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土壤在民间

时间:2022-08-12 12:19:39

创新土壤在民间

十一期间,由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推出的国内首个在全国范围选拔优秀发明项目的大型电视活动《发明梦工场》,终于步入决赛阶段。在这个民间发明选秀节目中,一大批草根发明人手里攥着自己的发明,牛气地跟投资人讨价还价。其中,进入总决赛的如自动烹饪锅、挖藕机、面条机、缓降器等发明项目还有机会面对41家投资机构带来的82亿元额度的资金追捧。

在中国,每年来自民间的发明成果并不少,然而受到重视的却不多。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非职务发明专利授权1.7万余件,占国内发明专利授权的12.4%。其实,民间发明人是一个热爱科技、热衷发明创造,以科技创业作为人生梦想的群体,但草根身份往往决定了他们实现梦想的艰难程度,因为他们很难获得从创意到产品再到市场所需的资源、信息和渠道,在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方面还存在被丑化的倾向。

很多情况下,以发明创造为追求的人往往存在技术偏执和创业偏执两种特质。更关键的是,这种在黑暗中摸索的精神并非人人具备,所以那些具备了这种精神的人总会看起来“异于常人”。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当中不乏兼具智慧和耐力,同时以智慧创造出财富的成功者。

反观欧美国家,民间发明创新的成果层出不穷,其中既有高端领域的发明,也有非常生活化、讲求实用性的成果。微软和苹果都是从民间发明起步,从小微企业发展而来,并成为美国企业和国家精神的象征。在社会环境方面,为了鼓励和支持这些真正以需求为导向的创意,一些国家的电影、展览、电视节目等大众媒介,也在不遗余力地向公众推介一些可笑但有趣的发明。

任何国家的科学创新都不是建立在几个科研院所、几家大企业的基础上的,而是由很多小微企业的创新能力汇聚而成。在国内,很多民企、中小企业都有一些绝活儿,但它们往往深藏不露,不愿申请专利,因为现有的法律制度很难确保它们的产品不被“山寨”。因此他们更倾向于通过严格企业内部管理、强化保密措施等手段达到相同目的。

许多人抱怨中国的发明质量不高,但他们往往忽略了一个现实:在发明没有形成一定规模之前,是没有质的保证的。因此,加大力度鼓励民间发明创造,在法制保障、政策支持、社会环境方面予以重视与推进,是建设创新型国家不应忽略的内容。人类实践活动的历史也证明,发明创新的渠道和土壤恰恰来自民间。

中国民间发明的水平确实比较低,这绝非发明人的个体原因,而是取决于我国的文化政治传统以及相对弱小的技术和科学传统。因此有人建议,央视能否和地方博物馆展开合作,把此次参赛的所有发明项目进行展示,做一次集中科普,以此让公众意识到民间发明需要得到社会的鼓励和支持。

上一篇:构建新媒体时代的国企与公众沟通平台 下一篇:功能性限定和充分公开撰写相关问题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