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15 01:09:52

研究性学习报告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第1篇

1.作为一门课程,“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载体,整个教学过程围绕着问题的提出──寻找收集资料──分析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来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活动。而英语学科教学是以教材为依据和载体,教学过程是围绕完成教材所规定的目标而进行的教学活动的过程。

2.在英语教学中往往以教师为主,“知识”在教师那里,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只是单向“求学”,是知识的接受者;研究性学习主要由学生负责完成,它赋予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同时也承担达到目标的义务。

3.英语教学偏重于学生通过记忆、练习、重复等方式掌握学科基础知识达到简单应用的目的;研究性学习重视学习的结果,更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4.英语教学活动一般在课堂上进行;而研究性学习的活动不局限于课堂,它根据问题的需要走向开放的社会,向社会索取知识。5.英语学科教学的评价方式一般是以分数为手段的标准化考试;而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是一种综合的、定性的方式,它以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活动以及体验为依据。

二、英语研究性学习与英语学科教学是有联系的

从我校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来看,1.课题的提出基于英语教学,根据学科教学内容中的问题、方法、规律等提出探索性课题。如:英语语法学习和词的用法总结,英式英语与美式英语的不同,英语学习方法的研究以及从教学内容延伸出的课题等。2.在收集资料过程中,学生必然会运用已学英语知识查阅因特网上、图书馆中的大量英语材料;运用英语与外籍人士交流,对他们进行调查访问。3.学生运用已学的英语知识完成部分课题的结题报告。4.在答辩过程中,课题组学生得运用英语来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阐述。

三、如何进行英语研究性学习英语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实施计划

1.课题:(1)中西方餐饮文化的异同(2)美式与英式英语的不同(3)英语学习方法的研究(4)东西方身体语言的异同(5)讲英语国家的概况(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6)汉英句子结构的异同(7)语法的学习和词语的用法总结(8)英语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目标:(1)增进学生对西方国家政治、历史、人文、地理、餐饮文化、风俗习惯等的了解。(2)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的英语基础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探索创新精神。(4)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群体意识。(5)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增强科学意识。

3.计划:第一步:选题以及论证阶段四周时间第二步:资料收集阶段十二周时间第三步:结题阶段六周时间第四步:成绩评定阶段四周时间第五步:总结与展示阶段三周时间

学结报告 ·学习工作报告 ·公司学习报告 ·交流学习报告 ·出差学习报告

4.预计到的障碍:(1)缺乏资料来源(2)对西方文化无亲身体验(3)在遇到困难时可能出现畏难情绪(4)指导教师是否具有驾驭能力5.对策:(1)指导学生查询资料,利用因特网、图书馆、报刊杂志等查找所需资料。(2)近可能多地联系外籍人士,对他们进行调查采访。(3)注意研究过程中反映出的情况,及时调整计划,针对问题借鉴他人经验及时解决。(4)加强理论学习和方法学习。

6.预期成果:(1)总结报告、调查报告、论文、心得体会等(2)按照实施计划进入选题以及论证阶段,学生根据兴趣爱好选择研究课题,由课题指导组进行分组,此时课题组的学生和教师已打破了原来教学班的界限,如:我指导的课题组“东西方餐饮文化的异同”由来自同一年级四个不同班级的学生组成。课题组在指导教师的协助下写出开题报告,课题指导组进行开题评审工作。(3)资料收集阶段。该阶段是整个研究性学习中最为重要的阶段,在每一次活动前指导教师和学生都要做好准备工作,填写好活动安排表。每次活动之后作好记载,学生互相交流心得体会。(4)结题阶段。作为指导教师应开设讲座,让学生懂得撰写总结报告、论文、调查报告等的格式,学生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分工合作写出结题报告初稿,交各小组讨论,对初稿加以补充、修改、完善,最后定稿。(5)成绩评定阶段。首先根据课题组的开题报告、活动资料(包括笔记、资料、照片、活动情况记录、阶段总结等)、结题报告、小组答辩情况,由评审组打分,然后课题小组再根据得分情况、参考小组成员在整个活动中的参与情况,评出小组成员的等级。(6)总结与展示阶段。学生对自己在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活动情况进行反思、总结,互相交流学习,并展示研究成果,必要时邀请家长参加。

四、实施英语研究性课程的体会

1.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再处于中心地位。研究性学习强调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为基础,学生才是整个活动的中心,教师在很多情况下是以协调者或协助者的身份出现,协助学生解决他们在活动中遇到的麻烦。

2.教师不再是权威,对教学内容不再具有垄断。不是教师说的就是标准答案,课题所需的各种知识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得,很多知识已经超出了教师的专业范围,如本课题中涉及到的烹饪、营养等。

3.教学方法不像课堂教学那样有较为固定的模式和程序,它更具有灵活多变性。

4.教师成为更加主动的学习者。由于英语教学内容有教材可依,导致有的教师长期以来依赖教材,不思进取。而面对英语研究性学习,教师无优势可言,同学生一样,要学习的知识太广阔了,从研究性学习的流程、内容以及一般的科研方法到课题所涉及的其他专业知识都需要教师认真学习,否则难以适应研究性学习的指导需要。

5.有利于促进英语教学。学生在活动中涉猎了大量西方餐饮文化知识,对饮食结构、营养、风俗习惯、就餐礼仪等有较多的了解,对英语教材中(Book1)Unit15 Health eating这样的课文,学生学起来就更轻松有趣;同时,在与外籍人士的交流中,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所学的英语知识有限,更激励自己要努力学好英语。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第2篇

"实践检验真理".这是伟大的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名言.生活中的数学,便体现了数学这一基本学科的实用性.有道是源于生活,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从市场交易,买卖双方之间.到建起一座摩天大楼,旷世奇观.艺术大师的一幅幅著名作品中,无不运用到数学.同样,数学与各个学科之间有着莫大的联系.物理,化学,甚至语文.文学创作中,运用一些数学的东西,会使作品更富有哲理性.

何谓数学美 这听起来好像属于主观臆断的问题.其实,数学理论本身的奇特,微妙,简洁有力以及建立这些理论时人的创造性思维,就是数学的美.一个正确的数学理论,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这是数学的真;数学理论不管离现实有多远,最后总能找到它的实际用途,体现其为人类服务的价值取向,这是数学的善.人们在谈论人文精神的时候,常常把人文精神定位在追求"真,善,美"和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之最高层面上,数学就是真善美的统一.

一直以来,数学给我们学生的感觉是――头痛.陌生的符号,抽象的概念,使人望而生厌.句读之未通,符号之不识,哪里谈得上审美的情趣呢.其实不然,我国过去小学生用的一种描红字帖上有一首儿歌:

一二三四五,金木水火土.

天地分高下,日月同今古.

在短短的20个字中,包含了极为丰富的内容.一二三四五是最小的几个自然数,它一方面像诗歌的"起兴",有总起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泛指一切数量关系.金木水火土是古人认为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元素,代表物质世界.古人也常用一些自然数与之对应.第三句描述宇宙的广阔,第四句描述时间的永恒.可见,在这短短的20个字儿歌中,把数量,物质,时间,空间都联系在一起,缤纷灿烂的物质世界,浩瀚神奇的宇宙空间,姹紫嫣红,百美争妍,全都统一于数量之中.再看看下面这首:

一只青蛙一张嘴,

两只眼睛四条腿,

扑通一声跳下水.

就比如说一只青蛙对应着一张嘴,从中也就连带了关于数学中的映射知识,其中就有一一对应的知识;如此类推,两只青蛙就有两张嘴.还有,青蛙的眼睛和腿,就可以运用到乘法的代数知识.一只青蛙有两只眼睛,四条腿,那么,n只青蛙就有2n只眼睛,4n条腿.

宋朝的文学家苏轼不仅文章诗词写得好,而且书法绘画也很有造诣.有一次,他画了一幅《百鸟归巢图》,广东一位名叫伦文叙的状元,在他的画上题了一首诗:

归来一只复一只,三四五六七八只.

凤凰何少鸟何多,啄尽人间千石食.

究竟苏轼画中确实有100只鸟,还是只有8只鸟呢 原来诗人使用了数论中整数分拆的方法,把100分成两个1,三个4,五个6和七个8之和,含而不露地落实了百鸟图中的"百"字:

1+1+3×4+5×6+7×8=100

可谓匠心独具.

整数的分拆问题,即把一个正整数按某些条件分成若干个正整数之和的问题,是数论和组合论中一个非常活跃的数学分枝,它涉及广泛而艰深的数学理论.著名的"歌德巴赫猜想"也可以看成两个素数之和.整数的分拆也是诗歌中常用的修饰手法.

值得注意的是,古代许多有名诗人在他们的作品中,表达那些不明确的,特别是带有明显的夸张,强烈的感情以及有神秘色彩的大数时,都很喜欢用一些由2,3,5,为质因数乘起来的数字,如: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

3000=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邻南人.(苏轼)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重要形式.向来都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寓言中所谓科学寓言一类,它的某些素材就直接取材自数学知识.

有这样一则寓言:古印度的一个宰相,发明了一种"将棋"供国王娱乐.国王为此非常高兴,他让宰相自己提出奖赏什么.宰相要求在他发明的那张有64个方格的棋盘内放些麦粒,第一格放1粒,第二格放2粒,第三格放4粒,照此下去,下一格所放的麦粒都比前一格增加一倍.国王不假思索便答应了.第二天,国王的财政大臣气急败坏地跑来报告,他统计了全国的小麦储备,根本无法兑现这笔奖赏.利用等比级数的求和公式可算出宰相要求的麦粒数目是:

根据估算,一立方米的仓库大约可放 粒麦子,而宰相要求的麦粒数是 ,需要 立方米的仓库来储存.如果仓库高4米,宽10米,它的长度需要 千米,约等于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的两倍,或等于地球赤道长的7000倍.这批小麦的总数,全世界的劳动人民至少要2000年才能生产出来,国王拿什么来兑现呢

还有一则,一个人到草原上买地,卖主的卖地方式很特别.只要交1000卢布,他可以在一天之内,从太阳出山开始,由草原上的任一点出发,在草原上走到太阳落山,在日落之前,他回到了出发点,那他一天所走的路线所围成的土地,就算他买到的.这个人虽然按时走回原地,但因为体力不支,立刻身亡.他是怎样走的 他先沿一条直线一口气走了10俄里,然后向左拐弯90 ,断续前进了2俄里.这时候,他发现天色不早了,他已经走了24.7俄里的路程.于是,他不得不改变前进的方向,直接向出发点跑去.终于在日落之前跑了15俄里.他这一天共跑了42.35公里的路程,围住了约86.72平方公里的土地!他所走的路线是一个直角梯形,这是一种很不合理的走法.懂得几何的人都知道,如果走一个正方形,围成同样多的面积只要走37公里,少走5公里.如果跑一个圆圈,围住同样多的土地,则只需要跑33公里.只相当于他所跑路程的78%,也许还不致于累死!

