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的历史探究

时间:2022-07-27 02:44:02

中国梦的历史探究

提 要:该文从历史角度,探究了我国历史上不同时期中国人的不同梦想,从中得出了实现中国梦的当代启示,即实现“中国梦”,要学“中国史”;实现“中国梦”,要有“中国魂”;实现“中国梦”,要走“中国路”;实现“中国梦”,要跟“中国党”;实现“中国梦”,要靠“中国人”。

关键词:中国梦 历史 启示 探究

中图分类号:D6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1(a)-0210-05

凡是伟大的民族,都有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承载着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凝聚了中国人民多年来的夙愿和不懈求索。中华民族历来都是一个不断创建伟大梦想、不断追求梦想的民族。可以说,对“梦”的憧憬和向往,对“梦”的孜孜追求,贯穿了中国历史的章章节节。

1 古代中国人的梦

1.1 传说中的中国梦

(1)女娲之梦: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为了争当领袖,大战了一场。结果,共工被打败了。他宁死不屈,一头撞在西北的不周山上,把山撞倒了。那不周山原来是撑天的柱子,这一倒,天就塌下来一块,出了一个大窟窿。天河里的水就顺着窟窿哗哗地倾泻下来,淹没了田地、庄稼、牲畜和房屋。人类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女娲是传说中造人之神,她看到儿女们遭到如此巨大的灾难,心里万分难过,就率领人类与洪水作斗争。水是从天的窟窿里流下来的,所以要设法堵住天的漏洞。女娲四处奔波,采集了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的石子,烧了九天九夜,熔成五色岩浆,灌进漏洞,补好了天的窟窿。女娲使华夏人种、族群得以滋生繁衍,安全生存,健康生活,幸福无疆;补天建奇功,华夏成乐土!东方从此有了一块适宜于生存、生长的地方,女娲造福一方,功莫大焉。

(2)神农之梦:神农氏,华夏太古三皇之一,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他尝遍百草,教人医疗与农耕。也因为此两项重要贡献,被世人尊称为“药王”、“五谷王”、“五谷先帝”、“神农大帝”等,为掌管医药及农业的神农,不但能保佑农业收成、人民健康,更被医馆、药行视为守护神。使人免于饥饿贫困和疾病痛苦,教民稼穑,遍百草,采药、炼药、制药,毒防瘟,治病救人;使社会从采集渔猎阶段进入农业畜牧阶段,使黎庶民众的生存与生活更有保障,更为丰富多彩,更增添了乐趣。也许他并无多少哲学思维,但却完成了生产力发展史上最重要的革命。

上古时候,人们不能认识自然规律,在自然规律面前束手无策,把美好的愿景和希望寄托在神上。女娲、神农就是在生产力很不发达的条件下,人们想象出来的拯救人类的英雄形象,代表了上古时候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梦想。

1.2 古代圣贤的梦想

1.2.1 周召共和梦

周厉王在位期间,骄奢淫逸,民不聊生,为了聚敛更多的财富以供挥霍,强行宣布山林川泽为王有,不许平民入内樵采渔猎。从而触犯了社会各阶层的利益,于是举国怨怒,街头巷尾,至处都有人发泄不满。他又派人监谤止谤,动彻杀人。公元前841年,国人愤而发起暴动,将其流放于彘。事件平息后,周公和召公根据贵族们的推举,暂时政事,重要政务由六卿合议。这种政体,称为共和,史称“周召共和”。共和元年,即前841年是我国现存史料中有确切纪年的开始。共和十四年(前828),周厉王死于彘,次年,太子静即位,是为周宣王,共和时代结束。“周召共和”期间,国人得以安居乐业;国人的梦、庶民百姓的梦遂得以成真,变成了现实。

这是世界上出现的第一例共和政事,是当之无愧的华夏第一梦。只可惜这个在时间上和质量上都领先于全世界的国人梦,在14年之后就中断夭折了,重新恢复旧制王政,此后三千年未得一见。试设想,共和要是从那时起延续至今,中国的政治制度可能是大大领先于世界。

