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育的产学合作研究

时间:2022-08-11 08:20:59

中职教育的产学合作研究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提升职业教育水平和培养实用技术型人才便要求中等职业教育必须努力探索“产学合作”的发展道路,与企业通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等方式达到合作共赢,提高中职教育人才素质,使职业教育适应当代经济发展并与其紧密结合。

关键词:中职教育;产学合作;人才培养

中职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与社会生产相结合,而产学合作是我国中职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因为它能建立企业和学校间良好的动态关系。但随着社会结构,人们观念的改变、教育体系重点的偏移以及中职教育自身发展模式的滞后,中职教育在发展中不断暴露出问题。

一、中职教育自身发展弊端

1.学校定位及办学理念中等职业教育应重视技能培养与实际操作。事实上,许多中职教育教学内容中专业课与实践能力培养严重脱节,难以保证中职教育的最终效果和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多数中职学校定位狭隘,办学理念未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只重办学规模化的发展,忽视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联系。2.师资队伍相对于普通高中教师,中职学校教师数量和师资水平整体偏低。中职教师多数从事的是普通教育,在相关教育基础上经过短期培训任教中职,一方面,并未持有相关专业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同时其带有普通教育性质的教学也无法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另一方面,要想达到令人满意的教学目标,教师就必须在教学和管理工作上加倍付出,但所得报酬却无法与之相匹配,无形中使教师缺乏精力和动力进行教学更新和自身理论和技能水平的提升,影响师资水平。3.教学内容中职教育的教学内容分为专业课和实训课两大部分,但当前中职院校的课程安排并不能与学生需要相适应,教学内容陈旧空泛、课程安排比例不合理、教学方法没有新意等都影响学生接收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学效果不尽人意。所以中职院校课程安排亟待进一步完善,以适应学生和社会需求。4.生源情况就读于中职学校的学生多数为考不上普通高中或是为减轻家庭负担,还有就是出于保障就业的想法。在生源竞争中,中职学校处于劣势。同时生源情况较为复杂,因为入学门槛较低,生源水平参差不齐,从学生、退伍官兵到社会人员均可入校学习,加之学习情况不稳定,辍学现象极为常见,学生大量流失,给招生和教学稳定性带来一定困难。5.办学条件在中职教育所需的办学条件中,实践教学是重中之重,纸上谈兵不可取,单纯的学历教育更不利于可持续的人才培养。然而由于资金匮乏等原因,并非所有专业都能够配备相应的实践基地;而现有的实训基地中,场所简陋、设备老化等问题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接触先进设备、感受真实的职业环境以及熟悉实际操作技巧。同时,在课程安排中实训时间一般放在课程结束后的两三周内,实训时间短缺,导致学生无法完全掌握技能,也无法在接下来的实习中融入企业的工作中。

二、中职教育产学合作的意义

1.有利于推动中职教育改革深化教育改革一直是民生问题中的热门话题,中职教育改革刻不容缓。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大环境下,无论是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还是课程安排、教学方法,都应根据行业企业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进行改革创新。产学结合架起了学校教育和企业需求之间沟通的桥梁,疏通了校企沟通的渠道,更成为中职教育面向社会的重要窗口。学校能够通过校企合作,及时了解与专业相关的企业的新理念、新技术以及发展趋势,从而更有针对性的进行中职教育改革。2.有利于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高水平的教学队伍能够保障教学质量的提高,职业学校教师也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掌握熟练的实践技能,拥有丰富的生产经验。通过产学合作模式,依托行业企业,利用其先进的生产资源,教师能够在生产一线有计划、有目标地深入实践,真切感受到企业真实的生产动态,了解行业最新需求,积累职业经验,以创新教学和提高教学水平。相应的,学校也可以邀请行业企业中的一线生产人员到学校中来,以讲座等方式辅助学校教学,既丰富了教学方式,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激发学习的兴趣。3.有利于改善中职学校的办学条件由于校内实训基地与真实职业环境有一定差别,加之企业技术出新和产品更新的速度大大快于学校内设备更换速度,中职教育的实践学习成效有限。所以学校依托行业和企业,与其合作办学,把社会当作学校办学的物质后盾之一,作为办学信息和先进技术的主要资源,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来有效解决实训教育问题,改善办学条件,让学生早日了解动态的生产环节,更好地适应毕业后的就业环境。4.有利于企业建设高素质人才基地人才资源已经成为知识经济大背景下企业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企业行业在“走对路”的同时,更要“用对人”,这也是企业现今最急迫难解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单靠企业的内部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通过走产学合作道路,直接把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反映到教学中,解决企业需求,使得中职学校成为企业行业专属的人才培养基地,这样企业在人才吸收工作上便省去了许多精力,更为企业构建了高素质的人才资源机构。同时可以在学生心目中塑造良好企业形象,有利于吸引优秀学生进企业就职。

