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效率教学策略研究

时间:2022-08-18 02:03:29

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效率教学策略研究

“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这是新课程改革对教育者提出的要求。课堂效率是教学质量的灵魂体现,是追求素质教育的基本需求。课堂效率不仅仅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进度,它还体现在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率和转化率上。提高课堂效率,并不是像有些教师所想的那样尽快赶上整体教学进度,而是需要通过实施一定的教学策略。要做到心中有学生、胸中有结构、手中有方法,基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和教学内容的整体上进行设计,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快速地吸收并内化知识,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就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如何做到有效进行探究,望能有助于教学实践。

一、课前进行设计教学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设计是课堂组织与实施的纲领和依据,是师生课堂活动的“剧本”,是课堂效能的先决性因素。教学设计的深度,则是关系到设计质量高低的关键要素,因而对优质高效课堂的关注和思考,就必然离不开对教学设计深度的研究。设计教学的过程是课前准备的过程,好的设计是实现教学高效的前提,如何做到教学设计的精细化呢?笔者认为,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对学生和知识点的把握应该是到位的,知识之间的关联度高,有序铺开。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要求我们教师走到学生之间,用学生的思维进行思考,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仔细梳理:涉及哪些已学内容,对将来的知识有哪些影响。通过科学的梳理找出其内在的关联,结合学生实际科学地确定课程内容,将有些超出学生接受范围的知识点进行必要的删减,做一些提前的准备措施,并且为学生讲明原因,在教学设计中做下记号。那些知识点并不是置之不理,而是当学生有了接受能力的时候,再进行教学。通过对教材的合理选择和适当安排,来提高学生吸收知识的效率,进而提高课堂效率。

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的教学设计为例,教材中大气水平运动过程中涉及相关力学知识,学生学习难度较大,对此我们要做相应处理。地转偏向力的知识已经在第一章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部分补充讲授。力的合成知识,学生要到高一第二学期才接触,对大气水平运动可不讲三力合成的过程。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大气水平运动的讲解分析应重结论不重过程,只需让学生知道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三个力的名称与作用效果,不必对力的合成过程作分析。通过对三个力作用效果的理解,运用“切―垂―偏―延”方法画出某地风向,根据等压线疏密情况比较两地风力大小。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获知

“将课堂还给学生,引导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标准强调的生本教学理念,它很好地阐明了在课堂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具有主导性作用,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又不是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学。我们教师是做好学生学习的助手,作科学引导并激发其思维,将其引到正确的学习方向上来。

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学地球的圈层结构》为例,从学情上来分析,学生已具备地震、地壳、外部圈层等感性知识,具备一定读图、绘图能力和资料分析能力。但由于本节内容学生接触不多,且涉及其他学科知识,因而教师宜采用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采用比喻方式,提供相关图文资料,设置必要的问题,把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启发讲授相结合,引导学生用图表形式把复杂关系条理化。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先进行课件展示(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然后提出问题:根据对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情况的研究,人们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哪几个圈层?学生分组讨论:(1)什么是不连续面?(2)根据不连续面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哪三大圈层?学生进行讨论归纳:以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为界面,把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所以地球的内部圈层是依据地震波传播的突然变化的两个不连续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来划分的。师生交流后,教师先进行归纳:地震波在一定深度发生突然变化的面,叫做不连续面。地球内部有两个明显的不连续面,即莫霍面和古登堡面。通过师生互动,共同归纳,据图掌握地球内部结构的划分依据和圈层。

教师主导性作用发挥得好与差主要反映在教师对当前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之间如何精准对接的“接口”设计上。有效教学必须清晰地把握教学内容的本质联系,洞悉学生已有认知结构,并以此为生长点,在教学内容的逻辑延伸与学生认知结构生长点的交汇区引导学生自辟知识通道。

三、促使学生养成科学的课堂思维模式

学生不是空着脑袋来学习知识的,学习每个章节前学生都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即使是高一新生,他们在初中阶段也接触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就其思维模式来看,学生在长期的学校学习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吸收知识的途径和经验,不过这些途径和经验并不一定适合于每个知识点的学习。教师不应生拉硬拽将学生拖入自己预设的轨道,而应该因势利导,重视课堂中出现的动态生成性教学资源,随机应变教学角度,创造性地组织学生进行探究,使学生不仅获取知识,更加注重过程与方法,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使课堂呈现出鲜活的生命活力。教师在地理课堂上,还需要通过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吸收知识的途径和方法,更正在地理学习中的错误习惯和学习前概念,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提高课堂效率。那么具体应该如何更正学生原有思维习惯,培养学生新的适应高中课程的学习方法呢?

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教学为例,它的主要学习内容是高中阶段地理学习的基础内容,主要重难点集中在,天文四季划分的依据是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涉及立体几何知识,而学生空间思维能力不强。高一学生经过小学、初中的学习,具有一定知识基础,但水平参差不齐,对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有一定感性认识,但其理性认识很少。在此情况下,教师可以做如下的课程设计:首先用课件演示地球运动,让学生总结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即自转和公转,然后阅读课本中的自转内容,四人为一小组,每小组一个地球仪,分组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并能说明自转特点;教师选一组演示,并让小组汇报自转的特点,含定义、方向、周期。教师或学生纠正、补充后再结合教材中的读图思考,让学生画出从侧面、南极和北极看到的地球自转方向图。最后将恒星日和太阳日、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等图制成动画图,在图上分析其特点和规律,然后提问:地球自转为什么会出现两个周期?地球自转线速度因纬度出现什么样的变化规律?通过课程设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手段展开探究式的学习,让学生习惯细心观察―主动探究―对比分析―合作研讨―大胆表达这一学习思考途径,有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思维模式,进而提高学习效率,使得教学过程更加轻松,课堂质量也更高。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获得最大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所在,但是要提升教学的效果并非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教师对自己的教学不断地反思,不断地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并在教学实践中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不断地进行调试和尝试,科学地把握课堂教学的结构,总结出最适合地理教材、所教学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获得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获得更大的发展。

上一篇:关于地理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下一篇: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对急性肠梗阻病因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