1.2.2 老庄无为梦

老庄是老子和庄子的并称,借而代指道家学说。在通篇《老子》中,有13处谈到了“无为”,其要义应该是顺应自然,不妄为,并非不求“有所作为”,而是要“顺天之时,随地之性,因人之心”,而不要违反“天时、地性、人心”,凭主观愿望和想象“乱作为”。《庄子》则将“无为”推衍到帝王、圣人的治世中,认为“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也。故帝王圣人休矣”,不过帝王应该“以无为为常”,而臣下却是要“有为”的。“上必无为而用天下,下为有为为天下用。此不易之道也”。结合老子与庄子对“无为”的阐释,笔者认为,老、庄的“无为”应该是一种境界和梦想,这种境界和梦想可以理解为三个方面。

一是超脱了世俗的一切功利,摆脱了为己之心的牵挂和顾虑,也不会拘执于名声,“无天怨、无人非、无物累、无鬼责”,淡化了生死、是非,因此,“无为”选择了清净(也就是“无”)和空灵。与佛教的通过修炼今生靠获取来生回报不同,它追求的就是“当下”的清净和超脱,在清净无为中享受人生!二是融入了智慧的因素,超脱人生、超脱社会。我们常说的糊涂是完全的未知,甚至愚昧,但无为的境界是讲究的“大智大慧”,是建立在“已知”基础上的“愚”,“非吾不知,羞而不为也”!大巧若拙、大言希声、大辩若讷。三是“无为”选择的自然属性与“原始”、“混沌”、“蒙昧”有着很大的区别。“无为”强调亲近自然、顺应自然、包容自然,从而与自然一体化,达到天人合一的梦想境界。

要真正达到“无为”的至高境界,实现“无为”的梦想,就不能以自己所谓的知识或者伎俩去参与世俗争斗,不以泯灭自己的个性去迎合世俗风尚,心中不存任何嗜欲,不存机心,完全顺乎天地四时,“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只有这样的“无为”,才能“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火不热”,这等境界十分夸张,是难以实现的梦想。

1.2.3 孔子大同梦

“大同”这个概念自从诞生之后,就成为中国人思想当中、精神当中非常核心的价值观。我们对于社会,就是用这样的价值观要求的。从孔子到康有为,大同的理想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终极追求是核心性的梦想。孔子在《礼记・大道之行也》中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意思就是: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举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所以人们不只是奉养自己的父母,抚育自己的子女,(而是)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大同思想。

孔子比任何人都清楚,天下为公、权力共有的大同,已经不可能恢复再现。大同说实际上只是孔子在在对社会探索求解中提出的一种梦想,这个梦想当然也是应“治国平天下”的需要而生成的,是他对过去历史和当前现实作出的政治总结。既然天下为公的大同已不可得,退而求其次,天下为私的“小康”(小小安康之世),也是可以期待和向往的,也是值得去争取的。孔子的一生事实上都是在“天下为家”的前提下,为实现小康社会而竭尽全力。

1.3 古代文人、思想家的梦想

1.3.1 陶渊明田园梦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乱世,社会问题非常多,统治集团生活荒淫,极端腐败,社会上负担非常重,这样情况下人们厌倦腐败的社会,追求清高、追求隐匿,渴望离开喧闹的都市,而走向清明的大自然,回到田园生活中去。这种心情、理想、境界在魏晋南北朝的时期大量出现,陶渊明就是其代表之一。他写的《桃花源记》,讲述一个无从考证的故事,描绘一个令后人羡慕、向往不已被称为“世外桃源”的小社会。为逃避乱世和苛政,一批个体生产者聚集在偏远荒鄙、深幽奇险的特殊生态环境中,组成一个社态环境优良的“小国寡民”式的聚落,其特点是自由劳动、互助合作,无官吏、无徭役、无政府、无君王。实际上《桃花源记》描述的这番生活平静、怡然自乐的场景,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正是当时人们向往的理想社会,也正是当时人们的梦想。

