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配音翻译策略浅析

时间:2022-08-06 04:32:14

影视配音翻译策略浅析

【摘 要】鉴于翻译专业本科生的实际情况,以及目前国内对电影配音翻译研究较少的情况,试对电影翻译这一方面进行初探。本文以美国商业动作片《史密斯夫妇》的配音翻译为例,并对此进行了分析,旨在为以后的电影翻译研究提供素材。

【关键词】电影;配音翻译;动作片

1、引言

随着国际交流和对外开放的深入,影视翻译作为一门新兴的领域,已经引起翻译研究者的注意。在新中国成立以前,国内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译制片。当时的电影大部分是默片,没有语言翻译的问题。配音电影(用中文给外片配音),一直到解放前后才出现。在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配音片是1949年8月长春电影制片厂配译的俄罗斯影片《小英雄》(麻争旗,2005: 277)。直到八十年代中期,欧美电影才逐渐成为中国配音电影的主流(麻争旗,2005:3)。这些进口片成了中国了解国外和其他民族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历史的重要窗口。大规模的影视翻译开始于八十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时期,然而影视翻译研究却相对滞后,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张陵莉等(2008)对1997年到2006年这10年期间的影视翻译研究情况进行了元研究,统计了1997年到2006年的CNKI上的各种期刊上发表的文章共46篇,总结出了如下数据:

张陵莉等(2008:110)

可以看出,在最近几年,人们对影视翻译研究的关注才渐渐有所改观。

2、影视翻译理论概述

电影的剧本是文学作品的一种形式,它的翻译也就是文学翻译的一个分支,因而必须遵循文学翻译的一般准则。但电影的配音翻译又是一种声音和画面相结合的艺术,不同于单纯以文字形式出现的文学体裁,如小说、散文等。因而其台词的翻译就成了文学翻译的一个特殊领域。钱绍昌(2000)把影视翻译的特点归纳为五个“性”,即聆听性、综合性(声画结合)、瞬间性、通俗性和无注性。赵春梅(2002)则进一步发展了影视翻译的特殊性,总结了影视翻译过程中最常见四对矛盾:口型与内容的矛盾、语序与画面的矛盾、归化与异化的矛盾及音译与意译的矛盾。

影视翻译目前主要有两种形式,即配音翻译与字幕翻译。一个国家引进外国电影是选择配音法还是字幕法来进行对白翻译,决定的因素有很多,这些因素包括成本因素、相关的技术因素、电影受众的文化程度、对外语的兴趣度、文化开放程度、以及本国电影业的实力因素等等。以儿童观众和老年观众为目标观众的电影如迪斯尼公司和梦工厂的动画片、以及以娱乐和获取全球票房为首要目标的动作巨片,都适合采用配音翻译。如果目标观众群年龄在50岁以下、受过较好教育、且经济状况较好如学生、知识分子群体,或者是听力障碍者,或者是对原语语言感兴趣的观众,则更喜欢字幕翻译。在国内,多数引进的、在各大院线上映的影视作品都采用配音翻译的形式,因此对影视翻译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对配音翻译的研究上。在本文中,将搁置配音翻译与字幕翻译之间孰优孰劣的争议与讨论,仅对一部电影的配音翻译进行具体分析。

3、电影《史密斯夫妇》配音翻译分析

3.1选材原因

根据目前对影视翻译的研究现状,本文旨在对一部电影的中文配音翻译进行个案分析,为将来进一步的影视翻译研究提供研究素材。《史密斯夫妇》是一部典型的好莱坞式动作巨片:富丽堂皇的场景、惊心动魄的枪战、迅如闪电的打斗飘车、幽默时尚的对白以及魅力无匹的男女主角,在不足100分钟的时间里,提供给观众的是一场高潮迭出的视听盛宴。

3.2翻译策略分析

配音译者在翻译动作类型巨片的对白时,应该明确译语文本的预期功能除了让译入语观众获得娱乐享受之外,还应该满足译入语观众对译语文化的好奇心。因此,配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有关原语文化的处理必须顾及如下二个方而:首先,准确把握简化或强调译语文本的基本信息的尺度;其次,充分了解译入语观众的总体知识智力水平和对原语文化的敏感度;第二,切不可低估译入语观众的知识和智力水平。

例如,在影片中,布拉德・皮特和安吉利娜・茱丽饰演的一对事业有成的都市夫妇(John Smith和Jane Smith),结婚六七年才突然发现对方的惊人秘密,原来他们都是顶尖的职业杀手,两人于是一面惊险地躲避来自杀手组织的追杀,一面忙里偷闲地频频斗嘴,在斗嘴中不断了解到自己从来不知道的有关对方的一切。影片中夫妇俩唇枪舌剑,很有喜剧色彩,这是其中的一段对话:

Jane Smith: My parents died when I was five. I'm an orphan.

John Smith: Who was that kind fellow who gave you away at our wedding?

Jane Smith: Paid actor.

John Smith: I said, I said I saw your dad on "Fantasy Island"!

配音译文:

Jane Smith:我五岁的时候我父母死了,我是孤儿。

John Smith:婚礼时把你交到我手上的是谁?

Jane Smith:我雇的演员。

John Smith:我就说嘛,我在电视剧里见过你老爸!

