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中优化中学生学习方式的教学模式的探索

时间:2022-08-11 10:24:26

有效教学中优化中学生学习方式的教学模式的探索

摘要:课程改革提出了优化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更从思想层次上和可操作性上创新了优化学生学习方式的教育教学理念。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学习方式显得尤为重要,采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就可以改变传统的以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 采用一些自主的、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转变。我校的“三环九段”课堂教学模式始终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供了机会和空间,给了学生记忆知识的时间和相互交流收获的机会,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教学方式 ;学习方式;个人经验;原始观念

一、我校学习方式的现状分析

目前,学生学习方式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从行为参与方式上看:表现为单一的、被动接受的、机械的方式,以“读书”、“听老师讲题目”、“做习题”、“考试”为基本形式。在环境影响方面看:主要受课堂教学模式决定,目前课堂教学模式的两种形式是:复习-导入-讲授(新课)-巩固-作业和复习(知识)--讲解(例题)--练习(试题)。学生受课堂教学模式的制约,逐步形成了千遍一律的学习方式:吸收-储存-再现。学生还深受原课程中某些“繁、难、偏、旧”的内容和课程编排方法、技巧不当等因素的影响,无法形成科学的学习方式。从学生自身因素看:学生很少自主学习探究,缺少情感体验、忽视心灵升华,无探索问题的兴趣,少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的体验,得不到学习的愉悦和深层次的心灵感悟,导致学习习惯不良、学习方法简单、投入多、产出少、学习效率低下,厌学,失去学习的乐趣。因此我们有必要建构有效地教学模式

二、教学模式的建构

教学方式是影响学习方式形成、改变、完善的重要因素,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是学生学习方式改善的关键所在。只有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相互适应、相互匹配,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有效的教学应能充分发挥、发扬学生学习方式的长处与优势,弥补其劣势和不足。以优化学习方式为中心,既重视双基、又重视创新,既重视智力因素开发,又重视非智力因素培养,既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又优化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学习方式与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中既重视检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又重视检测学习能力的培养,更注重检测学生的学习潜能的开发与运用,通过对上述因素的辩证分析,构建优化的学习方式和与之相适应的三环九段的课堂教学模式,其主要结构是:

第一环节课堂教学情景创设的形成。这一步包括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的任务是研究学生经验中与本节课所学内容相关的已有的个人经验和原始观念。现代学习论认为,在引导学生开展一项学习时,要注意研究学生经验中已有的个人经验和原始观念。如语文课上,在学习一篇新课文之前,教师首先要想一想,学生经验中是否有足够的生活经历用以支撑对新课文的理解。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支撑,促进和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只有在这个基础上,在这个平台上,学生才有能力、有根基来解读语文中的一篇篇课文。

2.第二阶段的任务是为学生准备本节课所学内容有关的资料等。如马说的讲解,在投影上显示“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提,用来阐述作者对问题的见解,使学生对此文体有初步的了解,接着再投影创作背景作者初登仕途,很不得志,对官场腐败特别是压制人才有切身体会,这样学生再读课文时,看到的就不仅是千里马和伯乐,还能体会到作者的心酸与愤懑这样,在有限的时间实现学习的有效性。

3.第三阶段的任务是研究本节课程与生活的关系。我们强调学习活动要联系学生生活与社会现实,避免学习与社会生活脱离。以课程与生活的关系来说,课程既要面向生活,又要与生活保持适度的距离。例如。语文课程面向生活更主要的还是要更加强调语文学习的人文性,强调语文学习要促进学生生活品位、生活格调、生活质量的提升。而语文中的诗歌、散文、戏剧、小说等文学学习,对于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深入感悟,引导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生活得更加美好,都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

第二环节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激发法策略

1.在第四阶段里,教师引导学生多方面追求各项事物的新意义课堂教学作为一种以提高个体生活质量以及生命价值和意义为宗旨的特殊的生活实践过程,在本质上是一个教师引导下学生生存状态的积极展现、不断激发、不断充盈和不断丰富的过程,是一个学生不断地超越和提升现有的生存状态,从而创造一种更为完满的可能生活的动态发展过程。

2.第五阶段引发探索知识的动机。在教学过程中,尊重、鼓励和保护学生创新性思维的民主环境,杜绝个体的“另类”思维遭到歧视的现象,减少学生盲目崇拜、服从权威,鼓励学生发表与众不同的观点和自己的“独到见解”,生生之间激烈的“讨论”与“交锋”,师生之间真诚、平等的“对话”与交流,让学生有“个性化”选择的自由。对事物的变化机制有深究的渴望,喜欢寻找缺点并加以批判,力求找到疑难问题的答案。

3.第六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已有的资料进行推理、探究。产生学习主动性的根本原因不是感知而是问题,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在这一阶段里,教师设计逻辑性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引起学生们去猜测、去推理和进行大胆的假设。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要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去纠正和补充错误的或片面的认识,并对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这样学生们的认识超越了所给资料的范畴,根据自己的推论去得出某些结论。

第三个环节是优化学生的行为,包含了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过程

认知的领域4种思维:流畅的思维、变通的思维、独创的思维和周密的思维;情意领域4种心理:好奇心、冒险心、挑战心和想像力,它们是关系到学生的态度、价值观、欣赏及动机等学习因素的特质。这些特质能促使学生与知识、事实、资料等发生实际的联结,产生有意义的学习。这些过程的训练,帮助学生兼顾逻辑与情感,使他们对敏感或好奇的事物去进行猜测、假设、推敲、验证,也使他们能坦然接受自己的玄想、直觉。

1.第七阶段要求学生应用已有的原理去预见结果、解释新资料或假设。要启发诱导学生根据尚不充分的事实、经验材料和科学理论,通过逻辑推理,对求知自然事物的性质及其规律或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提出的一种假定性的推测和说明。自己去发现规律、去纠正和补充错误的或片面的认识,并对学习

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

2.第八阶段里,学生要解释和证明自己的预见和假设。教师引导学生用以已有知识为基点,在新旧知识之间找到关联点,通过实验找到事实证据,以证明自己的预测是否正确,从而形成新的认识。这样便教会了学生用理性方法,运用思维工具去对感性认识进行概括、判断和推理,使之去伪存真。

3.第九阶段的任务是学生对问题过程的反思。杜威认为:“反思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它起源于主体在活动情境过程中所产生的怀疑和困惑,是引发有目的的探究行为和解决情境问题的有效手段.”反思 ,可以深化对问题的理解 ,优化思维过程 ,揭示问题本质 ,探索一般规律;反思 ,可以沟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从而促进知识的同化和迁移 ,产生新的发现.因此 ,反思对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优化学习方式是非常重要的。

三、结束语

实践证明,改革课堂教学结构的过程也就是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学习方法,改造、完善自身学习方式的过程,其最终结果是使学生在更好地掌握教材知识的同时,学会求知,使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得到提高。当然学生学习方式的优化,也并非是一蹴而就的,教无定法,只有坚定地以“一切为了学生”为教学目标,不断探索,认真钻研教材,改革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新学习理念,不断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切实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发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终身学习观。这样,我们才能尽快的培养出适应时展、满足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阎承利:素质教育课堂优化模式,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3]刘电芝:学习策略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4]高 文:现代教学的模式化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5]施良方:学习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6]陈龙安:创造性思维与教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7]任长松: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8]刘新春 关于数学学习方式的思考《数学通报》2002.11

[9]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变革,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0]刘宏武:课程改革教师岗位培训资源包――选择适合的学习方式,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

上一篇:声乐教学中教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下一篇:环境污染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