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产业:国内研究述评

时间:2022-08-18 08:46:34

休闲产业:国内研究述评

休闲产业研究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国内对休闲产业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休闲产业的概念和范围、休闲产业的地位和作用、休闲消费、影响我国休闲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和对策等几个方面,今后研究的重点应转向建立休闲产业统计体系、揭示休闲产业和消费结构的变化规律、检验休闲产业的就业功能及其与建设和谐社会的关系上来,在研究方法上应注重从定性分析转向定量分析。

关键词:休闲;休闲产业;休闲消费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656(2006)04―0040―07

在西方,自凡勃伦(Veblen,1899)以来,休闲一直被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活动加以研究,现在,休闲产业经济学已经成了西方学界中非常重要的分支学科。在中国,把休闲产业作为一门学问进行研究则是在改革开放以后,这主要是由于改革开放后经济的迅速发展使人们的收入水平和闲暇时间都有了很大的增加,加之生活观念的转变,使休闲开始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经济现象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20世纪80年代初,于光远先生就提倡要对休闲进行研究,后来他又在《论普遍有闲的社会》中指出:争取有闲是生产的根本目的之一,休闲产业是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的,因此要加强对休闲学的研究[2]。他对休闲产业研究的提倡,开启了中国休闲产业研究的先河。不过,休闲产业真正引起人们的重视还是在1999国家宣布增加公众节假日的天数后,此后休闲的消费效应开始显现,在这种情况下,报刊舆论开始广泛讨论休闲产业问题,一些学者开始加入到休闲产业研究的行列,并产生了一批严肃的学术成果。

一、休闲产业研究的主要问题

概括起来,目前国内学者对休闲产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休闲产业的内涵和外延

如何界定休闲产业的范围是目前国内学术界在研究休闲产业时所遇到的最难以达成一致的问题,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直接关系到对休闲产业的经济统计(如休闲产业的产值和就业等的统计)以及人们对休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认识,而且它也是建立休闲产业经济学的一个核心问题,因为它规定了休闲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事实上,即使是在对休闲产业研究比较深入的一些发达国家,在对休闲产业的范围界定上至今也没有达成完全一致的意见,如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它们所统计的休闲产业就不完全相同。

于光远先生认为,休闲产业是指为满足人们的休闲需要而组织起来的产业,它是休闲得以实现的条件[2]。这一定义虽然具有较高的概括性,但这里存在的问题是:这里的“休闲需要”是指直接的休闲需要还是间接的休闲需要?如果是前者,那么一些本应归入休闲产业的行业将被排除在休闲产业之外,如为游乐场提供大型游乐设施的企业,由于这些大型游乐设施并不是人们直接的休闲需要(人们去游乐场游玩时直接的休闲需要是游乐企业提供的休闲服务而非这些休闲设施),因此这些企业就不能被计入休闲产业的范围。然而,根据产业的关联性,很多为人们的休闲需要提供间接产品的行业都可以被归入到休闲产业的范围,这样的话,国民经济中几乎所有的产业都可以一部分或全部归入休闲产业。

马惠娣是国内较早研究休闲产业的学者,虽然她的研究重点一直限于休闲哲学,但她关于休闲产业的观点至今仍为学术界所广泛引用。马惠娣认为,休闲产业是指与人的休闲生活、休闲行为、休闲需求(物质的与精神的)密切相关的产业领域,特别是以旅游业、娱乐业、服务业为龙头形成的经济形态和产业系统,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它一般涉及到国家公园、博物馆、体育(运动项目、设施、设备、维修等)、影视、交通、旅行社、导游、纪念品、餐饮业、社区服务以及由此连带的产业群。她这一关于休闲产业的概念目前为国内学术界所广泛接受。但与于光远先生的定义一样,她的“密切相关”也是不明确的。而且,她还认为:“休闲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边界十分模糊,相互之间都有交叉与渗透,界定不同称谓不同。如在我国,过去统称第三产业,经合组织称服务业,在美国休闲产业被划定一个范围。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没有统一的界定,只是大致相似。”[3]49可见,她将休闲产业等同于第三产业(即服务业),以及将旅游业、娱乐业与服务业并列,这显然让人难以苟同。因为第三产业与休闲产业只存在交叉关系,它既包括了一部分服务性行业,又包括了一部分非服务性行业,而旅游业与娱乐业均属服务业的细分行业,将它们并列,犯了定义上种属不分的逻辑错误。