"Fantasy Island"是在美国很受欢迎的长篇电视剧,1978年至1984年在美国电视台上映,时间跨度长达7年,毫无疑问,每个年龄在30岁以上的美国人都会对剧中人物耳熟能详,所以听到这段对白自然是会心一笑。但是该剧对于译入语观众却是十分陌生的,如果采用文化替代的方法,用我们国内一部同样家喻户晓的电视剧,比如说《渴望》,来替代"Fantasy Island",则会产生十分奇怪的效果,所以,这里译者用了上义词“电视剧”,虽然不能达到近似于原语对白的幽默效果,但还是传达了基本信息,有效保持了译语文本整体的语用连贯。

在影片《史密斯夫妇》的另一段对白中,John激动地告诉自己最好的朋友、工作上的搭档Eddie,自己爱上了Jane并且打算和她结婚:

Eddie: Stop. Stop. You've only known the girl for six weeks.

John Smith: I'm in love. She's smart, sexy. She's uninhibited, spontaneous, complicated. She's the sweetest thing I've ever seen!

Eddie: I knew Gladys for two and a half years before I asked her to marry me. You have to have a foundation of friendship, brother. The other stuff fades.

配音译文:

Eddie:打住吧,打住吧,你才认识那姑娘六个星期。

John Smith:我恋爱了!她聪明,她性感,她狂野不羁,她神秘莫测,绝对是--天生尤物!

Eddie:我跟格莱蒂斯交往了两年半才向她求婚,你们得有个牢固的友情基础,毕竞会有审美疲劳。

Hervey & Higgins曾列出四种翻译的补偿方法:同类补偿、异地补偿、合并补偿和拆分补偿(Shuttleworth M. & M Cowie, 2004: 25)。在这个例子中译者采用的补偿方法应该属于第二种―异地补偿,即原语文本某处的文本效果因为种种原因无法通过翻译而实现,所造成的损失,在译语文本的另一处进行补偿。“审美疲劳”这一新词出现在2003年中国票房大片《手机》中。随着影片的大热,“审美疲劳”也迅速成为都市白领的流行语。在译语对白中译者加入了这个词,不仅十分切合剧情和角色身份,而且颇具幽默感,是电影配音翻译中进行文化补偿的一个成功例子。

在对动作片类型的影片进行配音翻译时采用文化补偿或文化替换的方法,要注意把握尺度。观看译制片本身就体现出了译入语观众对异国文化存有相当兴趣,因而,在不妨碍基本剧情的理解的前提之下,应避免文化补偿和文化替换的滥用而妨碍译入语观众享受体验文化差异和体验新鲜事物的乐趣。例如,在影片中,John告诉Eddie有关Jane的职业:

John Smith: A server goes down on Wall Street…she's there anytime, day or night. She's like Batman for computers.

配音译文:

John Smith:要是华尔街的服务器当机了,她就会随时到位,她就像电脑大救星。

“Batman”是美国家喻户晓的漫画英雄,首部蝙蝠侠电影于1989年在美国上映,至今蝙蝠侠系列电影已经拍摄了五部,包括三部续集和一部前传。这五部影片均在我国正式译制上映,其中数部还在电视台重播了多次,地方台的少儿频道还播放过蝙蝠侠的电视动画系列片。可以说,在中国,一个7岁的孩子都可以描述蝙蝠侠的形象、讲述他的故事。所以,这里译者把“Batman”译成“大救星”似乎并不必要,“Batman”译为“蝙蝠侠”和“Superman”译为“超人”、“Spiderman”译为“蜘蛛侠”一样,在中国已经是广为接受的。若译语文本中保留这个比喻,把该句直接译作“她就像电脑界的蝙蝠侠”,所传达的联想意义要远比“大救星”更为丰富。

4、结论

通过对《史密斯夫妇》的中文配音翻译进行研究发现,作为一部典型的好莱坞动作片,这类影片通常被视为娱乐商品,其目标观众被视为消费者对待。因此,影片中的对白翻译要充分考虑到电影对白的读者文本特点,以及译语观众的文化背景,采用“文化补偿”及“文化替换”的工具翻译手段,取得预期的喜剧效果。但是也要兼顾译入语观众,尤其是成年观众体验原语文化的意愿,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保留原语文特征。

【参考文献】

[1]Shuttleworth M. & M Cowie. Dictionary of Translation Studies.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2]毕文成.影视翻译语言的特殊性[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3(4):50-53.

[3]柴梅萍.配音与字幕声画同步翻译的策略[J].山东外语教学,2006(5).

[4]顾铁军.外国新影片翻译与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5]梁静璧.电影字幕翻译的娱乐化倾向[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6(1): 19-23.

[6]麻争旗.影视译制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7]麻争旗.论影视翻译的基本原则[J].现代传播,1997(5):81-84.

[8]钱绍昌.影视翻译―翻译园地中愈来愈重要的领域[J].中国翻译,2000(1):61-65.

[9]斌.试论影视翻译的方法[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11):106-110.

[10]吴松林,孙咏梅.电影配音与字幕翻译的语域[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6 (1):102-104.

[11]张陵莉,陈月红,蔡世文.近十年国内影视翻译研究综述[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110-114.

[12]赵春梅.论译制片翻译中的四对主要矛盾[J].中国翻译,2002(4):49-51.

[13]张春柏.影视翻译初探[J].中国翻译,1998(2):50-53.

上一篇:垃圾桶理论视角下的公共政策制定模式探讨 下一篇:关于反垄断法执行体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