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垃圾处理亟需规范和立法

时间:2022-08-14 11:15:29

农村垃圾处理亟需规范和立法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垃圾产生量逐年加大,乱倒乱放现象严重,出现了“垃圾围村”的落后局面。既影响了村容村貌的整洁,又造成了环境污染。垃圾处理问题能否得到有效解决,不但会影响新农村建设的步伐,而且关系到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农村垃圾处理亟需规范和立法。

以前农村垃圾的成分比较单一,主要是可以自然腐烂的菜叶瓜皮等生活垃圾,依靠自然循环便可处理掉。现在发展到塑料袋、农用膜等塑料制品、纸制品、金属制品、废电池等多种垃圾。其中许多东西无人回收,不可降解。如:农业生产中地膜覆盖技术固然提高了单位面积农作物的产量,但是也造成了一次性的地膜垃圾;而大量农药的使用使得农药外包装成了一个重要的污染源。这些因素促使农村垃圾泛滥成灾。这些垃圾处理不当,至少会造成三种危害:一是占用土地,破坏自然景观,影响农业生产。二是容易成为蚊虫的孳生地,进而成为各种疾病的传染源,危及人类身体健康。三是造成土壤污染、水体污染、大气污染,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非但如此,农村应对上级各级达标、检查、参观考察,每年都需因所谓“路域治理”而付出应付性处理费用。

对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笔者建议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根本理念,以改善乡村生态环境、打造生态家园为最终目标,将其纳入政府管理体系,以立法的形式从制度上规范起来,用制度促其有序运转。

首先,用严格的制度约束规范村民行为。可因镇、因村制宜,制定切合当地实际的《农村环境卫生及垃圾处理管理办法》,用制度规范村民行为,将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同时要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对违反制度的村民,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曝光批评,让“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环保理念深入民心,切实改掉其乱扔乱倒不良习惯,共同打造生态家园。

其次,用健全的户、村、镇三级垃圾处理网络及时消化处理。对垃圾的处置,可实行“户集、村收、镇(村)处理”的垃圾处置模式。乡镇在合适位置设立无公害垃圾处理场。行政村可在远离镇村交通要道地点,设立临时垃圾收集站(包括垃圾箱、垃圾筒等),配备好保洁员,确定专人具体负责垃圾处置工作;要配备好党员卫生义务监督员,监督村民行为,彻底治理垃圾乱倒现象。垃圾处置实行“定时、定点、集中”清理办法。“定时”即,村级垃圾统一收集时间为晚7点至早7点,除此之外的时间村内严禁出现生活垃圾。“定点”即,各家各户将垃圾放至胡同口定点位置,方便保洁员统一收集。“集中”即,具有自行处置条件的村,可自行处理;不具备自行处置条件的村,可统一送至镇无公害垃圾处理场,由处理场实行集中无害化处置。同时,可根据《农村环境卫生及垃圾处理管理办法》,逐步加大沼气净化池建设力度,建立环境卫生执法中队,着力推广自然生物生态养殖模式等等,以各种切合实际的方式,认真抓好卫生费用收缴及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将农村环境整治得更加亮丽。财政部门可对贫困村建垃圾池、垃圾填埋坑,对农村发展沼气以及购置农村垃圾清运车等应给予适当的补助。

第三,用市场化运作方式减轻政府管理压力。在现阶段,由于财政投入有限,可按照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垃圾处理运行机制。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付费”要求,实行环卫设施有偿服务,明确垃圾收费相关事宜,在使垃圾得到有效的减量的同时,弥补财政投入的不足。按照“谁投入、谁经营、谁收益”要求,吸引社会各种资金、社会力量、社会资源参与农村垃圾治理与环境建设,减轻政府管理压力。

上一篇:农民期待:农村重新响起广播声 下一篇:广南县创新科技扶贫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