任何时代,任何国家的文明都可以通过其建筑反映出来.建筑不仅是综合技术的标志,也是精神文明的象征.就如北京内城的建筑结构中,正阳门,天安门,午门,太和殿,景山,鼓楼,钟楼立于长达八公里的南北中轴线上,两旁的宫殿都呈对称分布.太和殿上的九龙宝座也刚好摆放在这条中轴线上.而景山上的万春亭就是北京内城的几何中心.在这里,多少也会表现了皇权至上的实质.

建筑的风格,建筑的审美要求,也是数学思想的反映.

在日常生活中,简单的正则构图可为平面(如墙壁,地板)填充视觉上的空白感.可曾留意,一般用来密铺平面的正则图案.有哪几款 要密铺平面,关键在于每块正则图形在接合于一点时,其内角的整数倍数是否相当于同顶角(在一相同顶点上,全部角的总和等于360 .n边形的内角和=180 ×(n-2).

我们可以作以下的运算:设m 个正n 边形在平面上的一点接合,由于正n 边形的每一个内角是(n 02)× 180 /n =360 因此得: (n 02)× 180 /n =360

m(>2)

n

图形

3

6

六边形

4

4

四边形

5

3.5

------

6

3

三角形

化简后得mn-2m-2n+4=4

m(n-2)-2(n-2)=4

(m-2)(n-2)=4→*

根据*,便可把 和 的关系与密铺平面的多边形选择如:

由此可见,以正则图形密铺平面只有三种选择.但这三种基础图形却可演变出其它多姿多彩的图案.所以,铺砌问题一直是数学家和建筑材料商们所感兴趣的问题.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第3篇

高中阶段从20*年9月10日起开设了研究性学习必修课,初中也引入了研究性学习,那么小学是否要开展研究性学习呢?《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只是从课程结构上提出了开设研究性课程,但小学如何办,并没提出具体要求,而作为贯彻《纲要(试行)》的《课程标准(试验稿)》却明确提出来了,小学也要开展研究性学习。那么,小学阶段为什么也要开展研究性学习呢?

(一)从其产生的背景及发展看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世界上许多知名度很高的教育专家常常是以研究中小学教育入手的,为我们积累了宝贵的教育财富。远的不说,就说20世纪以来,许多著名教育家都为开展研究性学习而奔波不息,20世纪10-30年代,杜威提出儿童中心论,提倡让儿童在“做中学”,“做中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并概括了科学探究的五个步骤,通过创立的“问题学习法”使研究性学习从观念层面向实践层面推进了一步,对于达到培养适应工业化、社会化、改造自然所需人才的目的起到了重要作用;到了20世纪50至70年代,*布鲁纳提出了“学科结构论”,提倡用“发现法”学习,使“发现问题”成了探究学习的源头,与此同时,*的施瓦布提出了“学科教育论”,提倡“探究学习”,使探究学习的理论有了新的升华。两位教育家的研究,不仅深化了研究性学习的理论,更是提供了研究性学习可操作的实践模式,成为了研究性学习的雏形。这个时期的研究学习,对于达到培养适应“冷战”时期科技、军事与空间竞争所需要人才的目的,同样起到了重要作用。20世纪90年代,*《科学教育标准》提出的“构建教学论”把研究性学习作为教学方式加以大力倡导和推广,为达到培养智力卓越性“超群的社会精英”人才的目的起到了重要作用。法国“多样化途径的研究性学习”,*的“综合学习”,其实质也是让学生在探究中,自己提出问题,确定研究课题,设计研究方案,收集、整理、分析资料,撰写研究报告,进而完成课题的研究。特别要指出的是*专为儿童设计了探索性学习目标:培养儿童自己发现问题,主动的学习和思考,独立判断,更好的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让儿童掌握学习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法,养成主动地、创造性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并开始学会思考自己生活的意义。*对小学“课题研究学习”课时分别定为三、四年级每学年105学时,五六年级110学时,均超过课时总数的十分之一。在我国,研究性学习从何时开始,似乎难以给出一个精确的时间。但可以肯定,在“课改”、“课标”出台之前,许多学校就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探索最早的是一些中学,如*市*中学“开放性主题活动课程的实验”,*省大庆一中,*省太仓高级中学,天津市实验中学,河南省巩义二中,*省*市列五中学,*省*市九中,*市*中学,*省*一中也相继开展了研究性学习实验,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中学的“角色体验”、*市大同中学的“专题研究”、*市向明中学的“自创性研究型课题研究”、*市*中学的“综合主题活动课”等等,都为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途径提供了研究性学习的范例。*年元旦《*教育报》在展望新世纪教育发展趋势的专版上发表了张肇丰副研究员《研究性学习倍受关注》的文章;*年5月15日,《文汇报》又发表了他的题为《研究性学习:另一种学习的革命》的论文;*年10月下旬,教育部基教司,在*省无锡市召开会议,许多代表在会上介绍了研究性学习的做法和构想;*年2月,国家教育部在(教基[*](3号)文中将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一项内容提了出来;20*年6月,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的必修课,其中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等。从20*年9月1日起研究性学习,在全国38个部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的小学和初中开始实验。研究性学习在通向21世纪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中具有突出的地位,作为必修课贯穿于小学至高中整个基础教育阶段。在我国台湾省,推行的新课程非常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非常强调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和研究精神”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作为台湾整个课程体系灵魂的“十大能力”的第九条规定:“激发主动探索研究的精神”,第十条规定:“培养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推出的新课程其基本理念是“终身学习、全人发展”,贯彻这一理念的课程体系则以“学会学习”为总目标、“研究性学习为主要方式”从以上分析,我们可看到,无论是中学研究性学习的发展,还是专家的论述,国家课程改革要求,都带动了小学研究性学习的深入开展。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熊梅校长与*国几所小学联合开展的《开放式学习,促进学生个体成长》的实验研究已经坚持了两年,今年11月5日*朋友、国内专家聚会到师大附小,师大附小以探究性学习方式为主的实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给与会专家学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中国教育发展中心主要成员、中国国际教育交流中心主任王宗敏研究员亲自主持的《优质教育研究》把研究性学习作为优质教育的重要理念和主要学习方式;辽宁省创造力开发学会自*年起,先后三次召开研究性学习论坛会,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展示会,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擂台赛,全面推动了辽宁省小学研究性学习的深入开展。从以上的介绍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小学研究性学习顺应了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和素质教育的需要。

谈到研究性学习推行的必然性,我们还会遇到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载体。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创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关键。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受诸多因素的制约,课程是关键的制约因素。同志又指出“综合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史,许多科学家的发现与发明,都是产生于凤华正茂、思维最敏捷的青年时期,这是一条普遍规律。”“人们思维、创造的最好年龄一般是二十几岁到三十几岁。”心理学家研究表明3-9岁是创造性的启蒙时期;9-22岁是培养创造素质的关键时期;22-28岁才是创造素质的结实期。因此,对中小学生进行创新教育,自然成为学校不可推卸的责任。*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任何一个学生要想具有创新品格和创新品质他必须对所面临的问题做出大量的充分的研究,所以研究与创新密切相关,研究探索是创新的基础,没有研究探索就不可能创新,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先培养学生研究能力。研究性学习合理的组织课程类型和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全面发展和个性充分发展的机会。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等环节,让学生大胆想象,提出创造性见地,激发学生创造灵感,使学生创造性潜能得到充分发展。特别是在小学,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多样性和兼容性适合各科教学,当然综合性活动的研究性学习,比其它学科课程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更为突出,更为集中,更为鲜明。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充分认识到,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创新人才的需要;是人类进入全球化、信息化、人才竞争化的需要;是对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人才的需要;是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综上所述,研究性学习在通向21世纪基础新课程体系中具有突出的地位。它的出现和发展是小学教育的必然选择,是小学教育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