1.3.2 黄宗羲民主梦

黄宗羲是明末清初思想家、史学家、教育家,他的思想精华是对君主、皇帝专制主义的批判,表现出古代民主思想的丰富想象力,较之欧美在时间上和质量上都毫无逊色。在《明夷待访录・原君》中,他强烈指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上古时代天下人民是主,君为客;在帝王专制制度下,君民间的规范关系被人为地用强权暴力颠倒了,“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君王“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为一人之私”,“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以奉我一人之淫乐”;如此,则不如无君,“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原臣》篇强调指出,“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天下之忧乐”。他竭力反对君视臣为奴仆,臣对君尽愚忠。在《原法》中他论证了法的人民性和民主性,点透了天下公法与一家私法的区别,认为“三代以前之法”为民而立,“三代以后之法”为“一己而立”;呼吁废止“一家之法”,恢复天下之法。

黄宗羲民主启蒙思想即便在今天听起来,也是完全合乎正义和公理、民心和民意、民魂和真理的,具有无可怀疑的民主梦想,但是这种民主梦想在君主专制的封建社会显然是无法实现的。

2 中国梦的历史变迁

2.1 历史的辉煌

中华民族是个有着5000年文明历史的伟大民族。早自秦汉就进入盛世。作为其载体的古代中国曾以世界上的头号富强大国“独领”达千年以上。中华民族的盛世有六个重要标志。

2.1.1 疆域版图特别辽阔

元朝强盛时期的疆域是:北到蒙古、西伯利亚(一说到达北冰洋),南到南海,西南包括今、云南,西北至今新疆,东北至外兴安岭、鄂霍次克海。总面积超过1200万km2;若到达北冰洋,则超过2200万km2。

清康熙年间设立台湾府后(辖),使古代中国疆域版图的最后定格为:东起大海,西至葱岭(今帕米尔高原),南到曾母暗沙,北达外兴安岭,西北到巴尔喀什湖,东北到库页岛,总面积为1300万km2。当代中国的领土范围就是以清王朝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的疆域版图为基础确定的。

2.1.2 对世界文明的贡献特别巨大

据《世界自然科学大事年表》记载,16世纪以前,影响人类生活的重大科技发明约有300项,其中175项是中国人发明的。四大发明中,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了思想和世界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指南针适应于远洋航海,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为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登上历史舞台发挥了重要作用。四大发明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世界文明发展史也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正是这些重大的发明(包括发现),使中国的农耕、纺织、冶金、手工制造技术长期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2.1.3 经济总量占世界第一

18世纪末的乾隆后期,中国的工业产值占世界33.3%,比今天的美国所占比重还高,而当时整个欧洲只占28.1%;当时中国在世界制造业总量中所占的份额超过整个欧洲5个百分点,大约相当于英国的8倍,俄国的6倍,日本的9倍。

2.1.4 人口世界最多

18世纪末的乾隆后期,中国人口超过了3亿,占世界人口1/3。当时全世界超过50万人口的大城市有10个,中国就占了6个,包括北京、南京、扬州、苏州、杭州、广州。

2.1.5 物产十分丰富

曾主持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在其《中国见闻录》中写道:“中国有世界上最好的粮食―大米;最好的饮料―茶叶;最好的衣服―棉、丝和皮毛。他们无需从别处购买一文钱的东西。中国的丝织品、茶叶、瓷器等行销于世界各地,拥有全球性市场。”

2.1.6 对外贸易长期出超

英国东印度公司每年平均从中国购买茶叶值银400万两。而运到中国来销售的商品总值,尚不足以抵消从中国支出的茶叶一项。大量出超使每年都有得大量白银流入国内。据说当时对日本的贸易,“大抵内地价一,至倭可得五,及回货,则又以一得二”,对南洋贸易“利可十倍”。