李再永认为,所谓休闲产业是指当人们的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后,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和休闲时间的增加而兴起的产业,它主要为人们的精神享受提供服务,以满足人们的“美、感、游、创”等心理需求,主要包括旅游业、美容业、文化娱乐业、居民服务业、体育产业、教育产业等[4]。这一定义将休闲产业看作是收入水平和闲暇时间的函数,但将教育产业也列入休闲产业,存在外延过大的问题。宋成立则将休闲产业与休闲服务业等同,认为休闲产业是那些为人们的休闲活动提供直接服务的各种行业和产业的统称,它包括传统的消费品零售业、生活服务业、社区服务业、娱乐及旅游业、文化、体育、继续教育等产业[5]。这一定义将休闲物品业完全排除在了休闲产业的范围之外,理解过于狭隘。

那么,休闲产业的范围到底应该如何界定?其实,由于“休闲”更多地被看作是“人们在闲暇时间里的活动”,因此凡是生产供人们在休闲时“直接使用”的物品和服务的行业都应归入到休闲产业的范围。我们将这类物品或服务称为休闲物品和休闲服务,它包括了消费者的全部直接休闲需要和一部分间接休闲需要,比如游乐场向游人提供的游乐服务是游客的直接休闲需要,而游乐场的游乐设施是游客的间接休闲需要,这些游乐设施虽然只是游乐场生产游乐服务的中间投入,但由于许多服务尤其是休闲类服务的生产具有生产的特殊性,即要求消费者利用服务企业提供的服务设施进行自我服务,因此这类游乐设施仍是供游客“直接使用”的,故生产这类游乐设施的企业仍应被归入休闲产业,而其他那些为生产休闲物品(用品)和休闲服务的企业提供中间产品的企业,由于它们所提供的中间产品不是供消费者在休闲时“直接使用”的,因此不能被纳入到休闲产业的范围。所以,对休闲产业的界定应遵循“消费者直接使用”的原则,而不是“直接需要”的原则。

根据“消费者直接使用”的原则,休闲产业应被定义为:由消费者的休闲消费需求引发的、国民经济中那些生产休闲物品和休闲服务行业的总称,它广泛存在于国民经济三大产业之中。我们可以将存在于三大产业中的休闲产业部门分别称为休闲第一产业、休闲第二产业和休闲第三产业,其中休闲第一产业和休闲第二产业可以统称为休闲物品业,休闲第三产业也称为休闲服务业。在现代社会中,休闲服务业是休闲产业的主体产业部门。休闲产业所包含的主要行业范围如图1。

(二)休闲产业的地位和作用

探讨休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国内休闲产业研究的重要内容。马惠娣和王国政通过对国内外休闲产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的分析,推断出休闲产业将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6]。邓志阳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和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等三个方面论述了发展休闲产业的重要作用[7];李再永详细讨论了休闲产业的就业功能[4];孙天厌认为发展休闲产业主要对经济增长和就业有双拉动效应[8];楼嘉军认为休闲产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它对经济的驱动作用、调节作用和导向作用三个方面[9]。归纳起来,国内学者认为休闲产业的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促进经济增长。许多有关经济增长的文献都表明,在经济增长达到较高阶段时,休闲消费将成为推动社会消费力增长的主要因素,从而休闲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将凸现。我国学者马惠娣和王国政曾观察到,为休闲而进行的各类生产活动和服务活动正在成为现代社会经济繁荣的重要因素,历史上城市的产生和发展主要是依赖制造加工业的繁荣,但现在各类休闲活动的开展已经成为各大城市经济生活得以运行的基本条件,城市经济的良性循环在很大程度上越来越依赖于各种休闲要求的实现[6]。

2.增加就业。通过发展休闲产业来扩大就业,是现代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所普遍采用的提高就业率的重要措施。因为休闲产业中的休闲服务业大多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这类产业所需投入的资本不大,但创造的就业机会却多。另外,休闲产业一般有较大的产业关联度,以旅游休闲业为例,因其涉及衣、食、住、行、娱、购等多方面的消费活动,因而旅游业的发展必将带动交通运输业、旅馆餐饮业、娱乐业、旅游商品业等一系列行业的发展,从而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根据我国学者李江帆等对广东省旅游业的一项估计,旅游业每增加1人就业,大约能给三大产业提供约6.2个就业机会[10]。

3.促进公平分配。相对于现在的经济水平来说,休闲是富人的消费活动,通过发展休闲产业从而鼓励富人的休闲消费,能给一部分相对较为贫困的人创造就业的机会,给一些贫困但旅游和娱乐资源丰富的地区带来致富的机遇,从而实现财富从高收入阶层向低收入阶层的合理转移,有利于降低贫富分化、促进收入的公平分配。