(二)从内涵与理念上看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性

研究性学习的重点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它是以学生为主体的,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改变被动接受知识传输的一种学习方式,形成一种对知识主动探求,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方式。从教学论的视角来考察,在小学,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同样是相对应的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由于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设置的新框架中,研究性学习是作为课程开设的,但目前,小学还尚未建立这种课程,所以研究性学习就有了“泛指”(也称广义),与“特指”(也称狭义)的双重含义。“泛指”是指在学校各个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在这里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特指”是指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研究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与确立研究课题,自主开展探索活动,综合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去获取新的知识,在这里它成了一种完成任务的学习活动。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在小学研究性学习完全可以体现出是一种课程,如许多学校开设的环境课、生活课等综合实践活动课就是一个例证。从学习方式来看,研究性学习是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特定问题,即研究专题而组织起来的具有探究性的学习活动,许多教师在施教过程中,都能在学科教学中用三种方式寻求问题,这三种方式是教师预测问题、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师生互动产生的新问题,围绕上述问题组织学生开展探索研究。从教学论的另外一个角度看,研究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同样是一种学习方式,但两者价值不同,研究性学习一旦进入学生的学习活动,必定要引起学生学习方式的大变革,无数事实表明,人类社会认识的发展史告诉我们,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继承的动力,而我国传统教育的弊端就是在知识传承上只讲“继承”不讲“创新”;在思维方式上只讲“求同”,不讲“求异”;在学生发展上只讲“统一”不讲“差异”,因而崇尚接受性学习,冷遇了研究性学习,教师的牵扶和代替极大的抹杀了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造才能。有识之士无不认为,当代世界性教育改革的共同取向,应该是融东西方教育模式于一体,致力培养“T”型人才,(林崇德《*师范大学学报》20*年第1期)。林崇德教授指出,“T”型人才的“一”是向西方教育学习,重视发展学生的“知识面、创造力、适应性、独立性、实践能力”,“1”是发扬东方教育传统,重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知识深度、理解水平、统一规范、集体精神”。引入“研究性学习”,又不否定有意义的而不是机械的“接受性学习”,两者相辅相成,优势互补,就可以适应培养“T”型人才的需要。我们的新一代,作为社会实践的主体,就可以展开“继承”和“创新”的双翼,翱翔在信息和科技的长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研究性学习的内涵与从教学论的角度来考查,每个儿童都是可以通过研究性学习来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研究性学习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指导思想,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着眼点,改变过去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学生发展为本”,就是着眼于学生发展,一切为了学生发展服务,一切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全面的,可持续的终身发展,研究性学习这个理念,所引发的教学方式转变,完全适合小学生学习和发展。*市史家胡同项红、万平两位老师开展的专题探究课已经经历了三年时间,他们总结的经验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管理信息中心编写的《中小学校课程开发与示例》进行刊登,这项实验研究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他们研究性学习实验以一年级下学期开始,按层次递进到六年级结束,他们具体做法是第一阶段学生个人自选课题。教师整理合并学生课题,进行选题指导学生从教师整理合并的课题中再次选题,并自愿结成课题组,准备开题报告,开题报告陈述;第二阶段为收集资料,实施研究;第三阶段为撰写报告,把收集资料进行综合整理,通过研讨,写出“结论”;第四阶段为课题宣读答辩,包括课题研究基本经过、课题报告,并对主要内容谈出体会。通过实验研究,他们得出了五点启示,一是学生潜能很大;二是小学生智能具有多元性;三是研究性学习为学生发展潜能提供动力;四是新型智能理论得到了扩展和提高;五是教师的个性素质和教学水平有了全面提高。他们总结的《小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实验研究》在*乃至全国产生一定影响,获得了专家一致好评。他们实验研究充分证明研究性学习在小学实施的可行性。在*三年级学生在家养了几只小蝌蚪,天天观察生长情况,记下它的变化,学生亲眼看到蝌蚪长出小腿,最后脱掉尾巴,跳出鱼缸,变成小青蛙爬走,而后写出了《关于青蛙研究报告》。我校二年级一学生亲手操作,把蒜瓣放在碟子里加上水,进行观察,写出了发芽、长叶、收获的全过程,并且还研究了什么时间换水,用什么样肥料,并与没加肥料蒜苗进行对比,最后写出《小蒜瓣是怎样变成蒜苗的》报告。以上是在老师通过研究性学习理念驱使下,带领学生开展的一些实验研究,证明了小学生有兴趣、有能力接受研究性学习,并为我们得到了以下启示:研究性学习确实能体现主体教育,并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任务落到实处。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认识与形成最初起中介作用的并不是直觉,而是可缩性大得多的活动本身。研究性学习,通过感性操作到表象操作,从表象到理性操作,可使外部动作逐步内化智慧活动;研究性学习从学生兴趣出发,引出对问题探索过程更是必要的,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活跃动因,兴趣出勤奋,兴趣出天才。古往今来,无数事实告诉我们,一个对学生有浓厚兴趣问题,不让他研究是任何人也拦不住的,反之,一个毫无兴趣问题,即使你强迫他去探索,他也研究不出任何成效。研究性学习满足小学生学习兴趣,深化了学习兴趣,把兴趣转化成研究问题,促进了学生发展需要;研究性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开放学习时间,发现和开发了学生各方面的智慧潜能。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多方面潜能,当然也存在明显个别差异。素质教育特征就是承认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研究性学习在时间的安排、问题的确立、研究视觉选择、方法的动用和结果表达,都有相当大的灵活性,克服了学科课中回答同一个问题,计算同一个问题等弊端,研究性学习正是为具有差异性学生提供自由发展和自主学习舞台;师生共同探求新知,课程的实施成为教与学相互推进过程。在研究性学习中,老师和学生关系发生本质变化,师生之间界限趋于淡化,教与学日趋平等,教师不再是知识权威,而是学生学习的伙伴,与学生共同探究知识,学生不再作为知识被动接受者,而成了知识的研究者,教师与学生互动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和学习内容的构建,朝着促进思维、能力、情感、价值观和行为方面发展。

综上所述,通过对研究性学习内涵理解和研究性学习理念生成,使我们从理性与实践性两方面认识到研究性学习同样适合于小学生的学习需要、发展需要,研究性学习从多角度证实了在小学教育中推行的可行性。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我国教育界面对新世纪社会发展而采取一项课程改革的重大举措,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价值观及相应的学习方式开始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这种以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理所当然的成为贯彻《课改》、落实《课标》的热点。在小学,研究性学习广义的解释:泛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狭义解释:其一,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选择的进行专题研究,内容涵盖了自然常识、社会常识等。其二,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或者模拟科学研究方式)进行的学习活动。无论哪种解释,其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主动的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从研究性学习作为课程形态的角度来看,它包括了自主学习的课程(独立设置的课程)、追随学习者的课程(学生本位的课程)、师生共同构建的课程(随机生成的课程);从研究性学习作为学习方式来看,它是一种学习研究的方式而非学习方法,是学生对科学研究思维方式或研究方法的学习运用。即使研究成果十分幼稚,甚至未获成果,只要经历独立研究,对探索的态度和方法、乐趣、艰辛等,有所感悟、体验,这种学习就是有价值的。还应指出,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方式,不仅是上述三方课程的主要学习方式,也可以渗透到各学科的学习活动之中。

三、小学阶段学科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和目标定位

走进教学领域的研究性学习对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种全新的实践,这种实践离不开理性探索,只有在理论指导下,研究性学习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小学研究性学习策略的构建,首先必须建立以对研究性学习基本特征理解和目标的定位上,才能在理性指导下构建具体操作策略,否则的话,策略的构建将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使研究性学习背离初衷和偏离方向,使研究达不到预期效果,甚至走上机械接受教育老路。

(一)认真理解小学研究性学习基本特征

研究性学习特征是由研究性学习性质所决定的,研究性学“研究”这一本质特性外,它还具有开放性,包括探究过程开放,探究策略开放;交互性,包括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探索,相互影响。实践性,包括学生实践操作和实践应用,操作本身还应特别注意对知识的创新,对知识延伸;综合性,包括学科本身的综合和跨学科的整合。通过对研究学习性质理解,研究性学习基本特征,就可通过它的“自主”、“创新”、“实践”、“开放”、“探究”和“过程”六个方面来体现。“自主”就是把学生真正地置于主体地位,通过培养学生自主意识、自主能力、自主习惯来发挥每个人的创造潜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实现、自我创新、自我发展。从问题提出到课题组成员组合;从指导教师选择到研究内容确定和实施;从研究成果评价及交流展示等都由学生自主决定,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的需要、动机、兴趣置于核心位置;“创新”就是在创设问题探究的特定情境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才能。另外,随着学习研究的不断深入,新的目标和主题不断生成,研究中出现的困难必然要迫使学生不断变换思维方式,甚至丢弃“不理想”的成果,再造研究新途径,取得新成功,使他们的创新在实践中升华。再有,研究性学习的结果往往不是书上的现成成果,不少是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和以生活为底蕴,在知识的字里行间发现的,其结果,

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表现为创新的提高,一句话,研究性学习本身就是创新性学习,是创新实践的过程,是创新能力的再提高;“实践”就是让学生通过一个程序或过程去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研究性课程中,学生必然要为解决问题而经历观察、试验、实习、劳动、创作等体验与操作,逐步使他们养成勇于探索、不怕挫折、勇于开拓、坚持实践的个性品质。在学科课学习方式研究中,学生必然运用生活的积累和新知识的启发去解决实际问题,这又是一种侧重思维和想象的实践活动,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开放”就是不仅要把学习内容完全交给学生,而且要为学生学好内容而提供时空,那种“猜模式”、“问答式”和“模拟式”在研究性学习中被“寻找式”、“发现式”和“自主式”所代替了。内容由学生确立,时空由学生支配,学生就可不会再受“单一”或“同一”的内容限制,不会再受“必须完成”或“限时完成”的时空限制,去研究在教师指导下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而在一方领域了解现实、了解自己、体验人生,积累更丰富的人生经验和实践知识;“探究”就是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帮助下,自主选择研究的问题和研究的手段,由学生自主研究知识的发生过程。而且每个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方式,或小组研究,或独立攻关,或调查,或探索,从而完成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过程”

就是通过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把过去传统学习的只重结果,忽视过程变为重视过程和达到过程与结果的和谐。只有研究性学习,才能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习、掌握和解决一般问题的流程和方法,亲身经历自我观察、实验、类比、思考、推测、论理以及与他人交流合作等较为复杂的探索活动,体验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从而学会如何学习,如何解决问题。从另一个角度看,得出一个结果,往往采用一种办法,而如能考虑多种办法,再选出其中最优秀的,那么,这个过程,对于学生的思维扩展,想象力的丰富就是不言而喻的了,这种“多种考虑”的本身也就是研究性学习目的之所在了。

(二)准确对小学学科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目标进行定位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新课程在小学主要是“综合实践活动”或小学学科学习一种方式,其目标、价值取向与初中、高中都是一致的,但由于儿童的身心发展所决定,具体目标和要达到的目的就有所差异,实施中不能生搬硬套,统一模式。研究性学习在小学要特别注意,无论是生活,还是知识都要从抓“基础”做起,对于学习的过程要从抓“体验”做起,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小学阶段是学生发展的基础时期,此时的小学生头部生长速度逐渐减缓,四肢及内脏的生长加快。同时,男女差异逐步扩大。12岁的儿童脑平均重量为1400克,相当于成人的平均脑重量。他们的思维开始从形象思维过渡到以抽象思维为主,但这时的抽象思维还离不开形象思维的支撑。通过集体活动,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且对自己有一定的评价。他们的兴趣虽然有了广泛性,但还没有出现大的明显分化。学习开始成为他们的主导活动,数学的概念、计算;语文的识字、阅读、写作;都是从语言的交流到书面的表达,逐步增加知识量。

通过对学科教学中研究学习特征的理解和小学生身心特点的研究,小学学科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就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定位。

1、培养兴趣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学会对自己身边生活中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进行观察、发现和思考,并会感受和品尝自己动手、动脑取得探究学习、解决问题的成功和喜悦,从而激起对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兴趣,初步养成好观察、好质疑、好探究的心理和个性。

2、提高能力

通过探究性学习,应当让小学生学会观察事物、发现问题、提高探索问题的能力,特别强调的是让学生逐步具备,基本合理地对一些简单问题进行自主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优秀的探究品质。

3、学会合作

通过研究性学习,不断克服小学生的孤独和依赖心理,乐于合作、互相帮助、共同享受集体的阳光。通过师生、生生和其他社会成员的对话、交流等互动,培养合作的意识和态度,形成人际沟通的能力,看到团队的巨大作用。在让学生乐于与同伴交流和分享个人或集体获得的信息,创意和探究取得成果的同时,要注意克服过分依赖群体,而丢弃自主独立、过分自负和淡化团队力量的弊端。

4、尊重科学

通过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学会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按事物规律进行观察,认真思考,说话和行动都要有理有据,得出的结论要经起推敲和考验,并养成尊重他人的正确意见和想法的态度,同时养成遇到困难不回避,不放弃,直到经过反复探究,取得最后成功的坚强毅力。要帮助学生克服“见硬就回”,不求进取的自卑心理。特别要帮助小学生克服“鹦鹉学舌”“人云亦云”“随帮唱影”重复别人的发现,重复别人的思路,重复别人的结论的不良习惯。

