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社区在国外

时间:2022-08-15 06:58:09

低碳社区在国外

每一天,我们的行为和生活方式都在不经意间改变着地球的环境和气候。这些看起来颇不足道的细枝末节,在经过时间的累积后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英国环境、食品及农村事务部的最新统计和研究数据显示,英国每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6.1万吨,其中40%直接来自个人和家庭的活动。

人,是地球文明的最小组成单位。人聚成群划地为界则形成社区,各种大大小小的区划再配上行之有序的机构与设施也就出落成为更高一级的完整系统――城市。

作为低碳先驱,英国政府在2003年发表了题为《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的《能源白皮书》,首次提出“低碳经济”概念,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当气候变暖逐渐成为人类生存的重大威胁时,低碳化似乎是通向可持续未来的唯一途径。围绕着低碳这个话题,也衍生出了一系列与人类生产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概念,低碳城市和低碳社区便是其中备受关注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低碳城市(Low Carbon City)将城市作为发展低碳经济的单位载体,通过转变居民

消费观念,推行绿色交通和建筑,并以不断创新的低碳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而低碳社区(Low Carbon Community)作为更细化的

单位和组成部分,可定义为有一个领先的小气候、能源结构可循环、可持续的区域。一方面可以理解为构建低碳城市中城市空间结构具体领域的概念延伸。另一方面,低碳社区作为城市社区发展的新理念,是低碳理念在基层的城市社区层面的实践。

低碳社区一般遵守十项原则:零碳、零废弃物、可持续通、可持续性和当地材料、本地食品、水低耗、动物和植物保护、文化遗产保护、公平贸易以及快乐健康的生活方式。丹麦:童话王国的低碳之梦

小美人鱼铜像静静地守望在海边,似乎提醒着人们美丽的童话并非都只是泡沫一场。这个哺育了童话大师安徒生的国度,如今将全世界的目光都吸引了过来。但引人瞩目的并非只是政客们曾经于哥本哈根的唇枪舌剑,更是其所展现出的一个独特而美如童话的丹麦“低碳之梦”。

全球绿色能源领跑者

降低甚至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是目前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唯一途径,而如何寻找和利用无污染的可再生清洁能源来替代,则是能否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可再生能源利用方面,丹麦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为世界树立了一个榜样。

在过去30年中,丹麦在能源消耗总量基本维持不变的前提下,创造了经济增长75%、国民生产总值翻番的童话般成就。在这个怀抱低碳梦想的国度,可再生能源发电总量占到其总发电量的30%,其中绝大多数来自对风能的利用。目前,丹麦的陆上和海上共安装有5000多台风机,总装机容量达32亿万瓦,这些风机为整个国家提供了大约20%的电力供应。然而,20%远不是丹麦人的目标。

世界能源危机爆发后,丹麦政府意识到要确保能源安全还需政府牵头、另辟蹊径、多管齐下。1976年丹麦能源署应运而生,在确保能源安全为主要任务的前提下,全面统筹管理国内能源大局,将市场与能源生产、供应和分销三环节紧密结合起来,发展绿色能源与节能减排并驾齐驱。同时,政府还高度重视国家能源政策并制定长远的能源战略目标,通过立法保证节能、提高能效(1976《供电法案》-1979《供热法案》-1981《可再生能源利用法案》和《住房节能法案》-2000《能源节约法》-2004.12修订节能法规),积极引导能源利用方式的改变,建立起一套奖戒明确、执行严格的节能利用激励机制,并注重能源利用过程的细化管理与能源战略的贯彻实施。

截至2010年,丹麦在能源技术研发上的公共资金投人已经翻倍。政府提出的目标是,到2025年,风电消耗量将升至全国总电量的50%。然而,这并不是终点。丹麦有一幅更长远的愿景,即到2050~2070年完全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在首都哥本哈根,电力供应大部分依靠零碳模式,大力推行风能和生物质能发电,随处可见通体白色的现代风车,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海上风力发电厂。2009年,哥本哈根宣布到2025年,有望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碳中性城市。其计划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目标是到2015年将全市二氧化碳排放在2005年基础上减少20%,第二阶段是到2025年将排放量降为零。

