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防治痰饮咳嗽50例的临床观察

时间:2022-08-14 08:57:51

中医防治痰饮咳嗽50例的临床观察

(靖远县中医院甘肃靖远730600)【中国分类号】R27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249-01 痰饮咳嗽中医认为是属于一种脾肾虚寒,阳气衰弱,痰湿留滞所致的慢性疾患,相当于西医所说的慢性支气管炎一类疾病。痰饮咳嗽的主要症状为:慢性持续性咳嗽,呼吸喘促,常不能平卧,痰多稀薄而色白,挟有泡沫,很少粘厚浓痰,病久者多有背部恶寒的感觉。本病的特征是:夏季平静,每发于秋季骤凉,随着冬天气候寒冷而加剧,入春缓解,自然好转。患者年龄多在40岁以上,且因年龄增长而病情发展,成为慢性顽固疾患。鉴于本病在秋冬气候寒冷的发作季节进行治疗虽能缓解其症状,但很难达到根治目的。根据内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及金匮"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原则,选择阳气最旺的夏季,运用温热药物来防治本病的思路经过二年的临床观察,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病例选择标准:以确诊为痰饮咳嗽(相当于慢性支气管炎者)为临床观察对象。若痰喘合并肺结核,支气管哮喘及支气管扩张者,不在收治之列。1.1一般资料:共选择病例95例,均为2007年11月~2010年3月间来我院就诊的患者。中医辨证为痰饮咳嗽,并经胸部拍摄X片证实,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例,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在18-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71岁;病程平均为3-7年,其中病程在10年以上者占30%,对照组45例,男性23例,女性22例,年龄在23-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63岁,平均病程为5年,两组在年龄,发病季节,职业,及烟酒嗜好上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1.2症状分析:在痰饮咳嗽病例中,以阵发性咳嗽,咳吐稀薄泡沫样痰,色白,少有粘厚脓痰,呼吸喘促为主要症状,其中伴有小便失禁者62%,是由于咳嗽日久,中气虚弱所致。上述症状在秋冬季节和外感时加重,身体逐渐衰弱,年复一年,不易根除,甚至诱发其发其他疾患。1.3体征分析:痰饮患者脉象以沉滑为多(47.2%),舌苔以白苔为常见(52.8%),肺部听诊有干或湿罗音者占(22.6%)2 治疗方法:治疗方法包括内服痰饮丸、外贴三健膏、以及配合针灸等。2.1 内服药:痰饮丸(桂附理中丸合三子养亲丸)。处方:苍术10g,白术12g,干姜3g,附片3g,肉挂3g,炙甘草6g,白芥子9g,苏籽12g,莱菔子15g。服用方法:水煎服一日两次,或研为细末,每服6g,每日二次。必要时可将此方随证加减。服药期间如产生头昏反应可暂时停服。2.2 外贴药:三健膏。川附子、川乌、桂心、官桂、细辛、川椒、干姜、桂枝、各15g熬成膏状。外贴双侧肺俞,大椎,天突,膻中穴,每三日换药一次,贴敷三次为一个疗程。2.3 针灸:取针刺穴:丰隆、中脘、太渊、内关、足三里:灸穴:膻中、大椎、肺俞、肾俞、脾俞、气海、命门、膏肓、灵台。每三日,针灸一次.

观察组患者共接受一个月的治疗,前四周内服丸药配合针灸,以后外贴膏药,共一至两周的时间。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控制感染予以青霉素G,罗红霉素及头孢菌素类等口服,较重者用肌注或静脉滴注7天左右;镇咳祛痰选用必嗽平8-16mg,或沐舒坦30mg口服,一天三次。伴有喘息型的支气管炎可用氨茶碱0.1-0.2g,每天三次口服。观察1个月。3

疗效观察:

3.1疗效标准:(1)痊愈:治疗后,秋冬季症状完全消失,透视,脉象,舌苔均正常;(2)显效:症状全部减轻,部分消失;(3)好转:有部分症状减轻,特别是咳嗽、气喘、吐痰等;(4)无效:症状始终无改变;(5)恶化,伴发合并症,症状加重。

3.2疗效分析:经秋冬季节随访,按疗效标准判定,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两组患者中无效或恶化者,多合并有其他病症。疗效见下表:

两组治疗疗效比较4 体会:痰饮咳嗽作为一种常见多发性疾病,在人群中较为普遍,且因治疗棘手,常迁延数年,症状逐渐加重,易并发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等疾病,严重影响劳动力和健康。根据中医理论,认为本病得之寒冷伤脾和湿浊素重,并与患者的体质有密切关系。主要是体内阳气不足,如脾阳不足,不能游溢精气,上输于肺,肺气不利,不能敷布津液,通调水道;肾阳不足,不能蒸化水气,所以后世有治痰饮不离脾、肺、肾的说法。按标本来分析,则其标在肺,其本在脾、肾;其标为痰,其本为虚寒,治疗以温法为主,用温热药来扶助阳气,促进本身的生理调节机能,使水湿得化则痰浊自少,实为根本治法。在本文提出的中医防治方法中,采用内服、外贴配合针灸的方法,较多的使用温热药物如肉桂、干姜、附片等来温阳散寒,扶助阳气,苍术,白术来健脾益肾,苏籽、莱菔子,白芥子降气祛痰,并将药物制成膏药敷贴于穴位做为一种良性刺激来激发经气,疏通经络,扶正祛邪。而且使用中医治疗后与单纯西医治疗相比,具有很多优点,如患者自觉症状明显好转且持久,复发率减少,能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和提高生活质量。作者简介:朱永祯(1972-),男,毕业于甘肃中医学院中医医疗系,医学学士,主治医师。现靖远县中医院内科工作。研究方向:内科疾病的诊疗。

上一篇: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对支气管结核诊断的临床分析 下一篇:急性输血反应56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