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警在伊拉克的特殊使命(连载一)

时间:2022-07-27 09:23:19

中国武警在伊拉克的特殊使命(连载一)

2003年5月,伊拉克战争结束。中国政府审时度势,决定派外交人员重返伊拉克工作。历史上,中国与伊拉克一直关系很好,保持这种关系对于两国人民来说都有利,我国政府希望把这种关系平稳地过渡到伊新政府上。战前,为了保证使馆人员的安全,中国大使馆彻底闭馆。根据战后的情况,外交部决定先派复馆小组到伊拉克恢复使馆工作。

从各方反馈的情况来看,此时伊拉克的局势仍然动荡不安,虽然大的军事行动结束了,但各种形式的抵抗、暴力、恐怖活动始终没断,枪战、绑架、斩首行动层出不穷,各党派派系之间关系错综复杂,整个国家处于一种极端混乱的状态。外交直接关系到国家利益,外交工作无小事,许多事情只有通过外交途径才能解决。外交部经过慎重考虑,决定重新任用1994年至1998年曾任驻伊大使、已退休的孙必干担当复馆的重任。

接到任务后,孙必干立即开始赴伊拉克的各项准备工作。

2003年7月,经外交部批准,孙必干带着两名干部和一名司机,从北京直飞约旦,然后从约旦首都安曼出发,前往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孙必干在国内虽然把到伊拉克的困难想得很充分,但现实情况远比他想像的复杂,处境也更危险。战后的巴格达千疮百孔,面目全非,枪击,路边炸弹、汽车炸弹、袭击等暴力事件接连不断。孙必干到达的第二天,刚好碰到英国使馆人员,他们坐在装甲车中,在全副武装的本国军队保护下开展工作,西方国家先到的外交人员也都从本国调来武装或者雇佣当地的保安进行警卫。

街上不时有流弹飞过,为安全起见,孙必干等人都戴上了钢盔。随后,他们来到中国驻伊拉克大使馆。进入使馆一看,孙必干大吃一惊,一个有老少10人的无家可归的伊拉克人家已经入住使馆并在此生活了半个月。其中一个20来岁、腰别手枪的男子振振有词地说:“我们家在巴格达机场附近,在战争中被美军的炮弹炸毁,我们没有家了,所以暂住在这里。而且,美军已经同意了。”孙必干用阿拉伯语一字一句地向他解释:“这不是美国领土,也不是伊拉克领土,而是中国土地。所以,希望你们尽快主动地从这里搬出去。”

中国使馆在战后多次遭到抢劫,现在的大使官邸只剩下一个空壳,门窗和屋内所有东西都没有了,地上到处是中国陶瓷工艺品的碎片、各种图书、报纸、砖头和杂物,连墙壁上绘有精美图案的瓷砖也被一块块掀下来,使馆大楼外墙已变成了水泥墙,昔日红色的琉璃瓦楼顶变成了“斑秃”,红一块,白一块。“邻居”苏丹使馆的官员说,他们每天都能看到有贼进去,但没法阻挡,因为那些人都带着枪。看来,使馆短期内无法修复,也无法进驻。孙必干一行4人只好住到位于巴格达市中心的喜莱登酒店。进出酒店的两个路口,由美军坦克守卫,伊拉克警察对进入的每一个人,不管是伊拉克人,还是美国人,都要搜身搜车。美军的阿帕奇直升机不停地在酒店上空盘旋。尽管如此,不久前,印有“UN”字样的两辆联合国汽车还是遭到伏击,停在美军管理当局总部外、挂有外交牌照的突尼斯和俄罗斯使馆汽车也被手榴弹炸毁。

为安全起见,我复馆工作小组决定雇佣两名伊拉克保镖,还租了两辆半新不旧的伊拉克民用汽车做交通工具。孙必干心里很急,虽然伊拉克还不安全,但恢复使馆的工作还必须加快。因为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和商人正在进入伊拉克参与战后重建,中国使馆要为他们在伊拉克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提供保护。经过几天的考察和与伊拉克各方接触,孙必干已将伊拉克国内的情况基本摸清。根据国内指示,8月12日,他带着复馆小组人员离开伊拉克返回约旦。在约旦,孙必干将考察伊拉克的情况和中国大使馆遭破坏的情况如实向国内进行了汇报,分析了复馆的可行性。

孙必干在报告中还提出,根据此时的伊拉克形势,是否可借鉴其他西方国家的做法,从国内派兵警卫大使馆,保护外交人员的安全,并准备在9月份率全体复馆人员重回巴格达。可报告刚发出后不久,一系列意外事件打乱了他的行动计划。

