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堂情感教育初探

时间:2022-07-31 10:15:00

历史课堂情感教育初探

新的历史课程改革对历史教育价值的定位,重点要求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应成为历史教学的血肉和灵魂。然而我们的历史教学在这方面还有许多值得反思的地方。

一、历史教学情感教育功能的缺失,要求必须加强情感教育。

当前,在我们的历史教学中重知识和能力,轻情感教育的现象还普遍地存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中曾有一篇文章,说的是北京某重点中学有一班级有近乎50%的学生崇拜希特勒。这一现象似乎反映了“能力”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之间尚有很大的距离,所以有能力,不一定就可以养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又联想起有教师说过的,历史课上播放《南京大屠杀》片段时,面对日军残害中国人民的暴行,个别学生不仅无动于衷,反而与别人在下面搞小动作,甚至还在谈笑。现在的一些高中生,受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不加分析地盲目崇拜外国的一切,对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就表现出不屑一顾,近年还出现了一批所谓的“哈韩族”、“哈日族”。以上事实说明中学生在历史“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是严重缺失的,学生无论在历史知识的获得,还是在思维能力的增强上,如果最终没有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那么这样的历史教育,很难说是一种成功的教育。

新课改形势下,新的历史课程目标明确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并指出:“掌握历史知识不是历史课程学习的唯一和最终目标,而是全面提高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所以,让情感教育的功能回归是当务之急。

二、情感教育僵化古板,必须给学生提供鲜活的情感素材。

关于历史的价值,著名学者葛兆光教授有一段精辟的比喻:“历史仿佛给人们提供着关于‘故乡’的回忆,这种回忆不一定是对于村庄位置、房舍田地、乡亲父老、水井道路的具体再现,而是一种关于故乡的温馨感觉,使人们一想起故乡就觉得亲切,使互不相识的人一提到故乡就有‘同乡’甚至有‘同根’的感觉。‘君从故乡来,应知故乡事’,即使在很远的地方,也始终存在着眷念,这就是历史的价值。”这个比喻很令人回味。历史的情感教育不就是引导学生超越那些年代、地点、事件、背景原因、经过、性质等僵化的条条框框的概念,从而寻找它的价值和感受它的“故乡”般的温馨吗?

中学生比较喜欢历史题材的影视和回忆录等,但不是很喜欢上中学历史课,是因为他们觉得历史学科只是死记硬背,没什么趣味。历史画卷波澜壮阔,历史人物有血有肉,命运曲折离奇,历史事件婉约迷人,历史学科本来有着丰富多彩的情感教育素材,又由于其具有真实性,所以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因此在以史育人的过程中,有必要打破“教教材”的传统,树立“用教材教”的观念,补充、重新整合教育素材。如在教学“近代工业的起步”相关知识后,为了增强对中国民族工业艰难发展的认识,我用下午一节活动课组织学生观看电视剧《大染坊》最后一集——该集主要讲述陈寿亭(六哥)经营的印染厂最后毁灭的结局。通过主人公陈寿亭的悲剧性命运走向,揭示民族资本家的艰难生存过程,使学生在活生生的剧情中,深刻地体会到中国民族工业在20世纪初发展的艰难状况,也深刻地体会了:一个人的成败与国家的兴亡是息息相关的,个人命运必须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正所谓“国不富则民不强”。从而激发他们为振兴祖国和振兴中华民族而奋发图强的精神。

三、情感教育脱离社会、脱离生活、脱离学生,情感教育必须关注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在《读者》杂志上有一篇名为《历史题该怎样考》的文章。同样的历史知识,但是中外考查的方法却截然不同:我国的考题是“成吉思汗的继承人窝阔台,公元哪一年死?最远打到哪里?”美国的考题是“成吉思汗的继承人窝阔台,如果当初没有死,欧洲会发生什么变化?试从经济、政治、社会三方面分析”。文章中还有一道日本的历史考题:“日本跟中国100年打一次仗,19世纪打了(即甲午战争),20世纪打了一场日中战争(即抗日战争),21世纪如果日本跟中国开火,你认为大概是什么时候?可能的远因和近因在哪里?如果日本赢了,是赢在什么地方?输了是输在什么条件上?分析之。”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外历史教学的差异,外国更重视发挥史学的功能,更重视历史教学的现实意义,从中我们也应该反思我们对历史情感教育到底应该怎样教。

新课标提出了课堂教学应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生命价值,如果我们的课堂带给学生的只是一个个远离学生生活世界和社会现实的问题,学生就会在那里痛苦地学习,没有真实生活的愉悦体验,更没有生活的激清,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也难以落实。所以我们的情感教育要将历史与现实相联系,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启迪学生的心灵感受,让学生在现实中谈历史,在体验中看规律,在生活中悟真理。历史事实是客观存在的,但又是可以解释的,张汉林老师说过:“在教学中,也应该让学生有自己的历史解释,这样他们的情感体验才会真实和深刻。”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就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不唯书、不唯上,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哪怕学生的认识可能不全面,也不深入,甚至还有偏见,但它毕竟是学生自己的认识、来自学生内心的体验,所以应该多鼓励。

有情感的历史教学才会让学生对历史有感情。

(作者单位:湖南省永州市第四中学)

上一篇:加强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下一篇:如何丰富农村学生的写作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