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地理分部的重要性判断问题研究

时间:2022-08-15 09:57:56

我国上市公司地理分部的重要性判断问题研究

摘要:由于企业跨行业、跨地区经营活动越来越普遍,对于如何确定地理分部问题就日益重要,特别是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了第35号《具体会计准则――分部报告》更是对地理分部披露提出了强制性要求。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对多元化经营的上市公司的地理分部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地理分部信息披露中存在着披露深度和广度上的均衡并出现了广义的地理概念,10%的重要性水平对于改善分部信息披露质量的作用是有限的。

关键词:上市公司;地理分部;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F23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217(2007)05―0092―04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在10%的重要性水平的运用上,现在至少存在两种不同的意见:一是以FASB为首的代表在1997年修订分部信息准则时主动放弃了该标准,转而规定了应予披露的分部个数最大数量不应超过10个;二是以IASB为首的代表则一直秉承按10%的重要性测试水平来确认分部,并同时规定了应予以披露的分部个数最大不超过10个。而我国早在1997年证监会的《准则第二号》的修订稿中,就明确规定了行业分部的披露标准以10%为限,2000年、2002年和2006年财政部相继了《企业会计制度》、《企业具体会计准则――分部报告(征求意见稿)》和《企业具体会计准则――分部报告》,非常明确地指明了分别按照分部收入、分部收益或分部资产10%的标准来披露符合条件的备分部。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披露是否严格按照该标准来确认分部,而且10%的标准是否能够用于区分具有不同风险和收益的分部,在《企业会计制度》前后和《征求意见稿》前后的披露实务是否得到明显改善,以下将就这些问题进行讨论。

按照我国确认分部的10%标准,只要分部收入、分部收益或分部资产分别占所有分部相应总额10%或者以上的部分才能确认为一个报告分部。与证监会的《准则第二号》相比,如果企业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制度》和《征求意见稿》中有关分部确认的初衷去确认,其确认的条件就被放宽了,它不仅可以按照分部收入占所有分部相应总额10%的标准来确认,而且还可以按照分部收益或者分部资产分别占所有分部10%的标准来确认分部。根据以上的解释,在《企业会计制度》和《征求意见稿》后,企业应予以披露的可报告分部的个数将会增加,而小于10%的分部的数量将会下降。由此,得到以下假设:

H1:假设分别按照分部收人、分部收益或者分部资产分别占所有分部相应总额的10%的重要性标准来确认地理分部,那么,企业所披露的大于等于10%的可报告分部的个数将增加,而小于10%的分部的个数将下降,分部信息的透明度将得以提高。

(二)样本选择

由于在检验时需要分别要求以分部收入、分部收益或者分部资产为依据来判断公司所披露的大于或等于10%和小于10%的分部平均个数,并考虑其逐年的变动趋势,因此,该样本的选择需要考虑到逐年披露了分部收入、分部收益或者分部资产等信息的情况。根据中国披露分部信息的实际情况,由于分部确认标准的扩大直到2001年财政部《企业会计制度》时才予以体现,在《企业具体会计准则――分部报告(征求意见稿)》(2003)中,对于分别按照以上三个标准来确认分部的方法更进一步明确。因此,为了确认分部的平均个数的变动趋势需要2001~2003年的数据。将2004年的年报剔除在外,是因为2003~2004年并未出现关于分部信息披露规范变动的任何决定,而且经过统计分析其分部披露信息并未改变。另外,为了与以前所确认分部的标准相比较,也需要2000年的数据,但是根据以前的研究发现,在各公司2000年年报中披露了分部资产的公司是微乎其微的,而为了保持样本的可比性、连续性与有效性,以下分析以“2002年财富中国100强”的公司为样本(因为这些公司在2000~2003年的相应数据比较完整)。

这100家公司分别在国内、国外市场上市的公司各有76家和22家,但在国外上市的公司并不需要遵守中国的会计准则,因此,为了考核中国分部信息披露中的10%的重要性测试水平的合理性,下面以遵守我国会计准则的公司为样本。这样,本研究样本为76家在国内上市的公司,其中有4家公司为银行(因为银行的主要业务与一般的制造企业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本样本将其除掉),另有2家公司没有披露任何分部信息,综合起来,本研究中的有效样本为70家。为了考虑《企业会计制度》和《征求意见稿》前后有关地理分部确认实务上的改进问题,需要这70家样本公司2000~2003年相关数据的变化趋势。

