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教育理念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7-31 07:55:59

探究性教育理念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提出了中学化学教学中探究性教育理念的应用原则,阐述了化学教学中探究性教育的基本过程。

关键词:探究性;教育理念;中学化学

探究性教育理念在现代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改革意义。长期以来,“填鸭式”“保姆式”的教学模式,使我们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上严重滞后。探究性教育将教给学生在应用化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时应有的观察视野、思考角度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供开放和主动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问题。

一、探究性教育理念的应用原则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科学探究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达到提高全体公民整体素质的目的。教学原则的确定,对于正确运用探究性教育理念,掌握理念的精髓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除了遵循一般的教学原则外,探究性教学还要遵循以下原则:

1.参与性原则

主体参与是现代教学论的核心,是探究性教育的灵魂。在教学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知识是靠学生主动思维去获得的。因此,探究性教育的立足点必须由“教”转变为“学”。面向全体学生是探究性教育理念的出发点,在教师做导演的情况下,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成为化学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中名副其实的“主角”。

2.探究性原则

探究性化学教学强调学生的探索与研究,让学生在化学实验中,在深层次的探索活动中,体验创新的乐趣,培养创新的情感,学会创新的策略和方法。

3.延迟判断原则

延迟判断原则是指教学中教师要恰当地留给学生思维的时

间和空间,对学生意见、看法和观点不立即作出判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产生的想法、观念越多越好,以数量求质量。

4.应用性原则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化学教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学会用化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要把化学学习与现代的社会生活密切结合起来,与相关学科、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二、化学教学中探究性教育的基本过程

相关研究认为,探究性教学的开展需要三个基本条件:第一,要将学生置于有意义的情境中,并引导他们提出问题或者向他们

提出恰当的探究任务;第二,为学生开展探究提供必要的时间和空间,并在资料、设备和指导方面提供恰当的支持;第三,组织有效的表达和交流,帮助学生在自己探究的基础上加深认识。为此,化学探究性教育过程要做好以下教学过程:

1.精心组织好探究性理论教学过程

(1)教师课前要做到认真备课、吃透教材,甚至要做到超越教材,注意前后知识的连贯性,组织好教学内容,循序渐进、深入浅出,过程设计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认真设计教学教法。特别要注意学生平时学习中遇到头疼的问题、容易犯错的知识点,教师应思考如何将知识简单化、明朗化、规律化,帮助学生更好地接受。

2.有效做好化学实验常规教学过程

(1)让学生深刻铭记严格的操作规范,严肃的科学态度是十分重要的。(2)重视演示实验。教师的演示实验对学生起着直接、感性、潜移默化的作用,对所有的演示实验都要事先动手做一遍,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现象心中了然,演示过程操作规范,绝对不允许失误乃至失败。

3.科学设计好探究性设计实验过程

对应的化学理论教授完毕后,将学生分组,布置探究性实验任务。在探究性实验教学中,通过教师的指导和点拨,要在开题之初进行广泛的资料查找和小组内及小组间的讨论。各小组利用一周时间查找资料,自选实验路线,采用开题报告的方式,由各组分别报告自己的实验设想、依据,教师给予点评,提出补充意见。

4.正确对待好化学实验后续过程

要正确对待学生在实验中出现的与预期不相符的“意外”现象与情况,要及时分析原因,共同探讨,正确解决,明确指出绝不能随意修改实验现象和结论,要尊重客观事实。而且,要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的语言,准确简练,规范地根据事实撰写实验报告。

现代教育思想高度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创造能力的

挖掘。而思维能力的开发,与探究能力密切相关。在化学教学中,应着力通过多种途径,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以期达到对学生多种心理机能和学习的综合性智能的发展。

(作者单位 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一高级中学)

上一篇:转型期我国农村体育发展困境及其出路 下一篇:论体育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