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孝文化浅析

时间:2022-08-09 11:40:11

中国传统孝文化浅析

摘要: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孝文化得到了最广泛的关注。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提倡孝文化,提倡孝行,提倡尊老敬老。统治者也会自己做出道德模范,亲自敬老尊老。百姓往往上行下效,也会尊敬老人。在尊老敬老的过程中形成了很多优秀的传统。这些传统代代相传,对当今的社会有重要的意义和启示。

关键词:孝文化;统治秩序;社会生活

我国是一个有着漫长的文明的国家,中华民族创造了美丽辉煌的文化,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形成的价值观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有着深刻的影响。

孝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说“百善孝为先”。可见孝文化在中国传统的价值观中的重要的地位。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中,虽然经历了改朝换代,然而历代的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孝道,并且将孝道作为其统治的根本。下面我们就进行逐一的分析。

先秦时期起,孝道就得到了统治者的高度重视。据《尚书・无逸》记载,殷王武丁的父亲死后,武丁“乃或亮阴,三年不言”。“亮阴”就是为父亲守丧。武丁的儿子孝己也是一位非常重视孝道,有德行的君王。在《庄子・外物》篇中,“人亲莫不欲其子之孝,而孝未必爱,故孝己忧而曾参悲。”亚圣孟子就是一位十分孝敬母亲的人。孟子幼年丧父。孟母一个人将孟子抚养长大。幼年时,孟母为了能让孟子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成长,曾经三次搬家。长大后,孟子对自己的学业有些骄傲自满,就外出贪玩。孟母将孟子叫来,狠狠地砍断机杼,告诉孟子,如果不能够持之以恒,就算知识再多,也会就像这个机杼断掉一样,无法成为人才。孟母的良苦用心,深深的感染了孟子,自从孟子懂事开始,就深深的体会到了母亲的辛苦,懂得孝敬母亲。

汉代,孝文化成为其统治的政治伦理的基础。孝文化贯穿于汉代社会的方方面面。不管是家庭生活,还是社会生活,甚至是官员的政治生活,都与孝息息相关。对于官员的选拔,就有“举孝廉”的说法,就是官员的任命,要由上级官员考察这个人是否孝顺,是否清廉,如果这是个正直、懂得孝敬老人的人,就有资格被举荐成为官员。曹操等人都是通过举孝廉开始自己的政治生涯的。

到了唐代,由于其经济水平较高,政治制度也相对完善,唐代在文化制度上兼容并包,发扬孝道,前承秦汉时期传统,后启后世之思,具有十分鲜明的时代特色。

唐代的统治者认识到,“孝”是全部道德的基础,是决定家庭和谐、国家稳定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统治者要求人们做到“耆敬色养朝夕不违,躬亲医药垂涕昼夜”也就是朝夕不改的侍奉双亲。

帝王本身严于律己,以身示范,尊老敬老,百姓自然也会学习,尽心尽力地侍奉双亲,长此以往,自然会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据史料记载,唐太宗曾言:“孝者,善事父母,自家刑国,忠于其君,战臣勇,朋友信,扬名显君,此之谓孝。”[1]

一代女皇武则天更是十分重视孝道,武则天在《臣规》中言:“人之事亲也不去乎父母之册,不倦乎劳辱之事,见父母体之不安则不能寝;见父母食之不饱则不能食。”[2]就是说,子女侍奉父母应该不辞劳苦,如果父母睡不着觉,自己就不能睡觉;如果父母没有吃饱饭,自己就不能够吃饭。

唐玄宗曾经认真的阅读《孝经》,并且批阅。当他读到《孝经・三才章》里面的:“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唐玄宗御注云:“孝为百行之首,人之常德。”[3]

唐德宗在位时,其父亲已经去世。德宗能够做到“善事母亲”。德宗的母亲沈氏在安史之乱中失踪,于是德宗终有生之年遍访天下,仍然没有找到。有“自是诈称太后者数四,皆不之罪,终贞元之世无闻焉”[4]

到了宋朝时期,宋代开国之初,宋太祖就在开宝三年(970年)正月辛酉诏令天下,“民五千户举孝弟彰闻,德行纯茂者一人,奇才异行不拘此限,里闾郡国递审联署以闻,仍为治装诣阙。”[5]从这个时候开始,宋太祖开始了宋代劝孝之风,把劝孝定为宋朝一朝治国安邦的既定国策。

宋太祖不仅劝孝,而且以身示范,侍母至孝。宋太祖的母亲赵太后,在宋太祖登基后的第二年就生病了,据《宋史・宋太祖一》记载,“寝疾,上侍药饵,不离左右。”为了给母亲祈福,宋太祖还下令大赦天下。

宋朝将敬老作为一项国策,在经济和政治方面都给予奖励。对于高龄的老人,宋朝可以授予其官职。据《宋史》卷5记载,太宗于端拱元年(988年)春正月己未朔,“不受朝,群臣诣合拜表称贺,乙亥,亲耕籍田。还御丹凤楼,大赦,改元,除十恶、官吏犯赃至杀人者不赦外,民年七十以上赐爵一级。”闰五月乙未,“赐诸州高年爵公士。”[6]

宋代建国之初,为更好的实行以孝治天下,经常以天子的名义对高龄老人给予物资的赏赐。雍熙元年(984年)十二月癸未,“赐京畿高年帛”[7];淳化四年(993年)二月,“壬戌,召赐京城高年帛,百岁者一人加赐涂金带。是日,雨雪大寒,再遣中使赐孤老贫穷人千钱、米碳”。[8]

从宋太祖开始,宋代历朝的统治者都对高龄老人给予物资奖励。所赏赐的物品除了粟帛外,还有茶、金银器皿等。宋代的历朝统治者都把敬老作为维持统治秩序的基本国策。

到了明清时期,由于理学的发展,孝文化更加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士大夫的家训中,都对孝道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并且列举了孝道的种种细节。

孝文化为历朝历代的统治者所重视,尊老敬老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道既是中国人最基本的道德标准,也是历代统治者维持其统治的基本秩序。在今天,尊老敬老,对于发扬传统美德,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如此,才能够使我们的国家稳定、富强。老百姓也可以安居乐业,生活越来越好。(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

参考文献:

[1]刘d《旧唐书》卷24《礼仪四》,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917页

[2]《诸子集成》续编十《臣规》,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41页

[3]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孝经注疏》卷3《三才章》,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2页

[4]刘d《旧唐书》卷52《后妃下》,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2189页

[5]脱脱等《宋史》卷2,《宋太祖二》,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30页

[6]脱脱等《宋史》卷2,《宋太祖二》,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81-82页

[7]脱脱等《宋史》卷4,《太宗一》,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73页

[8]脱脱等《宋史》卷4,《太宗一》,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92页

上一篇:从《四民月令》看汉代民间的祖先崇拜 下一篇:试分析元朝不平等的民族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