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服刑人员帮扶工作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时间:2022-09-28 06:53:02

社区服刑人员帮扶工作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摘 要:社区服刑人员帮扶工作指标体系能够促进社区矫正帮扶工作科学化与标准化,完善社区矫正工作与促进社区服刑人员回归社会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基于相关理论与实证研究构建了社区服刑人员帮扶工作指标体系。该体系涵盖了经济困难、就业困难、居住困难、社交困难、心理问题、制度障碍、工作评价六个方面的帮扶工作。

关键词:社区服刑人员;帮扶工作;指标体系;构建

社区矫正人员的帮扶是指司法行政部门组织或者直接实施的解决社区服刑人员面临困难的社区矫正活动,是社区矫正的重要内容之一。2012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和司法部联合制定的《社区矫正实施办法》中的第九条就明确规定了“司法所应当为社区矫正人员制定帮助措施,……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展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帮助落实社会保障措施。”学者指出,社会有义务采取多种措施挽救和帮助社区服刑人员,让他们复归到正常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当中来,成为健康的积极的一分子。本文研究的社区服刑人员帮扶工作指标体系能够促进社区矫正帮扶工作科学化与标准化,完善社区矫正工作与促进社区服刑人员回归社会具有重要价值。

一、文献述评

目前,关于社区服刑人员帮扶工作的研究刚刚起步,相关的研究成果很少,尚无关于社区服刑人员帮扶工作指标体系的研究,但是已有研究成果对于构建社区服刑人员帮扶工作指标体系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例如李光勇采用深度访谈方法对上海市社区服刑人员帮扶工作进行了调查,从经济困难、重新就业、家庭关系、社会适应、心理健康五个方面分析了社区服刑人员帮扶工作的主要内容。孙国兴和李小磊将社区服刑人员帮扶工作划分为生活救助、就业帮扶、安置住处与医疗救助四大类。本文将基于以上既有研究成果构建社区服刑人员帮扶工作指标体系。

二、社区服刑人员帮扶工作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社区服刑人员帮扶工作指标体系属于社会指标范围,构建此评价指标体系不仅需要符合社会指标构建的原则,也要符合社区服刑人员帮扶工作自身的特点。具体而言,需要遵守如下几个原则:

1.指标体系应全面反映社区服刑人员帮扶工作内容

社区服刑人员生活在社区,他们除了接受一定程度的监督管理之外,拥有较大的人身自由,他们中的许多人可能面临着相似的困难,也可能遭受了不同的生活危机。例如,有的社区服刑人员面临贫困、难以就业、无处居住等基本生活困难;有的社区服刑人员可能经济条件较为宽裕,却遭遇婚姻危机、父母不接纳、心理压力较大的困难。又如,农村社区服刑人员与城市社区服刑人员也可能面临不同的困难。因此,指标体系的构建应该细致考虑、全面反映帮扶工作的各个方面。

2.指标体系应既立足于理论分析又具有实际操作性

开展社区服刑人员帮扶工作的直接目的是预防他们重新犯罪,促进他们顺利回归社会。因此,在研究社区服刑人员帮扶工作指标体系构建时需要充分运用犯罪学与社会学理论进行指标设置的论证。在此方面,西方国家的犯罪学家在两百多年的发展历史中创立了许多具有重要价值的犯罪学理论,例如社会支持理论、社会控制理论、差别交往理论、标签理论、冲突理论等。人类社会存在很大的共性,我们应该充分借鉴这些成熟的理论开展帮扶工作指标体系的设计。另一方面,我们设计的帮扶工作指标体系也应符合中国实际,具有可操作性,因此需要充分征询我国司法行政机关特别是社区矫正管理者与一线工作者的建议。

3.指标体系应既包括客观评价指标又涵盖主观指标

当前,我国一些社区矫正研究者在开展社区矫正相关指标体系研究时,存在过度重视客观指标,忽视主观指标的问题。例如,浙江、上海、江苏等地研究者设计的社区服刑人员重新犯罪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本文认同这些研究者追求客观评价的目标,但据笔者对国外诸多成熟的犯罪学理论与实证研究的梳理后发现,国外的犯罪学理论与实证研究不仅重视客观变量对犯罪行为的影响,而且非常重视主观变量对犯罪行为的影响。例如美国极富盛名的犯罪学家萨瑟兰的差别接触理论非常强调伙伴对自己犯罪行为的赞同这一主观评价问题;美国著名犯罪学家赫希的社会控制理论也非常注重个体对自己与父母关系、同学关系、教师关系的主观评价。因此,客观行为与主观评价都是社区服刑人员帮扶工作指标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很难说谁比谁更重要。

