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服刑人员自我教育的价值与实现途径

时间:2022-08-12 08:30:56

社区服刑人员自我教育的价值与实现途径

摘 要:提高社区服刑人员的自我教育能力,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充满信心,早日顺利回归社会,做一个自尊、自立、自强的守法公民,是当前确保社区矫正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针对目前社区服刑人员矫正教育形势,分析社区服刑人员自我教育的价值所在,提供实现社区服刑人员自我教育的多种途径与方法,对于提高服刑人员的综合素质,确保社区矫正的工作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社区服刑人员;自我教育;价值;途径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1-0325-02

对社区服刑人员开展教育主要是司法行政机关充分利用社区资源,通过教育学习、心理矫正、社区服务、职业技能培训、适应性帮扶等,帮助服刑人员矫正不良心理和行为恶习,促使其顺利再社会化的系统影响活动,是社区矫正的核心内容之一。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是教育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既有社区矫正机构带有法定强制性的常规教育,有广泛社会力量参与组织监督的社区教育,还应有能充分发挥服刑人员主观能动性的自我教育。

一、什么是社区服刑人员的自我教育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西方近几十年的热门话题“自我实现”,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成为了孔子及其弟子们学习的主要内容。自我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自我实现,自我实现的重要途径就是自我教育。孔子提倡的“学而时习之”和“见不贤而内自省”等其实就是自我教育的精髓所在。

自我教育是指帮助受教育者充分发挥自己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使之能进行自我认识、自我监督和自我评价,肯定并坚持正确的思想言行,从而不断完善的过程。但自我教育并不是指自己强迫自己学习,它必须是一种自发的需要,学习只是一个过程,学习也不是目的。社区服刑人员的自我教育也是如此。社区服刑人员的自我教育是服刑人员通过不同的途径和形式,自觉地树立新的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顺利进行再社会化,实现新的人生发展目标的过程。这样,可以使服刑人员能尽快地融入社会,积极地生活,避免重新犯罪,提升综合素质。

二、社区服刑人员自我教育的价值

1.改变传统的被动教育模式。传统的教育理念是封闭保守的,它重在强调系统学习,而缺乏主动创造性,忽视了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一直以来,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模式也是传统的,大多数的教育是服刑人员非自觉自愿地接受各项知识,以集中教育为主,再辅以一些其他类型,这样的被动教育效果甚微,因为服刑人员永远是被教主体。而自我教育则不然,服刑人员既是教育主体,也是被教育主体,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是一个统一体。可以根据服刑人员的兴趣与需要,自行选择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和形式,扬长避短,将知识与技能、技能与素质进行良好匹配,切实提高教育实效,由此也可以避免因强制被动教育而带来的抵触情绪。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了著名的自我理论,他认为每个人心中都有两个自我,一个是实际自我,另一个是理想自我,如果两者之间差距很大,那么他的心理就容易出现问题,因为每个人都有一种固有的、先天的维护自我的动机。因此,通过自我教育,能使服刑人员“反客为主”,缩短实际自我与理想自我之间的距离,凸显他们强烈的自我意识,激化他们积极的改造需求,走向自我实现。

2.顺应态度转变的基本规律。心理学研究表明,态度的发展与变化有着一定的规律。凯尔曼于1961年提出了态度转变通常包括服从、同化、内化等三个过程。首先是服从阶段。这是一个仅限于表面上转变观点和态度的时期,从行为上表现为顺从与被动,一般地,社区服刑人员刚入矫时会慑于法律和制度的威严,为了避免处罚或获得奖励而采取一时性的表面服从行为。接着是同化阶段。随着不断地矫正教育,服刑人员的态度和行为会越来越接近社会团体,接受新的观点,表现出一种自愿认同,而非前一阶段的受外界压力而为。最后是内化阶段。这是服刑人员的一个自觉矫正过程,通过经常性的学习、实践,服刑人员的内心发生深刻的变化,能将新的观点和思想纳入与社会共融的态度体系,此时转变后的态度是深层独立、稳定而持久的。自我教育的特点则更加顺应了这个态度转变的规律。与此同时,社区矫正工作人员也要充分认识到这个规律,积极地将主动施教与自我教育紧密结合,善于抓住一切机会,捕捉各种信息,帮助服刑人员进行法律法规、道德规范和社会知识的内化,早日实现真正的回归社会。

3.实现个体终身发展的目标。20世纪60年代,受系统科学方法论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文大家开始注重研究人的毕生发展,即关注个体从妊娠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的成长及变化。他们认为,人的一生是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的,各个阶段有其不同的任务和特性,且由各种不同因素所决定。前已述及孔子《论语》中的那一段话,还有美国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都表明了人是终身发展的。由于服刑人员进行了不完全的社会化或错误的社会化,导致违法犯罪,因此,服刑人员尤其必须有志于终身发展,找到新的人生坐标,找到与社会的共存感,找到对人的认同感,才能避免重蹈覆辙。可是社区矫正是有期限的,为了实现终身发展的目标,自我教育成为了必然要求。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提出,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可见,服刑人员只有把社会作为自己终身发展的学校,通过自我教育,不断调整自我认知,学会做人、做事和生活,树立坚定的人生信念,提升自我实现的能力,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三、实现社区服刑人员自我教育的途径

