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师范院校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思考

时间:2022-08-16 10:03:58

高等师范院校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思考

[摘 要] 本文通过解读高师的师范类学生的培养方向,对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思考。

[关键词]师范 专业技能 培养

一、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文化素质相对较低

我国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的本科生文化素质相对较低,这与高师音乐教育招生制度和生源质量有很大的渊源。由于高师音乐专业的报考生源过多重视音乐专业技能的学习,长期忽视文化课。并且由于多年以来的高校扩招,使得高校的入学门槛也随之降低。因此,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进校时,文化素质就要比其他专业学生差。而进校后,由于基础较差、缺少兴趣,再加上缺乏系统的文化课体系和科学的教学指导,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整体文化素质低于一般教育类专业。所以这样一来直接导致对于一些音乐体裁和音乐教育缺乏学习能力。不能更好的领悟其中的内涵分析各类作品,影响学生的专业学习。

2.专业技能技巧掌握不牢靠或技术缺陷

由于更多学生面临文化难的现状,所以也就导致一部分文化课好的学生在短时间内去补习各种音乐专业。同时各高校在不段扩招,也就参加了考学机会。这样学生会有很大一部分进入大学。在他们高考前的专业学习过程中,例如声乐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为了去达到所谓的专业性(比如很多学生觉得美声就是要声音很大,声音靠后)去装,去模仿唱歌时候就很做作,很不自然。失去了原有的规范性和专业性。再有在作品方面一味的演唱大作品,完全没有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没有从自己特点出发,盲目的选择作品,这样很容易出现为了完成考试曲目和作品,没有打好基础就直接练作品。甚至会出现应付勉强的情况。这样就会在短时间内达到一定的考试要求,也就随之被录取。可是其本身的专业技能的知识和能力,还远没达到应有的水平。

3.理论知识和音乐常识储备不足

在入学前,学生过多重视音乐专业技能,忽略了更多的音乐理论的知识。音乐常识几乎接触的更少也就导致音乐方面的修养不够,入校后学生认为理论课不重要,上艺术学院只要学好专业技能就可以,所以用大量时间来练习专业技能,对公共课以及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在这种错误观念的引导下,学生重技能,轻理论,对音乐专业理论知识的认识缺乏广度和深度,而对其他方面理论知识更是知之甚少。比如声乐的学生,在演唱声乐作品的时候特别是用正谱和演唱咏叹调时,对于谱子上的很多音乐术语例如:速度记号(Grave庄板,Lento慢板,Allegro快板等等),力度记号(p弱,f强,mp中弱,cresc加强,dim减弱等等),对于以上这些音乐术语不了解,导致歌唱时出现很多错误,没有表现出作品本身表达的情感和音乐。有些学生也演唱一些歌剧中的咏叹调,可是有些学生根本不知道这首咏叹调选自哪部歌剧,此首作品是由什么人演唱,在演唱时的场景及其故事背景,所表达的人物心情。这样怎么能演唱好作品呢?

4.教学实践能力及自身能力较弱

由于上述几点的匮乏,直接导致大部分学生的演唱水平和教学能力严重失衡。这也就是现在我们师范学生的一个教学宗旨“即能上舞台,也能上讲台”还没有完全的在学校的教育中展开实行的原因。其次,参加实习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文字书写能力以及综合运用各种知识技能的能力较差。课堂组织能力较差。在教学中,不能将自己所学的各种知识和组织课堂教学所需要的各种能力整合起来;不能在教学中边弹边唱,引导学生学习;不能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不能运用创新思维进行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创新活动等。

在中小学,音乐教师需要从事乐队训练、合唱排练、舞蹈队训练等课外活动的辅导工作。而在大学学习中,学生虽然学习了一些乐器,学习了声乐和舞蹈,学习了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但是如何将所学的理论应用于实践,如何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特点,根据不同孩子个体的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来有效地指导各类训练,许多毕业生对此还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这往往造成大部分学生没有办法顺利接手学校各种音乐团队的训练。

5.师范院校的教师梯队不合理

由于部分师范院校的教师大多是许多年前毕业留校的老师,也都是师范类专业,在某些专业层次上不能给予学生和学院更多的专业性的知识,从而也影响了学生及其学校的专业的发展。

二、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对策与思考

高师音乐教育培养的应是术业有专功,博于百科的全面发展的十字形人才,而目前的现状却与培养目标相去甚远,面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师整体的素质建设

首先,可以聘请教育权威专家为教师进行教学理论、理念及方法的讲座,使教师们及时了解更加科学的教学方法及技巧。通过学习,能够灵活地应用于自己所教授的技能或理论学科,同时也促进教师进行教育理论的科学研究,更好地应用在专业教学实践中。

其次,可以定期进行专业交流学习,使教师对各学科之间的融合、整合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方案,促进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整合发展,更好的融入到教学当中。

2.增强实际教学能力

增加教育实习的课时量,提高学生教学实践能力,开设专业小组课及见习课,这样在大四进行教学实践时,学生已经对音乐教学的能力,目的、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有了全面的认识。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指导老师教姿教态、教学语言的影响,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教师这个职业的理解,为其职业生涯的选择奠定基础。

3.加强科研能力的培养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理论性强的课程如中国音乐史、欧洲音乐史、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音乐学概论、音乐美学等课程可以结合课程内容布置课程论文,增加论文写作的课时。丰富学生的理论基础,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使学生具有严谨的思辨能力。

4.加强学生自身的专业水平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由于选择性的专业较多,并且严重缺少对所学专业的深入的认识,而只是应付考试。所以这就要加强学生对于自身的优势专业的培养,需要运用更加专业的理念和更符合社会需求的方向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例如声乐:首先需要挖掘学生的真正的天赋和潜力,然后给他辅以歌唱的语言和各种声乐作品的分析的课程。最后要给他一定的讲台让能够自清和演出实践的舞台能够自信等等。这样学生毕业以后无论是遇到需要全面的工作还是需要个人能力突出的工作,都能有很强的竞争力。

5.加强每个教研室的作用。

首先为每个教研室提供一个可以单独演出排练的用地,并且要定期的有相对应的对内比赛及学习交流的活动。其次,可以加强各个教研室的专业合作及交流。例如,声乐教研室可以跟器乐教研室定期排练一些演出及音乐会等。

总之,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发展要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只有通过科学的改革和探索,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有计划、有组织的实施教学,才能音乐教育专业最终的培养目标达到音乐教育专业设定的培养目标,并且让学生能应对各方面的工作需求。

参考文献

[1]《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2004年)

[2]王耀华.关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结构体系的思考[J].中国音乐教育2003(2)

[3]陈海珍.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7(6)

[4]李梅芳.对高师音乐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J].大众文艺,2009(14)

[5]杨瑞.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体系的建构[J].中国成人教育,2008(4)

上一篇:中国服装行业在国际舞台上的时尚趋势探析 下一篇:陈家药铺的茵陈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