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外伤性截瘫后小便失禁30例

时间:2022-08-15 08:11:11

针灸治疗外伤性截瘫后小便失禁30例

【摘要】目的使用针灸治疗外伤性截瘫小便失禁30例的疗效及体会。方法以中西医结合方法采用传统针灸方法及间歇导尿对外伤性截瘫后小便失禁进行临床研究观察,运用温针治疗30例,治愈12例占40%;有效15例占50%;效差3例,占10%。结论温针治疗外伤性截瘫后小便失禁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关键词】温针;间歇导尿;截瘫;小便失禁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435-01

外伤性截瘫是指脊椎在外界暴力作用下脊柱骨折或脱位导致脊髓横断性损害造成的两侧损害平面以下神经功能丧失(包括感觉、运动、植物神经、二便控制等)由此引起的小便失禁,给病人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因此利用温针及间歇导尿治疗外伤性截瘫后小便失禁取得很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30例病人中,25例男性,女性5例,年龄30-40岁20例;40-50岁8例;50岁以上2例。病程最短者半个月,最长者1年平均病程6个月。按脊髓节段分类:颈椎损伤2例,胸椎损伤8例,腰椎损伤20例。完全性脊髓损伤后小便失禁者5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后小便失禁者25例,28例患者均进行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2治疗方法

2.1针刺治疗

2.1.1取穴,取任督二脉和足太阳膀胱经相关腧穴为主,分俯卧和仰卧两组。

2.1.1.1仰卧组天枢、阴交、石门、中极、关元、足三里、太冲。

2.1.1.2俯卧组腰夹脊穴、命门、委中、太溪、三阴交

以上两组交替使用,每日一次,1个月为1疗程,一般治疗8-10个疗程左右。

2.2方法及要求天枢、关元、阴交、石门在呼气时进针,调针感至会;足三里、委中、三阴交、太溪在呼气时进针,调针感至小腹部,连接温针仪电极调试至最佳针感。

2.3间歇导尿

2.3.1入院后除与常规留置尿管行相同的护理外并制定饮水计划(总饮水量约1200ml,分别为早、中、晚各400ml,根据患者出汗情况及进食量增减饮水量)。病人在入院后夹管期间做好拔尿管后皮肤护理方法指导,告知患者间歇导尿的意义,取得配合。

2.3.2方法导尿时间因人而异,一般4-6次,对完全尿潴留的患者不能自主排尿时每天导尿5次,并按摩下腹部,按摩后于膀胱区按压,两次导尿之间能自动排尿100ml以上,残余尿量300ml以下时,每6小时导1次;两次导尿之间能自动排尿200ml以上,残余尿量200ml以下时每8小时导1次;当残余尿量少于80ml或膀胱容量20ml以下时可停止导尿。

3结果

3.1疗效标准治愈:小便能够完全控制,随诊1年以上未复发者;有效:小便失禁次数减少>50%,或者建立了小便条件反射者;无效:小便失禁次数减少

3.2治疗结果30例外伤性截瘫后小便失禁者基本治愈12例,占40%;有效15例,占50%;无效3例,占10%;总有效率为90%。

4讨论

任督二脉同起于胞中,出于会阴。督脉并于脊里上行,任脉循腹而上。命门能调督脉之气,有升阳之功;中极、关元等穴育阴固本,调理脏腑。会阴位近膀胱,可增强膀胱约束力;肾主水司二便,膀胱主气化蓄水,与肾相表里;脾主布津液,肝脉绕阴器,抵小腹。故取太溪、膀胱经的委中、脾经三阴交、肝经太冲共同调节水液代谢,腰夹脊穴为发病之源。

参考文献

[1]石学敏,等.针灸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王玲.针灸治疗外伤性截瘫149例临床观察.针灸临床杂志,2005,21(3):19.

上一篇:益肾灵胶囊联合育之缘片治疗少弱症 下一篇:鼻内镜显像系统在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手术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