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生命课堂

时间:2022-07-24 07:46:25

有效教学生命课堂

有效课堂之有效,顾名思义,就是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能否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感悟,让语文教学呈现实效。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传授、情感交流、智慧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还给学生自主学习空间的“生命教育”正是构建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把金钥匙。

新课程呼唤充满生命力和创造力的课堂,更加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等。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带来有效的课堂。可是语文课堂中存在“少、慢、差”等“无效”现象是不争的事实。高中是语文教学的关键阶段,但学生感到真正学好语文困难比较大。除个别社会原因外,还因为我们的教学大多局限在旧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教学中一切替学生包办,没把握好学生与教师的正确定位。笔者因一节主题公开课产生了一些感悟,下面谈一谈粗浅的想法。

一、教学思路与设计应服务于学生学习

课堂不是教师自我表现的舞台,不应以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为本。教师要为学生的“学”而设计“教”。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自身没有吃透文本,不了解编写意图,教学目标不明,教学重点不详,甚至南辕北辙,便很难做到以文本为凭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笔者的公开课经过一周的准备,试讲后指导教师对笔者的评价是:教学设计不合理,学生学无所获。听到这样的评价,心里很是震惊。作为一名执教四年的“新教师”,笔者很受打击。此次公开课的课题是《最后的常春藤叶》,这是一篇短篇小说。选择这篇课文的原因是它能很好地体现“生命课堂”的主题。教学设计安排了这样几个内容:①以故事《命若琴弦》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经实践证明,这个导入效果不错,能很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②概括故事情节,落实小说三要素,让学生初步了解文章;③分析人物形象,探讨文本内涵。以贝尔曼这一主人公为中心,了解文中其他人物,并通过解读贝尔曼的人物性格来揭示文本所要体现的内涵。

课后组内其他教师指出:①框架问题不大,但是细节处理不当,让人感觉思路不够清晰;②课堂设计中有一环节,请学生分角色朗读(本人意图是通过分析,让学生在了解贝尔曼的基础上,有感情朗读,能读出贝尔曼的味道来),但却没有考虑学生的生活阅历,只是为了读而读,显得很生硬,没有达到效果;③讲解时没有突出重点,文章主人公是贝尔曼,但教师在讲解时更侧重于琼珊这个人物的意志力,忽略了贝尔曼的作用,在对学生的引导上不准确,学生无法体会小说人物的作用,因此也无法很好地揭示主题;④教师在课堂上以教师的“讲”代替了学生的“学”,对于学生来说,这堂课体现不出“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可以说学生是“学无所获”,更别提什么“有效教学”和“生命教育”了。

虽然这节课设计的出发点是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但形式大于内容,没能很好地体现“有效课堂,生命教育”的精神,更没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些费力不讨好,处于一种“半效”,甚至是“无效”的状态。学生对小说中人物的处境和情感也体会不到位,违背了当初选上这篇课文的初衷。

二、让学生在品读和感悟中生成新知

经过前辈们的指导,解决了上述问题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笔者设计通过分析文中三次对贝尔曼的描写来明晰贝尔曼的形象,再进一步揭示课文的主题。但在分析人物形象时,由于问题设置得不太合理,加上笔者语言的繁复嗦,学生还是没有真正走进人物的内心,没有体验到人物给他们带来的感动。

课文是学生的阅读文本,应为学生而教,应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基点。阅读,其实是一个生命体验的过程。人们对一个作品的阅读,往往是依据自己已有的经验。教师和学生都有自己的经验,都有按照既有的经验解读文本的自由和资本。但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是以自己的经验去影响甚或取代学生的经验,使学生的阅读体验蜕变成一种被动接受。

因此,课后笔者改变了讲解文章的切入点,从琼珊与藤叶的联系入手进而带出贝尔曼这个人物。在讲解过程中放弃了教师主讲的方式,而是通过学生的反复阅读,让他们去感受人物的性格,通过人物的性格体会那份感动。最后再让他们分角色朗读就顺理成章了,学生也能读出人物的感觉,了解生命的意义并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

可见,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究、感悟,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能动性,展现课堂的生命力和有效性。

三、教师要明确自己在课堂中担任的角色

经过这一次教学实践的磨练,笔者认识到教师在准备任何一堂课时,一定要进行准确定位,在课堂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主导。当然,教师的主导并不是唱独角戏,学生为主体也不是始终由学生单方面活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就是要打破传统教学中由教师“一讲到底”、“满堂灌”或“以讲为主”、“满堂问”的极端做法,代之以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真正使学生活动起来,以活动促发展,使学生在活动中做到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高。学生是常教常新的,一名合格的教师,在课前不仅要下功夫研究教材,更要对学生已有的学习情况了如指掌,对于他们学习中会出现的问题要有充分的准备,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教师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表达空间,不宜用自己固定的设计束缚他们的思维,教学设计应该是留有弹性空间的设计。在课堂上,教师要成为一个细心的聆听者,尊重学生的思维成果,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但同时教师还应是一个课堂的引领者,在学生的思维陷入误区时,给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恰当点拨与引导。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构建语文有效课堂教学,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积极落实生命教育,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上一篇:高中语文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策略 下一篇:高中诗歌高效教学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