三、中职教育产学合作的阻碍

1.学校一部分中职学校唯经济利益之上,它们不做市场调研,热衷于追随社会热点,盲目增设专业,不断扩大招生规模,目光短浅,忽视长期效益。学生往往只学到一些皮毛技术,没有扎实过硬的知识和技能,既耽误师生前程又浪费社会资源。另一部分发展良好的中职学校,往往缺乏教育经费,无法及时更新基础设施,教学管理也无法提供专门的培训费用,导致其有心无力。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拨款不足,不足以支持其长期发展。所以教育经费来源狭窄、融资渠道闭塞,已成为中职学校发展的一大瓶颈,直接导致学生职业技能训练难以得到后续保障。2.企业校企合作往往出现校“热”企“冷”的现象,企业不能够主动对话校园,一些企业仍旧在人才市场上寻找所谓高学历人才,并未准确定位自己所需和岗位需求。另外面对校方热忱于“引企入校”,企方出于利益考虑,部分企业不愿意给拥有相应职业专业的学校经费支持,只看得到短期效益,无法将目光立足长远,造成人才资源流失,不能透彻理解产学结合道路的光明前途和巨大长久的效益,措施发展良机。企业处于被动状态,一味将精力投放在如何引进高校人才资源上,不甚关心中职学校教育的发展,加之社会观念中对中职学校的偏见,校企之间立起一道无形的隔膜,缺乏沟通和了解。

四、如何促进中职教育产学合作

1.学校首先,学校应建立整体的教育战略和师资力量建设规划,支持教师到相关行业用人单位进行见习和实践工作,以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以及加强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其次,应合理安排课程,根据学生实际需要合理分布理论课和实践课课时。在学生中施行“以优带弱”,即集合优秀学生与能力较差的学生进行互帮互助,同时可将优秀生作为门面,带领他们进行社会实践,并对外展示实践结果,增强公众对中职学校教育的信心,吸引优良生源进入校园。学校更要加强对专业实训基地投入,完善校内实训场所,提供先进仪器和充足操作材料,增强中职学校硬件实力。2.政府政府在产学合作中起着重要的引导统筹作用,政府的支持是职业教育顺利进行的保障。政府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同时,应出台产学合作相关层面的宏观政策和条例,给予校企合作制度上的保障,为维护产学合作确立依据,创建良好的政策环境。在社会上,政府应推动专业的产学合作专门机构的成立和发展,推动跨领域、跨专业的产学合作交流,为产学合作的探索和深化集结社会智慧。政府还应该树立服务意识,通过舆论在社会上宣传产学合作模式对校企双方的益处,同时给予联合办学的校企双方一定的政策优惠和财政补贴,为双方疏通渠道。鼓励企业主动与学校开展及时交流和参与到学校人才的培养和管理中,增进校企距离,推动校企双向沟通和理解。最后政府应加强教育经费在中职教育中的拨出比例和筹措力度,联合企业帮助中职学校进行社会融资。中职教育关系到国富民富强大业,要想解决出现在产学结合道路上的障碍,就必须从实际情况着手,看到校企合作中的突出问题,然后逐个击破,创新发展模式,借鉴成功经验,将产学结合模式作为今后中职教育努力的方向和企业发展战略中的一部分。集结学校、企业、政府和社会多方力量,发挥多方智慧和优势,将产学合作模式作为恢复中职教育活力的有力武器,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解决民生问题上也是强有力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喜荣.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D].苏州大学.

[2]方向东.张志略.中等职业学校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办学初探[J].职教通讯,2003(12):28-29.

作者:胡志刚 单位: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天津市武清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上一篇:中学化学实验绿色化途径 下一篇:实训教学模式在中职教育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