5、承担责任

通过研究性学习,让小学生明确,探究不仅是一种爱好、习惯,而且更是一种责任,逐步把责任意识转化为探究品质。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学科对自然、社会与人的意义,时刻把个人行为对社会的后果联系在一起。研究性学习是国家与社会需要,只有通过探究性学习,成为创新性人才,才能为社会进步,国家的复兴而尽职尽责。

四、小学阶段学科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策略

策略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在一定的理念驱动下,根据具体条件而规定的方式和方法。我们在前文对小学研究性学习特征进行全面的探究和研究,为构建小学研究性学习应对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理念依托。对小学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定位必然使小学研究性学习的应对策略,始终离不开“导向”而健康运作。

(一)创设学习情景的策略

研究性学习的情景创设,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要做到形象、真实、合理。学生都喜欢三维动画和卡通,把这些有目的引入课堂,有利于学生的探究,看了画面比单看教材上的文字,学生说的话要多得多。学生,特别是城市的学生除了大工业、大建筑、大销费外,其余的要远比农村的孩子知道的少,比如《种子的传播》一课,城里的学生怎么也进入不了情境。如把学生带入山林,让学生身上挂满了“苍耳”,再通过探究,他们会明白“种子是由本身特点,凭借外力因素而传播”这样的道理。组织学生到河流源头探秘,学生看到源头的水清澈见底,再看看下游脏物漂浮,他们就会看到人类自己糟蹋自己的真实一面,对于保护环境,学生会由此想到许多研究性的课题。学校内部环境的创设对于小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也是十分必要的。“林园区”的建立,为学生研究树木的颜色、叶片形状、生长习性提供了条件;“气象园区”的建立,激发了学生研究天象和气象的成因、变化规律的热情;“花卉园区”则为学生之间通过栽培、管理、收获成果的亲身研究一比高低;“数学园区”的建立,通过可视图形、数学历史发展,为学生争强数学情感,提供研究的素材。除此之外,“外语园区”、“科技园区”、“天文馆”等的开辟,也有利于研究性学习在更高层面地开展。由于学生年龄小,还不能一下子进入研究性学习的角色,学校为他们提供一些课题也是十分必要的,下面是*县实验小学为学生提供的研究性学习课题。

三年级:

油江河的水能饮用吗?

“*三袁”的由来

“人民公园”的三次改建

四年级:

*县城的天为什么变蓝了?

荆江分洪区的地理特点

“女交警”是*人的形象

五年级

柳浪湖源头探秘

“物理学家王竹溪的少年时代”知多少

实验小学周边上的娱乐场所必须搬迁

“战火”还在世界哪里燃烧?

在探究上述问题时,学生在设计方案和实践活动中都能抓住事物的起因、变化、发展、结论、启示开展研究性学习。

(二)诱导自主探究的策略

在《探究发展》一书中,作者有这样一句话:“快乐的课堂不见得就是成功的课堂。但是不快乐的课堂一定是不成功的课堂。”这里的快乐对象是学生,但真正的快乐必然是建立在学习对象自主研究高能力、每个人自主研究的高能力上。那么,怎样调动学生的自主研究积极性,诱发小学生提高自主探究能力呢?其一、让孩子有所期待。期待是人的一种共有本能,教师、家长要利用这种本能让学生学会期待学习,期待成功;其二,学会反思。让学生从失误中吸取教训,从教训中另辟新的思路,如,一张正方形桌子可坐4个人,同样的2张桌子并在一起能坐几个人?有的学生不加思索地回答能坐8人,通过研究反思,知道错在“并在一起”这个关键问题上,不是8人,而是6人;其三,培养学生质疑品质,敢于向教材挑战。比如《我的战友》,作者能这么详细描写当时的情境,就意味着他们离得很近,但为什么作者没烧着?抗美援朝时,中国最多的武器是步枪、手榴弹,人都烧焦了,子弹和手榴弹为什么没爆炸?《亡羊补牢》一课,农夫想到狼来了,既然狼那么贪婪,学生就会提出它能来过几次?培养质疑品质,就是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不轻信、不盲从,敢于“刨根问底”;其四,让学生走近修正。许多学生把学习看是一种负担,他们粗枝大叶,不求甚解,常常是为完成任务了事,不再审视自己的错误,而达到修改,在这里,不难看出,“审视”是修正的前提,修正是目的,因此“审视”成了深层次的研究,如《坐井观天》一课,青蛙说“你能飞一百多里那么远”一句就应该加以修正,因为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说明它见识非常少,它又没到过很多的地方,这样一来,青蛙怎么能有“一百里”的概念?学生进行修正是十分必要的;其五,与“丰富”结缘。丰富自我是个性化的升华。我们都知道,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根基,而社会生活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即使是社会生活同时出现在人们面前,而对其深刻内涵还有不同理解。比如,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丑小鸭》一课,就应围绕“今天是丑小鸭,明天就可能是美丽的天鹅”去研究,只要有乐观的态度,不管山多高,“信心”的歌声都能把困难踏在脚下;不管路有多长,只要心中充满了爱就能走到远方。我们要鼓励学生,通过学会多元化理解去丰富自己,只有这样,学生的社会生活才会丰富起来,每一个人的价值才会体现出来,自己才会在知识海洋中成熟起来,尽管我们达不到“上至天文地理,下至鸡毛蒜皮”样样都懂,但是知道的东西还是越多越好,也就是说通过研究性学习来丰富自己,又用丰富的生活和知识来促进研究性学习质量地提高,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成为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社会,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生活,用自己的知识去创造价值,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情感。丰富自己的基本形式和策略很多,而丰富自己的本身,就是一种自主研究,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把握好这个“度”。

(三)组织群体互动的策略

在接受性学习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一问一答,答者绝对是好学生,绝对是少数,多数人是旁观者,其他学生心里开了“小差”,也无人问津。而研究学习则不同,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人人都是研究的参与者,个个都是主人。教师要善于通过合作研究的形式,达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合作研究性学习不是形式主义,当然也有把几个学生凑在一起,交头接耳讨论一下就算合作学习了,这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真正的合作性研究学习是有质的规定性的。它是指学生在小组或者团队中,为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而互相学习。它是受一定理念制约的,这就是说合作研究性学习必须有共同的任务,每个人都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是学习的主人,而不是旁观者;学生之间必须相互支持、配合,面对面的互助学习;期望所有的学生都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的解决组内的冲突,对于个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分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在弄清合作研究性学习要义后,我们就要着力在它的价值取向上下功夫。合作研究性学习首先是培养合作精神,懂得合作是人类共存的重要条件,是培养人际沟通、人际交流的能力与合作的心态的重要手段,合作学习的价值是它能有效地解决一个老师面对巨大差异的学生时,面临的困境,老师就一个,而学生不仅多而且差异又那么大,所以合作学习,能通过班内分组来解决老师面临的困境,另外合作学习能把个体竞争转化为小组竞争,克服个体竞争带来的冷漠、狭隘、自私、孤僻的心理,只有合作学习,才能进一步培养学生团队意识,竞争精神和正确的竞争理念。合作学习离不开目标,离不开条件。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合作动机,合作是时代的精神,合作意味着学生要有开放的心态,进取的意识,改变现状的决心,合作特别意味着学生要有一种包容的心,在研究中如果不能很好地参加合作,就意味着学生在生活和知识面前放弃、容忍、退让、妥协;在合作中培养学生负责任的品质是非常重要的,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集体责任,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的一个重要内涵,它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不是老师一下子教出来的,而是学生一点点悟出来的。比如说,在解决25×16的八种计算方式时,一种也说不出来的学生,就会愧对自己的责任。培养学生合作沟通与交流的能力,这个能力是极其重要的,只有沟通与交流学生之间才能做到相互影响,在沟通交流中既相信自己又尊重别人,使学生懂得根据一个道理争辩时,可以据理力争互不相让,但是这些毫不影响同学之间的团结友谊。合作性学习重点是问题发现和问题解决,这是一个任务的两个方面。比如说,综合活动课的远离《沙尘暴》讲怎样爱护环境,保持植被,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沙尘暴给人带来了生态灾难,由此学生可以联想到,江河污染,空气浑浊,这些都是由于发现问题而产生的吸引力延伸出来的,学生就会从多角度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使学习任务得到分解,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做到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又比如说,现在交通工具很多,怎样归类,怎样选择,都是属于问题。“前进中的鞍山”,前进的标志是什么?在哪些方面鞍山有突出的变化,这样有吸引力的问题,同样是可以通过分解任务相互合作来完成的;研究性学习,可以形成有凝聚力的稳定的团队精神。比如说,这个学生数学好,语文不太理想,这样就产生了强项和弱项,弱项转化为强项必须在稳定的团队里帮助别人或取得别人的帮助;研究性学习,本身产生的激励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它与互相抱怨,互相拆台形成了对立,变成了相互鼓励,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其结果正像一首歌词讲的“人字的结构是相互支撑”的。合作学习常常要延伸到课堂之外,做到课内与课外相一致,相联系。以上研究性学习的合作目标,合作条件,我们需要在完善中发展,在发展中成熟,真正体现出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成功者。

(四)启发意义构建的策略

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步骤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根据问题搜集数据,分析和处理信息,对信息的可靠性做出评估,修正并且完善解释,这也是探究性学习过程的内在品质之一。探研性学习就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而言,除自己的主观努力外,仍然要提倡启发式教学,教师要有意的启发学生,让学生在广阔的天地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能力。在中年级,综合活动课,教师的启发重点应以研究动植物为主,如,小动物中的兔子、小鸭、蝴蝶,植物中的种植、植保、收获等。教师组织学生选题搜集材料,拟出活动的小标题,写出报告,课题宣讲,甚至可以配上插图,并告诉学生,材料的搜集方式,可以阅读课外书报,访问家长和有关人士,有条件的还可以饲养小动物,种植植物;在高年级,关注社会的问题在增多,但知识性的问题仍然占据重要位置,在程序上可提供包括选题、开题、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实施研究、写出报告、课题宣讲、写出论文。提供搜集资料的方式是阅读课外书报,开展社会走访调查,上网搜集等等,上述工作,其意义就在于要牢牢掌握“启发”这一重要环节,而不能对学生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听之任之,放任自流。启发意义构建的策略还要发挥家长、社区方方面面的参与作用,形成强大“启发”网络,从人、财、物、信息、时间、空间六大方面为启发孩子开展创新性学习创造条件,我们这里说的启发决不是代替,更不是禁锢,而是因为学生年纪小,生活底子薄而提供的必要帮助。

