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院校双语教学研究综述

时间:2022-08-11 01:18:37

我国高等院校双语教学研究综述

摘 要: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双语教学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我国各行各业输送了一批批具有较高水平的国际型人才。但在实施双语教学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如教师得不到必要的培训、双语教程选择标准模糊、高校管理缺失等等。在这样的背景下,对高等院校双语教学研究思路等进行研究,能够深化对高等院校双语教学的认识,有利于我国高等院校双语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高等院校;双语教学;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8-0207-02

随着我国各地区高等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高等院校纷纷开展中英双语教学。追溯我国近代双语教学,从解放初期就初露端倪。当时国内曾一度掀起以俄语为第二大语种的双语教学浪潮,这是我国第一次成规模、系统地将除汉语外的他国语言正式引入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开放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全新的理念和与时俱进的政策,对我国高等院校双语教学也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进入21世纪,全球化的浪潮迫使我国高等教育的教育理念重新做出相应调整。目前,国内对高校双语教学研究主要包括双语教学内涵、模式、元素、思路及发展趋势。

一、双语教学内涵的研究

《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辞典》对“双语教育(学)”的定义是: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尽管《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辞典》已经明确了“双语教育(学)”的定义,但是研究人员对这一定义在我国特定的背景下,赋予了不同的含义。一种是我国少数民族的民族语言和汉语普通话双语教学,另一种是外语(主要指英语)汉语双语教学。对以上两种理解,叶新于2003年指出,前者是“不可或缺的传统双语教学”,后者是“带有时代特征的中外语(尤指英语)双语教学”。我国大量对“双语教学”内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后者,即“双语教学”主要是使用英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

此外,对“双语教学”内涵的研究还频繁出现对我国高等院校双语教学本质研究。2006年1月何阳在《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发表了题为“我国大学双语教学的本质探析”的文章。他对国外、我国对“双语教学”的定义进行了阐述,指出“使用外语于学科教育(但并不排斥母语),在学习该学科先进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要学得与学科发展相关的基本专业外语。这个基本点就是双语教学的质的规定性,是我国高等学校的双语教学区别其他国双语教学的根本特征,这就是我国高等学校的双语教学的本质”,目前我国高校的各学科双语教学应理解为“以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的系统,其中除母语外的另一语言不仅作为教学媒介部分或全部地运用到非语言学科中,而且还作为学习对象,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逐渐基本掌握它,同时在教学中要对该学科的不同文化进行比较学习,以获得该学科先进的、系统的文化知识,来进行学科教育的一种教学方法组合”[1]。

二、双语教学模式的研究

学术界对双语教学模式的研究已经较为成熟。2008年汤东在“中外高校双语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中表示:“国外双语教学大多有着悠久的历史,且形成了一些较为稳定的教学模式,从国外双语教学的发展历程来看,大致形成了以下六种双语教学模式:隔离型(Segregated Language Redemption),过渡型(Transitional Bilingual Education),保持型(Maintenance Bilingual Education),浸入型(Immersion Bilingual Education),双向双语型(Two-way Bilingual Immersion)和“新殖民式”模式”[2]。张普则认为当前我国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的主要模式有三种:采用英文教材,英文板书,教师用中文讲解,其间穿插英文术语,习题和考试则中英文结合的“引导模式”;采用英文教材,英文板书,中英文结合习题和考试,教师中英文结合讲解,即先对某个知识点用英文讲解,然后再中文重复的“渗透模式”;完全英文教学,即不仅教材、板书、习题和考试用英文,教师的讲解也完全是英文的“完全模式”[3]。

双语教学模式研究主要集中在我国高等院校双语教学模式优、劣势分析和国内外不同高等院校的双语教学模式比较研究。这些对我国高等院校双语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双语教学元素的研究

研究表明,构成我国高等院校双语教学的三个元素是教师、学生和教材。温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的邓军涛、朱晓申认为双语教师是“双语教学实施过程中最棘手的问题”,“双语教师一方面要有广博厚实的专业知识,又要具备良好的外语知识和技能,这的确有相当难度”[4]。此外,学者们还提出关键元素学生和制约双语教学的重要元素教材。

