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凝固的地方 爨底下村

时间:2022-07-31 03:35:34

历史凝固的地方 爨底下村

爨(cuàn)底下村其实是京西门头沟深山里一座只有46户,不足百人的小山村,但它为什么能够戴上“部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两顶桂冠,而成为北京地区一处火热的旅游胜地呢?选择了一个周末,我背上简单的行囊,走进这个古老的村落,去感受历史的厚重和内心的宁静。

从村名说起

爨底下村始建于明永乐年间,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爨”字是个象形字,有两种含义,一是“烧火煮饭”之意;二是“炉灶”之意。之所以把村子叫做爨底下,说法有很多。一种说法是:此村上头有个相传是太上老君炼丹的地方,叫爨宝玉沟,此村在其下,是谓爨底下,意思是爨宝玉沟底下;另一种说法是,上有太上老君的炼丹炉,此村在其下,爨者,炉灶也,炉灶的下边,不就是爨底下了吗!然而村民对以上两种说法好像都不认可,他们认为:此村居民全部姓韩,“韩”与“寒”同音,为使韩姓一族不再贫寒,能发迹、富足,就给这个村子起名叫爨底下了。“爨”字底下是“大火”,“大火”烧双木,驱散了寒气,韩氏家族自当兴旺发达了。

宛如走进历史长廊

爨底下村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步入其间,犹如走入历史长廊。

爨底下村最有价值的当属村里的古建民居了。由于历史的原因,村中现今保存有74套古老的明清民居宅院,以四合院为主,兼有少量的三合院,有房689间,像这样整体保留下来的明清古民居建筑群是十分罕见的。绘画大师吴冠中先生于1986年在爨底下村写生时,称爨底下村是“北方民居的周口店”。著名古建专家罗哲文教授说:“爨底下古山村是一颗中国古典建筑瑰宝的明珠,它蕴含着深厚的北方建筑文化的内涵,不仅在北京,就是在全国也属珍贵之列”。

说起四合院,大家并不陌生,如果从这里单拿出一座院落来,无论是建筑规模还是精良程度都无法与京城的四合院相比,但是一个村子都是明清四合院,并且整体保留得相当完好,这就十分难得了。爨底下村的古民居是北京四合院在山区的一种变形,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是一种特有的山地四合院,这也正是它的特色所在。

站在爨底下村前的南坡梁上俯视村庄,一条明显的中轴线从村子最高处的“广亮院”延伸下来,一直到村边。一座座质朴、规整的四合院呈扇面形向两侧延展,村子的整体形状酷似一个硕大的元宝,更增加了古村的神秘感,激发你想去了解它的兴趣。

当我沿着地上石质的爨底下村指路牌走到村口时,一人多高的黄色花岗岩上巨大的“爨”字映入眼帘。村庄依山而建,层层升高、错落有致,由于建在坡地上,房屋基地必须要挖高垫低,从而使得一些宅院地基的护坡墙高达20多米,宛如一座中世纪的欧洲古堡,难怪有人把这里誉为“北京的布达拉宫”呢!

沿着蜿蜒的小巷走进村里,用紫石、青石、灰石铺砌的路色彩斑斓,透出一股灵气,路旁一丛丛黄色的野给幽静的小巷增加了鲜活的色彩。小巷两侧青砖灰瓦的门楼古朴别致,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不大的门楼虽然古朴,但是建造得却相当精良,墙体磨砖对缝,墙腿石上雕刻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富贵牡丹”、“鹤鹿同春”、“喜鹊登梅”,有的还刻有文字“勤俭持家久,诗书富万年”、“东壁图书府,西院翰墨林”,表现出房主人的生活情趣。

很多院落还能辨认出历史遗留下来的各色痕迹。在每座四合院大门的前后,都由影壁、门楼转合而成,影壁上的字画虽因年久已模糊不清,但仍能感受到昔日的兴盛。这里明代的老村遗址、清代的建筑壁画和捷报、抗日战争时期被烧毁的房屋废墟,还有五六十年代特殊时期的革命标语等比比皆是,当然还有不可少的“爨”字,更是随处可见。

再登上几十级石阶,就到了村子的最高处“广亮院”,这是过去有钱人盖的院落,分东西两院和一个上院,上院最高,现在只供参观用,没有接待住宿,屋内的桌子板凳还有门窗的材质以及精致足以看出来原来主人的财力。

如今的世外桃源

爨底下村最鼎盛时期是在清初,曾经是昔日黄草梁古道上商旅休息和货物的转运站,黄草梁古道则是“京西古道”的一段。站在村边黄草梁古道上,可以想象当年,白天马帮首尾相连,晚间驼铃声不绝于耳。爨底下村于清末渐渐衰落,特别是109国道绕村而走,使昔日的通关驿站变成了偏僻的山村。

但就是这命中注定般的偏僻,造就了这个小村庄完整保存了原有的建筑风貌,使这里的村民过上了近乎世外桃源般的悠闲生活。如今的爨底下村也走上了旅游之路,不时有游客慕名而来,尝尝农家野菜,睡睡瓦房通铺,这里已成为都市人们周末放松休闲的不错选择。

这里虽然地处偏僻,但山里人纯朴好客,主人都在自家门前站着,从不主动揽客,以怕引起游客反感或同行的不正当竞争,做的饭菜也很可口,我走进一家客栈,住一宿15元,单间50元。品尝着特色的农家饭,听着古村老屋的神秘传说,再买上一瓶山里人自酿的蜂蜜,真是乐不思归。

用完餐走在村里的石阶上,一处院落吸引了我的目光。精巧的雕梁,显示着主人家境的殷实,虽然影壁已经斑驳,看不出原来的痕迹,但就算是凹凹凸凸的十字方格,也让人觉得很特别。进到院内,原来房子正在翻新。

这时,门口进来两个背沙土的中年人,一人背着一个大筐,装满的沉沉的沙土,他们也是沿着小路爬上来的。上去攀谈,原来两位都是50多岁的村民,而背后的沙土足足有百余斤,背上山来,却脸不变色,气不粗喘。前面不远处,就到了村长家,他们家的院子总是生意最好的,因为很多清宫戏在村里拍过外景,也正是他让更多人的人知道了爨底下这个小村,让村民们因有旅游的收入而生活地更好。村中古树老槐繁茂蔽日,村子不大,不到一个小时,已经转了一个遍,又回到了村口。

爨底下村东面的山上有一座清康熙帝御赐匾额的求财的关帝庙,在东口山坡上有一座求子的娘娘庙,村北沟深崖陡,有“一线天”景观。站在山上向下望去,山脚下的院落尽收眼底,村民们在其中过着他们幸福的新生活。有的村民还养蜜蜂,产蜂蜜,辛勤的小蜜蜂在山间的野花丛中飞舞。

爨底下村历经时代变迁与沧桑,虽已失去昔日的辉煌,但那充满自然气韵和浓郁生活气息的山村环境,依然那么动人,犹如一颗蒙尘的明珠被遗弃在崇山峻岭之中,历史在这里被凝固了下来。

上一篇:中国医疗卫生事业效益分析之系列研究 下一篇:成都巴适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