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学”刍议

时间:2022-08-17 07:04:24

“探究式教学”刍议

摘 要: 探究式教学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都优于其他的教学方法,因而被教师广泛采用。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实施探究教学法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对策,以期能有助于教师的教学工作,提高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 探究式教学 教学方法 教育观念

探究式教学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选择适当的研究课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主动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它使学生的学习成为自主行为,完全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都优于其它教学方法。正因为此,所以当前形势下,教师都在努力探索这一教学方法,并在教学中广泛应用。但是,由于这种教学方式花的时间长,且有的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不够,可能会使课堂教学过程难以控制,因此,在分数压力下,很容易使教学过程变形。为此,教师首先要摆正教育教学观念,认真钻研。只有这样,才能用好这一教法。以下我针对当前探究式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存在的问题

1.怕探究时间长,教师处处为学生设定探究目标。

受教学大纲的限制,探究的内容也就基本确定了,所以,有些情况下,教师有必要给出探究目标。但是,并非所有的探究都要如此,否则就会扼杀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对力的合成法则的探究,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体验,确定探究目标。体验活动可请两位学生分别抓住绳子的两端,然后在绳子的中间挂一个重约5kg的包。第一次两人靠得较近,第二次两人几乎将绳子拉直。挂包时先提醒学生,然后突然松手。再用橡皮筋代替绳子,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最后,用弹簧秤演示,使定性认识过渡到定量分析,很明显地看到,两个弹簧秤的读数和包的重量并不相等,由此寻找它们存在的关系也就是很自然的事。这不就是我们的探究目标吗?

试想,牛顿对万有引力的探究是他的老师给他的任务吗?从以上事例可看到,教师不能只看到困难,困难也完全可以“有所作为”。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学过程应考虑学生的需要。我看过香港的一个电视剧,讲的是一个50几岁的男人追求一个20岁左右的女孩的故事。虽来女孩对男人的岁数似乎并未多在意,但是,在经过一段恋爱过程后,男人却主动提出了放弃。为什么呢?因为生活习惯和口味完全不同。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在教学中,是否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好坏。

以上面的探究过程为例,如果不给学生一个体验过程,那么,即使给定了探究目标,学生也没有探究的愿望和热情,学习的效果自然大打折扣。因为真正的动力来自学生的情感,也就是学生的兴趣。我想这一点就我们自身来讲也是深有体会的。所以,使学习成为学生的自主行为是教学的最高境界。

2.探究过程中为学生设定探究路线和细节。

探究本身是个摸索前进的过程,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如果探究失败了,让学生有失败的体验也并非是坏事,不仅能从中体会探究的艰难,而且能积累宝贵的经验。教师不应该为这一过程设计好路线图或详细的细节,否则就失去探究的意义了。

例如楞次定律的探究,有的教师为学生设计好详细的表格,这时学生只要按表格中的内容做完实验,并对实验结果作出对比即可,这其中已基本没有探究的成份。当然,探究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但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和引导把学生引上路,而不能越俎代庖。实际上数据的处理也是探究的一个方面。我们可以启发学生:地面上的一群小鸡,我们很难数清有多少只,但是,养鸡场的鸡虽然多却很容易数清,这是为什么?通过这样的启发,学生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自然会联想到表格。

“是教育适应学生,还是学生适应教育”,是教师代替学生的思考,还是让学生自己思想?只有教育观念正确,教育思想坚定,教育教学过程的实施才能真正体现现代教育理念。

3.以一连串无探究意义的提问代替探究。

“提问式教学法”曾是我校部级课题研究项目,但是我以为,它与探究式教学法有着本质的区别。提问式教学法主要是教师提出问题,教师位居支配地位,学生跟着教师的问题走;而在探究式教学中,强调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研究。其次,提问式教学法中提出的问题不一定有探究的意义。

二、解决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我以为实施探究式教学法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提出问题。

兴趣是探究的星火,是战胜困难的动力,教师要为学生的探究创设有利的情景。创设情景可以依据学生自身的体验,例如上面已经讲过的力的合成的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这在物理教学中已被广泛应用;可以利用多媒体,如寻找汽车转弯的向心力来源的探究,可以先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汽车越野比赛中侧翻的视频;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事例或经历,如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可通过人在冰面上行走容易滑倒而引入;还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如探究加速度概念的定义,可讲一个乞丐买一夜暴富的故事。一方面,为学生理解“不变”“变化”“变得快”“变得慢”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也为理解加速度的定义与时间的关系铺平了道路。

2.广泛阅读大量资料,努力使自身成为一位艺术家。

教育的性质决定了教师不仅是一名主持人,而且是一名专家和心理学家。当今时代,由于知识的快速增长,教师面临的压力更大,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广泛的艺术、地理、天文等方面的知识。因为课堂需要激情,需要贴近学生。只有如此,教师才能在课堂中应对自如。

3.充分利用科技成果。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科技产品被应用到生活和生产等各个方面。如电子台秤已在商场甚至个体商贩中广泛应用,手机已基本普及,多媒体技术也在教学中很快推广,教师应充分利用科技成果,使之转化为教学资源,努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如在“实际情形中力的分解”的探究中,过去往往只能用橡皮筋、小木棒、薄条形木板做一些定性的实验,现在有了电子秤,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大小,以及压力随倾角变化的情况。我通过教学实践证明,这样不仅使探究过程得以顺利完成,更为理论提供了强有力的验证,效果特别好。又如在探究“电场强度的定义”中,可利用电视机、手机等进行教学,启发学生分辨信号(电磁波)及信号的强弱。

4.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为探究打下基础。

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受父母的“特别”关爱和升学压力的影响,以致对生活经验和社会活动缺乏必要的了解,从而直接影响探究能力的发展。因此,有必要指导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如观察缸豆滕的生长,从上向下看是顺时针绕着竹杆向上长的还是逆时针绕着竹杆向上长的;在没有风的天气,在小河边扔下一小石块,记录水波传到对岸所用的时间,再用大石块重做一次,比较两次水波的波纹大小和水波传到对岸的时间;还可以跟随电工等专业技术人员当一天的助手,并与他们进行交流。

5.指导学生做一些自己能做的实验,为探究做好准备。

一些物理意义很重要但在课堂上难做的实验,可以交给学生课后完成。如分配两到三人一组做这样的实验:一人控制住三轮车的龙头,使车不向两边转弯,并使三轮车的两个脚踏板一个在最上另一个在最下,另一人通过绳子在地面上向后拉三轮车的下面一个脚踏板,观察三轮车如何运动,再伏在三轮车的车厢里向后拉下面一个脚踏板,观查此时车又会怎样。

理论来源于实践,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形成规律是感性认识的升华,只有建立充分的感性认识,才能使这一过程顺利进行,否则,就算记住规律也可能不会应用,探究式教学法的本质和意义正是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只有教师遵循教育规律,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也才能真正体现自身的价值。

上一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下一篇:论辛弃疾词的孤独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