18世纪法国的伟大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称赞中国是全世界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治理最好的国家。当时法国《百科全书》的主编狄德罗在《百科全书》的中国条目中热烈称赞中国,其历史悠久,文化、艺术、智慧、政治、哲学都在所有民族之上。

2.2 历史的巨变

1800年以前,世界向中国学习、追赶中国、羡慕中国,只是后来200年,中国落伍了、落后了。结果我们中国人向西方人学习,重新实现伟大复兴就成为中国的一个梦,这是历史的巨变。

19世纪前后,西方国家的迅猛发展。英国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迅速脱离传统的发展路线而突然加速前进。1840年前后,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其它西方国家相继完成工业革命基本。工业革命使英国工业尤其是纺织业效率得到数十倍的提高,英国作为”世界工厂”的态势喷薄欲出。”英国制造”的产品也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扩展市场,攻城略地。占世界1/3人口的中国不能不让英国资本家们垂涎。

在变化了的世界面前,康雍乾三代英明君主却表现出惊人的麻木和极度的愚昧:妄自尊大、拒绝开放,囿于传统、反对变革,满足现状、固步自封,特别是限制工商业、蔑视科学技术、闭关锁国、加强集权、禁锢思想的做法,愈加严重地制约着社会的进步。

马戛尔尼访华团正是在这种情形下,试图通过外交途径打开中国市场。但是,由于清政府的闭关自守,此路不通。英国人只得采取强制的办法―― 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通过战争,打通贸易通道,实行殖民略夺。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签订了《南京条约》;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签订了《北京条约》;1884年中法战争,中国战败,签订了《中法新约》;1884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了《马关条约》;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又战败,签订了《辛丑条约》等。

中国政府在西方列强的枪炮胁迫下,从1842―1919年间共签定了700多个不平等条约,几乎一月一个不平等条约。“和约”越签越多,而和平与安全却越来越少。割地赔款,受尽耻辱。古老的中华文明在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节节败退。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

2.3 艰难的探索

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从那时开始,为了国家、民族的富强之梦,多少仁人志士苦苦求索、孜孜探寻。从林则徐、魏源的“睁开眼睛看世界”,到李鸿章、曾国藩的“洋务运动”,从康有为、梁启超的“”,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历经一次次的失败,但强国、强军之梦从未泯灭,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始终不渝追求的民族复兴之梦。如果从1840年鸦片战争算起,到2050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圆梦之路长达200多年。

2.3.1 地主阶级的梦想

(1)师夷长技梦。

林则徐,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过程中伟大的民族英雄,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力陈禁烟的重要性,警告如果不禁烟,“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到虎门硝烟。虎门销烟,本属维护国家的正常行为,却成为了资本主义列强入侵中国的借口。因鸦片战争清政府的失败而成为替罪羊,发配伊犁。

魏源,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和坚决反对外国侵略的爱国学者。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之一。对清王朝长期昧于世界大事,固步自封的闭关锁国政策和求和的路线予以犀利的批判。

他的《海国图志》系统介绍了当时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历史、地理、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内容。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总结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

这本介绍外国的书,中国人看得少,在中国卖得少。而这本书 1854年传到日本以后,成了畅销书。半个世纪后,梁启超曾这样评价说,日本维新派前辈“皆为此书(《海国图志》)所刺激”,最终完成了改革图新大业。

龚自珍,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他看到清王朝的现实统治为“衰世”,为“日之将夕”,深刻地意识到封建国家的严重危机,确信未来时代的巨大变化,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主张改革腐朽现状和抵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并寄以极大的热情和希望。

(2)洋务运动梦。

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清后期清廷洋务派官员抱着“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和目的,在全国展开的工业运动。该运动自1861年开始,至1895年告终,持续了近35年。提出了“富国、强兵”。主张学习列强的工业技术和商业模式,增强国力,维护清廷统治。