(五)提供基本范式的策略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第4篇

本课题所说的“研究性学习”涵盖了两种含义。即广义和狭义。从广义上理解,它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一种教育理念或策略。它可以渗透于学生学习的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中,主要是指研究性学习方式,同时也包括学科内的专题研究活动。从狭义上理解,它是一种专题研究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学习、直接体验和研究探索为基本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个性养成教育为归宿的学习活动,它实现了知识、能力、态度的三位一体,极大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深层内涵;它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研究;它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台阶。

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和研究目标

1.内容:

挖掘化学学科中研究性学习的素材和信息;

化学课堂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模式;

化学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

与化学教材相对应的各阶段研究性课题等。

2.研究目标:

学生目标:

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体目标如下:

(1)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2)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4)学会分享与合作

(5)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6)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教师目标:

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载体,研究性学习主要围绕着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或提出研究任务,即建立问题的初始状态。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寻找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材料,用新颖的方式和生动的语言创设出若干问题,让学生探讨发现并提出新的问题;让他们怀着强烈的求知欲去进行研究。

学科目标:

化学学科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又是实验性很强的学科,教师通过生活实践和社会调查、通过观察实验和奇趣事例、通过原有知识储备、通过对某一问题的不同看法来创设问题情境,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热情,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从而获得较为牢固的知识。

究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步骤

1.基本原则:

(1)全员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名学生都在学习中获得乐趣。

(2)综合性原则:由于研究性学习以问题为载体,每一个问题的研究和解决都会涉及到很多知识,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很自然地就在已学过的知识间建立一定联系,并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系统学习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将学生的学习从学科的学习带向综合的学习,综合应用学科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以期有所收获。

(3)自主性原则:学生的学习内容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确定的研究课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4)探索性原则:学习的方式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知识,而是敏锐地发现、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结论的学习过程。

2.研究方法:实验法

3.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 由教科室组织举行系列讲座,学习理论,设计方案。使教师和学生明确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程序和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了解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程序。引导师生及学生家长提高认识,作好研究性学习的心理准备。

(2) 指导学生选择课题,明确如何发现问题,怎样归类分析问题以及选择课题的一些原则。

(3) 做一些课题研究的示范工作学科教师结合所教学科,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进行研究问题,通过提出问题——描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论证——解释结果——评价结果——问题解决的学科上展示,对学生进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指导。

(4) 培养课题研究的骨干。通过学习,有的学生已着手开展研究,我们在各班培养一些课题研究的骨干,以带动全体学生。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具体任务是:

(1) 指导学生定课题。从身边和生活中发现问题并研究课题。学校在课题选题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生选题比较有特色。一是围绕学校学生学习生活,如食品中防腐剂的含量及对人体的作用,购买小食品的消费情况的调查;二是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课题,如房屋装修的材料与污染情况调查、人体所需元素的调查,通过调查、查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2) 指导学生制订研究方案

教师对学生所选课题就研究的可行性分析、研究的目的、内容、方法指导、课题组成员的分工、具体实施的步骤等制定研究方案。(3) 以班为单位进行开题报告,选聘指导教师,高一年级共确立了82个化学课题,化学子课题组对课题进行归类和整理。

(4) 整合各方面力量,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确定课题后,我们整合各方面力量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集中活动和分散步活动相结合,重点从两个方面让学生实践、体验。一是搜集和分析信息资料。学生通过访谈上网、查阅书刊杂志、问卷等,综合整理信息进行判断,最后得出结论。二是调查研究。学生根据个人或小组集体设计的研究方案,按照确定的研究方法,选择合适的地方进行调查,获得调查结果,归纳出解决问题的重要思路和观点。

(5) 对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进行评估。对课题研究进行陈述并展示所取得的效果,推动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在班级展示学生的调查报告,评估内容。重视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和研究性学习的参与程序。

(6)课题组成员分工挖掘研究性学习素材,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将设计研究性情景,调动学生自主学习。

(7)开展研究性学习公开课,

四、研究成果

我组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其中上研究性公开课有:

付晓艳:《氯气》一课获辽宁省重点协作校青年教师创新教学大奖赛一等奖

张玉洁先后上了两节研究性公开课。课题分别是《卤族元素》和《环境保护》。

效果显著。

顾绣红:《家庭装饰与污染》一课,充分展示了学生的潜能。

陶萍和王恩成:《食品安全》别具一格。

候跃平:《环境保护》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使课堂生动活泼。

我组有关研究性学习论文有:

候跃平:《研究性学习教师》被评为辽宁省优秀论文一等奖。

王恩成:《机遇与挑战》获第十七届辽宁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项目

《角色转换》获辽宁省高中化学新教材研讨会一等奖

《新课程与自学能力》获东北地区走进新课程优秀论文一等奖

付晓艳:《浅谈化学教学中创新教育》获东北地区走进新课程优秀论文一等奖

王霞写出了《研究性学习初探》一文。

经过近一年的实验和探索,研究性学习得到了学生的广泛认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一个课题组的学生认为:我们深切地体会到科学研究对生产生活的重要性,而科学研究必须遵循科学的理论和掌握科学的方法,只有通过团结合作,才能有科学的决策,我们觉得学习不再是一件苦差事。学生非常赞同把研究性学习引入课堂,渗透在学科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培养了学生关心社会、关心他人的高尚情感,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研究性学习使学生的观察、交往、研究能力得到显著增强,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五、子课题研究小组

组长:xx

成员:xx xxx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第5篇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 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强调的是一种主动地学习活动。

二.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1、开放性

前几年有一本书很畅销,它就是一位中国人写的关于美国人教育现状的书:《素质教育在美国》。书中提出了很尖锐的问题:中国的中学生屡获国际奥林匹克竞赛大奖,而中国至今尚未培养出获得诺贝尔奖的人。这与我们的教育现状和教育体制密不可分。

大凡已经进入高中的学生,绝大部分都已经顺应了学校的学习生活,形成了接受式学习的惯性。你不必考虑"学什么"。每当新学期开始的时候,各科新书就会及时送到你的手中,书本就是要学的东西,你也不必操心在什么地方学、跟谁学。学校、教室、课桌就是学习的战场。古训说:"师者,所谓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先生于我,必先学于我,凡事依靠老师,凡疑只问老师是十分正常的现象。当然,也没有太大的空间让你去思考"怎么学"。自打背起书包上小学起,学习的程序就被固定下来。上课、听讲、回答问题、做作业、考试……最终,你也没有权利决定"学到什么程度"。标准是统一的,考试的分数就是学习程度和水平的绝对代表,别人学习成绩的高低就是衡量自己的惟一参数。以上就是同学们目前学习方式的粗描,,与同学们熟悉的学习方式相比,研究性学习对同学们提出了完全不同的要求。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什么”要由同学们自己选择, 学习的内容是开放的。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题目,并有一定的可行性,都可作为研究课题。 在研究性学习中“怎么学”要由同学们自己设计, 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强调活动、体验的作用。同学们可以走出校门进行社会实践;实地勘察取证、走访专家、收集信息等等。在研究性学习中“学到什么程度”要由同学们自己作出预测和规定. 在同一主题下,由于个人兴趣、经验和研究活动的需要不同,研究视角的确定、研究目标的定位、切入口的选择、研究过程的设计、研究方法、手段的运用以及结果的表达等可以各不相同,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到什么程度”要由同学们自己作出决定.因此研究性学习的最大特点是开放性。

2、探究性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习的内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确定的研究课题:学习的方式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结论的自主学习的过程。因此,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不宜由教师指定某个材料让学生理解、记忆,而应引导、归纳、呈现一些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由展示一个案例、介绍某些背景或创设一种情景引出,也可以直接提出。可以自教师提出,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自己得出结论。

3、实践性

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环境问题、现代科技对当代生活的影响以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性活动。同时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施应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条件和可能。

三、研究性学习实施的一般程序

1、开题报告阶段

(1)先建立研究性学习小组成员,每班分成7组,每组 7、8个同学,确定小组组长和邀请一位指导老师。

(2)接着要求师生共同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经过讨论, 通过搜集相关资料,了解有关研究题目的知识水平,在此基础上确定研究范围或研究题目提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完成开题报告。

2. 实践调查阶段

在确定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以后,进入具体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实践、体验,形成一定的观念、态度,掌握一定的方法。同学们可以通过访谈、上网、查阅书刊杂志、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资料。根据小组集体设计的研究方案,按照确定的研究方法,选择合适的地方进行调查,获取调查结果。并将得到的初步研究成果在小组内交流,逐步丰富研究成果。

3.表达交流阶段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第6篇

关键词:数学美;简洁;和谐;启发

通过研究性学习,我们认识到数学更多、更深的美,借用一位数学家的话:数学的美一旦让人发觉,被人认识,便有新的希望,至少可以改变人们对数学的偏见。

一、数学之美的简洁性

1.数学的符号美

符号对于数学的发展来讲是极为重要的,它可使人们摆脱数学自身的抽象与约束,集中精力于主要环节,增强人们的思维能力。

计算需要用到一套数学符号,表示数与数、数与形之间的关系。常用的数学符号有200多种,包括数量符号、运算符号、关系符号、对象符号等。恰当而巧妙地运用符号可以简化所要考虑的问题,为了更好地研究数学,人们必须创造且使用数学符号。

2.数学的抽象美

数学的简洁性在很大程度上源自数学的抽象性,换句话说,数学概念正是从众多事物共同属性中抽象出来的。

例如,九年级上期圆的定义――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若无“集合”则形成了点,构不成圆,一字之差则情况相差万里。

世间的多面体有多少?没有人能说清楚。但它们的顶点数V、棱数E、面数F之间存在共性,那就是欧拉给出的公式:V-E+F=2。一个如此简单的公式,概括了无数种多面体的共同特性,能不令人惊叹不已?

