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中的就业指导研究与探索

时间:2022-08-13 11:04:16

中职学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中的就业指导研究与探索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工作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职业观和 价值观,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提高学生的职业活动能力;也是帮助学 生根据社会需要及其自身特点顺利实现就业,增强岗位适应能力的需要。 因此,就业指导工作应不断创新指导管理的新模式,丰富就业指导课程 内容,积极开展适应“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的就 业指导方法的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中职; 校企合作 ; 工学结合 ; 就业指导;研究探索

中职学校就业指导是一个涉及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及信息学等多种学科的综合体;既是一门综合性社会科学,又是一种社会服务得手段,其核心问题是指导职业学校根据社会需要及职业活动结构,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职业观和价值观,并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的教育活动;也是帮助学生根据社会需要及其自身特点实现就业、增强职业适应能力的需要。中职学校,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提高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质量,积极开展适应“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就业指导方法的探索和研究显得为重要。

1 中职学校培养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程的认识

1.1 中职生对职业认识不清。

中职学校的学生由于入学时年龄偏小,阅历浅,绝大多数学生对自我的正确认识严重不足,不明确自身发展的需要;对社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及自己与职业需求之间存在的差距认识不清。如75%的学生的爱好主要集中在上网、游戏和聊天上,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当代中职学生受网络影响较大,而对自身知识、能力存在不足认识不够,以致学习积极行不高、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心态浮躁,行为懒散,从而导致学生不清楚自己职业发展所面临的优势和劣势,对学习缺乏兴趣和热情。

1.2 指导学生树立学习专业知识、培养职业意识。

为了能尽快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在指导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后,行动成了关键环节。按照专业要求中职学生要有意识地进行自我专业知识学习的培养,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已达到职业目标的需要。因此。对于职校学生而言,就业指导工作,主要从以下四方面着手培养:一是进行启蒙职业意识的培养,培养学生专业技能、职业道德,树立职业理想的教育;二是培养学生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个人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能力,端正择业观念,培养创新精神,树立创业意识;三是帮助学生了解与所学专业相应的职业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发展状况及对从业者综合素质的要求,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求职就业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四是指导学生进行求职、就业以及自身发展方向的选择。

就业指导对就业者具有教育和援助的双重作用,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既是贯彻落实《职教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的需要,也是全面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需要。

2 创新就业指导模式,学校实现学生的企业化管理

2.1 科学实施就业指导工作的步骤。

我校探索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在突出“人格培养”的前提下,学校注重“技能”培养,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与探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为了更好的探索学生企业化管理,实现专业课教学与企业需求的融合,在突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同时,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积极探索与“工学结合”相适应的就业指导教学新方法、新途径,制定了就业指导教学的实施性方案,采取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科学实施措施,确保了就业指导的教学质量,把对企业管理融入到学生管理之中,使学生学习、实训全过程过程渗透企业管理、企业文化,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适应企业、适应社会的能力。使企业的“7S”管理融入到学校的管理中。同时,在校门口、楼道里、校园的走廊里……想读书的时候,触手可得,在我校,这种开放式阅读学习活动已被学生所接受,其目的并不是仅限于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而是希望通过“小手拉大手”带动学生和家长一起读书,营造书香校园,推动书香院校的建设,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实现学生 “适应就业”、“充分就业”和“顺利就业”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1.1 让学生了解企业,积累感性认识。

学校虽然通过各种途径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专业一日游、轮岗实习等活动,但学生毕竟不能深刻的体验到真正的职业环境和岗位能力,导致了学校职业目标的理想化。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用人单位对人的要求更看重的是综合素质,如责任心、团队精神等,而并非是学生的学习成绩,用人单位提出的很多建议都是关于加强中职生的素质教育和职业生涯的教育。介于此,如何帮助学生准确转变职业意识、增强企业意识、树立就业信心、找准就业定位是就业指导工作的首要任务。新生入校后,即对学生有针对性的开展就业指导方面的教育,通过举办专题讲座、优秀毕业生报告会等多种形式,安排优秀毕业生介绍工作体会和感受,让学生了解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及企业岗位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本要求;组织学生到相关专业的大中型企业进行两到三个月的实践性教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企业先进的生产设备、工艺流程、工作性质和特点,为学生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积累一定的感性知识。

2.1.2 学生企业化管理是学生就业生存的需要。

学生管理是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基本途径。在以往的学生管理环节中,工作重点通常放在一般的道德行为培养上,而对学生在未来企业工作中所面对企业文化、企业管理模式重视不够,在企业管理意识和能力培养上与现代企业的要求尚有较大的差距,表现在学生进入企业后,虽然拥有一定的专业技能,但却不能很快适应企业高效的工作节奏、严格的管理制度等等迹象。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加大就业指导的教学工作,要有针对性地把企业管理融入到学校学生管理工作中。通过讲座的形式全面渗透企业文化,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开展对学生就业意识的引导,不仅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与职业岗位群的关系以及职业岗位群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而且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和企业的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增强学生的就业意识。

