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中的职业道德漫淡

时间:2022-07-29 08:59:15

现代社会中的职业道德漫淡

摘要:职业道德的缺乏和行业风气的败坏曾经给我国的社会运行带来了很大的问题。文章从分析职业道德的定义与特征出发,论述了现代社会中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观的问题、共性与差异性。最后简要阐述了现代社会中职业道德的规范作用与哲学思考。

关键词: 职业道德;道德观;哲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297(2008)07-053-01

一、职业道德的定义与特征

所谓职业道德,从本质上来说,是社会职能化和人的角色社会化的统一。由于职业固有的社会性质和地位,决定了每种职业在道德上有自己的基本要求。正所谓是:作官有官德,行医有医德,艺人有艺德,教书有师德,从商也应有商德。也就是所说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各行各业都有与本行业相一致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也就是说,职业道德是一种高度社会化的角色道德,也是整个社会行为准则中一块基石。

二、现代社会中的职业道德观

从中国现状来看,无论在何种职业群体中,都没有多少人认识到自己的职业责任,但有相当一部分人对职业的“权”和“利”倒是有着特别清楚的认识,从社会实践来看有不少人获取财富,不是依靠行使其职业责任,而是依仗职权,破坏其职业道德准则得以实现的。在这种情况下,利益分配的砝码自然是朝个人利益和行业集体利益倾斜,社会利益、国家利益和公从利益成了牺牲品。

由于种种的历史原因,我国许多行业如:电力、电信、医疗、教育等行业都具有一定的垄断性,至于工商、税务等更是凡开办企业都需仰其鼻息的职业。由于生存的需要,老百姓需要和这些行业打交道的时候很多,而在这些行业当中,几乎每一个职位都有“权”可资利用,所以现今老百姓在谈起此类行业出现的问题时却表现得异常愤怒。对许多行业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看病动手术要红包,小孩上学要送礼,必须要满足学校的各种要求等等凡此种种无不切齿痛恨却又无可奈何。

近十几年来,国家在各个方面都发生非常深刻的变化。但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经济伦理这三方面的变化极其不同步,总体印象是经济制度的变化相对要快,经济伦理观念的变化则快得惊人。用各种社会压力强制社会成员表面上遵守的奉献型的伦理道德,在短短的数十年间陷入土崩瓦解,并被一切围绕实利取舍的价值判断标准所取代,结果是导致了社会严重混乱无序的局面。社会成员失去了理想,生活成了纯粹的买和卖。极端自私的利己主义,以邻为壑的地方保护主义,化公为私的腐败行为等等。人心浮躁飘荡,行为混乱失序,不少社会成员连起码的道德感都丧失殆尽。

在解放后约数十年间,我们提倡的奉献型的伦理道德,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为什么如此不堪一击,这也正好说明了我们提倡和宣扬的东西。完全忽略了人的本性中的求利动机,它之所以能在社会上一度成为主流形态,从浅的方面说,是有赖于意识形态强有力的约束;但往深一点的方面看,实质上更有赖于计划经济体制资源支撑。当人们舍政府提供的就业机会之外无法以别的方式谋生时,其个人行为自然也就遵循政府划定之界限。一旦这种奉献型的伦理支柱――计划经济体制发生变化,这座在沙滩上苦心构筑的厦自然也就失去了支撑的基础,可以说社会政治道德近年来的日渐破坏,是经济改革和法制建设不同步的必然结果。在经济改革的同时没有进行一些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的建设,以规范人们的求利行为,才导致如此混乱无序的状态出现。

上面这些问题,凡是略有社会良知的人都会思考。凭心而论,社会之所以走到今天这种状态,并非都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影响,而人们的道德伦理观念是从他们所处时代的实际关系引伸出来的,这中间的剧变说明,在中国人表面上还是“道德人”的时候,在民族心理的深处,已埋下某种导致日后道德裂变的隐性因子。

三、职业道德的规范作用与哲学思考

职业道德是软性的行为规范,在经济伦理体系中居于首要层次。作为起中坚作用或者说主导型的道德规范,它本身受良心和社会成员个人素质的制约,同时又调节着人们的自我行为,人际关系和一切非法律关系的交往,是全体社会成员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从90年代中期开始,新闻媒体开始对先进人物进行大规模的表彰,这些人的先进事迹主要是对本身职业规则高度的信奉,职业操守非常好,体现了奉献和爱心,从对这些人的表彰内容看,可以反观出社会职业道德紊乱已达到何种可怕的程度,据某份调查显示,对社会现状风气不满的人们连年成上升趋势。

有位哲人认为,市场经济最重要的道德基础就是“责任感”,这种责任感源于每个人对自己行为的一切后果负责的道德感。没有基于道德感基础上的责任感,任何职业都将推动它的社会价值,对于社会,它不能有效的实现职业职能,创造效益,组织社会结构,稳定社会的价值,对于个人,它不能实现长期谋生,进行个人技能的职累,为社会创造价值和贡献。简而言之,完全丧失责任感的人,已不能被视为文明社会的一员,由无数个这种个人所组成的社会,其生存意蕴也将降低到一种非常可怕的程度。

真正的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也是法制经济。这其中包含有经营哲学、企业文化、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在内的经济伦理观念。一个国家的管理者和人民如果长期容忍甚至纵容严重职业道德的缺失,那么这个社会还真的有什么希望吗?综上所述,如果规范人们在市场经济条件的职业道德准则确实该纳入到有关方面的议事日程上了,亡羊补牢,犹未晚矣。

参考文献

[1] 胡海鸥.道德行为的经济分析[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2] 奥斯特罗姆编.制度分析与发展的反思――问题与选择[J].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3] 祝小宁,彭文龙,袁何俊.现代政府的改革及其道德化途径[J].中国行政管理,2005, (12).

上一篇:从汉代法律原则看中国法律儒家化 下一篇:最密切联系原则在中国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