3.数学的统一美

数学的统一性,一般是指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和谐、平衡。通常表现为数学概念、规律、方法的统一,数学理论的统一,数学与其他科学的统一。

古希腊人早在两千多年前就知道:全部二次曲线、椭圆、抛物线、双曲线都统一在圆锥里――即它们都可以通过不同平面去截圆锥面而得到。当然人们更不会忘记圆锥曲线的极坐标下的统一方程,奇妙的是,圆锥曲线与物理或航天学中的三个宇宙速度问题也有联系:当物体运动分别达到该速度时,它们的轨道便是相应的圆锥曲线。

二、数学之美的和谐性

1.数学的和谐美

数学的和谐,不仅是宇宙的特点,原子的特点,也是生命的特点。人们依据数学中某些应为和谐的不和谐现象,提出冥王星存在的设想并印证了它的事实,正是宇宙遵循数学和谐的最好例子。

著名的黄金分割比,即0.61803398……黄金分割比在许多艺术作品中、在建筑设计中都有广泛的应用;达・芬奇称黄金分割比为“神圣比例”;维纳斯的美被所有人所公认,她的身材比也恰恰是黄金分割比。令人惊异的是,许多生物的体形比例也等于黄金比。

2.数学的对称美

对称通常指图形或物体对某个点、直线或平面而言,在大小、形状和排列上具有一一对应关系。数学中的对称美并不局限于客观事物外形的对称。数学概念、数学公式、数学运算、数学结论甚至数学方法中,都蕴含着奇妙的对称性。

“对称”在数学上的表现则是普遍的。平面图形中有直线对称(轴对称)和点对称(中心对称),空间图形中除了有直线和点对称外,还有平面对称。

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讲,“数论”中的奇数和偶数、质数与合数;“代数”中的正数与负数;“三角”中的正弦与余弦、正切与余切、正割与余割等都也可视为对称。

3.数学的形式美

数学家们也十分注重数学的形式美,比如,整齐简练的数学方程可以看成是一种形式美。

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人们非常注意数的形象美,他们把数按照可用石子摆成的形象来分类,如“三角数”(将物品以三角形样式排列,我们会得到一串数字1,3,6,10……我们将这些数字称为“三角数”)、四角数(又称正方形数),“五角数”(统称多角数)……

“数”与“形”的结合,历来就为数学家们推崇,“形”的直观常可以给“数”的性质以最生动说明或诠释,反之,数的简练又常使图形中某些难以表达的性质得以展现,解析几何学的建立,正是这种结合的最好例子。

三、数学之美的拓展应用

学术上的许多发现都得益于对数学美的追求。1931年,英国著名物理学家狄拉克从数学对称美考虑,大胆地提出反物质的假说:认为真空中的反电子就是正电子。1932年,美国物理学家安德逊终于在宇宙射线中发现了正电子。物理大师爱因斯坦从牛顿动力学中动能公式出发,又从数学美的类比出发,凭借数学理论推演得到著名的质能公式:E=mc2(c为光速)。

杨振宁说:“任何领域都有美存在,只要你能用心挖掘到它的美,你就有可能攀登科学的顶峰。”数学之美改变了人们对数学固有的偏见:枯燥、乏味。它使人们乐于学习数学,并乐于创造数学之美。

参考文献:

1.李学敏.数学与数学家的故事.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1.

2.吴振奎.美丽的数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1.

3.二十一世纪青少年科学素质教育全书编委会.数学的奥秘.内蒙古出版社,2004.5.

4.《优秀学生科普启蒙读物丛书》编委会.优秀学生必知的数学应用.朝华出版社,2011.8.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第7篇

几年来,国家教育部门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推行素质教育,不断地进行教材方面和课程体制方面的改革。早在1*9年市教科所组织推行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时候,我校就积极响应市教科所号召,认真学习和探索的研究性学习。20*年学校派部分教师到上海青浦县实验中学学习,然后由这些老师向大家汇报学习的情况,印发有关的学习材料,提高了思想认识。邀请了市教研室和市教科所的专家到我校讲座、做示范课等,使大家对综合实践活动课在思想上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20*至20*年我校紧跟改革的步伐,积极实践和探索研究性学习,在研究性学习的探讨上,积极开展课题研究。

二、课题组的组成

我校申报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后,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使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有了保证。我校采取的是在校长的领导下,由教务处牵头的课题组负责制。在老师们自愿报名的基础上组成了以校长为课题组长的课题组,初一年级组的全体教师就是课题组的成员,教务处王春霞主任和李晖老师为课题负责人。

三、主要研究和实践过程

1、动员与学习

学校的主要领导首先从思想方面对全校教职工开展素质教育和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的认识的教育。一方面多次派教师参加由开封市教科所组织的有关研究性学习的学习班和专家讲座,提高认识,以点带面;另一方面对全校的教师,进行了有关素质教育、研究性学习方面的教育并提出要求,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做出了安排。学校的教科室做了大量的资料搜集整理工作和对实验教师的培训指导工作。

20*年我校先后派课题组的*老师、*老师、*老师分别赴*、*、*等地参加中央教科所组织的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课研讨会。他们听取了来自全国专家的汇报、经验介绍,考察了一些中小学的实验基地,研讨会从各个方面都使我们受到启发,对我校的研究工作是一个非常好的促进。

在教研室的协调组织下,我们也充分利用了本地的学习资源,不断地学习外校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方面的经验,尤其是十四中的河大附中把研究性学习融于课堂的观摩课、13中和实验中学开展综合实践的展览汇报和创新学习观摩课,使我们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2、实践与探索

(1)利用课堂开展研究性学习

课题立项以后,我们开设综合实践活动有关的课程,安排李宗领老师专职上研究性学习课。课堂教学的开展主要分这样几个阶段进行。

1、动员学习阶段;了解什么是研究学习,及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了解怎样做课题的知识,和如何选题等,宣讲一些案例。

2、选题(包括初选,交流后再复选)

3、研究如何做课题,写出计划;班内交流,进行开题

4、各课题组收集资料、开展研究阶段;不断地进行反馈和调整。

5、各班进行结题报告会,交流研究成果。

6、总结评价阶段,整理出我校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论文集。

研究性学习纳入教学计划是学生能够全员参与的保证,开展这门课的教学是一个开创性和创新性的工作,内容上要侧重综合性和多样性,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学生参与意识的培养,重过程,重体验,不急于求成;注重克服困难精神的培养,懂得没有困难就没有研究,没有研究就没有科学。

研究性学习课的课堂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利用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能够开展的活动除了开题、结题交流活动外,还可以开展利用网络的探究活动;辩论单元活动、演讲单元活动既有学习准备过程又有活动开展过程;以及各种不同内容和形式的讲座活动等;例如我们围绕“如何保护城墙”、“如何更好地开发开封的旅游资源”,开展了多次的讲座、讨论和知识竞赛等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十分欢迎。所以,我们认为开设研究性学习课,为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学习活动,提供了一个平台。

(2)利用假期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20*年和20*年的寒假我们都组织了初一年级的全体同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于放假前组织动员学习和培训,各班进行开题活动,学生与指导教师交流;待下学期开学后进行课题成果展示、评比。整个活动自始至终,计划完整,工作有条不紊。如20*年4月的课题展示会,学校评出一等奖的课题成果有三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4个,对同学们开展小课题研究是一个很大的鼓舞和促进。通过这个活动,同学们主动地获取知识,积极动手,参与社会调查实践,同学们的实践能力、认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了提高。

四、课题研究的结果及体会

1、成果

“黄汴河的环境保护”的课题组研究,是我校组织学生与市环境保护协会合作共同开展的一项研究性学习活动,我校聘请了专家来我校进行环境保护、水源保护讲座,多次组织学生赴实地考察;通过考察和访谈让学生了解黄汴河历史的变迁,探索黄汴河水污染的根源及治理措施,课题组形成的的结题报告获得了市科协评比二等奖的好成绩。由我校李宗领老师带领部分学生组成课题组研究民间泡菜的制作研究论文参加了全市的研究性学习课题交流大会;由刘书亭和王春霞老师指导的关跃、范华等同学制做的电子对讲门铃获得了市小发明一等奖,吕颖颖老师指导学生制作的“灯泡更换器”获得了市小发明二等奖。在学校举办的学生课题研究成果汇报展示会上,同学们制作的菜肴,色香味俱全受到了师生和家长的高度评价。

我们还组织学生走访走访“SOS儿童村”送温暖献爱心并进行社会调查活动。进行“SOS生态”科技考察活动,亲身体会参加环保科技活动的艰难和乐趣,增强了作为现代人的环境意识、合作意识和奉献精神。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科技制作和比赛活动,成绩突出,我校获得了河南省科技示范校的称号。

我校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在青少年航模比赛中我校获得两个全国一等奖,五个省一等奖,三个省三等奖。在课题研究开展的过程中,我们整理出版料了学校的研究性学习学生论文集---《放飞梦想》。

课题研究有力的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去得了突出成绩。近几年,每年第一志愿选报我校的小学毕业生人数均居全市局属学校第一位。每年都有逾百名毕业生升入重点高中,并有多人在历年中招考试中进入全市前十名。毕业生基础扎实,知识面宽,思维活跃,升入高中后发展潜力大,苏强、柳超,孟进等同学曾取得全省高考理科状元或前三名的好成绩。章颖、李楠等十几位同学在高中即光荣入党。在20*年的中招考试中,有200人被省、市重点高中录取,两个实验班的126名学生中有118名学生升入省、市重点高中,王震、张喆两位同学同时以总分462分并列全市第一名。在河南省实施的“百、千、万工程”中,二十七中有教育专家1人,学科带头人3人,骨干教帅6人,人数之多,层次之高,居全市乃至全省同类学校前列。李克铖老师被评为部级教改新星,李学勤老师获得部级园丁奖,黄海燕、冯东辉、姜峰基等老师曾在部级比赛中荣获大奖,姜峰基老师被聘为我市初级中学唯一的一位省级“课件制作评审专家”,田香梅、王春霞等五位同志被评为市尖子教师。娄和彦、董彦、王瑞忠等数十人先后受到国家、省、市级表彰,其中部级先进10多人,省级先进20多人,市劳模3人,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人。近几年来,先后有周雅娟、俞维静、石莹、魏晓敏、李祖阳、董雪玲、李洁、何云、郭椅、徐剑、姜峰基、丁锋、张喜凤等十八位同志在开封市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音乐、体育、计算机等11个学科优质课比赛中获奖,并代表我市在河南省比赛中获得一等奖。丁淑华等十位老师录制的示范课已面向全省发行。我校老师在全国、省、市有关比赛中的成绩居全市同类学校前列。全校教职工爱岗敬业,拼搏奉献,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最近两年二十七中学先后获得了中央教科所素质教育优秀实验学校,“全国知心家庭学校”;省“教育科研先进单位”、省“师陶学陶”先进集体、省“推普”工作先进集体;市“综合评估优秀学校”“优秀基层党组织”、“依法治级’先进单位等数十项荣誉称号。

2、体会

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是通过教学目标、内容和途径方法调整,帮助学生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在开展有效的接受学习的同时,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因为历史上任何一项创造发明,都是在研究性的学习方式下,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结果。