2.1.3 让学生感受企业氛围,顺利实现角色转换。

职业教育是以市场导向和发展的进程不断提高劳动者的技能和素质的教育。中职学生要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就必须培养具有一定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人才,这就决定了职业教育具有双重性。即:符合教育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满足职业发展的需求,符合职业活动规律。职业教育在再不断创新的基础上,大力推行的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为适应和满足现代企业对人才需求的重要举措,从而决定了实践性教学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将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融入到学校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中是非常必要的。我校在开展实践性教学的过程中,模拟企业的生产场景,按照企业的管理制度进行管理,引入了企业式的竞争奖励机制,要求学生统一穿着工作服,实行上下班签到制,营造“学校像工厂、教师像师傅、学生像工人”的企业氛围,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就是企业的员工,从而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实现角色的转变,为学生将来适应企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2.1.4 强化企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以往毕业生就业时,由于心理准备不充分,角色转换较慢,很难适应企业的管理,导致学生就业的稳定性不高甚至有擅自离岗的现象。在经过对学生的企业化教育后,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在成为企业的正式员工前,企业还要对学生进行岗位技能的再培训,这对学生来说是一次新的考验。如果说校内实训是磨刀,那么企业顶岗实习就是实战。学生顶岗实习不但可以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所学的专业知识,增强实际动手能力,而且可以加强团队合作意识,积累社会经验,培养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我们在对企业的调研中,企业普遍认为,顶岗实习的学生应具备较高的道德素养、社会交流与合作能力、基本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同时在工作中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一定的工作抗压能力。为此,我校建立了“教师下企业活动”,即每个实习点派老师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定期反馈学生顶岗实习的情况。与企业共同制定了实习学生定期回访制度,了解实习学生在企业的表现,对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奖励并把他们请到学校做正面宣传,激发在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2 合理安排就业指导教学内容。

我校在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中,想学生之所想,教学生之所用。目前我校已与近六十多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与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共同协商制定就业指导教学方案,科学设置就业指导课程,帮助学生在班级建立个人学习档案,成立以班主任为主的督导小组,建立学生目标完成的奖励机制,定期检查学生学习方案的落实情况,督促学生以实际行动完成他们的学习目标。同时,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结合起来,通过多媒体电视系统、广播系统对学生进行团体辅导,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压力,变压力为动力,提高学生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2.3 切实加强就业指导师资的培训。

随着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工作的不断深入,我校着力打造师资队伍的建设,并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着力打造“师德高、业务精、能力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近年来,我校有计划、有步骤、分批次组织教师参加企业实践和培训学习。从2010年参加企业实践活动六十多人次,到2011年全校教师下企业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全面开展,从校领导到教师,大家高度重视每次培训学习的机会。特别加强对就业指导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培训。一方面聘任企业相关人员进校对就业指导教师进行指导培训,组织教师深入企业进行学习交流;另一方面,组织相关老师参加专业进修、学术交流等活动,鼓励教师取得相应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多种活动的开展,既提高了就业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又增强了教师的社会实践能力,从而为提高我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教学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以及教师深入企业一线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老师的教学水平、技能水平、科研水平大幅度提升。近两年来,我校获得自治区“十一五”教育科研改成果结题1项,获得市级“十一五”教育科研改成果结题9项,“十二五”国家立项1项,区级2项,市级8项。教师编写教材22本,公开20篇。教师参加自治区级优秀论文比赛共获奖9篇,市级优秀论文比赛共获奖9篇。学校获得了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学生技能得到了锻炼,水平不断提升。近三年参加全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总数及奖牌总数居全区第一。其中2011年学生参加自治区级以上技能比赛获奖30项、2012年学生参加自治区级以上技能比赛获奖55项。

“出口畅”保证了学校“进口旺。”与近三年的招生情况相比较,2013年我校招生突破2224人,是近年来招生最好的一年。使在校生人数翻了一番,形成招生、就业良性发展,毕业生得到企业的好评、社会的认可和家长的称赞。

我校在就业指导教学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我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随着我校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首批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将不断深入,我们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寻找差距,继续加大就业指导教学工作的改革力度,不断探索更加适应“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就业指导教学工作的新方法、新举措,从而使我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具有示范引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国家教育部 《中等职教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意见》.

[2]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2006.

[3] 刘合群 . "百分百"中职教育新理念 . 暨南大学出版社 , 2005.

[4] 杨广斌. 对"订单培养"模式的初步探索. 职教通讯, 2006.

上一篇: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探索与实施 下一篇:浅谈初中美术新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