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技术的国际化传播与产业化发展的新特征

时间:2022-08-02 10:11:49

创新技术的国际化传播与产业化发展的新特征

【摘要】当今,科技创新能力日益成为决定国家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的产业化发展迅速而有力地推动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开放、合作的国际化环境为创新技术的全球性传播及产业化的全球性推进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如今的科技活动越来越在更大的国际舞台上展开,技术、信息、知识、资金等各种生产要素在国际间进一步流动、整合,国家之间发展的依存度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在应对诸如地震灾害、气候变暖、飓风海啸、能源安全等这些全球性挑战的重大危机方面,媒体的国际化传播和各国的国际性合作就显得更加紧迫和重要。因此,清醒认识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新机遇、新挑战,深刻把握新时期各生产要素组合、流动的新特征,有效传播创新技术及其产业化发展的新态势,对于推动国家经济社会的进步和促进国际间“谋求合作、互利发展、实现双赢”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创新技术 产业化新特征 国际化传播

Abstract: Currently,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critical characters of 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s the support of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powerful has improved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Open and cooperative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has provided a good protection for the innovative technology and the global spread of the industrialization. Now more and more technology events have been carried on in the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and the factors of production relate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knowledge and capital have becoming the combination. Interdependence between countries has been enhanced much more than before, especially for facing natural disasters, such as earthquake, greenhouse effect, and energy security topics. Media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many multiple countries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So, knowing t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o effective dissemination of innovative technologies will be very essential to improve economic and social progress. It also will be very meaningful to the win-win solution of seeking cooper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utually beneficial.

Key words: innovative technology, new features of industrialization,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

2008年4月22日,国家主席在“博鳌论坛”上以题为“坚持改革开放,推动合作共赢”的演讲中指出:“中国将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30年改革开放的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发展进步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在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的世界大势之下,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

同志的这个讲话充满哲理,概括了当今“国际合作、互利双赢”的时代特点,尤其是在包括地震、气候变暖等当今科学技术还尚未充分被认清的一些领域,这种合作与互助就显得特别珍贵。例如,就在同志讲这个话的一个月之后的2008年5月25日,面对遭受强热带风暴袭击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缅甸政府和人民,中国外交部部长杨洁篪在“东盟―联合国关于缅甸风暴国际认捐大会”上,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公开表示:中国政府决定在已提供援助的基础上再向缅甸提供1000万美元的紧急援助。同样,也是在同志的这个讲话之后不久,即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汶川发生8级大地震,世界各国纷纷向中国伸出援助之手。仅据此地震发生后10天之内的统计,中国红十字总会及地方各级红十字会已接收来自境外捐赠的款物达50.6亿人民币。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与世界各国互相促进的国际合作大趋势。

中国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制定了从2006年至2020年的《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对到2020年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我国未来科技发展的思路明确提出:“在国际合作上,要从一般性科技交流向全方位、主动利用全球科技资源转变”。包括若干新技术在内,到现在我国已经与众多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国际交流和合作。在平等互惠的基础上和遵循国际规则的情况下,目前中国已与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参加了350余个国际科技组织。广阔的科技活动国际大舞台,为科技传播提供了新鲜的、丰富的题材和良好的契机。

创新技术的全球性推进和国际化传播是“全球性挑战”时代的重要特征

2008年4月25日,美国《科学》杂志在报道一项世界最前沿创新成果――新高温铁基超导体材料时称:“新超导体将中国物理学家推到最前沿”,“许多科学家评论,中国如洪流般不断涌现的研究成果标志着在凝聚态物理领域,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强国。”