二、研究结果

(一)所确认的地理分部研究

1.样本公司2000~2003年逐年所披露的地理分部个数分析。将70家样本公司分别在2000~2003年的平均可报告地理分部的个数进行统计,经过统计,样本公司分别以分部收入、分部收益、分部资产为依据所披露的分部个数如表1所示。

由表1统计结果可知,2000~2003年分别依据分部收人、分部收益或分部资产等指标所确认的地理分部中大于或等于10%的可报告分部以及小于10%的披露分部的平均个数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但在2000~2001年以分部收入所确认的大于或等于10%的地理分部的平均分部个数稍微有下降,其地理分部的平均个数依次为2.5,2.313,2.043。从整体上说,分部个数的逐年增加说明了分部信息披露的详细程度不断加强,这不仅给信息使用者提供了较多与其决策相关的信息,而且便于提高分部信息的透明度。

根据以前的研究,我国直到2001年才开始强制性地要求符合条件的各上市公司披露分部资产的信息(聂萍,2005),在2000年及以前披露分部资产信息的公司更是凤毛麟角。经统计,这些样本公司中,2001年披露了分部资产项目的公司16家,其中只有6家公司的分部资产信息是在地理分部中给予披露的。尽管对于分部资产的披露还刚刚起步,但是以分部资产为依据来确认的分部个数是不断增长的,以分部资产为依据所划分的大于或等于10%的可报告地理分部均值在2000~2003年间依次为2.13,3.25,3.25。

总之,分部信息披露深度和广度两个层面上的增加表明了分部信息在相关性上得到显著改进,分部信息透明度得到提高。

2.样本公司2000--2003年所披露的地理分部个数的变动趋势。下面将2001年与2000年和2003年与2001年这两个期间的各地理分部的分部数均值进行进一步比较,并经均值检验予以分析,借以探明10%标准的合理性,主要数据见表2。

在地理分部的确认中,除了以分部收入所确认的大于或等于1096可报告分部均值在2001~2000年和以分部收益为基础所确认的分部个数在2001~2003年是显著减少之外,分

别以分部收益、分部资产来划分的大于或等于10%可报告分部在2000~2001年是显著增加的(P分部收入2001~2000=0.000;p分部资产2001~2000=0.000),而小于10%的披露分部个数在2000~2003年是显著地增加的(p分部收入2003~2001=0.005;p分部收益2001~2000=0.000;p分部收入2003~2001=0.003;p分部资产2001~2000=0.000;p分部资产2003~2001=0.001)。分部个数的增加表明了分部信息披露深度的逐步增强,这说明了分部信息披露制度的实行对于改善地理分部信息的披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地理分部在增加分部资产项目披露的同时,减少了以分部收益和分部收入等为依据来确认的分部个数,这说明分部信息披露广度上的增长是以减少披露深度为代价的,在分部信息披露的详细程度和披露的广度上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均衡。

(二)地理分部的进一步考察

可报告地理分部平均个数的变化并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其披露实务上的改进,同样也可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的一些变化,特别是与近期缩小企业规模或增加企业产业集中度有关(Comment,R.&Jarrell,G.A,1995)。因此,为了仔细考察公司分部信息披露实务上的改进,排除公司缩小规模压力对分部个数变动的影响,尤其是10%重要性标准的运用对地理分部信息质量的重要作用,有必要按照公司管理层披露分部信息的意图及有关披露规则进行进一步考虑。按照以上的思路充分借鉴C.R.Emmanuel,N.W.Garrod&C.McCal-lum,E.D.Rennie(1999)的相关研究,并立足于我国资本市场的相关数据,将地理分部进一步分为以下三组:(1)自愿披露组。该组表示在2001年的年报中不仅披露了分部收入和分部收益,还主动披露了分部资产的公司。(2)同时披露了分部收入和分部收益组,该组表示在样本期间同时披露了分部收入和分部收益的公司。(3)非充分披露组。该组表示在样本期间或者披露了分部收入或者分部收益的公司。每组按照公司的披露实际情况,将各公司所披露的可报告分部分为大于或等于10%的可报告分部组和小于10%的披露分部组。其具体样本公司数分别为6、40、24,具体地理分部的均值以及样本期间各组均值变化如表3和表4所示。

从表3、表4可知,其各组均值以及均值变化的结果有如下特点:

(1)对于自愿披露组,以分部收入、分部收益为依据所划分的大于或等于10%的可报告分部和小于10%的披露分部平均个数在2000~2003年出现为负的变化,而以分部资产为依据所划分的大于或等于10%的可报告分部和小于10%的披露分部个数的均值在2000-2003年是增加的,而且大于或等于10%和小于10%组可报告分部均值在2000~2001年还-具有统计上的显著性(P大于或等于10%分部资产2001~2000=0.017,P分部资产2001~2000=0.073),这说明了在自愿披露组中由于额外披露了分部资产项目的内容而使以分部收入、分部收益所确认的分部平均个数减少了。