洋务运动引进了大量西方18世纪以后的科学技术成果,引入译入了大量各类西方著作文献,培养了第一批留学童生,打开了西学之门;学习近现代公司体制兴建了一大批工业及化学企业,开启了日后中国的工业发展和现代化之路。

洋务运动最大的成果之一是建立北洋水师,号称当时亚洲最强大的海军舰队。无奈大清王朝在甲午海战中一败涂地,宣告封建统治者寻求富国强兵的洋务梦破灭。日本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军事战胜中国,对后来中日两国的政治思想文化走向以致国运都造成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3)维新变法梦。

甲午战争,清政府被日本打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证明只靠经济上洋务运动未能根本改变中国的落后。于是出现了要求从更基本层面,包括政治体制上,进行变法维新的声音。

维新变法又叫,指1898年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

维新变法试图效法日本明治维新,解救中国于水火,可惜他们只是寄希望于“傀儡皇帝”而不知人民大众的力量。快速推行的改革措施严重侵害到了以慈禧为代表的保守派的利益,慈禧太后发动,光绪被囚,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国外。谭嗣同等6人被杀害,历时仅一百零三天的维新变法梦破灭。

2.3.2 农民阶级的梦想

1851年以洪秀全为代表的农民阶级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即太平天国起义。太平天国在定都天京之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制度》,提出:“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共同富裕的梦想。

《天朝田亩制度制度》是通过“同耕、同食、同穿、同使”来实现共同富裕。并且是围绕土地来设计的理想方案。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民对土地的迫切要求和强烈愿望,向世人昭示着一个农民阶级政权的政治纲领,是对当时落后的封建统治和制度的宣战,是当时社会条件下农民阶级的梦想。

由于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农民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的胜利。太平天国对共同富裕梦想的强烈追求,激励着后人继续奋斗。同时告诉人们,要完成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必须需要符合历史潮流的革命思想以及理论指导。为后来的革命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2.3.3 资产阶级的梦想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先驱,中华民国和中国创始人。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目睹清政府的卖国、专制和腐败,开始产生反清和以资产阶级政治方案改造中国的思想,1894年,孙中山上书北洋大臣李鸿章,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改革主张,但未被接受。1894年组织兴中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为誓词。1905年孙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1912年辛亥革命后建立中华民国,结束长达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同时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并为实现这个美好梦想而顽强拼搏。期望中国迎头赶上世界先进国家,一直把三个国家作为实现“中国梦”参照系:一是西洋人,以英国为首的欧洲发达国家;二是东洋人,以日本为首的最新崛起国家;三是美洲人,以美国为代表。

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及其建立的中华民国,虽然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给中国人带来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然而由于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强大压力与革命党本身的涣散无力,没有能够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多党竞选的民主也蜕变为军阀混战和军阀统治。而他们所追求的“民主与共和”依然遥遥无期。所以有人感叹地说:“无量金钱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所有这些努力表明,中华民族的复兴任重而道远。

孙中山逝世后,对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日益怀疑,忌恨左派和共产党。相继制造“中山舰事件”和“党务整理案”,打击和排斥共产党员。1927年发动“四・一二反革命”,建立起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权,为了维持,进而实行独裁统治,与人民为敌。根本无法实现振兴中华的梦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历史地落在中国共产党人身上。

2.3.4 共产党人的梦想

(1)“站起来”之梦。

1921年,中国共产党横空出世,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既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也是中国先进分子苦苦求索救国救民真理的必然结果。它从诞生之日起,就担当着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彻底改变国家贫穷落后面貌,实现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两大历史使命。

党领导人民用了28年时间,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不久就明确提出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国际帝国主义压迫,实现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的基本纲领;随后迅即投入到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洪流中。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后,党领导人民经过10年土地革命战争、8年抗日战争和3年解放战争,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全胜利。