我们认为研究性学习的观念应该贯穿于学习过程的始终,融合在学生学习的各个方面,因此,它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可以是教师组织的,也可以是学生自发的;可以与课程教材内容有关,也可以无关;可以是独立完成的,也可以是合作完成的;可以是无人指导的,也可以是教师或者其他人指导的;可以是“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也可以是对未知的探索;结果可以是正确的,也可以是错误的,甚至可以没有结果。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第8篇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中学实践活动课的开展,是贯彻这种教育目标的一种重要方式。上个世纪以来,许多学校都对此作了积极而富有成效的探索,在新课改的教材中,各科也安排了有关探究性学习的课程。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软硬件都相对落后,学生基本都来自于农村,他们不如城里的同龄人见多识广,独生子女或者留守少年的家庭教育环境,使他们缺乏自信,也缺乏对周围人事的关心。我校实行双休日,对距家较远而不能回去的寄宿生而言,往往有大量时间可以支配,作为班主任正好可以适时引导学生开展一些有意义的研究性活动。

开展研究性学习,对我校老师和学生都是一个挑战。在阅读了大量研究性学习案例后,结合我校实际和学生实际,我将课题定为“校园·生活”。营造一个文明安全的校园,需要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只有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才能使学生关爱自己的校园,了解自己的生活,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校园主人翁的意识,自觉遵守和维护校园文明,远离危险,参与营造“平安校园”,同时,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道德素质。

二、课题目标与方案设计

(一)课题目标

1.认识到维护和创造校园文明、安全需要大家共同参与。

2.让学生学会设计、收集和处理信息,学会合作、讨论以及与他人的沟通,学会基本的调查研究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校园,关爱他人。

(二)方案设计

1.子课题的确立

“校园·生活”涉及面很广,学生也各有所长,各人兴趣爱好也不一样,又要调动所有学生的参与热情,我和学生共同设计了以下七个课题:

“校园·生活”

纪律现状与问题

卫生现状与问题

校园安全现状与问题

校园水电节约情况调查

教学情况调查

校园饮食情况调查

学生课余时间安排情况调查

2.具体方案设计

课题组成员为高一(7)班

66名同学。在公布七个子课题后,由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内容,编成七个小组。每小组任命一名组长,再由组长组织成员共同讨论本小组研究方案,然后进行分工实施。

三、活动实施过程

1.学习培训:对学生进行社会学研究方法(问卷法、访谈法、信息分析、撰写报告等)指导。

2.分组讨论,制定调查问卷并各复印30份。讨论确定本组研究方案并进行调查。

3.各小组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讨论,并撰写 四、学生的研究成果

(一)纪律现状与问题 (七)学生课余时间安排情况调查(张晟、刘超2人)

从调查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同学没有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相当一部分同学不懂得劳逸结合。调查结果还显示,对于学生课余活动,没有得到很好的引导,导致很多学生对这段时间的安排处于茫无头绪的状态。

希望各班加强对学生体育锻炼的宣传,学校和班主任要对学生课余时间安排进行科学引导。

五、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感受

1.许x:我们从事任何事情,都要有团队精神,相互合作,听从队长的指挥与安排,切不可一意孤行,我行我素,只样只会拖累集体。

2.尹星:在这次活动中,我收获了很多。它让我了解了怎样开展一项研究性活动,让我知道了怎样制作一份调查问卷,提高了我的动手能力。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使我学会了大胆与别人交流。

3.小蕾:平时在报刊上看到调查报告总是不以为然,只是随意看上一眼,有时还会说:“什么嘛!不感兴趣!”然后将它丢在一边,却没有发现在这简单的调查报告背后凝聚着多少人的汗水!今天才体会到一份调查报告的诞生是多么的不容易!

4.陈xx:通过这次活动,我明白了:合作是成功的

前提,安全是生命的基础。

5.杨x:我们每进一个班级首先找班长,解释此次活动的原因、目的,并自我介绍,他们都很乐意帮我们。

6.吴x:当我们进行走访这一步骤时,成效不怎么明显。有些被调查者为了自己的利益或名誉,不愿意据实相告,答案与事实背道而驰,所以,这次调查结果不怎么准确。

7.文x:在此次活动中,我们每去一个班级,都会引来众人的好奇。大家七嘴八舌地谈论着,引出了许多笑话。

8.陆x:我们第一次搞活动,都不怎么敢敲门,敲了一个班,叫出班长,他们居然哄堂大笑,真搞不懂有什么好笑的。……虽然这次活动碰到了许多困难,但同学们都很开心,也为我们今后行为处事提供了宝贵经验。

9.桂x:在这次活动中,许多同学积极的表现,让我自叹不如,但以后在其它方面,我会努力追求进步,不做落后分子。

10.光x:大家各显神通才能使团队更好更快高质量地完成任务。

11.纪xx:有些现象在学校中存在,且十分严重,而在调查问卷中并没有充分体现。

12.王xx:被调查者几乎都向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填。

13.张x:在讨论过程中出现一些磨擦,但最终大家求大同存小异。通过这次调查,也使自己有了一点成就感。

14.刘x:通过这次活动,了解了与别人交往的一些知识,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一些不足。

15.方x:增进了我与同学们之间的友谊,提升自己的胆量和信心,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

16.高x: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

17.江x:我感到学校存在的不良现象的确很多,对于一些可以避免的现象,大家都是各行其是。

18.王x:每个人在团队中都发挥了自己的力量。

19.查x:与陌生人交往其实也没有想像的那么可怕,只要你对别人礼貌,别人也会以礼相待。

20.陈x:从来不敢轻易与陌生面孔说话的我,这次却能够主动与人沟通,并且沟通得很融洽,这是我感到无比自豪的。

21.许x:一向不喜欢说话的我,在这次活动中也参与讨论,我显得异常兴奋,这是我的小收获。

22.桂x:勇于探索是我们高中生必备的精神。

23.桂x:通过队友们说的一些问题,让我也了解到了学校其它方面的问题。

24.汪x:经过这次活动,我变得有些胆大了。虽然过程中有些挫折,但并没有打击我澎湃的心情。

25.陈x:我勉为其难地参加了这次活动,却让我性格改变了很多。

26.汪x:不仅锻炼了我的胆量,也让我更加自信,加深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和感情。

27.吴x:此活动有利于同学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同时也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

28.陈x:活动过程中,有太多的忐忑,……活动结束后,我们一身轻松,喜悦之情在我们心中飘荡。

29.桂xx:了解到了本校部分学生对节约水电资源的看法,这就是我们想要的,简简单单,单纯的幸福感。

30.纪x:活动过程中,我们有尴尬,但收获更多的却是成功的喜悦。这次活动不仅很有意义,而且也很成功。是它给了我同陌生的面孔对话的勇气,是它让我发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更是它让我相信团队精神的强大力量!

31.刘x:这次经验将会一次次鼓舞我去参与社会生活。

32.包x:这次活动让我切身体验到环境卫生对我们的影响很大,需要加强环保意识。

33.章x:在此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与分歧,但通过交流化解了这些障碍。

34.苏x:原来我以为发放调查问卷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由我去做时,感觉这件事并不是想像那样简单。

35.王x:不良的卫生习惯不仅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而且影响到我们的心情。

36.陈x:在小组活动中要人尽其才,这样才会使研讨结果更具有科学性。

37.谢x:我负责调查高二(6)班,开始不知所措,在他们班级门口站了片刻,才走了进去。

38.汪x:探究性学习并不是高校学生的专利,我们高中生同样可以做到。

39.纪x:每个人都在忙活着,以极大的热情去做这件事,但也有人在胡任务。

40.钱x:这次活动增强了我与同学们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41.朱x:经过这次活动能够清晰地反映学校中的卫生状况以及同学们一些不良的卫生习惯。

42.金x:这次活动增长了自己的的实践能力,有利于我今后的发展,使自己能够更好地融入这个社会。

43.吴x:它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

44.张志x:使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一些人不愿意帮助,不肯回答我们的问题,可见有些人的素质很低。

45.张健x:少数同学的团结意识差,没有很好地融入集体,甚至帮倒忙,这是我们自身需要改进的地方。

46.章x:无论做什么事,都得慢条斯理,井井有条,这样,才能将事情做得完美。

47.大x:开展一个活动要有纪律,要服从组织安排,不能无目的地乱跑。

48.李x:学生每天打扫的卫生区也只是走马观花而已,在卫生区内仍有较大的垃圾。

49.沈x:卫生还是不够好,经常敷衍了事,应对突击检查,做做样子。

50.章x:我对有些同学有了更深的了解,有些同学的思维异常活跃,面部表情异常丰富。……高三学哥学姐们对问卷中的一些问题设计提出意见,这让我反思,以后做任何事都一定要认真,有错就改,不断提高自己。

51.曹x:不敢敲门找人填写,手伸了又缩,缩了又伸,不知怎么办才好……上楼下楼跑了几次,终于收齐了问卷……这次活动给我的第一感觉是累,第二个感受是开心。

52.纪x:调查高三同学的时候,他们互相推让,最后送我一句:“对不起”,将我晾在一边,幸亏有队友的帮助,使我完成了任务,给予我更大的信心。

53.戴x:在同学们的鼓励下终于勇敢地与其它同学进行交流。只有学会沟通,才能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54.袁x:人际交往就是语言交际。

55.陈x:不管认识与否,只要能够交流,就会有很多话题。我们需要大胆与他人交流。……从讨论到走访,再到分析和撰写报告,每个步骤我都认真思考,

一步步做下来。……做任何事情都不能仅仅夸夸其谈,更要去实践。

56.汪x:这类活动不但可以训练我们的胆量,还可以使我们养成细心观察生活的习惯。

57.纪x:让我了解了学生身上存在的种种问题。

58.王x:完成任务之后,心里充满喜悦和成就感。如果还有机会,我一定还会参加的。

59.周x:希望以后这样的活动让我们事前知道,作好准备。

六、对本次探究活动的反思

对于研究性学习,在我校尚属首次,无经验可循,对于老师和学生都是一个挑战。由于学生缺乏探究学习的经验,事前准备并不充分,他们从思想上到行动上都显得有些措手不及。而且整个活动时间安排也比较仓促,准备工作还有很大欠缺。

对于如何开展社会学研究调查,虽然事前对学生作了培训,但时间短,学生没有实践经验,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一些问题。制作问卷时,细节部分还存在不科学的地方,设计的问题既不全面,也不能反映问题的本质。在小组分组讨论和设计活动方案时,组长和成员之间配合还不够协调,导致时间浪废。尊重他人和谦让精神还待于进一步提高。在访谈过程中,方法不当,使被访者存在疑虑,不敢实事求是地反映问题,甚至是直接地被拒绝,从而降低了效率,影响了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其实学生的思维还可以进一步开拓,比如,对于卫生问题的调查,并不一定要用一种固定的方法去达到目的,可以采用实地查看作为主要方法。还可以去团委调查学校卫生记录,或者走访学校总务处和分管卫生的校长来了解学校措施和动向,从而达到更好的结果。