先是伊拉克反对派领袖之一、伊拉克临时最高行政委员会主席哈齐姆被杀。8月19日,联合国负责伊拉克问题的特别代表德梅洛又在巴格达的一次炸弹爆炸中丧生。威力巨大的爆炸在联合国驻伊拉克办事处所在的运河饭店前炸出了一个10多米深的大坑。这次爆炸至少造成17人死亡,数十人受伤。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联合国驻伊拉克总部大楼、国际红十字会驻伊总部、约旦等国驻伊使馆相继遭到袭击,安全形势异常严峻。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外交部从外交人员的安全角度考虑,决定孙必干等复馆人员在约旦待命,等待形势好转后再重返伊拉克。此时,派警卫人员保卫外交人员就非常必要了。外交部告诉孙必干,根据国际惯例和世界有关条约,国内现已开始挑选武警特战队员准备担任他们赴伊拉克复馆的警卫任务。

得知国内将派武警同复馆人员一起到伊拉克,孙必干非常高兴,他对其他几个复馆人员说:“有了武警,我们就再也不用提心吊胆了。”在这期间,中国政府正式宣布,为了支持战后伊拉克重建,中国政府免除伊拉克大部分债务。中国政府这一人道主义的声明立刻引起世界舆论的关注和许多国家的赞许,伊拉克新政府当天发表声明表示感谢。

对孙必干从约旦发回来的报告,中央非常重视,责令有关部门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具体意见。关于使馆人员的安全问题,有两种办法:一是本国派武装警卫;另一种是从当地雇人。派武装保护驻外大使馆外交人员的安全,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尚属首次,在国际上也很鲜见。不过,此前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确曾有过向国外派驻海军陆战队保卫外交官的先例。

根据《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的相关规定,使馆馆舍以及一切财产、设备、交通工具等都应受到驻在国的保护。但是由于伊拉克的局势很不平稳,曾多次出现外交人员遇袭身亡的重大事件。伊拉克领导人自身的安全都难以保护,更不可能为外国使节提供安全保障。所以,驻伊拉克大多数国家的外交使团都加强了本国使领馆和外交人员的安全警卫。许多西方国家都向驻伊拉克使馆派出了武装警卫人员。为了使在动荡的局势中有更多的使(领)馆早日复馆,伊拉克政府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政府签署了特别协议,允许所在国的武装进入伊拉克保护自己的使馆及人员安全。经过权衡,外交部决定,从本国派出武装保护驻伊拉克大使馆和使馆外交人员。这一举措,开创了中国武装走出国门、保卫我驻外使馆安全的先例,这也是一个大国国际地位的体现。中央很快同意了外交部的意见,并正式将这一任务下达给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在武警总部5号楼8层会议室里,将军们围坐在椭圆形办公桌的两旁。武警部队一些大的方针政策及命令的出台基本上都是在这里研究决定的。这天,他们要在这里决定一件将载入武装部队史册的一件大事。会上,司令员吴双战和政委隋明太传达了中央决定派武警出国警卫使馆的命令。到底派哪支部队到国外去完成这项任务呢?大家议论纷纷,一时定不下来。吴双战司令员在大家充分发表意见后,用坚定的语调一锤定音:“大家提的这几支部队我也很赞同,这几支部队的素质都比较过硬,是武警部队的代表。伊拉克现在的局势比较复杂,我和政委商量了一下,决定从北京总队五支队特勤中队中抽调部分武警完成这次出国警卫任务。”

武警北京总队五支队是一支腿上绑大锣走到哪里“响”到哪里的队伍。如果把武警北京总队五支队比作一把钢刀,那么担负首都全天候战备执勤任务的特勤中队就是锋利的刀刃,而特种作战队员便是那明光闪闪的刀尖!

特战分队是1997年组建的,这是中国武警历史上第一支真正意义的反恐作战小分队。特战队员各有专长,分,能独立完成各种作战任务;合,则如同手足一样配合默契。

特战队员们往往被要求“一专多能”,在兼顾其他科目的同时,培养出自己的一手绝活。有的特战队员成为射击高手,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进行精确射击;有的成为攀登高手,不需任何保护措施就能“飞檐走壁”;还有的成为驾车高手,任何车辆都能被轻易地操作于股掌之间……

过硬的素质练就了过硬的特战队员,几年来,他们圆满完成了上级交付的1000多次急难险重任务,先后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1次,荣立集体二等功4次,荣立集体三等功4次,1人被武警部队评为“十大”忠诚卫士,17人荣立一等功,24人荣立二等功,229人次荣立三等功。党支部还曾被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接到上级选拔出国警卫的任务后,五支队支队长刘会成和其他几个常委态度很明确:精中选精、强中选强,一定要把最优秀最精干的人员选出来。被选中的人员首先要热爱祖国、忠于党,这是首要的条件。其次军事素质要过硬。可在支队党委会上,选谁,怎么选,大家意见不一致。刘会成说:“比赛是一个老办法,也是一个最有效的办法,是英雄是好汉比赛场上见。”

