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学习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8-18 02:09:27

探究式学习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探究式教学是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情况下,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通过教师创设探究情境,引出问题,学生分析问题,合作探讨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关键词:探究;自主;合作

目前,许多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仍然采用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辅以上机实践。这种教学模式很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更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方法能够很好地克服这种弊端,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一、探究式学习的概念和特点

1.概念

关于“探究式学习”的定义的研究各方面不尽相同,但认同度较高的是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的定义:“探究式学习是学生从各种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问题或任务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性活动,以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探究能力和应用能力、获得情感体验为目的学习方式。” [1]

2.特点

(1)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强调的是学生自主参与,目的是唤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充分体现了对他们思想观点的尊重和鼓励。因此,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己上机实践,让他们能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通过自主学习获得知识的快乐。

(2)开放学习。“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富有开放性的学习方式。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怀疑,提出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案,相互交流、讨论,对不同的结果进行分析,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特别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该开放网络,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可以随时在网络上查找解决的方法。

(3)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中,教师应将合作学习贯穿探究教学始终。从问题的提出、资料的收集、方案的设计等方面,都应开展合作探究。在合作中,体验获取知识的乐趣。

二、探究式学习教学策略

1.创设探究情境

罗杰斯说过:“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是对学生个人最有意义的学习,只有面对真实的问题情境,学生才会全身心地投入。”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探究情境,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在Excel公式和图表的教学中,可以请学生们讨论分析自己的零花钱都花费在哪里了。引导学生提出质疑:为什么自己的零花钱所剩无几?该怎么花才能不做“月光族”?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探究动机。在生动直观的问题情境中,学生能够获得充分的感性认识,进而自己提出问题,由教师筛选出一些具有典型性、针对性、启发性和拓展性的问题供学生质疑,吸引他们去主动探索。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利用Excel中的公式进行统计,利用图表来进行分析。这样促使学生养成敢于质疑、善于提问的良好习惯,从而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运用行动导向引导学生探究

教师在教学中应从下达任务时就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在操作过程中把握知识点,在完成任务中指导解决难点,完成任务后共同小结等。[2]任务要尽可能细化。比如,在计算机基础PPT动画的教学中,教师以“低碳生活,联动你我”为主题,根据学生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认知规律,将总任务划分为三个子任务:子任务一,自定义动画;任务二,页面切换动画;子任务三,自主创新。每一个子任务中的操作提示是以一个个明确的问题形式进行串联,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由发现新知进而总结新知。在子任务一中,首先设置了一个“一分钟体验”环节,让学生根据操作提示摸索进入动画的实现方法。体验结束后,请一位学生将操作过程重现,教师结合学生的操作,以标准的示范讲解让学生明确进入动画的操作要领。最后学生在 “操作提示”下自主完成子任务一中的进入、强调、退出动画,从而掌握自定义动画的基本操作,逐步突出教学重点。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多走动,多指导,对学生操作过程中出现的个性和共性的问题及时给予解答指导,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程度好的学生可提前进入到子任务二的学习中。待所有的学生基本完成子任务一后,教师以“单一的动画显得不够丰富,是否有解决的方法”为问题的延伸,引出组合动画的概念,让学生明白将多种自定义动画方式相结合会收到更多有新意的效果。具备了子任务一的学习基础,子任务二的学习就更加得心应手。用两个最突出的细节问题来引领学生自主学习“页面切换”的操作要点。在上述两个任务的探索学习中,学生已具备了简单动画的制作能力,此时把课堂全部还给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完善整个作品,以此来强化技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鼓励合作学习

教师应将合作学习贯穿探究教学始终,为探究教学的实施创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比如,在计算机基础教学《Word图文表混合排版》一节中,借助制作一期班级板报展开任务,通过设置比赛小组的方法,让学生合作交流,分组比赛体会Word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巧。通过板报一步步的美化和完善,推动教学内容逐步深入,让学生从中体会自主探索的成就感和愉悦感。

4.即时总结评价

在实施探究教学的每一个阶段,教师都要认真组织学生,并与学生一道进行即时总结,反思各阶段的工作,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出新的探究设想。教师应对学生探究的结果和发表的观点给予充分肯定,对学生积极探究的过程给予积极的评价,激励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当然,在评价中对学生实验的失败也要进行合理的分析归因,这可以让学生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努力促进学生自身探究能力的提高,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5.引导思考,提倡创新

学生在探究中得出结论,获得知识,最终要让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探究才具有生命力。当学生对探究学习的过程有了一定的经验后,教师可激励学生开拓进取,探究一些更具开放性、挑战性的现实生活中的问题。[3] 比如,在计算机网络教学模块中,架构FTP服务器,实现班级共享资源平台。该平台主要有班级相册、公告通知、上交作业等功能。在机房局域网中,配置相关权限,难度不大,学生基本可以完成。此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外网用户也可以访问该平台?相信有很多学生会很感兴趣。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使探究更具有创造价值,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的探究兴趣,使探究充满活力和生机,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结论

总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一味地讲授理论和上机实践,采取“填鸭式”教学的模式已经落伍。在教学中,应运用探究式教学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才会有学习动力。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和想法,以任务为主线,以问题为纽带,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在解决问题中建构知识、提升能力。

参考文献:

[1]陈俞强,郭剑岚,胡选子.高职计算机专业探究式学习实施策略的研究[J].软件工程师,2010,(9):54―56.

[2]谢 晗.探究性学习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现代交际,2010,(7):93.

[3]胡 伟.新课程体系下“引导―探究”教学模式初探[J].教育探索,2004,(3):41―42.

(作者单位:江苏省吴中中等专业学校)

上一篇:信息化教育下的作文起步教学 下一篇:“翻转课堂”模式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