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中职《电工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7-26 02:08:56

情境教学法在中职《电工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 教学情境具有生活性、问题性及真实性等基本特征。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对提高学生对《电工基础》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教学策略 情境教学 《电工基础》课程

一、引言

近年来职校生学习基础差、学习习惯不良等问题使《电工基础》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兴趣,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而情境教学能让学生融入情境,以境入趣、以趣入情,巧妙自然地达到获取知识的效果。

二、情境教学的原则

1.生活性原则

生活性原则指教学要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和需要出发,从现实生活中选取形象生动的情境材料,创设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电工基础知识。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最大限度地将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学生鲜活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挖掘学习情境的资源。

2.问题性原则

课堂上问题可以由教师设置或者由学生发现和提出,这些问题可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问题是认识主体要弄清或力图说明的东西,是认识主体想要解决的难题,因而问题必须具有目的性。情境中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适合全班同学的实际水平,保证在课堂教学中,大多数学生处于思维状态,能够积极讨论问题,提出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情境中问题的设计和表述具有新颖性、奇特性和生动性,能够引起学生的思维兴趣,在第一时间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要求情境的创设具有完整性,即所创设的情境应该是完整的、全面的,在囊括生活经验和问题的同时,还要确保问题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学生通过努力即能解决。情境问题的设计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即所设计问题要具有一定的梯度,只有这样的问题才能够将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新的高度,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知识,从而实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4.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是指在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中,情境创设的主体可以是多向的,情境引发的问题是开放的,解决问题思路与策略是多元的。遵循开放性原则,可以使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以学生为中心,营造宽松的环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思维呈现活化状态,处在一个比较开放的时空中,从而打破定式思维的束缚,提高思维水平。开放性原则对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促进学生多角度提问等方面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电工基础》情境教学方法

1.创设讨论式情境

根据教学目标对于容易理解的章节,如交流电路第一节电阻――电容串联电路,首先,让学生阅读该章节,通过阅读结合前期所学的基础知识点拟出提纲,写出学习笔记和讲稿;其次,分小组讨论发言,在小组讨论基础上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在课堂上演讲;最后,由教师归纳、总结、提高。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精心点拨,特别关注学习有困难和上课没有机会发言的学生,使全体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学习,让每位学生都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获得成功的满足感,从而增强学习兴趣和信心,增强自主学习意识。

2.创设问题情境

《电工基础》内容复杂,要求学生掌握的定理、定律多,重点难点多,对于中职生来说,专业基础薄弱,学习方法不适应该课程的要求。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动脑筋思考,让学生置身于这些事实和现象的学习情境中,例如当讲解到通频带和Q值概念时,从收录机放出的音量质量入手提出问题,让同学们思考,分别用便携收录机和澳斯克视盘机放音乐,便携收录机音质单薄,而视盘机浑厚雄壮,教师问: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学生答:喇叭大小的原因、碟机线路不同的原因等。再问:其本质是什么呢?同学们一时回答不上来,下面议论纷纷,气氛十分活跃。这一现象表明学生的思维只停留在音质不同的表面现象上,而不能将前期所学的理论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教师根据学生的薄弱点练习前期所学的理论知识,讲解两部不同机器是因为音频带宽不一,便携收录机音频中,高低频损失较大,带宽较窄,音质单薄,而视盘机低、中、高音频基本没有损失,带宽较宽,所以能真实重现交响音乐的浑厚雄壮。

3.创设实践操作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创设实践操作情境,让学生动手动脑发挥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把学习理论知识和培养实践动手能力有机结合起来,模拟岗位情景,引导学生大胆实践,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学生对收音机很感兴趣,指导学生将一台简易的收音机改装成高保真收音机,将一台有故障的电视机根据所学的原理进行故障判断,并进行维修排除。采取学生自由组合,部分人负责装配、调试、维修,其他人负责检测、评判,再互换岗位角色,由老师点评总结提高。

四、结语

在中职《电工基础》课程教学中创设情境,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具有显著的作用。倡导在电工基础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其实质是利用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关系,有效促进学生的电工基础学习。

参考文献:

[1]高秋霞.中职学校《电工基础》教学初探[J].科技资讯,2011,(19).

[2]杨建芳.让《电工基础》课堂教学导入多样化[J].文理导航(中旬),2011,(08).

[3]郭永明.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电工基础》教学的实效性[J].成功(教育),2011,(09).

[4]芦晶.基于理实一体化的《电工基础》课程考核方式探索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1,(23).

[5]刘志刚.浅谈职业学校电工基础实验教学[J].吉林教育,2011,(19).

上一篇:基于“教实一体化”的电机拖动课程教学设计 下一篇:“文”“规”交融,修塑“谦谦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