我国高等学校双语教学课程能否顺利开展,主要取决于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学生基础和教材。教师的讲授能力、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将直接影响到双语教学的效果。教材的能否合适也是开展双语教学的关键问题。对此,有研究提出应对该三要素进行考核、评估。应若平在2005年提出的双语教学评价体系包括“学生对双语教学的作用评价”在内的几个一级指标,包括“学生学习兴趣、专业知识学习等方面的提高与促进作用等”的几个二级指标。

双语教学元素还应包括国家相关政策、学校管理机制等外部条件。目前,主要集中在国外和我国双语教学政策研究等。

四、双语教学思路的研究

双语教学思路的研究主要是对研究双语教学人员情况研究、授课的具体问题、双语教学成效等。

刘敬泽等对2001-2004年间双语教学研究作者的地区分布做出详细地研究,并得出“双语教学研究作者地区分布表”,见表1。从此类文献中发现全国各地高等院校不同程度重视双语教学,尤其是沿海较为发达地区的高等院校。

双语教学授课过程中可能出现课程衔接等问题。王琼深刻探讨了本科院校双语教学问题,包括双语教学中的课程衔接、教辅材料和教学资源等,对进一步开展双语教学提出了宝贵建议。

双语教学效果也是研究人员热衷的问题。孔令泉等就医学专业教学中英文教材选用进行了调查研究,李明娟等以滨州学院飞行学院为例对飞行技术专业课程双语教学进行了研究[5],从“适应新形势下双语教学的需要”、“培养合格飞行学员环节的需要”、“飞行技术专业课程特点的需要”分析了飞行技术专业课程实施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并对飞行技术专业课程实施双语教学进行了可行性分析,更有利于高等院校飞行技术专业学生接受双语教学教育。西南财经大学的曹廷贵对金融专业推行双语教学的意义、困难及对策进行了研究,指出“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权、责、利的统一,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6]。

五、双语教学发展趋势的研究

一方面,部分学者对高等院校双语教学持肯定态度,认为高等院校仍需全面开展双语教学。针对当前高等院校开展双语教学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从方法上、管理体系上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如杨劲松、雷光和在《关于构建双语课程“学·教”评价体系的思考》一文中,提出要采取“以学定教”策略,建立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评价体系。学者们还开始意识到要从定量分析角度来分析高等院校双语教学问题,以补充定性分析方法的不足。

另一方面,有学者对高等院校双语教学的发展并不乐观。认为高等院校双语教学不过是“强化外语学习的权宜之计”,是激发大学生对外语的兴趣,有利于大学生通过CET4、CET6等考试。李慧仙在《高校双语教学的现状及走向》一文中指出,“双语教学在开展之初,其成效基本上取得了学生的认同。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双语教学的效果每况愈下”。还有学者从国外双语教学推行不利的情况来预测我国高等院校双语教学的未来发展趋势,如美国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对双语教育产生质疑[7]。

六、结语

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研究还存在盲点,如忽视了其他国家语言、少数民族语言等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等等。面对我国双语教学逐年升温的态势,研究者应该系统构建高校双语教学体系,为高校进一步开展双语教学提供宝贵的建议。

参考文献

[1]何阳.国大学双语教学的本质探析[J].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2]汤东.中外高校双语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11).

[3]张普.高校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模式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422).

[4]邓军涛,朱晓申.21世纪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研究综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5).

[5]李明娟,刘伟波,郭庆叶.飞行技术专业课程双语教学初探——以滨州学院飞行学院为个案[J].科技信息,2009,(28):523.

[6]曹廷贵.金融专业推行双语教学的意义、困难及对策[J].中国大学教学,2004,(1):43.

[7]吴平.五年来的双语教学研究综述[J].中国大学教学,2007,(1):38.

上一篇:浅谈灵活应用儒家思想 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水平 下一篇:浅析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