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堂中学生资源的开发探微

时间:2022-07-31 10:40:08

高中历史课堂中学生资源的开发探微

摘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忽视对学生资源的认识、开发与利用。历史教学应注重挖掘学生的动力资源,利用学生的学习基础,重视学生差异性资源,加强思维训练,以开发学生资源,挖掘学生潜能,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做到我的课堂我做主。

关键词:历史教学;学生资源;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5-025-1

新课程倡导新的学习方式,以学生的学习为出发点和归宿,所以说学生是新课程学习的主体。但是传统的教育观念却忽视了一个重要的资源――学生资源。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资源,而这一点在历史教学中也往往有意无意地被忽视。学生学习的动力、方法、态度、能力、习惯和学生积累的生活知识,都是历史教学中可以开发和利用的资源,其作用于其他的教育资源而言,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教育资源。那么,如何开发高中历史课堂学生资源呢?

一、挖掘学生动力资源,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1.启发质疑,引导参与。学贵有疑,质疑问难,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推动力。教师应启发学生把自己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和大家共同探究,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高一《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时,涉及到对两种常见的资产阶级代议制认知时,教师先用多媒体打出一个表格,让学生从行政、立法和司法三权分立角度来讨论分析,引导学生了解各国政体的差异,水到渠成引导学生认识各国政体为何存在差异。质疑问难或借学生的“故意刁难”,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认真阅读、积极思考、提出问题的过程,是主体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

2.鼓励解疑,引导参与。质疑是手段,解疑才是目的。只有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思维能力、学习能力才能真正得到提高。教师要把解疑权交给学生,发动学生共同讨论,互相解疑,还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解疑。学生为了解疑,必然要参与到阅读、思考、发言的主体实践活动中,其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就得到锻炼,得到培养。

3.大胆放手,引导参与。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待学生有一定基础后,有些线索清晰、内容熟悉、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在教师的引导下可大胆放手让学生反客为主,充当教师角色。例如,在教学《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时,教师让学生自己收集生活变化的材料,学生感兴趣,乐于参与,他们认真阅读教材,积极收集各种图片,文章,视频,在参与目标设计、提问设计和作业设计的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利用学生的知识经验,促使学生在已有基础上发展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不妨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和兴致来参与课堂活动,借助一定的教学手段(如实物、模型、图片、幻灯、电视、录象、电影、多媒体等),联系学生自己的生活体验,从教材中走出来,变成自己的体验。这样的课堂才能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才能焕发出生命活力。如在学习《伟大的抗日战争》一课时,让学生观看相关的影片、纪录片,激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树立远大的抱负,报效祖国,学生热情高涨。

在课堂活动中,学生往往通过语言、姿态、神情、文字向教师提供了一系列的信息。当学生发出“老师,我有一个问题”“我不同意”的声音,当学生露出自信、困惑、欲言又止的神情,当学生做对或者做错一道题,我们要意识到学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课堂信息,这些信息看似无形却有形,听似无声却有声,真实地反映了课堂教学的状况。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信息资源,从众多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捕捉富有价值的、具有生成性的信息作为教学的资源,使之延伸出新的信息,使教更有针对性,使教学更有生成性。如在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专题讲到“”和“化”时,有同学提出“能不能搞平均主义?”我把此问题交还给同学们讨论并进一步提出“如果搞平均主义会怎么样,为何?”学生立刻讨论起来,争论纷纷。这时我们抓住时机略作点拨,便提炼出教学生成,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开发学生的环境资源,发挥学生群体的作用

生活处处皆学问,要把学习历史与生活有机结合起来,面向社会,面向实践,走进生活,贴近生活,建立课堂学习和自然习得相结合的新教学体系。

1.营造历史学习环境。校园、班级的布置,要有时事墙报,年级、班级可以成立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定期开展活动,以营造学习历史的环境,使学生在生活中耳濡目染,习得历史知识,提高人文素养。

2.开展历史学习活动。新课程的实施强调实践性和开放性,我们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所学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例如,可以开展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组织辩论赛、图片展等活动,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走进生活,参加社区活动、社会活动,主动地开展学习,在实践活动中,获得学习机会,丰富活动经验。

四、重视学生差异性资源,面向全体学生

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是素质教育的主要特征之一,它要求教师要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因材施教。学生由于基础、爱好不同,对学习内容的兴趣程度必然不同。但现行的教材是统一的,很难满足有个性的学生的学习要求。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在达到基本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应使学习内容丰富些,让学生有选择的余地。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来深入学习,选择自己喜欢的问题来思考、讨论。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潜能,他在与其他伙伴共同学习过程中,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互相帮助,互相促进。皮亚杰的研究表明,社会经验知识――语言、价值、规则、道德和符号系统只能在与他人相互作用中才能习得。小组合作学习更好地提供了学生之间的这种相互作用。积极的群体压力促使那些动机、毅力、责任心较弱的学生产生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上一篇:小议中班水墨画动漫活动的开展 下一篇:运用适合手段,优化音乐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