三、社区服刑人员帮扶工作指标体系维度与指标

社会指标是由维度、具体指标构成框架清晰、层次分明的指标体系。构建社区服刑人员帮扶工作指标体系首先要明确帮扶工作包括哪些维度,然后确定这些维度包括哪些具体指标。

1.经济困难帮扶维度

经济困难是许多社区服刑人员面临的最基本问题,因此应该成为帮扶工作指标体系的首要维度。因为经济困难直接导致他们陷入生存困境,如果生存都无法保证,他们极有可能选择重新犯罪。正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个人最基础、最低层次的需求是生存的需求,只有在满足生存需求之后,才能谈及其他层次的需求,如安全需求、爱的需求、尊重与自我实现的需求。经济困难维度的具体指标主要包括:个人月收入、家庭月收入、村/居委会提供的最低生活保障、村/居委会、司法所提供的临时生活救助、村/居委会、司法所提供的临时医疗救助、家庭对其经济支持、亲戚对其经济支持、朋友对其经济支持、帮教志愿者对其经济支持,个体对自身经济状况的主观评价。

2.就业困难帮扶维度

就业困难是大多数社区服刑人员面临的突出问题,应该成为帮扶工作指标体系的核心维度。社区服刑人员难以就业是他们犯罪的重要原因。美国犯罪学家特伦斯·肖恩波利与R.L.克里斯汀森对1000名生于费城的男子所进行的纵贯研究也发现,失业对于犯罪活动的增多具有即时的或短期性刺激效果,两者之间具有互相作用、互相强化的关系。就业困难维度的具体指标包括:文化程度,是否拥有专业技术,失业的次数,就业的稳定性,灰色就业即一些与犯罪紧密联系的行业,如讨债公司、洗头店、桑拿浴室、、游戏厅、桌球室、歌厅、舞厅、夜总会,就业观念,就业主动性,是否接受过职业技能培训,司法所、村/居委会、家人、亲戚、朋友是否帮忙找工作,从事个体经营者是否享受税收优惠,农村人员是否已落实责任田。

3.居住困难帮扶维度

居住困难是一些社区服刑人员面临的生存问题,应该成为帮扶工作指标体系的重要维度。有的假释人员从监狱转入社区服刑,由于离婚、父母不接纳或者房屋动迁等原因无处居住,严重影响正常生活。美国非常注重解决社区服刑人员居住问题,美国犯罪学研究者与司法部门都认为一些从监狱进入社区服刑人员的罪犯如果无家可归,或者居住状况非常不稳定的话,极易重新犯罪。美国司法部门为这些社区服刑人员安排了专门的居住方案,并建立了带有居住性质的社区矫正机构。居住困难维度的具体指标包括:有无住所、住所的稳定性、是否独居、与谁同住、人均居住面积、社区居住环境。

4.社交困难帮扶维度

社交困难是一些社区服刑人员面临的重要问题。因为一些社区服刑人员面临如婚姻破裂、父母排斥、朋友断交、他人歧视导致他们能够获取的社会资源减少,在遇到困难时难以获得帮助。加拿大的累犯研究表明:行为人与社会关系越远越容易犯罪,帮助罪犯建立与社会的密切联系是控制重新犯罪的重要途径。社交困难帮扶的具体指标包括:家人关系优劣度评估、亲戚关系优劣度评估、邻居关系优劣度、亲戚关系优劣度、社区居民关系优劣度、他人歧视程度、个体社会交往技能、社会交往技能培训、家人关系干预、亲戚关系干预、邻居关系干预、社区反歧视宣传、个体对自身社会交往技能的评价。