在丹麦的低碳经济规划与低碳城市建设中,低碳社区是丹麦低碳发展模式中一个不得不提的典型代表。丹麦的低碳社区主要是从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和减少碳排放的国家能源政策目标出发,努力发挥地方政府在节能应用中的先锋作用,大多采取以低碳化节能示范性项目为先导进行社区节能实践。

小城贝泽的“太阳风”

在背靠奥胡斯湾的丹麦小城贝泽(Beder)有一个叫做“太阳风”(Sun&Windcommunity)的社区,这个由居民自发组织起来建设的公共住宅社区(CohousingCommunity)竣工于1980年,起初共有30户。

社区建设的构想正是出自于这些居民,因此在社区的规划设计及建设过程中,并没有开发商的商业考量和运作痕迹,全凭居民们的自发讨论和商议,各个环节无不渗透着他们的心力。从设计方案的审批与筹款,到具体的建造和日常管理维护等细节,都由居民自发组织起来与相关专业人员、政府部门以及施工队伍共同讨论进行,居民住宅内的装修及社区内的绿化也是由居民自己动手完成。居民的长期共同参与使社区充满了人情味和归属感,也大大降低了商业和人为因素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社区最大的特点在于公共住宅的设计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为了节约空间、节省能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社区内建设了许多有着共用健身房、办公区、车库、洗衣房和咖啡厅的私人住宅或者公寓。而从社区的名称“太阳风”也不难看出社区以太阳能和风力作为主要能源形式的特点,强调尽量使用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降低能耗、节约能源,将人为影响与自然资源均衡地调和在一起。

社区内有约600平方米的太阳能板,主要装置在公共用屋和住宅上。公共用屋的屋顶与地面呈45度角,为该地区收集太阳能的最佳角度。在公共用屋的地下设有两个容量为75立方米的聚热箱,被加热的液体通过地下管道进入聚热箱,然后热量再以热水和辐射热的形式通过地下管道进入居民住宅。太阳能为社区提供了30%的能源需求。

在离社区2公里左右的山坡上建有一座22米高的风塔,产生的风能在社区能量总耗中占10%左右。在公共用屋的地下室装有一个固体废弃物焚化炉,在室外温度低于零下5摄氏度时为居民提供集中供暖。社区内还专门辟出一块菜园种植季节性时蔬果菜,不仅可以加强区内的物质循环,还增加了自然景观的生产性,减少对外界资源的依赖以及运输能耗。这种模

式在能源使用过程中强调节能降耗,最大限度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和保持社区的优美环境。

在世界各国政府倾力应对油气储备不足与全球气候变暖的危机时,涌起一股兴建“生态城”的潮流趋势,而丹麦的低碳社区就是最早建设的生态社区之一。低碳社区承载着丹麦人超前的低碳意识,也成为培育和延续低碳梦想的基层土壤,让每一个人都成为参与者和贡献者。

陀螺在旋转,但丹麦的低碳梦却看起来非常真实。也许它停下的那天已经不远。

英国:低碳在生活的每一天

18世纪60年代,始发于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将人类推人工业时代,200多年后的今天,作为全球低碳经济的积极倡导者和先行者,英国又一次成为低碳革命的起源地,将全球带入“低碳产业时代”。

低碳先驱

英国敏锐地嗅到了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威胁。随着英国的能源供应从自给自足走向主要依靠进口的时代,依照目前的消费模式,预计2020年英国80%的能源都必须进口。与此同时,气候变化已经迫在眉睫。

英国政府在继2003年《能源白皮书》之后,于2006年10月了《气候变化的经济学:斯特恩报告》,对全球变暖的经济影响作了定量评估。《斯特恩报告》认为,气候变化的经济代价堪比一场世界大战带来的经济损失,并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

2008年3月,英国颁布实施《气候变化法案》,这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适应气候变化而建立具有法律约束性长期框架的国家。按照该法律,英国政府必须致力于发展低碳经济,到2050年达到减排80%的目标。英国正在着力将“低碳经济模式”向全世界推广。