2008年5月10日,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向新闻媒介的消息证实了美国《科学》媒体传播的真实性。中科院物理所介绍说:中科院物理所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的三个研究组与中国科技大学的一个研究组关于新超导材料――铁基超导体的研究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超导材料”是颇具挑战性的一个课题。所谓超导电性是指某些金属导体在温度降到接近绝对温度零度(-273.15℃)时,电阻几乎完全消失的物理现象。超导体材料在许多高端领域有广泛用途,特别是在应对能源、信息等方面的诸多挑战中,超导技术和超导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008年2月18日,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的科研人员通过媒介发表文章指出,氟掺镧氧铁砷化合物在零下247.15℃时即具超导性。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的科研人员迅速制备出该样品,在一周内实现了超导并研究了其物理性质。紧接着,中科院及中国科大的研究人员不断地取得新的发现。至2008年4月初,中国的科研人员进一步把超导临界温度提升到零下218.15℃。(注1)至此,中国的这项创新成果步入了该领域世界的最前沿,并为产业化应用开启了希望之门。

媒体的迅速传播,使高科技创新成果在国际间引起了强烈反响。世界上,已有20余个世界一流的科研机构纷纷向中科院要求提供新高温超导体――铁基超导体材料的样品。

包括超导材料在内的许多创新技术之所以引起世界广泛关注,是因为人类面临着诸多全球性的问题。全球性问题带来了全球性的机遇和挑战,对全球性的媒体传播提供了新的动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经济全球化风云变幻,信息化的飞速推进,这些都使多极化的世界、多样化的社会纵横交错地联系在一起。一些世界性的科研议题通过国际化的传播,可以引起诸多国家的研讨和兴趣;某些战略性、关键性技术的突破通过媒介报道,可以带来全球性技术产品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化的变革。包括地震和冰雪等在内的突发自然灾害、气候变暖、节能减排、水资源短缺、企业营运成本的科技需求等等,这些所面临的“全球性挑战”,都呼唤着媒体快捷的国际化的传播,从而促进积极而有效的国际化合作,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推进人类文明的进步。

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这“五化”是一个有机整体,既互相促进又互相制约。市场化是推进信息化、工业化、国际化的有效机制;国际化则是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在世界范围内的拓展和深化。例如:中国的激光技术受到世界的注目,“华工激光”生产的激光切割、等离子切割等多种类型的高性能数控切割设备,可以像“切豆腐”一样切割数十毫米厚的大型钢板,误差不超过0.5毫米。技术装备先进,媒体助力,这种创新技术新品已远涉重洋,出口到澳大利亚、美国等国际市场。同样,顺应信息业发展的需求,在硬盘领域具有创新优势的美国WD公司,以其可靠的硬盘技术及其高性能产品,在包括中国和亚太地区在内的国际市场的份额也不断增加。作为具有品牌优势的高科技产业的存储行业,美国WD公司多年来先后推出了拥有智能化寻道、智能化功耗和智能化停靠技术的节能环保硬盘Green Power,并将此项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产品线上,实现了环保存储。在此系列高容量存储产品中还使用了斜坡加载和垂直记录技术,为数据中心的能耗“减负”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这种高科技的广泛应用节能成效显著。随着工业数字监控和安防视频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随着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进一步融合,硬盘作为数字化信息存储的最基础的媒介,其产业发展方兴未艾。

创新技术的全球性推进和国际化传播有利于世界各国“知识性资本”的整合,有利于人类文明成果共享,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符合“互利双赢”的精神。十七大文件同时指出:要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开放兼容才能强国,“开放,才能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积累的成果”,“各国的现代化建设离不开这些科技成果的创造和传播。”因此,从这个层面上讲,加强和做好创新科技的国际化传播,不仅是时代的潮流和趋势,也是媒体传播的一种责任。

创新技术产业化的新特点与科技传播的契合点

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科技创新活动十分活跃,创新技术成果日新月异,其产业化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尤其是以下一些特点,很值得关注:

