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代大学生理想健康人格培养与教育的研究

时间:2022-08-08 07:49:03

对当代大学生理想健康人格培养与教育的研究

所谓理想人格,也称理想健康人格,就是与时代节奏合拍,并有适度的超前性,在内部心理机制上和谐发展,在外部活动上富有高度效能的人格。它是对一种人格模式的理想化的设计,是人们在自己的心中塑造出来的,最值得追求和向往的最完美的人格典范,是人格所应当达到的最高境界。

一、理想健康人格教育与培养的重要意义

1.以培养“理想人格”为学校道德教育目标,概括、抽象、准确,能够言简意赅地表达德育要求;平实、真切、可感,与“和谐社会”相呼应,极易为民众所接受,并达成共识;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鲜活的时代特征,体现了生生不息和与时俱进的当代特色。

2.以培养“理想人格”作为德育目标创新与价值定位的切入点,直接切入学生的人生课题,直接体现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在“成人”教育与“成才”教育的冲突中明确了价值取向。给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唤起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够有效启发学习自觉,引发内心体验,引导德育实践。

3.以培养理想人格为目标,易于使人理解教育的宗旨和教育最原始的出发点,利于德育的人性化与生活化回归,扭转工具性德育的不良影响,使德育复归其自然的本色,成就其“育德”的使命;利于与学生的现实发展相联系,体现其目标上的层次化与一体化。

4.以培养理想人格为目标,不仅为大学生指明了发展的方向,对社会亦具有辐射作用,她易于唤起人们的道德认同感与人类良知,作为教育导向,有利于社会风气的纯化与净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理想人格教育的价值功能上的联动性,是其他德育目标所难以具备的。

5.以培养理想人格为目标,突出了以人为本的当代教育理念,体现了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要求,以及人与社会、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是新时期学校“大德育观”的体系;具有生成性,对于大学生素质的整体发展具有高屋建瓴的指导意义,体现了现代德育的科学性,保证了学校德育的一贯性与先进性。

二、理想人格教育的基本途径与方法研究

1.率先垂范,做到躬行实践、知行统一

躬行实践、知行统一的方法,是人格修养的重要方法。所谓躬行实践、知行统一是指亲自参加实践,使认识和实践相统一。在人格的培养和塑造中,必须坚持亲自参加实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塑造自己美的形象和美的心灵,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品质,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从而达到理想的人格。

在实践基础上,知行统一,是人格修养的根本方法。这种方法实际上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在人格修养和塑造中的具体应用。一方面,理想人格的培养和塑造必须在实践中进行;另一方面,又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以伦理学、美学,以关于人格的理论、认识为指导,并付诸实践,使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紧密结合。

没有理论的指导,人格的修养和塑造将是盲目的、不自觉的;没有实践活动,就无法获得感性的体验,也就无法达到理想的人格。因而,理想人格的培养和塑造必须坚持躬行实践,知行统一,统一的基础是实践。而学生的道德实践活动经常是在接受了相关理论之后,又会自觉不自觉地观察教育者特别是老师的行为,并以此作为自己能否真正实现知与行相统一的理由。

基于以上原因,教育者尤其应注意在告诉学生如何去做的同时,自己更要率先垂范,从而通过自己的“行”带动和影响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宗旨。

2.对学生人格进行系统塑造,防止片面性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作为系统而存在的。所谓系统是指由内在要素按一定结构方式组成的、具有新质的、有机的统一整体。整个世界以系统存在的形式,彼此发生着普遍联系。正因为事物总是作为系统而存在的,因此在研究事物时就应该运用系统的方法。所谓系统的方法,就是把对象放在系统中加以考察的一种方法。具体说来,就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始终着重从整体与部分(要素)之间、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中综合地、精确地考察对象,以达到最佳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系统的方法是现代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方法,也应该是理想人格培养和塑造的重要方法。人格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包括三个基本要素:智慧、道德和意志,智慧是基础,道德是核心,意志是保证。因此,人格修养就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三个要素的综合体。在这三个子系统中,又包含着许多小系统。在这些子系统之间,不仅是纵横交错的,而且是相互作用的、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从而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动态的、开放的人格系统。

在进行理想人格培养时,必须进行整体性的、综合性的培养,仅从知识或只从道德一个方面着手,不能使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格。因为人格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整体又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反过来又影响整体。因此,理想人格培养必须从局部做起,从点滴做起,即从一个个小系统塑造着手。首先要不断地丰富学生的知识。智慧是人格的基本要素之一,学习知识,增长智慧的过程就是人格优化的过程。现实中,不少人人格的缺陷是源于知识的贫乏,而丰富的知识容易使人自信、坚定、理智、礼貌等,正如培根所言:知识就是力量。其次是要加强学生道德修养。道德在人格构成中居于核心的地位,道德是和整个社会以及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密切相关的,人们时刻离不开家庭道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因而在指导学生的道德实践活动中,应不断地完善他们的道德人格。再次是加强意志的锻炼。意志在人格系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坚强或软弱的人格特征主要以意志的发展水平为标志。因而,培养坚强的意志是人格塑造的重要内容。

总之,人格是由各个部分(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教育者必须从整体性观点出发,才能培养理想的人格。首先要把人格修养看成建造一座高楼大厦的系统工程,然后对这个系统工程的各个组成部分、结构、功能、相互联系等进行综合的系统考察,一部分一部分地进行塑造,最终才能塑造出理想的人格。

3.教育大学生自觉做到“慎独”

“慎独”是我国古代思想家提出的思想修养达到的很高的精神境界。从一定意义上说,“慎独”也是一种人格修养的重要方法。虽然“慎独”在古代思想家那里,在一定程度上是脱离实际的,然而它却体现着人格修养的主观性和自觉性。“慎独”的方法经过改造,仍然值得借鉴,有其合理性和价值性。

何谓“慎独”?《礼记・中庸》中说:“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闻,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见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其意是,个人在独处无人监督时,仍能谨慎遵守道德原则。它是道德修养的一种方法,又是道德修养所达到的一种极高的境界。因此,教育者应教育学生做到诚其意而慎其独,在一个人独处时都严格地要求自己,这样才能成为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人格的修养,贵在自觉,重在“慎独”,必须要有高度的人格修养的自觉性,还须有顽强的坚持精神,要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慎独”。人格修养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追求,只有付出一生的追求和积累,才能实现质的飞跃。同时,必须坚持高标准,即要求人格修养应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如果标准放低,即使也在坚持“慎独”,也培养不出高尚的品德和情操。要从大处着眼,从小事做起,既要从世界观、人生观的高度塑造人格,又要从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只有这样,才能积善成德,聚沙成塔,培养出理想的人格。

(作者单位:山东省贸易职工大学会计学系)

上一篇:以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应用财务软件的能力 下一篇:大学生体育行为与体质动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