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审计判断研究综述

时间:2022-08-04 12:41:06

我国审计判断研究综述

[提要] 本文通过研究分析目前我国关于心理学在审计判断中的运用,对学者们的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词:审计判断;心理学分析;认知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我国基于心理学的审计判断研究综述

收录日期:2011年11月12日

职业判断能力是注册会计师所具备的基本能力,是在审计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而能力又是心理学的一个要素。基于心理学的审计判断研究中主要以戚振东(2003)为代表的学者从认知心理学、组织心理学的角度把心理学与行为学相结合,以提高审计判断的质量。随后任秀梅、邓圣华、李嘉明、杜丽州等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做了论述。

戚振东(2003)从认知心理学、组织行为学、审计行为的角度出发,以心理学和行为学双重理论为基础,关注了审计判断的重要性。指出审计判断具有延续性、系统性、集体判断与个人判断相结合的特点,并提出通过会计事务所建立复核委员会将群体决策机制引入审计判断,发挥群体决策的优势,以使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成为集体判断,从而提高审计判断质量。

王光远(2004)指出审计学中的判断和决策研究是心理学研究分支“行为决策理论”的一部分。这种理论研究个体和小群体的判断和决策,以了解其如何做出以及如何改进判断和决策。本文阐述了审计判断和决策研究的目标,主要包括评估审计师判断的质量;适图说明审计师如何做出判断,以及信息的特定属性对判断质量的影响;测试做出判断和决策的认知过程的相关理论;对任何发现缺陷的补救措施做更深入的研究。

任秀梅等人(2006)主要从个人行为学角度出发研究注册会计师职业判断能力的主体因素。在全文中从个人的态度、气质、知觉、兴趣、能力、意志等方面论述了认知心理学对审计判断的影响,并在最后指出注册会计师职业判断过程是一个心理过程,因此注册会计师是影响职业判断正确与否最为直接的因素。虽然本文从心理学的研究分析最后回归到个人对审计判断的影响,但是本人仍认为题目 “个体行为学与注册会计师职业判断”应改为“个体心理学与注册会计师职业判断”。

刘成立(2007)在他的博士论文里通过以问卷的形式,论述了时间压力和责任对审计判断绩效的影响。作者研究的结论是:(1)时间压力损害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判断效果,对审计判断效率无显著影响;(2)责任能显著提高审计判断效果,但对审计判断效率无显著影响;(3)时间压力对审计判断效果的影响受责任现状的制约,时间压力与责任的交互对审计判断效率无显著影响。进一步的研究还表明:(1)时间压力与责任对不同程序审计判断效率的影响显著不同;(2)时间压力对审计判断加工率有显著影响,而责任主要影响了审计判断准确率,时间压力对审计判断加工率的影响受责任状况的制约;(3)时间压力提高了审计判断加工速度,责任对审计判断加工速度无积极影响,时间压力与责任的交互项对审计判断加工速度无显著影响。本文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时间压力与责任对审计判断的影响,论述的比较详细,并且运用问卷的方式对论述提供依据,在结尾也阐述局限性与未来研究的方向,但是没有明确指出如何针对局限性提出良好的建议。

邓圣华等人(2007)从认知过程的各个环节,结合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实务,指出可能存在的、影响审计人员判断的因素主要有在信息输入过程包括从环境中获得时产生的判断误差、记忆方面产生的审计判断误差、易记性产生的判断偏误;在信息加工过程中包括经验的局限性导致的判断偏误、调整不及时、不充分导致的判断偏误、忽视样本规模导致的偏误、高估能力引起的判断偏误和环境对审计人员影响产生的审计判断偏误;信息输出过程主要是由于客观的想法导致的判断偏误和信息输出形式产生的偏误。并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了提高对判断偏误的洞察力并强化专业知识,提高综合素质;牢固掌握审计准则,虚心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审计技术和经验;汇众家之长,充分发挥集体判断优势;运用判断附注工具等改造措施。这是在审计判断领域首次与实务相结合。

