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在化学新教材中的运用

时间:2022-08-06 06:43:49

研究性学习在化学新教材中的运用

综合实践课程包括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和研究性学习三部分。综合实践活动是《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设置的学习领域之一,主要由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三个科目组成。课程的总体目标是:通过情感体验和活动参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2011年我参加了在华中师范大学进行的中小学骨干教师研修项目华中师范大学“高中综合实践骨干教师培训项目”。通过将近一个月的国家培训,我认识到了研究性学习这门课程,它能很好地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学思想的学习方式,也是改变学生由“接受性学习”变为“主动性学习”的最好方式。

国培过程中,人大附中的教师周庆林老先生给出的“研究学习”的定义是:它是针对常规被动的接受性学习而提出的,是在老师的指导下,针对自己发展的需要,主动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有兴趣的、力所能及的、有所发展的个性化的学习。一切符合该特征的学习形式都是研究性学习。

下面以新人教版化学教材必修I的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铁和水的反应”为例和大家探讨“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

一 学习的自主性

“铁和水的反应”在教材上属于科学探究内容,我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进行了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以小组合作研究为主,允许个人独自完成,也可以采取个人研究和集体讨论相结合的形式。小组人数一般不宜少于6人,也不宜过多。我把全班56个学生分成了9个小组,6人组7个,7人组2个,并选出小组长。

首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50页科学探究,然后给出以下思路:(1)提出什么问题?(2)形成什么假设?(3)如何根据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提示:需要解决的问题:制水蒸气、反应条件、产物是什么、怎样检验?)(4)交流合作:小组同学交流探究方案,根据设计方案画出装置图。(5)得出什么结论:小组同学围绕同一研究主题,组织讨论、思考、讨论、交流合作,共同完成小组的开题报告,每一组都报告自己的研究课题、方案;然后根据大家的意见及建议进行修订,完善方案。

整个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他们兴趣盎然、跃跃欲试、兴高采烈的研究中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出来。

二 学习的创新性

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创新性是研究性学习的最高层次,它是人们为了自身发展的需要,组织运用已知的经验与信息,突破常规,发现或创造某种新颖、独特的具有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新事物、新思想的活动。

学生确定了“铁和水的反应”这一课题后,开始主动思考,积极进行合作交流,设计出多种可行且有很强创新性的方案。学生在研究过程中所表现的积极性、自觉性、创造性,很好地实现了由“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质的飞跃。

三 学习的实践性

传统的化学教学由于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缺少自主的时间和空间,难以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而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课题实践中,学生定下题目并提出研究方案,首先写出关于“铁和水的反应”的开题报告,为完成探究的课题,学生可以上网查阅资料、进实验室验证、请教老师、生生合作……总之,学生通过多种实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实践中学到了知识,掌握了科学研究方法,提高了科学素养,增长了学习兴趣。

四 学习的探究性

在“铁和水的反应”这一课题的研究中,学生要经历一个“设疑――析疑――解疑――质疑”的问题探究过程,可以采用个人研究,各自搜集资料、开展探究活动,取得结论或形成观点;再通过集体讨论,分享初步研究成果;进行思维碰撞,再进行实验探究;然后完成论文,形成小组的结题报告。学生在整个学习活动中积极探求知识,效果显著。

五 学习的过程性

在“铁和水的反应”这一课题的研究中,学生的研究小组按自己的开题计划亲自经历了思考、讨论、类比、思考、迁移、归纳和合作交流等一系列过程,他们在制取水蒸气的方式、检验产物方法及整套装置的设计上提出了多种方案,成就感使他们获得了良好的情感体验,积累了知识和方法。在不断同化新知识、构建新意义的过程中,了解知识的发生和发展,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了学生们认识、情感、态度及其观念的变化和升华。

众所周知,研究性学习的重点是“研究”。它的积极价值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抛弃“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提倡教师的主导作用;改变课堂结构――抛弃“教师一言堂”的沉闷课堂,提倡师生在课堂的互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抛弃“被动学习”的低效方式,提倡学生发自内心的积极主动地学习。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成为一种由学生内心发起的自我需要,最终完成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

上一篇:大型捣固机械仿真平台建设 下一篇: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