一是科技创新不断突破过去传统认识的极限,产生新科技的“质的飞跃”,从而引发产业化空前的重大变革。例如:电视技术创新经历了几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引发了整个产业的巨大震荡,发生了产业的革命性变化。起初只是黑白电视,随着成像技术及其显像管的创新,电视画面发展到彩色图像。而在彩色电视阶段,曾一度只是阴极射线管彩电主宰市场。后来,伴随着显示器件技术进一步创新,令人耳目一新的液晶显示彩色电视(平板彩电)崭露头角。从此,这种突破性的可以使电视由重变轻的新型显示技术电视市场大举发展,并不断挤压原本发展势头正劲的阴极射线管电视市场。2003年,我国阴极射线管彩电市场份额高达96%左右,由于平板这种新型彩电产业发展的冲击,近几年来阴极射线管彩电市场份额不断萎缩,其国内市场份额至2007年已降到76%左右。专家们认为,从产业发展的总格局上讲,阴极射线管电视市场份额地位逐渐被平板(液晶)电视所削弱的这个总趋势不可逆转。

只是一项显示器件的技术创新,便震动了阴极射线管彩电系统整个从原材料生产、供应到彩电产品营销的产业链,改变了这个产业“上下游”数十家赖以生存、发展的企业命运。从2005年起,从事阴极射线管生产的企业纷纷做出反应,或加强调整产品结构,或被迫改变经营方向。到2007年,阴极射线管产业出现了大洗牌,有多家企业的多条阴极射线管生产线先后宣布永久性关闭。与此相反,由技术创新形成的液晶(平板)显示新一代产业链则迅速崛起。

二是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快速推进,产业化周期大大缩短,新的追赶、新的超越此起彼伏。由于人类社会知识领域的扩大和信息传播的加快,当今创新科技的产业化时间大大提前。例如,有人统计,蒸汽机从发明到应用花了100年,电动机花了57年,汽车花了27年,而飞机只用了14年,晶体管只用了5年。(注2)激光显示技术在我国的产业化发展,其成效与速度令世界注目。我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将激光显示作为一项重点技术予以支持。激光显示技术是一项电视机产业的全新的高科技核心技术。这项创新技术的产业化,把电视机世界带到一个更新更美的境界:传统的显示设备只能再现人眼所见颜色的30%,而激光显示的色域覆盖率宽达90%,因而电视画面图像更真实、客观世界更丰富、色彩更艳丽,为人眼提供更具震撼的表现力。因此,激光显示被称为“人类视觉史上的革命”。据中国光学光电子协会的人士介绍,2003年,我国激光显示研究获得历史性突破,并推出一系列工程样机。至2005年,推出了80英寸、140英寸等激光电视样机。2007年,我国又完成40平方米投影屏幕激光数字电视放映机样机。2007年8月,中视中科研发的激光投影机入围北京奥运工程,并通过“好运北京”测试;2007年10月,中视中科又推出遵循国际数字电影DCI规范的激光数字电影机样机,并通过权威单位技术指标检测。业内人士称:“我国企业激光显示技术已步入产业化轨道”。

世界各有关国家迅速加大激光显示技术产业化规模。据美国专业媒体《激光世界》预测,2010年前后,激光技术将在全球形成每年570亿美元的产业规模。

三是创新技术产业化的聚集效应凸现,知识产权意识增强。由于高新技术产品具有运输成本相对低、技术外溢效应较强等属性,因而其产业化便呈现出高度聚集性、群集化的特点。同时,形成技术、资源、人才、生产、加工装配和服务一体化配套系统。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集中了“楚天激光”公司、“华中激光”公司、“光谷激光”公司等一大群企业形成的激光产业,被人称为“光谷”。这个产业群从激光器、关键元器件、配套件,到应用开发、公共服务平台等,已形成完整的激光产业链。近年来,这个产业群的多家企业年销售收入都超过亿元。

在推进技术创新和形成产业化的大集群过程中,企业也更加注重知识产权战略,并将此作为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提高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四是创新技术产业化的国际性合作特征日益明显。由于经济全球化大潮的驱动,深刻地改变着传统产业竞争形态,一些创新技术跨国流动,其产业化的国际性特征越来越显现。美国杜邦公司和英国石油公司双方联合,从2006年开始进行生物丁醇的研究、开发及产业化前期工作,到2008年2月中旬,这两家公司联合宣布说,他们经过一年多对产品的测试,已证明生物丁醇具有明显的优越性能。有专家预计,到2010年后,这种丁醇将作为一种燃料在石油公司的加油站进行市场销售。

