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学 探究化学

时间:2022-07-29 07:10:29

创新教学 探究化学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在驱动作用。就学习的阶段性而言,化学与其他学科的不同在于,其开设的时间恰恰在中考的冲刺阶段、学习负担最重的九年级,这就更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而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强烈的内驱动力,达到潜移默化中掌握知识的目的。经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现提出如下几种方法:

一、注重联系生活实际

在现实生活中,化学应用广泛,可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

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分析、解释化学知识的能力,并激发学习兴趣。以“常见盐”为例,教师会向学生介绍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是发酵粉的重要成分之一(另一种成分是酒石酸),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可知发酵粉用于发面,教师可就此提出问题:生活中我们是如何使用发酵粉进行发面的?学生根据各自的生活经验或观察到的现象,总结出两种方式:一是直接与面团糅合后加热;二是先加水溶解发酵粉,再与面团糅合。接下来,由学生提供的这两种方式很自然地引出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一是加热后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二是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这样的教学流程水到渠成,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并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可以说,现实生活中的教学资源无处不在,只要你用心发现、充分发掘,就可以将生活中的实例转换为课堂中丰富、生动的内容,切实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

二、注重科学实验探究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对学生来说奥妙无穷,当他们看到新奇的实验现象时,总会诱发好奇,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应积极利用这一特点,充分运用实验激发学生

兴趣。

1.增加趣味实验,激发学生求知兴趣

在化学学习的入门阶段,教师可以尝试做一些趣味小实验来激发学生的热情。例如,第一节课“绪言”,可以为学生演示“烧不着的手帕”;也可以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氧气瓶,学生看到木条发亮、复燃的现象会感到很新鲜;还可以准备少量的澄清石灰水,由学生亲自操作,向其中吹气,澄清的石灰水逐渐变浑浊;此时,学生就会被奇妙的实验现象吸引,兴趣盎然。

2.做好演示实验,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化学演示实验是学生对教学内容获得直观认识的重要手段。一个成功的演示实验,会使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有利于激发兴趣、加深理解。

3.利用分组实验,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教师在演示实验时,学生处于被动观察状态,体会不够真切。而分组实验是学生主动操作、近距离观察,身临其境体验、验证化学物质及反应的最有效手段。比如,在酸碱中和实验课上,一个上课经常走神的学生没有按照步骤先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酚酞,而是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直接加盐酸,滴加到一半时突然意识到错了。他就问我:此时溶液是显酸性还是碱性,其实这正是一道重要的实验探究题。我让全班同学帮助他,通过不同的方法,利用实验加以验证。全班同学都投入到探究和验证中,最终总结出的验证方法有十余种。由此可见,分组实验可以加深和丰富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巩固知识要点。

三、注重创设教学情境

氛围是养成习惯、激发兴趣的重要因素,通过设计新颖的教学情境来烘托学习氛围,可以从学生的内心深处探寻思想共鸣,形成求知合力,营造探求舞台,提升教学效率。

1.巧妙设置问题,创设教学情境

课堂提问关键在于是否有助于启发学生去思考和探求。为铺垫知识点、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常常喜欢控制学生的思维,所提问题的答案往往过于局限,效果看似和谐,实质上留给学生的思维空间狭小,不能启发思维。我认为设计的问题要精巧,要有一定的难度,既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起思维的浪花,又要使学生通过努力思考挖掘最大潜能,“跳一跳,摘桃子”,推动学生综合能力的整体提升。

2.努力编排故事,创设教学情境

成功的导课对整个教学过程起着抛砖引玉的作用,牵引着学生投入相关知识的思考中,使学生的注意力得到集中。利用具有悬念的小故事导入新课,常常能抓住学生的心弦,使学生步入求知欲的兴奋状态。如:讲“质量守恒定律”时,给学生讲“水变油”的闹剧,20世纪80年代,有人到处表演水变油的把戏,把一种神奇的药液滴到水中后,水变成了油,水就像油一样能燃烧!因此蒙蔽了不少人,其实这是伪科学、假技术的大骗局。实际上水是不可能变成油的,这为什么是个骗局呢?由此引出质量守恒定律。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利用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一步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使化学课堂充满生机活力,使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参与教学,实现学生学习质量的不断提升。

(作者单位 辽宁省鞍山市第五十一中学)

上一篇:面向全体学生 阶梯设置 动态管理 下一篇:初中化学实验反思策略的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