(2)对于披露分部收入和分部收益组而言,以分部收入、分部收益为依据所确认的大于或等于10%可报告分部和小于10%的披露分部个数的均值在2001~2003年是显著减少的,其中:P大于或等于10%分部收入2003~2001=0.001,P分部收入2003~2001=0.000,P大于或等于10%分部收益2003~2001=0.000,P小于10%分部收益2003~2000=0.000

而在2000~2001年同时,以分部收入和分部收益为依据所确认的大于或等于10%的可报告分部和小于10%的披露分部的平均个数是增加的,但都不具有统计上的显著性,而且以分部收益和分部收入所划分的大于或等于10%组的变动幅度小于10%组的变动幅度,2003~2001年则反之。

(3)对于非充分披露组,以分部收入为依据划分的大于或等于10%的可报告分部和小于10%的披露分部个数均值在2000~2003年是显著减少的:P大干或等于10%分部收入2003~2001=0.000,P小于10%分部收入2001~2000=0.0000而以分部收益为依据划分的大于或等于10%的可报告分部和小于10%的披露分部平均个数在2000~2003年是显著增加的:P大于或等于10%分部收益2001~2000=0.000,P大于或等于10%分部收益2003~2001=0.002,P小于10%分部收益2001~2000=0.042,P小于10%分部收益2003~2001=0.000

(4)自愿披露组中,虽然自愿披露了分部资产信息,但同时使以分部收入和分部收益为标准所确认的分部均值下降,说明了对于地理分部而言,分部信息披露广度上的增加却限制了披露深度上的扩展。在非充分披露组中,10%标准的运用使披露的广度有所加强,但披露分部收益的均值增加是以分部收入中的可报告分部明显减少为代价的,因此,该组中同样存在分部信息披露广度和深度上的均衡问题。披露收入和收益组中,同时以分部收入和分部收益为基础所确认的分部均值在2001~2003年是减少的,而且当大于或等于10%组的减少幅度比小于10%组的减少幅度要小的时候,似乎表明管理层出于分部信息劣势竞争成本的影响而运用10%的重要性标准,将那些较小的地理分部合并成为一个较大的却毫无组织的部分,从而避免将更多的分部信息报告给外部。而且并没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各组中大于或等于10%组的变动幅度超过了小于10%组的变动幅度,因此,H1无法得到充分的证明。

三、研究结论及建议

地理分部披露广度和深度上的均衡表明,目前中国多元化上市公司对于运用10%标准作为确认重要性分部披露依据时,更多地只是准则字面上的遵从,而且在运用该标准时由于缺乏标准的上限,导致在地理分部的运用上出现了更少更大的广义概念,10%重要性测试的运用对于改善分部信息披露质量的作用是有限的。因此,为了提高地理分部信息披露的有用性,有助于信息使用者正确决策,对于地理分部的披露有必要在以下方面作出改进:

l重要性标准的选择问题。并不存在太多的理由认为采用10%作为判断重要性的数量标准是合理的,而且并不能证明5%或15%的标准就是不合适的(shahrokh,1993)。重要性标准的选择将以能帮助信息使用者去理解公司不同风险和收益的内涵为标准,在考虑采用数量标准的同时,应考虑质量标准来划分重要分部。改变以不同国家或地区,同一国家不同行政区域作为分析单元的状况,而且加强地区分部披露与年报其他部分的一致性,以提高地理分部信息的透明度(Nancy B.2000)。

2.对于10%标准的运用方式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准则中规定分别按照分部收入、分部收益或者分部资产占所有分部相应总额10%的重要性标准来确认分部,但是在实务操作中是采用联合标准的方式或是采用各自标准的方式来确认还需要实践数据的检验。另外,对于不足10%要求但具有明显特征的较小的分部如何合并成较大的可报告分部将导致实质上的而不是准则字面的遵循,这也是一个值得正视的问题

3.补充根据负资产标准来确认可报告分部的依据。目前并购、兼并业务风起云涌,负商誉确认普遍流行,那么,对于分部负资产的确认和报告势必也将提上议事日程,因此,应补充和完善根据负资产一定标准来确认可报告(Doupnik,Timothy S.,Seese,Larry P.)分部的规定,从而揭示重要分部信息。

上一篇: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 下一篇:我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理论时机选择与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