从七个小组反馈的调查报告来看,学生对于信息的处理能力,对材料的分析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指导,对调查报告的撰写,也需要指导和进一步锻炼。

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次研究性学习活动,也有比较成功的几点:

1.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并调动了广大学生的参与,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问题的设计、信息的搜集以及与他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等)使同学之间增进了了解和友谊。

2.实践证明,我校学生有能力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与示范高中学生相比,毫不逊色。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因地制宜,因陋就简,这样的学习活动也可以开展起来。 3.学生初步掌握了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与流程,并积累了经验,为以后的研究性学习打下了基础。

4.提高了同学对校园生活的认识,有利于学生自律性的培养。

5.增强了学生的自信。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第9篇

“校园·生活”现状调查

——高一(7)班研究性学习活动报告

一、课题的来源和确定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中学实践活动课的开展,是贯彻这种教育目标的一种重要方式。上个世纪以来,许多学校都对此作了积极而富有成效的探索,在新课改的教材中,各科也安排了有关探究性学习的课程。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软硬件都相对落后,学生基本都来自于农村,他们不如城里的同龄人见多识广,独生子女或者留守少年的家庭教育环境,使他们缺乏自信,也缺乏对周围人事的关心。我校实行双休日,对距家较远而不能回去的寄宿生而言,往往有大量时间可以支配,作为班主任正好可以适时引导学生开展一些有意义的研究性活动。

开展研究性学习,对我校老师和学生都是一个挑战。在阅读了大量研究性学习案例后,结合我校实际和学生实际,我将课题定为“校园·生活”。营造一个文明安全的校园,需要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只有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才能使学生关爱自己的校园,了解自己的生活,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校园主人翁的意识,自觉遵守和维护校园文明,远离危险,参与营造“平安校园”,同时,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道德素质。

二、课题目标与方案设计

(一)课题目标

1.认识到维护和创造校园文明、安全需要大家共同参与。

2.让学生学会设计、收集和处理信息,学会合作、讨论以及与他人的沟通,学会基本的调查研究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校园,关爱他人。

(二)方案设计

1.子课题的确立

“校园·生活”涉及面很广,学生也各有所长,各人兴趣爱好也不一样,又要调动所有学生的参与热情,我和学生共同设计了以下七个课题:“校园·生活”纪律现状与问题卫生现状与问题校园安全现状与问题校园水电节约情况调查教学情况调查校园饮食情况调查学生课余时间安排情况调查2.具体方案设计

课题组成员为高一(7)班66名同学。在公布七个子课题后,由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内容,编成七个小组。每小组任命一名组长,再由组长组织成员共同讨论本小组研究方案,然后进行分工实施。

三、活动实施过程

1.学习培训:对学生进行社会学研究方法(问卷法、访谈法、信息分析、撰写报告等)指导。

2.分组讨论,制定调查问卷并各复印30份。 (调查报告 ) 讨论确定本组研究方案并进行调查。

3.各小组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讨论,并撰写调查报告。由班主任进行整体汇整。

4.课题总结。由班主任撰写整体报告,并利用班会课,对学生的调查活动进行总结点评。

四、学生的研究成果

(一)纪律现状与问题调查报告

总体来说,我校大多数学生的纪律状况良好,上课能够认真听讲,尊敬师长,考试和作业过程中都有较强自主性。但也有11%的学生存在一些问题,如打饭插队,上课玩手机或者睡觉现象等等。

问题存在原因主要是学生缺乏自律,同时和部分老师要求不严格也密切相关。

(二)学校卫生现状调查报告(大磊、李政策、苏敏、纪沈琴等19人)

对于寝室卫生,有一半同学认为寝室卫生间设计不合理。59%的同学认为寝室区有异味、不卫生。但同时,同学也坦承各班寝室垃圾能够及时清理。

对于教室卫生,高中部有近五成的班级达不到清洁要求。从调查结果来看,普遍原因是少数同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对于校园卫生区卫生,绝大多数同学能够将垃圾倒在指定场所,对校园卫生间卫生也基本满意,但近七成的学生认为校园整体不是很清洁。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同学都有较强的卫生意识,能够自觉维护校园和教、寝室卫生,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希望生活在一个清洁的校园环境中,并承认这对学习有影响。学生们对良好卫生环境的普遍心理需求,是学校能彻底改善卫生的希望所在,只要学校适当调整卫生间布局,改善部分设施,加大宣传,班级进一步加强对卫生管理,并实施有效的监督机制,一个清洁美丽的校园一定会展现在我们面前。

(三)我校安全情况调查(杨玲、陆玉娟、尹星、吴小知、许荣等8人)

围绕安全问题,我们作了七个方面的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用电安全、运动安全和实验安全整体较好,分别只有7%和3%的同学出现过意外(原因不详)。

同学们意见较为集中的安全隐患有三个方面,一是校园丢失物品的情况较为严重,近一半学生承认丢失过物品或者有失窃经历。二是在校园一些监控死角,学生聚集吸烟情况普遍,有一半学生都知道这种情况存在;三是教学楼楼道照明情况有重大安全隐患,绝大多数同学对此表示不满。只有1/5的学生认为无所谓。

为此,小组建议学校为教学楼楼道装声控或者光控的照明灯。同时,对极少数学生攀爬围墙的行为,进行监督和制止。

(四)校园水电节约情况调查(陈彦宇、纪蓓蓓、桂盈盈、汪丽、吴青青、陈华等6人)

调查方式:问卷、访谈

本校87%的高中生都同意并提倡节约水电,并有较强的环保意识,如利用洗脸水洒地、洗衣服;减少手机的使用,保持长期待机状态等。但仍有少数同学在冬天用热得快烧水现象,这既不安全,也不环保。希望学校加强环保宣传,并制定相关的制度,让高中生为社会、校园的和谐发展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五)教学情况调查(组长:田浩然)

调查方式:问卷、访谈

85%的学生认为本校教师教学严谨,辅导认真,对学生较热情。多数学生认为学校硬件设施配套齐全。但对老师的教学行为,仍有个别小问题存在。一是有部分老师经常在上课期间接听手机;二是极少数老师在上课期间吸烟;三是有1/4的高中生反映自己受过老师的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另外,也有学生反映教学楼漏雨,体育器材缺乏等问题。

建议学校对教师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进一步改善教学设施,力创和谐文明校园。

(六)校园饮食情况调查(查文宝、高志、许涛、陈秋霞、桂佳、桂蜜枣等9人)

调查方式:问卷、访谈

调查显示,只有2%的同学对学校食堂满意。91%的学生都有吃零食的习惯,还有少数学生有节食的不良习惯。

建议学校食堂适当调低饭菜价格,用黑板或者公告等形式进行饮食健康知识宣传,引导学生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

(七)学生课余时间安排情况调查(张晟、刘超2人)

从调查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同学没有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相当一部分同学不懂得劳逸结合。调查结果还显示,对于学生课余活动,没有得到很好的引导,导致很多学生对这段时间的安排处于茫无头绪的状态。

希望各班加强对学生体育锻炼的宣传,学校和班主任要对学生课余时间安排进行科学引导。

五、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感受

1.许荣:我们从事任何事情,都要有团队精神,相互合作,听从队长的指挥与安排,切不可一意孤行,我行我素,只样只会拖累集体。

2.尹星:在这次活动中,我收获了很多。它让我了解了怎样开展一项研究性活动,让我知道了怎样制作一份调查问卷,提高了我的动手能力。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使我学会了大胆与别人交流。

3.小蕾:平时在报刊上看到调查报告总是不以为然,只是随意看上一眼,有时还会说:“什么嘛!不感兴趣!”然后将它丢在一边,却没有发现在这简单的调查报告背后凝聚着多少人的汗水!今天才体会到一份调查报告的诞生是多么的不容易!

4.陈香香:通过这次活动,我明白了:合作是成功的前提,安全是生命的基础。

5.杨玲:我们每进一个班级首先找班长,解释此次活动的原因、目的,并自我介绍,他们都很乐意帮我们。

6.吴小知:当我们进行走访这一步骤时,成效不怎么明显。有些被调查者为了自己的利益或名誉,不愿意据实相告,答案与事实背道而驰,所以,这次调查结果不怎么准确。

7.文童:在此次活动中,我们

《高中生研究性学习活动报告》出自: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第10篇

课题题目:网络文化字“?濉备?业钠羰

指导老师:钟永彦

组长:李莹

组员:戚孝程付学聪郭林林李艳 李楠 钟维利漆明智热依沙

班级:高一(4)班

主导课程:语文

相关课程:数学、历史、信息技术

背景说明:

汉字从形成到现在,至少已有4500年了。从甲骨文开始,发展到后来的金文、大篆、小篆,以及隶书、楷书、草书、行书,还有现在人们所用的仿宋体,都表现出了汉字源远流长的历史,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汉字慢慢被视为废字。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网虫”又将这些怪字重新拾起,丰富了我们的文化生活,那么,这些怪字从何而来呢?

目的与意义:

1. 在对汉字的调查、研究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有更深层的知识积累;

2. 提高自身对汉子的认识,加强汉字的练习;

3. 通过网络文化,了解更多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文化底蕴;

4. 对中华悠久的文字史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活动计划:

1小组分工:

a总体:李莹

b前期资料查询:戚孝程李楠热依沙

c材料准备:付学聪

d深入调查:漆明智钟维利

e数据资料统计:李艳郭林林李楠热依沙

f后期资料制作:戚孝程

i社会调查:全体

j活动记录:郭林林李楠李艳

2活动步骤:

阶段一

前期资料、工具准备

(2008.11。29——12.18左右 即三周)

目标:前期资料准备尤为重要,我们需要大量的一手资料,需要了解文字的发展历程、缘由;汉字的意义;网络文化字究竟从何而来。这样有利于进行更细致的推敲和研究。

阶段二

了解身边的新词文化、网络文化。

(2008.12.20——12.31左右即两周)

目标:亲自实践,了解新兴文化。

阶段三

结合前期所得到的资料,运用汉字史,进行简要评析

(1.1——1.11左右 )

目标:更深一层的了解网络新兴文化的来源。

阶段四

调整阶段

目标:调整完善失误

阶段五

综合实践,整理阶段

(2009.1.21——2.15左右 即三周半)

目标:这时正处于寒假,时间充足,可以充分进行社会调查,拜访专家,做更细致、准确的了解,收集好各项统计数据,得出相应结论。

阶段六

结题阶段

(2009.2.16——2.27左右 即两周)

目标:整理、完善各项活动总结,编辑资料、幻灯片等音像资料,准备结题。

大致结题时间:2009.1.28左右

预期结果:论文

调研报告

上一篇:学习报告范文 下一篇:公司学习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