各种症状。同时研究还发现治疗1周后,治疗组患者血清IL-4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血清IFN-γ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提示HDCP经解痉、镇静、降压、利尿等常规综合治疗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纠正外周血Th1/Th2型细胞因子的比例失衡,使Th1/Th2平衡从Th1优势向Th2优势漂移,这与国内外的报道相符[15-16]。

综上所述,HDCP患者外周血Th1/Th2型细胞因子的比例失衡,免疫平衡由Th2细胞因子优势向Th1优势漂移,从而表现出HDCP的各种症状。治疗后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纠正外周血Th1/Th2型细胞因子的比例失衡,使Th1/Th2平衡从Th1优势向Th2优势漂移。可见调节血清IL-4和IFN-γ水平可作为HDCP患者疗效观察和预后评估的指标。

[参考文献]

[1] Redman CW,Sargent IL. Latest advances in understanding preeclampsia [J]. Science,2005,308(5728):1592-1594.

[2] Galewska Z,Bankowski E,Romanowicz L,et al. Preeclampsia(EPH-gestosis)-induced decrease of MMP-s content in the umbilical cord artery [J]. Clin Chim Acta,2003,335(1-2):109-115.

[3] 张静,张文真.胎盘Th1/Th2型细胞因子失衡与妊娠不良结局[J].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2005,16(4):211-213.

[4] Prigione I,Chiesa S,Taverna P,et al. T cell mediated immune responses to Toxoplasma gondiiin pregnant women with primary toxoplasmosis [J]. Microbes Infect,2006,8(2):552-560.

[5] 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7-101.

[6] Achmann J,Raue A,Schilling M,et al. Division of labor by dual feedback regulators controls JAK2/STAT5 signaling over broad ligand range [J]. Mol Syst Biol,2011,19(7):516-520.

[7] 魏军,尚涛,王德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Th1、Th2型细胞因子失衡的研究[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3,6(4):195-198.

[8] 黄晓晖,陈慧.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Th1/Th2细胞因子平衡偏移与NO的关系[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5):2135-2138.

[9] 尚定昆,郑晓群,颜卫华,等.TH1/TH2细胞因子与习惯性流产的关系研究[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8,16(4):25-26.

[10] Chaouat G,Lede-Bataille N,Dubanchet S,et al. TH1/TH2 paradigm in pregnancy:paradigm lost? Cyto-kines in pregnancy/early abortion:reexamining the TH1/TH2 para-digm [J]. International Archives of Allergy and Immunology,2004,134(2):93-119.

[11] Knosp CA,Johnston JA. Regulation of CD4(+)T cell polarisation by 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ling proteins [J]. Immunology,2011,12(10):1365-2567.

[12] 刘德红,凌斌,蒋莉莎,等.足月妊娠分娩发动时孕妇蜕膜组织中TH1及TH2型细胞的变化[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9, 13(11):1558-1339.

[13] 石永云,凌斌,周颖,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蜕膜中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变化[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06, 41(4):456-458.

[14] 朱景萍,高云荷,李敏,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外周血TH1/TH2模式[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4,26(13):1205-1206.

[15] 董文岳,贺晶,王正平,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胎盘辅T淋巴细胞1型及2型细胞因子变化的意义[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4,39(12):819-820.

[16] Michimata T,Tsuda H,Sakai M,et al. Accumulation of CR TH2-positive T-helper 2 and T-cytotoxic 2 cells at implantation sites of human decidua in a prostaglandin D(2)-mediated manner [J]. Mol Hum Reprod,2002,8(2):181-187.

(收稿日期:2013-08-12 本文编辑:李继翔)

上一篇: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在实体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 下一篇:涿州市2010~1752例尿路结石流行病学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