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损害赔偿浅析

时间:2022-08-03 10:04:10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地迅速发展,精神损害赔偿的案件越来越多,申请赔偿的金额也不尽相等。我国现阶段在司法领域已对精神损害赔偿作出了一定的研究,然而我国并没有对精神损害赔偿金的具体计算有所规定。文章尝试就精神损害赔偿所涉及的几个方面进行简要分析,以期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得以完善。

【关键词】精神损害赔偿;赔偿范围;赔偿方法

精神损害赔偿是随着《民法通则》的公布实施而在中国建立的一项新的民事法律制度,是中国公民权益的拓展。精神损害赔偿是权利主体因其人身权益受到不法侵害而使其遭受精神痛苦或精神受到损害而要求侵害人给予赔偿的一种民事责任,是现代民法损害赔偿制度的重要组织部分。

一、精神损害赔偿责任成立的条件

精神损害赔偿要得以主张,则必须存在相关的侵权行为。故精神损害赔偿责任成立的条件可以借鉴侵权责任成立的条件,具体来说,主要包括损害事实、违法行为、损害事实与违法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和主观过错四个条件。下面简要述之。

(一)损害事实

损害事实是指一定的行为致使权利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利益受到侵害,并造成财产利益和非财产利益的减少或灭失的客观事实。

根据我国现有法律规定,精神损害事实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侵害公民的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人格尊严权、人身自由权、隐私权等所造成的精神损害;第二、非法使被监护人脱离监护所造成的监护人的精神损害;第三,侵害死者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非法披露以及利用死者隐私、非法利用及损害遗体或遗骨所造成的精神损害;第四,损害具有人格象征意义的特定纪念物品使其永久性灭失或者毁损所造成的精神损害。

(二)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亦称非法行为,是指自然人或者法人违反国家现行法律规定而实施的,危害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作为或者不作为的行为。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并没有就违法行为的判断标准作出规定,故可按照以下标准来进行简要的判断:

1.侵害他人的合法权利、社会或者国家的法律所保护的利益即为违法行为。只要侵害人没有抗辩理由,就可以直接推定其侵害行为属于违法行为。

2.故意以违反善良风俗的方式损害他人合法权益或社会公共利益的即为违法行为。这种情况下,只要侵害人主观为故意,就可以直接认定其侵害行为具有违法性。

精神损害违法行为可参照上述违法行为的种类进行判定。

(三)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

法律中的因果关系是指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即违法行为作为原因,损害事实作为结果,在它们之间存在前者引起后者,后者被前者引起的客观联系。

(四)主观过错

民法上的主观过错是指当事人明知或应知自己的行为可能给他人的合法权利带来损害,在主观上对这种损害持放任或者希望的态度。

综上所述,因为精神损害赔偿在性质上属于一种惩罚性赔偿,所以应当适用更为严厉的条件。故而,一般意义上的精神损害赔偿要得以主张,则必须具备以上四个条件,缺一不可。在某些特殊情形下,精神损害赔偿还须根据具体情况附加一些其他的条件。

二、精神损害赔偿金的确定原则

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原则是精神损害赔偿金计算标准得以确立的依据,直接关系着当事人有关权益的保护,因而明晰确定精神损害赔偿金的原则有着重要的意义。一般来说,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法官酌定原则

这是确定精神损害赔偿金的基本原则,它赋予法官在处理精神损害赔偿案件时,依自由裁量权来确定精神损害赔偿金的具体数额。自由裁量权并非是无限制的权力,并非意味着法官在确定精神损害赔偿金时可以随心所欲。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0条第1款规定:“精神损害的赔偿数额根据以下因素确定:(1)侵权人的过错程度,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2)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3)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4)侵权人的获利情况;(5)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6)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应当根据上面的几个因素来进行,合理确定。

(二)区别对待原则

法官在自由酌量原则的基础上,在具体确定精神损害赔偿金的时候,必须对精神损害的不同利益因素的损害予以区别对待,根据案件的不同特点,依据不同的算定规则,各个计算出应赔偿的数额,最后酌定总的赔偿金数额。

(三)适当限制原则

适当限制原则就是要给精神损害赔偿设定最高的限额,以防止在目前我国法官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的情况下滥用自由裁量权而出现裁判不公的情况,也是为了防止误导人们盲目地追求高额赔偿。

三、确定精神损害赔偿金的方法

确定精神损害赔偿金的方法在我国尚未形成同一的模式与规定,但一般的方法是:概算法、比照法、全部赔偿的方法。

概算法是不对精神损害的各个情况分门别类列出精神损害的各个项目,而是根据一定的标准,直接提出精神损害赔偿金的总额。

比照法是指在计算精神利益损失的数额时,可以参照其他的一些标准进行确定,如参照受害人在被侵权期间可得利益的损失数额、某些人格权转让使用的一般费用标准等。

全部赔偿的方法是指对于侵害精神性人格权和身份权而造成的财产的直接损失,应当比照侵害财产权的全部赔偿原则,以全部财产损失作为赔偿金数额。

我国在司法实践中,法官应当根据精神损害赔偿金的确定原则来具体判断,具体方法可参照上述方法。可以先计算出各项精神损害赔偿数额,再综合各项精神损害的赔偿数额,酌定精神损害赔偿金总额。

四、结语

精神损害赔偿案件在司法实践中越来越多,我国应尽快根据现有的相关规定对精神损害赔偿金的具体计算方法做出规定,以使得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得以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郭卫华.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研究[M].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

[2] 杨立新.精神损害索赔全程操作[M].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作者简介:李小杰(1990- ),女,河南驻马店人,西南科技大学法学院2013级法学法律硕士,研究方向:民商法;王崧年(1987- ),男,重庆人,西南科技大学法学院2013级法学法律硕士,研究方向:经济法。

上一篇:浅谈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下一篇:评我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第2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