(三)休闲消费

持续的休闲消费需求是推动休闲产业发展的真正动力,因此休闲消费一直是我国休闲产业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国内对休闲消费的理解一般是在两个方面展开的,一是遵从新古典的分析思路,将闲暇时间本身看成是一种边际效用为正的“正常品”,因此休闲消费的含义实际上是指对闲暇时间的消费。二是将休闲消费理解成消费者在进行休闲活动时所发生的对休闲物品或服务的消费。从第一种含义上对休闲消费进行分析实际上是分析消费者对闲暇的需求,这方面的讨论大多都是基于传统的“工作―闲暇”模型展开的,其中宋瑞主要讨论了消费者的闲暇需求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以及闲暇需求的收入弹性,发现闲暇需求的收入弹性较高[11];何崇仁和胡适耕在“劳动―休闲”选择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考虑休闲因素的更一般性的内生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模型,并对模型在一般意义下进行了均衡分析和动态分析[12]。郭鲁芳也基于传统的“工作―闲暇”模型对休闲消费进行了分析,然后在引入家庭生产函数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休闲消费的理论模型,探讨了消费者最大化效用的条件,并分析了其他收入、工资率变化对休闲消费的影响。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在传统的工作闲暇中,实现消费者均衡的最优条件是消费和休闲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实际工资率,而当将家庭生产函数引入休闲消费模型后,家庭工作的边际生产率等于物品和消费时间的边际替代率就是消费者均衡的条件,而且收入变化、工资率都会对休闲消费产生影响[13]。新构建的模型由于考虑了休闲本身的价值,因而更有助于理解消费者的休闲消费决策。米辉、刘先忠则把休闲引入“宇泽―卢卡斯”模型,通过动态最优化方法,得出了在休闲外生的情况下休闲与均衡经济增长率负相关,在休闲内生的情况下在均衡状态下不存在内生经济增长的结论[14]。

更多关于休闲消费的讨论则是针对其第二种含义进行的,而且主要集中在休闲消费的特点、变动趋势及其对经济发展的意义方面,其中有:马惠娣曾讨论了休闲时代的消费特征,认为随着休闲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工作和休闲的概念已经模糊,传统的“先生产,后生活(消费)”的概念也将发生根本性的变革,而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多将使得休闲消费成为推动经济的重要动力[6]。李新家认为,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休闲消费时代,休闲消费文化正成为大众的文化,休闲消费正在向多元化、高层次发展。在休闲消费时代,休闲消费有四大特点,即以充足的消费时间为前提,以较高的收入水平为基础,以满足享受和发展需要为主要内容,以体现消费者的个性和风格为主要特征。休闲消费的扩大,将使得休闲产业大有发展空间[15]。邓崇清讨论了休闲消费的分类、特点及其重大的社会经济意义,认为休闲消费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休闲消费一般是高品位的精神消费,具有较大的需求弹性,休闲消费的兴起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推动生产率的提高、拉动消费需求、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16],等等。

国内学者在讨论休闲消费时所忽略的一个重要问题是:闲暇时间对消费者的休闲需求是有严格制约性的。在很多情况下,消费者即使对某些休闲物品或休闲服务既有需求能力又有需求欲望,但由于缺乏闲暇时间,因此消费者的这一需求并不能转化为有效需求,但传统的需求定义并没有考虑到消费时间对消费需求的这一约束,也就是说传统的需求定义隐含了消费时间无限性的假设,这一假设在物质匮乏的时代无疑是成立的,但在生产力已高度发达的今天,时间已变得比货币更为稀缺,那么这一假设显然已不再总是成立。也就是说,若存在闲暇时间即消费时间的不足,那么当将闲暇时间约束引入需求分析时,我们会发现消费者对休闲物品或服务的实际有效需求,会由于闲暇时间约束的存在而小于我们根据传统的需求定义而求解到的需求,尤其是对于那些需求量与闲暇时间成正比的休闲服务如欣赏歌剧和晚会来说更是如此。因此,如何深入地研究闲暇时间对休闲需求的制约,对制定正确的休闲产业发展政策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四)发展休闲产业的主要障碍与对策

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加,休闲产业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不过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严重的问题,有些学者对此进行了探讨。其中主要有:

马惠娣认为,我国社会条件支持系统已成为发展休闲产业的“瓶颈”,她因此向有关政府部门提出了发展休闲产业的七大建议,即:在适当的时候成立专事国家休闲规划的部门和研究机构;实行带薪休假制度;着手进行每周4天工作制的调研和论证准备;迅速普及科学、合理、健康以及可持续的休闲观,加强休闲教育;加强社区建设,从根本上改变社区管理和服务人员的知识结构;西部开发要打好“休闲产业”这张牌,要注重创造新的旅游模式;加强社会条件支持系统的配套工作,如政策、立法、制度建设、社会保障等[6]。王国新也认为,休闲产业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因此政府要迟早完善休闲产业的社会支持系统包括政策系统、政府管理系统、产业系统、教育与科研系统等[17]。

郑胜华认为,目前我国休闲业虽然发展迅速,但还存在产业体系不完备、政府缺乏统一规划与协调、休闲企业规模小且创新能力弱、社会观念对休闲业存在错误认识等多个方面的问题,因此政府应将休闲产业作为一正式产业列入GDP计算中,并出台有关政策促进休闲产业的发展[18]。

曹认为,目前我国休闲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休闲产业规模不足、休闲产品结构和休闲消费结构不合理、休闲支持系统发展不完善、休闲观念陈旧等,提出要对休闲产业进行合理规划、增加居民闲暇时间、扩充休闲内容、调整休闲消费结构、加强休闲教育和休闲文化建设,从而大力促进休闲产业发展[19]。

王慧和杨坚争认为,制约我国休闲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人均收入水平低所导致的需求不足、缺乏科学的休闲消费观、宏观规划水平低、休闲设施落后、休闲服务管理水平低,提出要加强社会宏观管理,建立相关的社会条件支持系统、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理论研究、提升服务水平,从而促进休闲产业的发展[20]。

总地看来,学术界比较一致的意见是:收入水平低、闲暇时间缺乏、休闲观念陈旧、休闲技能低、政府规划落后、社会条件支持系统不完善是当前影响我国休闲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不过这些讨论大多着眼于宏观,且比较表面,而对休闲产业发展的微观机制和推动休闲产业发展的原动力,仍显得探讨不够。事实上,从产业史本身来看,任何产业的发展都是遵循一定规律的,如果脱离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而过分关注外部因素对产业发展的影响,无疑是本末倒置。另一个与此相关的问题是,目前大多数学者的结论和建议都不是建立在对假设前提进行严格计量检验的基础上的,更多的只是一种经验观察。

二、未来休闲产业研究的主要方向展望

总地来看,目前国内对休闲产业的研究还处于萌芽阶段,仅有的研究也大多是表面的和零散的,有些研究还停留在对一些基本概念的争论上,加之目前经济统计中缺乏专门的休闲产业统计分类,因而将休闲产业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还显得非常薄弱。在研究方法上,目前还是以定性研究为主,定量研究的成果严重缺乏,因此今后在研究方法上应从定性研究为主转向以定量研究为主。不过,随着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加入到这一新兴领域,对休闲产业的研究将会不断深入。笔者认为,对休闲产业的研究应该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取得突破:

(一)要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法,对休闲产业所包括的行业范围进行科学而明确的界定,从而逐步建立起我国休闲产业的统计指标体系。正确的产业统计是进一步研究休闲产业的基础,如果缺乏一个达成共识的产业框架,不同的学者对休闲产业的理解不同,那么必将导致理论上的混乱。在这方面,发达国家已经走在了前列,其中尤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英国为代表,如英国从上世纪80年代末即开始每年出版《休闲统计年鉴》,澳大利亚则建立了一个全国统一的文化和休闲分类体系(ACLC),亚洲地区的韩国也有相应的统计①。但是,由于对休闲的理解带有较强的价值判断,不同特点的国家对休闲的理解也有不同,因此哪些产业活动应归入休闲产业,不同国家有不同的统计框架,各国休闲产业统计体系之间的差异较大,缺乏可比性。因此,如何根据我国的特点建立起我国自己的休闲产业统计体系,是我们以后在休闲产业研究中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不过,郑胜华提出要将休闲产业作为正式产业列入GDP中计算的提法却是有待商榷的,因为目前世界通行的国民经济三次产业分类统计法已经穷尽了国民经济中所有的经济活动,因此休闲产业实际上已经被计入了GDP中,只不过没有被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被计入而已。但如果将休闲产业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体系纳入目前的国民经济分类体系中,又会由于休闲产业散布于国民经济三次产业中而破坏目前的三次产业分类体系,这显然存在可行性问题。因此我们今后的重点应是如何建立一个单独的休闲产业统计体系,将休闲产业从目前的国民经济统计体系中剥离出来。

