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美术新课程改革

时间:2022-08-20 10:01:33

浅谈初中美术新课程改革

【摘要】本文通过对美术课程标准的分析,结合心理学对个体积极性的调动的心理分析,论述了美术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因素、方式、方法、措施等,并结合自己参与艺术课程改革的美术教学实践中,对新课标理论的一些探索,培养目标——多维化,课程内容——多样化,教学方式——互动化,课程评价——多元化。美术课程不仅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门类,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关键词】 多维 ;多样 ; 课程标准 ; 互动 ; 多元

21世纪的社会进步与文明发展,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新一轮艺术课程改革进入了实战阶段。

1 培养目标——多维化

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美术课程是一门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的课程。由于各种原因,人们对美术课程的重视度不够,加之我国中小学美术课程,长期受专业美术教育的影响比较深,使课程目标的定位产生了偏差。新的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导向性和选择性,能有效地传承文化,尽量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并且促使每个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美术新课程标准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明确提出具体的阶段目标。例如,初中阶段(7~9年级)的目标:

造型·表现——有意图地运用形、 色、 肌理、空间和明暗等美术语言,选择恰当的工具、材料,以绘画和雕塑等形式,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设计·应用——了解主要的设计类别、功能,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等组合原理,利用媒材特性,进行创意和设计,美化生活,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

欣赏·评述——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

综合·探索——调查、了解美术与传统文化及环境的关系,用美术的手段进行记录、规划与制作;通过跨学科学习,理解共同的主题和共通的原理。

培养目标的“多维化”,促进了美术教育观念的转变,促进了美术教材模式、学生学习方式和课程评价方式的变革,有效地运用各种资源,增强了美术教学的效果,充分发挥了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2 课程内容——多样化

美术新课程标准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从全新的角度,按学习方式把美术课程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强调学生自由表现,大胆设计创造,外化自己的认识和情感;欣赏评述则倾向于内化为文化品位和素质品质:综合探索则强调通过综合性美术活动的体验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研究创造,运用综合性知识技能去制作,表现和展示,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求欲望,体验愉悦和成就感。

课程改革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课程内容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及社会、科技发展相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八年级的《五角星》、《大提琴》等。结合生活经验、情感体验、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对话等方式进行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动脑能力,使学生在活动中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思维和探究能力。这样不仅使学生对最基本的知识技能有所了解和把握,又逐渐使学生对各类艺术共同的特质有所认识。

3 教学方式——互动化

新课程在教学方式上,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由偏重教师主导的知识技能的传输和训练转向强调教学中的“双主体”师生互动关系。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广泛开发教育文化资源,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创造性、发展个性化的教学等。

教学中强调在轻松、愉快、民主的氛围中师生平等对话,在共同参与中进行教学活动。例如七年级上册《 生活中的纹样》中的图案教学,打破传统的由写生变形到设计单独纹样、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的教学,而是让学生先了解大自然花的特点及象征意义,然后通过学生的生活体验,发现图案花在生活中的运用,再引导学生进行新的花瓣的置换方法,使学生开始接受并适应自主式的学习,在体验到大胆创造表现的乐趣后,学习兴趣十分高涨。例如,当同学们看到生活中“花”的应用图片后,都感到奇怪,为什么不是真的花瓣但看起来也像花。这时同学生一起寻找花形的基本规律,概括出花的骨式与瓣形,认识图案花与自然花的相似点与差别。并告诉同学,花的基本形已成为人们很熟悉的图形,当我们置换花的基本瓣形时,依附于花的骨式的新图形便产生了。它不是花,但使人联想到花。它赋予了花的图形新的意义。同时也了解相似形的置换和不相似形的置换的基本方法。使得学生能运用生活中喜欢的、有意义的或有趣的形象,通过这种创意活动设计出具有新的象征意义的图形。因而才有学生“蝴蝶花”、“雨伞花”、“火箭花”、“老鼠花”、“金鱼花”、“蘑菇花”等这种创意十足新花形。这样培养了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获取信知识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4 课程评价——多元化

在艺术课程的评价上,由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转向着眼于提高每个学生艺术能力、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别与程度差别的评价方式,要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感。由教师单一打分转向关注学生艺术学习过程的评价,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老师、学生、同学、家长等),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使学生更好的发挥自己的能力。尽可能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增强愉快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综合学习、发展基本的美术素养,尽量让学生学会学习,形成有益于社会和个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样美术教学就能得到健康的发展。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中,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评价标准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用欣赏的眼光去审视学生的每一幅习作,注重培养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意识,力求达到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协调统一,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 《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刘 芳主编)[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养专家指导委员会 中国和平出版社].

[3] 《课程改革通识培训教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上一篇: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探索与实施 下一篇:运用对联知识 促进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