于是,五支队训练场上出现了一个奇怪的景观:特勤中队的战士,正急着从训练场往自己的营房跑,边跑还边脱身上的衣服。同在训练场上的其他中队官兵都看傻眼了,第一次见有人在训练场上脱着衣服往回冲。原来,特勤中队正在组织10公里体能训练,当他们跑到8公里的时候,指挥员吹响了紧急集合的哨声。哨声就是命令,在第一时间做出第一反应是对特战队员的基本要求。他们必须迅速脱下身上的衣服,在最短时间内穿上有14件装备的特战服。不一会儿,队员们就在中队门口整装集合完毕。他们脚蹬防暴鞋,身着防弹背心,上面挂着对讲机、催泪弹、爆震弹,还有一些说不出名字的装备。中队长宣布了将从全中队中挑选人员赴伊拉克执行任务的命令。

消息一,全中队一下子热闹开了,干部、骨干、老兵、新兵,大家都跃跃欲试。

“谁英雄,谁好汉,比武擂台上看一看。”

有10年军龄的副中队长李亚光,从战士到干部都在特种作战分队,是一位军政素质全面的警官,尤其以擒敌技术和手枪射击见长,其出手之狠、出枪之快、射击之准令其他特勤队员望尘莫及,他的入选当之无愧;二期士官苏军当兵8年,在特战分队呆了8年,在全中队特等射手中是“大腕儿”级人物,比武那天,只见他手托狙击步枪,沉着冷静地向目标射击,发发命中,“50环!”他无可争议地入选;一期士官丁秀国是全中队公认的攀登高手,飞檐走壁是他的绝活,比武时,他面对16米高的4层楼房,如猿猴一般,仅用8秒钟就轻松跃上,全中队没人敢和他叫板;王志刚是全中队有名的“机灵鬼”,不但擒拿格斗、武器操作样样精通,而且头脑灵活、身手敏捷,无人可比;排暴专家武好从事防化专业已经多年,是本专业的业务尖子,他的地位无人可替。

比赛从体能开始,所涉及的项目很多,人数在逐渐减少。大浪淘沙,经过几天的淘汰比赛,李亚光、苏军、丁秀国、武好、王志刚脱颖而出。

兵有了,还要有一个好帅。上级下达任务时就明确规定,要选一个素质全面的领导带队。拥有一般人没有的骄人成绩的副支队长席栓柱,作为人选摆在领导面前。上级在审查意见中,对他的评价是“具备较强的组织指挥能力”。身边战友对他的普遍看法也是“一个具有机敏头脑、清晰思路的优秀军事指挥员”。经过武警北京总队党委反复考虑研究,最后决定派席栓柱担当此重任。

得知自己被选为出使伊拉克大使馆警卫的领队,一向比较沉稳的席栓柱掩饰不住喜悦的心情。当记者采访提到这次任务面临的风险时,席栓柱说:“军人嘛,本来就要随时做好执行任务甚至流血牺牲的准备!”一名被淘汰的武警警官深有感触地说:“被淘汰我并不感到遗憾,因为这次担负的是一项极特殊的任务,来不得半点马虎。这几位战友的确技高一筹。我祝愿他们不辱使命,凯旋归来。”

兵发伊拉克,这是一项事关武警部队形象、国家尊严、民族利益,牵动着中央首长、军委首长、武警总部首长,并引起全国人民关注的重大任务,工作中不能出现任何差错和闪失。席栓柱他们几个人兴奋之余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人员确定后,席栓柱和战友们开始了封闭训练。

训练生活非常艰苦,他们面对的是各种极限的挑战。席栓柱通过各种途径,把能找到的各国警卫资料找来组织大家学习,他们从中举一反三,针对警卫特点,设计了多种复杂情况下的处置预案。

这次出国,他们虽然不是外交人员,但他们的一举一动也影响外交。由于各国风俗、文化、宗教都不一样,为了避免引起礼仪上的误解,席栓柱他们专门请来外交部的同志给他们讲课,掌握了很多关于伊拉克的风土人情和驻外警卫工作的常识。

从2003年9月开始,警卫小组进入了“战备”状态。他们关闭了手机,切断了同外界联系的电话,断绝了与外界的接触,全身心地投入到各项准备工作中。即使在春节期间,他们也没有停止过训练。从专题教育到专项训练,从武器装备到生活物资,他们都进行了周密细致的准备。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炎炎烈日,他们都泡在作战研究室里,活跃在训练场上,有时为了研究一种战法而忙到深夜,对执行任务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种情况,他们都要设想周全,做到心中有底。

在外交部一次正常的新闻会上,外交部发言人宣布的一件事震惊了世界:中国将派武警到伊拉克保卫中国使馆和人员的安全。

世界媒体一起聚焦到中国武警身上。

2004年2月6日上午9时30分,武警部队参谋长霍毅中将、副参谋长兼北京总队总队长杨德安少将,代表武警总部首长和全体武警部队官兵,专程为即将远行的勇士饯行。霍毅参谋长说:“你们代表的是国家的国际地位和民族尊严,希望你们牢记使命,不辱使命,心怀祖国,报效祖国。相信你们一定会完成任务,我们等待你们的凯旋而归!”