英国独特的低碳模式体现在以低碳社区为基础的城市节能上,低碳社区的规划和建设是英国低碳实践的标杆。

为了促进低碳社区的发展,英国政府在2008年专门构建了低碳社区能源规划框架,主要由发展设想与战略、规划机制两部分组成。根据城市特征和社区能源的发展设想与战略,城市依次被划分为6大区域:城市中心区、中心边缘区、内城区、工业区、郊区和乡村地区。政府和城市管理者针对每个区域的不同功能和特色,制订出社区能源发展的中远期规划方案,并确定能源规划组合资源配置方式。建立规划机制的目的是实施低碳化能源战略,包括从区域、次区域、地区三个层面来界定社区能源规划的范围和定位,不同区域、因区制宜,整合国家、城市、地区相关的能源发展战略,构建社区能源发展的框架。

始建于2002年的贝丁顿低碳社区,是英国生态区域发展集团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倡导建设的首个“零能耗”社区,成为引领英国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的典范,对整个世界的低碳化发展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和广泛的借鉴意义。

贝丁顿的秘密

在位于英国伦敦南部的城市萨顿(Sutton),有一个仅有300多人居住的社区因为“低碳经济”概念的兴起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这个被誉为“人类之家”的社区是世界上第一个完整的生态村,它的名字叫做“贝丁顿零能耗发展居住区”。

贝丁顿社区零能源发展设想在于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能源、减少环境破坏与污染、实现零矿物能源使用,在能源需求与废物处理方面基本实现循环利用。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化习俗、居民生活水平、受教育程度、政府支持力度、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综合因素均制约着社区的建设,所以选择因地制宜、量身定做的方式也就显得尤为重要,拔苗助长或者张冠李戴都将造成反面效果。这个原则在贝丁顿社区的建设中体现在了细节之处,其节能措施之一即是在每个住户厨房内的目光平视之处均安装了电表和水表,方便居民及时掌握水电消耗量,培养节能意识。

贝丁顿零能源消耗社区的规划方案和设计原则自始至终贯穿着可持续发展及绿色建筑理念。在建筑功能上,办公与住宅共存,混合使用可以缓解交通拥堵、减少尾气污染。在能源方面,只使用区域内生产的可再生能源及树木废弃物的再生能源,将能耗降低至零。收集雨水冲洗厕所、生活污水就地净化、中水循环利用、使用节水电器和马桶,通过循环过滤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社区推行绿色交通和生态友善的运输方式,鼓励居民以共乘方式取代自行开车,电动车和LPG油气双燃料车相比汽柴油车享有优先路权。另外,利用生物质燃料热电联产为小区集中供暖、屋顶铺设光伏板为电动汽车充电、调整南北向窗门玻璃面积大小、广泛应用屋顶绿化、增加建筑保温绝热材料厚度、使用节能电器等措施,将低碳体现在社区生活的方方面面。

贝丁顿社区的最大特色是低碳生活的理念,它的主要意义在于传播低碳生活理念,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最终达到大规模节能减排的目的。贝丁顿的节能环保核心并非来自高不可攀、神秘莫测的现代高科技,而是社区居民所展现出的一种生活态度,不仅出于对自然的尊重,更出自一种对自己及子孙后代的责任。

贝丁顿社区实现了碳平衡值趋近于零这个似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八年多来的实践经验与运行模式验证了此模式社区的高可行性,而高品质的住宅和环境也使能居者获得相当的满意度。贝丁顿证实了可持续生活可以是简单的、负担得起的、具吸引力的。因为技术层面与可持续观念的成熟,使得可持续生活已经可以不用再像以前那样高不可攀,生活品质更不会因为环保而被牺牲。

作为英国低碳发展的一个缩影,可以从贝丁顿的身上引申出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在英国,节能减排问题受到了各界的关注和重视,几乎在所有公共机构和公共场所都能看到“绿色广告”,而在政府采购等政策实践过程中也会带头进行绿色消费。媒体在低碳推广方面发挥了较好的宣传和监督作用,奢侈和浪费的生活方式也会受到媒体和公众的批评。