1.改变认知,自觉领悟。心理学家艾利斯认为,人的情绪困扰和不良行为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人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所直接引起。错误信念也称为非理性信念。所以,在自我教育过程中首要的是让服刑人员认识到自身的思维方式和信念有不合理的地方,必须学会改变不合理认知,通过不同形式慢慢领悟,进行认知重建。服刑人员可以通过阅读书籍、记日记和编写故事等形式,澄清不合理观念,消除不良的自我暗示;可以利用辩论技术,自己说出不合理观点,与自己或他人进行辩论、讨论,直至自愿放弃错误信念和思维方式;可以通过换位思考打破惯性思维,惯性思维是在实践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思维方式、程序和模式,它会深入到潜意识中反过来支配人的行为,当服刑人员遇到问题时,要学会转换角度,变换位置,理清思路,找出自己的错误,来个“反其道而行之”,这样可能会使心灵得以放飞,实现超越自我。

2.矫正行为,自觉慎行。杨伟康在《悟破习》一书中提出,通过“悟”、“破”、“习”可以通向成功。“悟”,通过领悟,从无意识的无能走到有意识的无能;“破”,采取突破性的行动之后,从有意识的无能走入有意识的有能;“习”,再通过不间断的勤练,从有意识的有能进入无意识的有能。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虽然积习难改,但作为服刑人员要有正风破习的勇气和信心。(1)榜样示范法。学习历史伟人、民族英雄及周围优秀人员,使服刑人员领会榜样良好的行为规范,深受感染,能从他律转为自律,不再为积习所蔽。(2)阳性强化技术。当服刑人员做出某些良好的反应或拒绝某些不良行为时,及时地给予自己一定的奖励(对自己的认可、物质奖励等),获得奖励后,又会反过来促动服刑人员重复这些行为,达到建立新行为、消退旧习的目的。(3)自信心训练法。许多服刑人员被判刑后,孤寂焦虑,自感前途渺茫,对生活缺乏信心,行为上自我封闭,服刑人员可以通过良性暗示、幽默、音乐欣赏、情感宣泄或拓展人际空间等多种方法,摆脱自卑的束缚,建立理性的自信系统,悦纳自我。

3.投入情境,自觉参与。在自我教育中,必须将个别教育与集体教育结合起来,矫正工作者应积极组织一些有益活动,提供、创设一些具体的情境,引导服刑人员主动投入其中,使服刑人员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获得体验,受到感悟。(1)公益爱心活动。服刑人员可以主动踏入社会,多多参与公益活动等,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也帮助了自己,改变了自己。这也是最常见的一项活动,但不能流于形式,服刑人员可以自行加入公益团体,成为固定的志愿者,也可以单独进行,形成社会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成为一名默默无闻的爱心人,因为自我教育的道德意义恰恰在于感到并认识到自己是一个“负有义务的人”,人必须要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2)团体心理辅导。在团体的情境下,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服刑人员在活动中观察学习、体验领悟,实现认识自我、探索自我、改善自我,产生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形成一种彼此关心、相互尊重的关系,达到促进服刑人员良好的适应与发展的目的。(3)角色扮演。通过游戏活动、剧本表演等形式,服刑人员扮演一定的角色,模仿角色行为,体验角色的思想,表达出无法用言语描述的情感,唤起创造力和想像力,进入深层的自我认识。它富有趣味性、互动性,但必须有专业人员的辅导和帮助,正如有位名家所说:“我十分坚信,能激发出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因为服刑人员是因触犯法律而接受社区矫正的特殊群体,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异于他人,需要有人正确地导向,帮助他们进行自我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少年,只有当他学会了不仅仔细地研究周围世界,而且仔细地研究自己本身的时候;只有当他不仅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的时候;只有当他的精神力量用来使自己变得更好、更完善的时候,他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而作为正在接受再社会化的社区服刑人员来说,也更应是如此。自我教育是“自我”和“教育”两个概念的结合,教育带有一般性,而自我则具有特殊性,因为它需要社区服刑人员发挥自我能动性和自我控制力,更需要持久性和终身性。

参考文献:

[1] 房鹏,裴俊杰.加强和规范服刑人员自我教育的思考[J].人权,2013,(6).

[2] 杨立红.浅谈心理学知识在社区矫正教育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2012,(1).

[3] 张荣艳.社区矫正教育方法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30).

[4] 崔竹.论自我教育的当代价值及特点[J].教育探索,2012,(12).

[5] 郑和钧.论自我意识与自我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04,(5).

上一篇:加强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下一篇:绩优股银江的总包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