5.心理健康帮扶维度

社区服刑人员在进入社区服刑的初期容易遭遇许多困境而导致心理问题。例如自卑孤僻、容易被激怒、仇视社会等。社区矫正人员的心理问题会造成重大心理危机甚至心理疾病,继而严重影响其回归社会。正如美国犯罪学家罗伯特·安格纽在社会心理学层面上提出的广义紧张理论认为,犯罪人的压力既源于实现经济目标的失败,并且还来自于大量的有压力的人生经历。这些人生经历如服刑、失业、陷入贫困、他人的歧视等,将会导致犯罪人遭遇心理问题,甚至重新犯罪。心理健康帮扶的具体指标包括:焦虑程度测量、抑郁程度测量、是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否开展了心理咨询服务,是否开展了心理治疗服务。

6.制度障碍帮扶维度

社区服刑人员在进入社区服刑之后,因为犯罪人的身份,他们会面临许多制度障碍,这会导致他们回归社会出现困难。这些制度障碍是社区矫正工作者在开展帮扶工作过程中遭遇的最大困境,例如目前用人单位广泛执行的就业政审制度,即用人单位在正式录用员工之前都要求其到户口所在地开具《无犯罪记录证明》,这种制度导致许多已经接近就业的社区服刑人员被用人单位拒绝录用。制度障碍帮扶的具体指标包括:就业是否面临制度障碍、社会保险是否面临制度障碍、是否接受过解决制度障碍帮扶。

7.帮扶工作评价维度

社区服刑人员帮扶工作评价维度属于主观评价维度。例如帮扶工作开展的效果怎样?是否符合社区服刑人员的合理期望?这些主观评价是指标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帮扶工作评价维度包括:个体对经济帮扶的需求程度,个体对单项、总体经济帮扶工作效果的评价,个体对就业帮扶的需求程度,个体对单项、总体就业帮扶效果的评价,个体对居住困难帮扶的需求程度,个体居住困难帮扶效果的评价,个体对社交帮扶的需求程度,个体对各种社交干预工作效果的评价,个体对心理健康帮扶的需求程度,个体对心理咨询、治疗服务效果的评价,个体对制度障碍解决的需求程度,个体对制度障碍解决效果的评价。

四、社区服刑人员帮扶工作指标体系结构图的构建

根据上文的分析,笔者构建了如下社区服刑人员帮扶工作指标体系结构图:

图1社区服刑人员帮扶工作指标体系结构图

以上是笔者依据既有的犯罪学理论与实证研究构建的“社区服刑人员帮扶工作指标体系”。社区服刑人员帮扶工作将会随着社区矫正工作的推(下转第67页)(上接第72页)进更加完善,也会出现新问题,因此,这个指标体系也需要根究具体的情况进行调整或优化。

参考文献

[1]徐俊驰.社区矫正的刑事政策意义:兼论恢复性司法进路的局限[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3(4).

[2]但未丽.社区矫正的犯罪学依据[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

[3]李光勇.社区矫正人员帮扶现状、困境与对策调查研究[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3(4).

[4]孙国兴,李小磊.社区服刑人员和刑释解教人员帮扶救助机制建设的调查和思考[J].人民调解,2011(12).

[5]ThornberryT.,Christenson.R.UnemploymentandCriminalInvolvement:AnInvestigationofReciprocalCausalStructures[J].AmericanSociologicalReview49,1984:398-411.

[6]李素琴,谭恩慧.美国社区矫正制度对我国的借鉴[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

[7]HansonR.K.SexOffenderRiskAssessment.InHollin,C.R.(Eds.),HandbookofOffenderAssessmentandTreatment.Chickerter:JohnWiley&Sons.Ltd.[M].2001:90-91.

[8]AgnewR.FoundationforaGeneralStrainTheoryofCrimeandDelinquency.Criminology30,1992:47-87.

[9]高梅书.社区矫正社会参与不足之深层原因及对策探析[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3(8).

[基金项目:本文系作者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社区服刑人员帮扶工作制度创新研究”(编号:10YJC840037);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上海市社区矫正对象帮扶工作模式与机制创新调查研究”(编号:12YS182);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社区服刑人员社会融合水平测量、影响因素检验与预防对策实证研究”(编号:13CSH105)]

(作者单位:上海政法学院)

上一篇:互联网销售现存问题与应对之策 下一篇:扮鬼脸的虫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