李嘉明等(2008)以心理学为基础,行为心理理论为辅助展开论述。指出审计判断是一个复杂的心智过程,审计人员有多层次的心理需求,有从事审计活动的动机,在从事审计判断时有丰富的心理活动。并从审计动机、记忆等方面构建了审计判断模式。主要包括审计判断的决策过程模式和信息加工模式。需求、动机和记忆等是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与任秀梅所用的态度、气质、知觉、兴趣、能力、意志的角度略有不同,但这些都是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为了防止审计判断偏误,提高审计判断的质量,作者指出从行为心理学角度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行为心理学学习、丰富专业知识、重视经验积累、建立有效地审计判断激励机制和审计判断约束机制、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等。

张继勋(2008)采用实验的研究方法,以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人员为被试,以判断的共识、稳定性和自我洞察力三个指标作为审计判断质量的衡量标准,检验经验对两类不同性质任务判断质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作为一般任务的内部控制风险评估中,有经验审计人员和缺乏经验审计人员在稳定性和自我洞察力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有经验者的共识显著高于后者;而在作为高级任务的分析程序风险评估中,有经验的审计人员的共识和稳定性均显著高于缺乏经验者,但两者在自我洞察力方面没有明显差异。

李凤雏(2008)全面论述关于审计判断中的事实要素和价值要素。在西蒙决策理论中“两要素”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构建新的审计判断模型,审计判断=f(主体因素,客体因素,目标因素),其中主体因素是审计人员素质和审计组织规范的函数,具体表现为知识、能力、经验、技术、努力、准则等的函数,用函数表达式表示为:审计判断主体=g(审计人员素质,审计组织规范)=g(知识,能力,经验,技术,努力,准则等等);客体因素是事实因素和价值因素的函数,即审计判断客体=y(事实,价值);目标因素针对不同的审计项目有一定差异,从总体上可以将其归纳为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三者的函数,其表达式是:审计判断目标=p(真实,合法,效益)。本文对影响审计判断的因素分析得相当到位,在理论上论述的非常全面,并建立新的审计模型。但是,本文没有更好的结合实务。

杨明增(2009)从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理论的角度,指出在不确定性状态下进行判断时,人们最常用的策略是锚定与调整启发式,该策略容易导致锚定效应和判断调整不充分偏误的发生。文中以经验为主要研究变量,首先对锚定效应和判断调整启发法的文献进行综述;再提出研究假设,并用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最后得出经验水平的提高,能够使审计人员更重视本期审计证据在判断中的有用性,从而有助于避免判断调整不充分偏误的发生。本文对心理学中的锚定效应进行了论述,并提出经验对锚定效应的影响,但是有深度没有广度,因为对锚定效应的影响不只有经验,还有能力等因素。

杜丽州(2010)分析将心理学引入审计工作中的必要性,并且从心理测评和沟通环节的心理运用的角度论述了心理学对审计人员发现重大错报的重要性。心理测评中主要有智力测评、技能测评和人格测评;头痛环节主要运用疑兵阵、激将法。总的来说,就是将心理学理论和技巧引入到审计实务中,在审计工作中仅起辅助作用,不能作为审计证据。但是,这些方法能够帮助审计人员更好地获得审计证据,为审计人员解决和处理涉及被审计单位人员心理活动的事项提供了方法,弥补了审计准则中对该领域方法论的缺失。

关于心理学在审计判断中应用的研究总的来说还比较少,每位学者研究的角度各不相同,大部分学者都是站在宏观的角度概括心理学的影响力,只有李凤雏提出了比较全面的影响因素,但是没有结合实务,也没有详细的论述是如何影响审计判断的。在运用的模型方面,主要包括博弈模型和实验的方法。

综上所述可以得知:1、理论研究相对较多,但研究的系统性、全面性不足,研究深度、广度不足;2、实务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3、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度相对较低。

主要参考文献:

[1]张继勋,付宏琳.经验、任务性质与审计判断质量.审计研究,2008.3.

[2]李凤雏,王永海.关于审计判断中事实要素和价值要素的思考.审计研究,2008.3.

[3]杨明增.经验对审计判断中锚定效应的影响.审计研究,2009.2.

上一篇: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历程 下一篇:企业财务分析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