不同区域在社区管理、生活水平、建筑节能设计、设备制造等方面存在着差距,发展低碳社区要注意自主开发适合国情和城市承载力的节能设计、技术和设备,以及适合当地社区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各地区情况不同,在制度和法律层面以及人口素质等方面也会有较大差异,因此必须采取不同方式和适当的形式。

碳足迹测算――今天你低碳了吗

建设低碳社区,具有一定的前提条件。只有当低碳经济发展到一定规模,绿色生活深入人心时,社区建设才成为可能。仅仅依靠大力推动经济转型和发展清洁技术是不够的,还需要每一个人的主动选择和积极实践。

飞鸟无痕,人过留踪。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零碎点滴,也犹若在沙滩上落下的一串串脚印,在天空不断增多的温室气体中留下了自己的痕迹。在低碳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语境下,一个新颖的潮词儿“碳足迹”进入公众视野并迅速成为各国媒体和环保族群的流行语。

“碳足迹”源于英文单词“CarbonFootprint”,将个人或者群体的能源意识及行为对自然的影响,以二氧化碳为标准予以量化。无论是一小时照明、一次长途飞行抑或一只小小的

塑料袋都在地球碳迹图上画了或浓或淡的一笔。顺应这股低碳风潮,包括世界能源巨头BP公司在内的各种大小机构团体先后在网上推出了个人、家庭或企业碳足迹测算器,将碳排放量通过一定的计算公式具体化指数化,鼓励公众关心气候变化,从自己做起从细微处做起减少碳足迹。

这些碳足迹测算器提供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差异化基础计算参数,根据日常生活衣食住行消耗的细化分类进行累加计算,得出个体年排放量并和所在地年均排放量分析对比,同时折算出需要种植多少棵树可以抵消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简明直观地将“碳消费-碳排放-碳补偿”一条链式呈现出来。

除了这种键人一输出的测算方式,还可根据网站提供的各种公式DIY个人能耗。以冷杉30年吸收111千克二氧化碳为补偿计算模板,如果你用了100度电,则意味着排放了78.5千克的二氧化碳,那么种植一棵树就可以抵消对地球产生的升温效应;如果你驾车消耗200公升汽油,将有157千克二氧化碳进入大气层,两棵树足以光合吸收;如果你长途飞行2000公里,将产生279千克的二氧化碳,那么,需要种植三棵树才能得以抵偿。此外,网站还提供各种减碳妙招和低碳习惯养成小贴士,引导公众培养节能意识、改变不合理的用能习惯,以一己之力为保护自然、缓解气候变化增添一份贡献。

碳足迹测算器一时间在全球受到热捧,掀起一阵倡导“低碳自律”的新风尚,这也体现了现代人对低碳理念从接受到认可最后积极践行的主人翁姿态。虽然得出的数据由于地区或硬件差异不尽全然精确,但是低碳也本是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不闻功过奖惩,但求一份心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碳足迹。城市和社区的碳轨迹也是由这些足迹一个一个印就。这个理念用一种形象生动的表达告诉我们,保护地球环境、对抗气候变化与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低碳未来,不仅仅倚靠联合国气候大会上各国官员的唇舌博弈,更是身系你我坐言立行的眉睫之迫。不仅要求决策者和执行者科学研究低碳城市规划、创意城市形态,还要以低碳示范社区建设为城市低碳发展探索方向,更要着力培养城市居民的低碳理念,形成城市居民低碳生活方式。让低碳理念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选择,要在全社会掀起“绿色生活”运动,从社会名流到普通民众都要转变观念,为低碳产品创造市场和空间。

这一场低碳革命,不仅仅依靠一种自上而下的政府传达,更需要一种自下而上的民众攀爬。借鉴国外城市社区发展经验,同时引导国民培养良好生活习惯,低碳会使地球更健康,生活更美好。

上一篇:闽商陈裕兴一心一意只为大红袍 下一篇:巴塞尔协议Ⅲ:跨入“后危机时代”的国际金融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