(二)要注重揭示休闲产业发展的内部规律性。产业发展总是遵循一定发展轨迹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休闲产业有不同的发展特点和发展规律,正确把握休闲产业的发展规律对制定正确的产业发展政策来说非常重要。比如,从发达国家休闲产业发展的情况来看,休闲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是趋于上升的,而休闲服务业在整个休闲产业中的比重也是趋于上升的,这就是休闲产业比重上升律。这一规律在我国是否成立?要对此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从而为我国制定相应的休闲产业促进政策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依据。

(三)要深入研究休闲产业的就业功能。就业问题在我国显得格外严峻,据国家发改委预测,在可能影响我国“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十大因素中,就业问题排在第一位。有专家指出,要解决就业问题仅靠调控运行的战术性措施已无济于事,必须根据“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对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做出重大调整,其中最主要的挖掘方向就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那么,第三产业中哪些产业的就业功能最强?休闲产业的直接和间接就业乘数到底有多高?根据国外的情况来看,休闲产业所吸纳的就业比重是趋于上升的,而休闲服务业吸纳就业的能力在休闲产业中又是趋于提高的,这就是西方休闲产业发展中所表现出来的就业比重上升律。如果这是一条普遍规律,那么对于我国制定相应的就业战略无疑非常重要。

(四)要加强对居民消费结构变动规律的研究。根据国外的情况,当收入水平提高后,休闲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和休闲服务消费支出占休闲消费总支出的比重都是不断提高的,这就是消费结构变动中的“闲化”趋势,正是这一趋势的不断加强使得休闲产业和休闲服务业在西方发达国家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这一规律在中国是否存在?要对此进行实证检验,从而为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动寻求需求结构变动的依据,有利于我国根据需求结构变动规律制定相应的休闲产业发展长期规划。

(五)要深入探讨发展休闲产业与建设和谐社会的关系。和谐社会最终应当是一个人人享有平等的、全面自由发展机会的社会。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是在不断获得休闲中实现的,而通过发展休闲产业尤其是公共休闲和大众休闲业,可以让普通大众获得更广泛的休闲权利与机会,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增进人们的相互接触和了解,缓解人们身心焦虑和工作压力。通过发展休闲产业,既可以增进社会较富裕阶层休闲消费的机会,又可以为社会较贫困阶层提供获得收入和工作的机会,从而促进公平分配。

参考文献:

[1]凡勃伦.有闲阶级论[M].蔡受百,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

[2]于光远.论普遍有闲的社会[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18(1):41-48.

[3]马惠娣.21世纪与休闲经济、休闲产业、休闲文化[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17(1):48-52.

[4]李再永.增加就业的新途径──休闲产业[J].山西财政大学学报,1999,21(增刊):7-8。

[5]宋成立.利用资源优势发展休闲产业[N].中国贸易报,2001-03-29(6).

[6]马惠娣,王国政.休闲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J].了望,2000,(34):40-41.

[7]邓志阳.休闲与休闲经济[J].南方经济,2001,(12):51-54.

[8]孙天厌.关注休闲:经济学视角[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19(6):92-95.

[9]楼嘉军.休闲产业初探[J].旅游科学,2003,(2):13-16.

[10]李江帆,李冠霖,江波.旅游业的产业关联和产业波及分析――以广东为例[J].旅游学刊,2001,16(3):19-25.

[11]宋瑞.浅论休闲经济[J].消费经济,2001,(5):18-21.

[12]何崇仁,胡适耕.考虑休闲的技术进步模型[J].数学杂志,2003,23(2):241-246.

[13]郭鲁芳.休闲消费的经济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4):12-21.

[14]米辉,刘先忠.带休闲的Uzawa-Lucas模型[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2(4):114-116.

[15]李新家.休闲消费时代已经来临[N].羊城晚报,2004-01-22(8).

[16]邓崇清.简论休闲与休闲消费[J].改革与战略,2000(5):1-7.

[17]王国新.我国休闲产业与社会条件支持系统[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17(2):59-61.

[18]郑胜华.休闲业及其发展研究[J].商业研究,2002,(1):153-155.

[19]曹铮.我国发展休闲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南方经济,2004,(11):57-60.

[20]王慧,杨坚争.我国休闲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价值工程,2005,(1):5-7.

上一篇:马克思再生产理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下一篇: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城市土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