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乙肝疫苗创始人

时间:2022-08-08 06:56:30

中国乙肝疫苗创始人

陶其敏教授1931年生于江苏苏州,1956年毕业于山东医学院医疗系,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北京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肝病研究所所长,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病毒性肝炎专题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检验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检验杂志》主编。她于1978年出席了全国科学大会。1979年被选为全国劳动模范,1992年成为我国第一批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这一串串闪光的头衔,足以使我们了解她在医学界的建树。这位在肝病研究领域叱咤风云的巾帼英雄虽已66岁,却依然风度翩翩、思路敏捷。在接受采访时,她以其独特的白描风格倾吐了成功背后的甜酸苦辣。

“先斩后奏”献身医学

1970年,汉斯・米勒院长去日本探亲时,了解到日本已有诊断乙型肝炎的试剂。他联想起抗日战争时期,不少战友患病的症状,认定我国人群中有乙型肝炎患者存在。便从日本带回了一些试剂。这对正在进行乙型肝炎检测方法研究的陶其敏来说,无疑是一个启发与促进。

功夫不负有心人。自1972年起,她作为检验科主任兼肝病研究室主任,和同事们一起先后建立了33项敏感特异的检测方法,使肝病研究所在乙型肝炎检测方面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这些检测方法,对于乙型肝炎发病机理的探索、母婴传播阻断的观察、乙肝病毒在人体的复制、感染程度的鉴定以及治疗药物体外筛选等,均有重要意义,使乙型肝炎的研究提高到分子水平。

经检测证明:我国人群中存在着大量的乙型肝炎患者,属乙肝高发区。如果能像种牛痘消灭天花那样,用疫苗来切断乙肝在人群中的传播,那该多好呵!陶其敏不但这么想了。而且立即付诸实施,从1975年开始从事乙型肝炎疫苗的研究。当时国际上也刚刚开始研制血源性乙肝疫苗,处于一无资料、二无产品的状况。就是在这种条件下,她领导着研究组以大无畏的气概苦干加巧干,终于从HBSAg阳性血清中纯化出HBSAg,经灭活后制成了我国第一批血源性乙肝疫苗。因于1975年党的生日时制成,故命名为7571疫苗。以示纪念。

疫苗是制出来了,但灭活是否彻底?这是成败的关键。灭活彻底,就可以产生抗体,预防肝炎;反之,则会传染肝炎。为作出准确鉴定,需要进行安全试验。而能代替人进行安全试验的易感动物,唯有猩猩。当时,医院没有价格昂贵的猩猩。7571疫苗放在冰箱里无法使用,形同乌有。光阴流逝,时不我待,怎么办?

为了使该疫苗尽早用于人体,发挥其预防肝炎的作用,一个重大的行动计划在陶其敏的脑海中形成:她决定冒着染上肝炎的危险,首先在自己身上接种,以取得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当时,她的丈夫恰巧出差在外,她便首先将这一计划透露给一双儿女。她告诉他们:过去,在战争年代,无数先烈为人民的利益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今天,为了提高千百万人的生命质量,冒这个风险是应该的,也是值得的。她当即得到了善解人意的儿女们的支持。

为了避免“大张旗鼓”,她毅然“先斩后奏”,请注射室的护士帮她接种了疫苗,然后,密切观察各种检测指标。她的这一壮举,得到了组织的关怀和支持,当时市里主管科研工作的白介夫同志还亲自到医院看望她。温暖的氛围,更给予了她无穷的勇气和力量。

经过不断改进生产工艺,乙肝疫苗的质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之后,她又进行了一系列的I临床效果观察及乙肝母婴传播阻断的研究,其结果得到国内外同行的好评。接着她又奔赴四川,起早贪黑,走乡串户,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合作,研制成功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HBIG)。乙肝疫苗及HBIG为我国乙型肝炎的预防,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谈及这件万人称誉的事,陶其敏却淡然处之。她说:“其实,以自身试验,作为医生是司空见惯的。应该说,从我选择医生这一职业那一天起,便决定了我必须摒弃一切杂念,奉献一生!”

任重道远再创辉煌

几十年来,陶其敏在医学领域里辛勤耕耘。为攻克病毒性肝炎这个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顽疾,她无私地献出了全部精力,取得了累累硕果。她所领导的肝病研究所对病毒性肝炎的研究,不仅在国内居于前列,在国际上亦颇有影响。

在汉斯・米勒院长的引荐下,她与日本肝病研究所的著名学者建立了长期而固定的友好往来。此外,她还多次赴美国、澳大利亚以及欧洲、亚洲许多国家进行学术交流,赢得了海内外同行的称道。但她并未因此而躺在成就簿上。她深知病毒性肝炎的许多问题尚有待解决,控制、消灭病毒性肝炎,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任重而道远。因而,她始终和全所同事一道。不懈地奋斗着。

1989年,国际上正式命名了丙型肝炎,并研制了第一代丙型肝炎检测试剂。陶其敏当即敏锐地意识到,近年我国逐渐增多的输血后肝炎可能与丙型肝炎有关。于是,她立即组织研究所的骨干力量。开始了丙型肝炎的研究,在国内率先推出丙型肝炎检测试剂盒,并对我国丙型肝炎流行病学状况进行了大规模调查,获得了珍贵资料。

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是目前有待攻克的难题之一。为此,她亲自兼任肝病研究所临床部主任,主持门诊和病房工作。在临床上进行了一系列药物试验,其中部分药物获得了很好的疗效。

陶其敏教授在进行研究工作的同时,还承担了北京医科大学的检验诊断教学工作。30多年来,她所讲授的内容始终反映着本专业的最新水平。她诲人不倦的态度颇得同学们的好评,1985年被评为北京医科大学优秀教师。她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5年招收博士研究生,迄今已经培养了一些硕士生和博士生,部分研究生的毕业论文达到很高水平。

事业为重无怨无悔

她的爱人毕业于山西医科大学。与她相识于医院的病房。他们互相认定了对方为自己的另一半,然后喜结连理。仿佛命中注定,她每天早出晚归,奔走于西郊与市中心之间,家务事一揽子交给了他。说起来似乎令人难以置信,多少年来买米买面的事她从未管过,居然不知柴米贵;钱,她也从不过问。他在外是内科主任,在家中是“内务部长”。几十年如一日,为她提供了全心全意投入工作的条件。

陶其敏承认,由于一心扑在事业上,对子女的关爱、教育有所亏欠。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她的一双“金童玉女”都很争气,因此,她至今不悔。这一儿一女都是56天产假期满即送哺乳室,然后送托儿所。孩子生病,也只能被锁在家里。儿子患腮腺炎时,作为医生,尽管她深知男孩子患此病有并发炎的危险性,也没能给予特殊的照顾。

正是因为这样的客观条件,使这一对儿女都能自立、自强,学有所成。

陶其敏并未在温暖的家中颐养天年。她的丈夫也一如既往。鼎力支持她创造新的辉煌。直到今天。可谓功成名就的她仍然谦逊地说:“我这一辈子,就是笨鸟先飞。无论什么事。只要认真去做,多花力气,定能做好!”

上一篇:健康长寿取决于自己 下一篇:步入政坛的董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