1949年10月1日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

至此,近代以来最伟大的中国梦终于迈出了最坚实的一大步,实现了民族的独立解放。

(2)强起来之梦。

新中国成立后的20多年,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了实现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神州大地发生惊世巨变。其间,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体制机制,在实现了从“两个凡是”到实事求是、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封闭半封闭到全面改革开放的三大转变之后,又开始实现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这些转变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朝着持续、平稳和快速方向发展。

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第一次提出了”小康”概念以及在20世纪末我国达到”小康社会”的梦想。为实现“小康梦”,1987年邓小平在会见西班牙客人时提出了“三步走”战略构想: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邓小平的伟大之处在于他不但敢于梦想,更在于他以极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开创性地探索实现伟大中国梦的中国道路。

1997年,在党的十五大上庄严宣告:“展望下世纪,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2002年,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中国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2012年,在党的十上庄严宣告: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体表现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

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党的十闭幕后不久,率中央政治局常委和中央书记处的同志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鲜明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志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当,会议闭幕时发表重要讲话首次系统阐释了中国梦,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并且表示这个梦“一定能实现”。“中国梦”的核心目标也可以概括为“两个一百年”的目标,也就是: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逐步并最终顺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体表现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途径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施手段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

3 中国梦的当代启示

回顾先辈们追逐“中国梦”的足迹,能够从中获取有意义的启示和继续前进的动力和信心。

3.1 实现“中国梦”,要学“中国史”

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典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党史、国史,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要了解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汲取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经验,正确了解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这对正确认识党情、国情十分必要,对开创未来十分必要,因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多角度、全方位、大视野的学习、了解和牢记我们国家由辉煌到苦难,由苦难到辉煌的历史,既给我们以历史的借鉴,又引发我们对中国现实和未来的深度思考,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树立共同理想,激发亿万中华儿女团结一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和历史意义。

3.2 实现“中国梦”,要有“中国魂”

这个中国魂就是 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不能丢。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灵魂和旗帜,是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留给我们的大量精神财富,连同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在继承和发展的实践中创造的理论成果,构成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思想宝藏资料库。它涉及的众多学科门类所形成的知识海洋,无论在马克思与恩格斯所处的时代,还是在人类文明继续进行时的发展进步的新时代,都当之无愧地称得上博大精深。

思想旗帜要高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适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理论飞跃。

邓小平理论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党继承和发展了思想,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写进,成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相并列的党的指导思想。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一次理论创新。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遵循。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集中全党智慧,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理论,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又一次理论创新。

科学发展观要贯彻。党的十六大以后,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创造性地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从而使我们党在邓小平理论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

3.3 实现“中国梦”,要走“中国路”

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这样一条穿越古今、跨越时空走出来的道路,犹如从历史深处流出的涓涓小溪,已汇集成奔腾不息的江河,正汹涌澎湃奔向宽阔海洋。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我们已经取得了伟大成就:2010年我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目前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0%以上,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0%。2013年,我国财政收入超过12.9万亿,年均增长20%以上。近年来,我国谷物、肉类、花生、茶叶、水果等农产品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位。 2013年,货物进出口总额近4万亿美元,进出口贸易总额跃居世界第二位,其中货物出口额居世界第一位,货物进口额居世界第二位。科技发展成果丰硕;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神舟一号至九号成功发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开始运行;实践证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是解决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和前进中的一切问题、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关键。因此,我们要坚持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3.4 实现“中国梦”,要跟“中国党”