席栓柱代表出征的武警官兵向首长们表态说:“我们一定要牢记忠诚卫士职责,忠于祖国、忠于党,牢记使命,不怕牺牲,坚决完成任务。”

其他有关领导也来到官兵们的驻地,看望并鼓励他们要为国家、为军人争光。再过几分钟就要登车了,席栓柱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与支队长刘会成相拥在一起,他们的眼睛里闪烁着晶莹的泪花。在一个充满变数、危机四伏的亚战争地区,谁也不能保证不出意外。勇士们一起跑向曾经操练过的训练场,从挎包里拿出随身携带的水杯,轻轻捧起一把黄土,慢慢放进杯中,再小心翼翼地揣到怀里,一步一回头地离开了操场。他们身穿便装,戴着大红花,在部队全体官兵的夹道欢送下,登车前往首都国际机场。

在机场,陪同他们一起前往约旦的外交人员,将一个又扁又薄的木箱,郑重地交给官兵们携带。这里面装的就是将悬挂在中国驻伊大使馆门口的中国国徽!

从北京出发后,席栓柱一行坐飞机来到莫斯科,按照计划,他们在俄罗斯稍做停留,就将转机到约旦同复馆的人员会合,然后,警卫复馆人员从约旦进入伊拉克巴格达。没有想到,他们带的武器遇到了麻烦。按照俄罗斯的规定,任何国家和个人不准在俄罗斯带武器过境。

经过中国驻俄罗斯使馆的协调,俄罗斯破例同意了中国武警携武器乘飞机飞往约旦。飞机到达安曼是晚上时间,席栓柱和战友们一走出飞机,就看到了孙必干等中国驻伊拉克复馆人员和中国驻约旦使馆人员,他们早就在这里等待了。席栓柱一行走下飞机,孙必干就迎了上去,说:“我们早就盼你们来,这下可把你们盼来了,你们辛苦了,从今以后,我们将共同战斗生活在一起。”

席栓柱举手向孙必干敬礼说:“能出国担任这项任务是我们的荣幸,我们奉命前来保卫你们的安全,我们将不辱使命,坚决完成任务,随时听从您的召唤。”

孙必干对席栓柱说:“以后我们就是一家人了,要共同在一起工作、学习、战斗,我们的目的是一样的,那就是克服一切困难,不辱使命,圆满完成国家交给的任务。”

为了使席栓柱他们尽快进入情况,孙必干将他在伊拉克亲历的情况向席栓柱作了详细介绍,指出了下一步要注意的事项。

各种准备工作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

2月10日上午,在中国驻约旦大使馆内,孙必干召集所有将赴伊拉克的人员开会,听取大家关于准备情况的汇报。席栓柱将武警每个人的情况做了详细的说明,并就警卫安排情况进行了汇报。就在这时,外交部长李肇星打来电话,孙必干将准备情况和下一步进驻伊拉克的工作向李肇星部长作了汇报。李肇星部长特意对席栓柱说:“你们这次任务光荣而艰巨,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希望你们发扬武警部队的光荣传统,上一线打头阵,圆满完成这次任务。”最后,李肇星语重心长地说:“伊拉克虽然已经停止了战争,但那里不太平,在保证使馆人员安全的同时,也要保护自己的安全,要做到双赢,我们外交人员要向你们武警部队学习,我们会一直惦念你们,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顺利完成任务。”

李肇星的话通过耳机,让大家听得清清楚楚的,他温暖的话语感动得大家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2月15日,席栓柱等人在约旦大使馆人员的陪同下,来到了专门存放武器的一个军事仓库里把他们的武器提了出来。当时根据与约旦的协议,武器由他们保管,走时再到他们那里提。办完手续,清点了武器后,席栓柱跟孙必干等人一起乘车向伊拉克边境开去。他们傍晚从安曼出发,午夜12点半,到达伊拉克边境,办好出入边境手续后,给车加了油,大家停车休息。这时,席栓柱等武警官兵把便衣脱下换成军装,穿上从国内带来的防弹衣,配上各种武器。席栓柱他们也从国内给复馆小组成员每人带来一件防弹衣和防弹头盔。席栓柱帮助孙必干大使穿上防弹衣,其他武警也指导其他外交人员穿戴整齐。孙必干看一切就绪,说道:“出发。”

汽车随即进入了生死未卜、危机四伏的伊拉克。(待续)

上一篇:缅怀伟人业绩 推动安徽崛起 下一篇:刘亚雄抗战中创下三个“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