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物质的溶解”课堂教学效率浅探

时间:2022-08-01 10:51:39

提高“物质的溶解”课堂教学效率浅探

物质的溶解,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我们都见过甚至操作过,但却不一定懂得溶解背后包含的化学知识。物质的溶解主要包括溶液的基本特征、溶液的性质与用途、乳化现象及其应用、溶解现象等。如何比较好地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为后面溶液的组成、物质的溶解性等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呢?

在“物质的溶解”教学活动中,要注重溶解现象,掌握溶液概念和特征,进而了解乳化现象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因而,在教学活动中,关于物质溶解的实验操作,以及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时间预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点所在。

一、基于有效的实验教学,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对于“物质的溶解”教学,基于教学需求,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需要以实验教学为切入点,在开展相关实验教学的基础上,实施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从多侧面来促使学生有效地理解和接受。

通过操作“物质的溶解”实验,观察并记录,促进师生互动,对观察到的溶解现象进行交流、探讨,进而发现物质溶解的特征。教师可以对此进行分组学习,让学生对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进行归纳总结,以发现物质溶解的基本特征,以及溶液的性质。同时,由于实验教学的直观性,可以拉近学生与课本教材的距离,使学生对于晦涩的化学内容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甚至在神奇的化学发现中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同时,有助于合作学习模式的开展和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能较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基于良好的情境创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基于教学内容,紧扣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进行科学的情境创设。情境的创设可以大胆新颖,并且可以通过良好的现代多媒体技术平台,使得情境的创设“声形兼备”。例如,利用多媒体,对食盐的溶解进行Flas的演示,这样更有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同时,基于多媒体视听技术,把抽象的乳化现象进行形象化,进而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眼球,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新颖的情境创设,符合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的个性发展特点。因此,物质溶解教学中良好的情境创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去学、想学、乐学,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教师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进行相关知识点的拓展,对重要知识点进行强化。

例如,教师基于学生的实际生活,通过PPT平台,把学生常见的溶液以及物质溶解的现象进行展示,引发学生探究的好奇心,尤其是基于学生的生活用品和饮料,进行溶液相关特征的展示,极大地拉近了学生与教学知识点的距离,进而便于学生理解吸收。

三、基于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有效的学习指导

初中化学知识,在教学内容的衔接上比较连贯,因而,教师在教学“物质的溶解”的过程中,需要整合好“物质溶解”的课程内容,进而更好地融入教学情境之中;在良好的情境与内容的背景下,对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指导,把教学问题置于情境之中,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创造条件。初中化学教学在于学生化学素养的培养,在知识点的教学进程中,需要内容的紧凑性与教学情境相融合,这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便于指导相关学习活动的开展。

例如,“食盐溶解”的实验就是该节的重要教学内容,基于该实验的现象观察,可以有效地概括出物质溶解的知识点,从而引导学生关于溶液以及乳化现象的探究。如,乳化知识的课堂教学,是在溶液溶解教学之后,教师就需要基于已有知识点,将乳化教学植根于溶液的特征内容之中,指导学生对相关内容作比较学习。指导学生如何去学习,而不是灌输、告知,这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形成良好而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对溶液特征的准确把握,对于乳化、溶解等内容的学习。

四、基于良好的教学语言,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对于物质的溶解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之中,可以借助良好的语言方式,简明扼要地对相关知识点进行阐述,不唠叨不罗唆,围绕并突出“物质的溶解”中的概念、性质、现象等知识中的关键词,或强调或制造悬念,这对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强化师生互动起到重要的作用。

初中学生处于个性发展的特殊时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接受存在一定的过程。而有效的语言表达方式,可以强化学生的潜意识,进而达到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识记。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就水溶液的性质强调关键词:凝固点、沸点、导电性。可以就悬浊液、乳浊液、溶液这“三液”的区别来提问,刺激学生探究。这样的语言表达,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进而达到高效的教学效果。

总之,“物质的溶解”的教学是学习溶液知识的初步。在教学活动中,切实做到“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原则,基于教学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的实际,注重实验操作与理论分析相结合,一定能够深化学生对“物质的溶解”的理解。

上一篇:浅谈信息技术分层教学 下一篇: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几点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