1840年,鸦片战争的炮声彻底击碎了中国人“天朝上国”的旧梦,封闭的大门被迫打开。面对西方列强挟坚船利炮而来的工业文明,面对“千年未有之变局”,不甘屈服的中国人民开始了寻找救国救民道路的艰难历程。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农民、封建地主阶级开明派、资产阶级改良派、资产阶级革命派纷纷登上历史舞台。但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这些探索在腐朽而保守的封建专制势力和帝国主义列强面前,或一次次失败,或无疾而终。血的教训表明,无论是旧式的农民战争,还是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只有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在90多年的风雨征程中历尽艰辛、接力探索,才真正找到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途径,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是某个人或者某个阶级自行的决定,而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这个曾经连铁钉和火柴都要进口的国家,仅仅用了10多年,就搭建起自己的现代工业体系;仅仅用了30多年,就走过了其他国家百余年走过的现代化历程,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即便是最极端的挑剔者、最苛刻的批判者,也不得不承认,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中国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梦想。

历史雄辩证明,坚持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力量。

3.5 实现“中国梦”,要强“中国军”

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可以说,这个梦想是强国梦,对军队来说,也是强军梦。170多年来“中国梦”首先是一个强军梦,西方世界的坚船利炮使中国丧权辱国,这个痛苦的教训、悲惨的过程使我们中国人认识了3个真理。真理之一:“落后就要挨打”;真理之二:“枪杆子里出政权”;真理之三:“枪杆子里面出”。

进入新世纪,中国面临的军事安全形势空前严峻,主要表现为海上安全。中日东海之争(主要是),中菲南海之争(主要是黄岩岛、南沙群岛),中越南海之争(主要是南沙群岛),其实质是中美主导权之争。现在美国是一只全球虎,日本是一只亚洲狼,咱们中国是一头大象,要快速成长。我们越强大越安全,越强大战争的可能性就越小,越准备打仗,越能打仗,可能就越不需要打仗,这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这就是辩证法。

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努力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一是要牢记,坚决听党指挥是强军之魂,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决听党的话、跟党走。二是要牢记,能打仗、打胜仗是强军之要,必须按照打仗的标准搞建设抓准备,确保我军始终能够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三是要牢记,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是强军之基,必须保持严明的作风和铁的纪律,确保部队高度集中统一和安全稳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英雄的人民军队一定能够发扬传统、继往开来,有效履行肩负的历史使命。

3.6 实现“中国梦”,要靠“中国人”

(1)弘扬求真务实精神。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中华民族奋斗百余年,付出世人难以想象的巨大牺牲,在“坚船利炮”的西方列强侵略下夺取民族独立的胜利;靠着“节衣缩食、勒紧裤带”的奋斗精神,在一穷二白的新中国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鼓起“杀出一条血路”的改革勇气,用短短数十年走过西方国家两三百年历程。饱经沧桑的中华民族,之所以能走出苦难、走向辉煌,靠的不是空谈,而是实干。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倒计时”,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求我们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力戒空谈,出实策、鼓实劲、办实事,杜绝不讲实际效果、实际效率、实际速度、实际质量、实际成本的形式主义。对于党员干部而言,就是要树立起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并将此融入到当前的工作中去,融入到为人民服务中去,融入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去,扎扎实实工作,认认真真做事,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一步一个脚印地描绘蓝图、实现梦想。

(2)弘扬攻坚克难精神。中国梦的实现不会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帆风顺。在圆梦的征程中,还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可能会遇到巨大的阻力,遭受巨大的压力,需要趟过深水区、踏过地雷阵。这就需要我们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高的政治觉悟和热情,突破制约中国梦实现的利益固化的藩篱,消除阻碍中国梦实现的行为,为中国梦的实现扫清障碍、铺平道路。

(3)弘扬开拓创新精神。改革创新成为时代的最强音,成为社会发展的潮流。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刘易斯曾指出,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包括自然资源、资本、智力和技术;受边际效益递减规律的影响,自然资源和资本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是递减的;从长期来看,经济发展最终取决于人的创造力和技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由资源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拐点处,创新驱动是实现发展转型的必然之选。我们党对创新的内涵和重要性的认识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十报告强调指出,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因此,大力发扬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上一篇:基于科住物业未来发展的人力资源策略 下一篇: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安全风险及防范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