五是“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相结合,政府积极发挥相应的功能,助推创新技术产业化发展。我国政府各级组织坚持科学发展观,高度重视创新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例如,2008年2月底,国务院又在北京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城市和地区授牌,此次授牌大会新命名的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达30个。2008年3月28日,国家财政部和中科院又联合启动了我国8个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财政部还专门安排了国家财政专项资金。又如,为鼓励和支持我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2007年12月下旬,国家财政部还专门颁布了《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首购和订购管理办法》。

掌握新时期创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新特点,并有针对性地在包括采访深度、报道角度以及报道中反馈性题材的发掘等方面多下些功夫,就有利于更好地找到科技报道的契合点,从而使媒体传播更贴近、更有效。

国际媒体在创新技术传播中的“共性”与“个性”

本文这里所说的“共性”,主要是报道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公正性。无论何种传播形式,也无论是哪一个国家的媒体,对任何的科技创新技术和成果的传播,都必须符合真实性原则,不能无中生有,不能乱加误导,不可随意虚构。“真实是新闻传播的生命”,这个传媒共同具有的性质在任何地方都是实用的。

“共性”对于国际媒体传播的另一层意思,就是国际媒体在创新技术及产业化的传播中,要注意尊重知识产权,要遵守国际规则,符合国际惯例,有效地维护正常市场竞争秩序和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促进人类社会和谐进步。

这里所说的“个性”,主要是说国际传媒的科技报道要注意尊重“国情”。各国情况不同,社会发展的基础、生态资源状况、科技发展路径、产业化模式及其规模等各异,国家实情不一,国策方针不一,因而对国际科技创新传播方式的选择、尺度的把握、舆论的导向上也所有区别,这就是“共性”之下的“个性”。例如,由于国际油价的上涨,一些国家兴起“煤变油”的产业。在国际声浪的影响下,我国一些地方曾一度对煤变油项目的投资过热。据称到2006年上半年,国内兴建和拟建的煤变油项目很多,许多生产煤炭的地方都纷纷上马煤变油项目,而计划投入的资金额一度高达1000亿元以上。正是在一些地方盲目规划、竞相上马煤变油项目时,国家发改委实施宏观调控,及时叫停“煤变油”项目。现在看来,这个宏观调控措施是十分正确的、必要的。我国虽然拥有探明储量较丰富的煤炭资源,但我国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55%,煤炭资源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显而易见。另外,如果大搞“煤变油”,还涉及到我国紧缺的水资源和环保压力等。这就是国情。中国媒体面对这样的国情和实际,在把握宣传基调和舆论引导上同国家的产业政策合拍,这种“个性”理所当然。

与许多世界发达国家不同,中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三农”工作任务繁重。这样的特定背景,中国必须走“中国特色能源发展新路”。某些耗用粮食的非石化新能源产业在一些发达国家发展势头很旺,但在中国并不适宜盲目大规模发展。而有些技术成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好的可再生能源,中国则可加大产业发展的规模化。例如,我国农村开发利用生物质生产沼气,成效显著。农业部有关方面的人士称,我国每年生产6亿多吨秸秆,有近1.5亿农户适宜发展沼气。2007年,全国农村户用沼气池已发展到2300余万户,年产沼气约90亿立方米,相当于1000多万吨标准煤。目前,我国已成为生产、利用沼气最多的国家。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但各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有区别,媒体传播注重“共性”之下的“个性”,也是一种职业责任。

参考文献

【1】赵永新,2008. 5. 11,《人民日报》

【2】《中国电子报》2008. 4. 22

上一篇:化妆品有“毒”? 下一篇:浅议并馈式自立中波天线原理及应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