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中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手段运用探讨

时间:2022-08-12 09:46:37

高职教育中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手段运用探讨

(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 潍坊 261061)

【摘要】由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问题,决定了高职生相对于本科生学习的主动性比较欠缺。如何提高高职生学习的主动性,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做好专业引导,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兴趣;二是因材施教,改善教学内容;三是根据课程特点制定有效的考核手段,提高过程化考核的分量;四是培养具有竞争和引领作用的学生学习梯队,带动学生整体学习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高职 教学 主动学习

根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高等院校数量达到2300余所,其中高职院校近1100所,应该说高等职业教育已占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然而,由于在我国当前的教育招生体制中,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无法与本科院校相比。由于本身素质不高和整体学习氛围不浓,因此造成高职生的学习主动性不高,这成为高职院校实施教学的主要障碍之一,这是高职院校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的客观前提条件。

客观条件无法改变,这就要主观上的改善,正如领导常说,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老师。学校良好的硬件环境,比如校园环境、教学设备、实验实训设备等,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个重要前提,但从一个教师的角度看,学校的硬件环境也是客观存在的。作为一个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一、做好专业引导,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兴趣

相信一个学生进入一个专业前,已经对其所学专业有了一些认识,但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这些认识是懵懂的。作为一个老师,需要给学生展示所学专业是做什么的,专业的当前社会形势如何,就业前景如何,以及从本专业毕业的部分优秀毕业生的学习和从业经历,引导学生如何做出学习规划。也就是说让学生对所学专业有一个明朗的全景的认识。只有这样,学生才知道在校期间应该干什么,才有学习的动因。这种专业引导应该是自始至终伴随学生到毕业的,无论是专业负责人,辅导员,还是任课教师,都应该担起这个责任来。而且任课教师应该负责阐明所教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位置和做用。

通过校企合作的途径,一是要多请企业的专业从业人员做讲座,二是要让学生有机会参观企业,参加企业举办的会议。由此让学生对所学专业能够更有亲近感,有做专业主人翁的态度,由此就更有学习的主动性。

二、因材施教,改善教学内容

因为高职生的学习能力问题,在对高职生实施课程教学时,任n教师应该做到:教授内容应以实践操作为主,理论尽量压缩;教授内容宜精不宜多,不要太奢望学生会在课余时间去学习;教授过程应积极与学生互动。

三、根据课程特点制定有效的考核手段,提高过程化考核的分量

在教学方法和考核手段上,每门课程都有自己的特点,不能一概而论。比如计算机网络基础课,我记得我刚入职时,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大部分讲的是理论,学生接受能力尚可。但是随着生源素质的下降,实训条件的改善,和高职教学的要求,现在逐步过渡到了以实践教学为主,理论尽量少讲,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学生学习的困难程度。原来的考核手段主要以期末理论考试为主。期末理论考试主要存在三个问题,首先是上课讲的理论知识很少,考核缺少基础,学生往往感觉很难,考核不理想。二是,与实践教学的初衷不符,考核内容涉及实践很少。三是,由于考核的不是实践,学生学习实践缺乏动力,听课效果和实训效果都不好。所以,后来改为过程化考核。过程化考核的结果来自平时的每一次实训课。每一次实训都会给学生打成绩。这样做的好处是,对每一堂课,学生都会感觉到考试就在眼前,听课的积极性提高了。对每一次打成绩,都会告诉学生存在哪些问题,并会为此扣分,让学生对自己的错误记忆深刻。为了获得好成绩,每一次在实训室里学生都会积极地去做实验,玩游戏的几乎没有了,而且有了热烈讨论的气氛,我允许他们去讨论,和相互教,只要是最后的实训是自己做出来的就行,毕竟考核只是催促学生去学习的手段,他们自己学了,也就达到目的了。

四、培养具有竞争和引领作用的学生学习梯队,带动学生整体学习能力的提高

通过竞赛的形式,促进学生学习的竞争性氛围,形成一批尖子型学生,并由他们形成的引领作用带动所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有效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方式之一。

以作者所从事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例。多年来,以参与计算机网络应用大赛为平台,在学生中建立网络工程学习小组,促进教师引导下的竞争型学习氛围,形成大三学生引领的有淘汰的雁阵学习梯队。

学习小组全覆盖高职三个年级的学生。山东省高职院校技能大赛计算机网络应用赛项每个参赛队包括三名学生,分别负责交换机路由器配置,服务器配置、综合布线配置。由此建立交换机路由器、服务器和综合布线三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有三个学习梯队,包括2至3名大三学生,6名大二学生和10余名大一学生。合计共约60人左右。大三学生为最后的省比赛准备;大二学生跟随大三学生学习,是技能积累阶段;大一学生参与学习,是兴趣积累阶段。所有网络实训室对他们开放,要求学习小组成员在晚自习时间到实训室训练学习。下午课外活动时间,以及周末和节假日实训室也对他们开放。

小组成员的选拔对象是大一学生,比较宽松,主要是以他们第一学期的专业课成绩为依据。成绩满足的情况下,按兴趣进入各个小组学习。大一阶段,跟随大二和大三学生学习,以培养学习兴趣为主。

为有效促进学习氛围的形成,和选拔竞赛学生,学习小组对学生采用淘汰制,淘汰的主要手段有出勤不足淘汰,以及模拟比赛末位淘汰。进入大二时,每个小组保留不多于6名,进入大三时,每个小组保留2至3名。进入大赛报名阶段时,每个小组才确定出最后参赛的一名学生。

由此可以形成老生带新生,相互竞争,相互促进的学习氛围,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会大大提高。

上一篇:浅析矛盾分析法对探索理论价值的意义 下一篇:重章叠句一唱三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