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优化复习教学策略浅谈

时间:2022-07-23 08:13:52

中考数学优化复习教学策略浅谈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中考数学试题的题型越来越新,测试范围越来越广,试题中增加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这给广大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带来新的挑战和探索.本人从多年的毕业班教学实践中认识到,初中中考数学复习并不是对以前所教的知识进行简单的回忆和再现,而是应该使知识在复习课中环环相扣,以重构学生智能活动模式为突破点,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在知识的巩固、深化以及灵活运用方面均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进而提高解题能力.

一、章节复习,善于转化――引发学生联想思维

数学家华罗庚教授指出“学习有两个过程,一个是从薄到厚,一个是从厚到薄”,前者是“量”的积累,后者则是质的飞跃.以每个章节中的数学概念、定义、法则、性质、定理、推论等等来引导学生结构联想,把知识点串联起来,实现由量到质的飞跃,达到厚薄间的转化.如在复习初中代数中的二次三项式、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和二次函数等知识时,以二次函数y=ax2+bx+c(a≠0)为基础,把二次函数的函数值为零(即y=0)、函数值是正数(即y>0)、函数值是负数(即y

数学结构体系是数学知识的中心和灵魂,如果搞不清数学结构,学生所学的知识是支离破碎的.因此我们教师在复习过程中,通过对知识系统地复习,使每一章节中的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找出其变化规律、性质相似之处及不同点,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达到以点串线,以线带面,以面成体的目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从更高的角度理解和掌握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

二、例题讲解,善于变化――引发学生深刻思维

精心选择复习课典型的例题,例题不但有代表性而且是能突出重点,反映中考考试说明最主要、最基本的内容和要求.对例题进行分析和解答,发挥例题以点带面的作用,有意识有目的地在例题的基础上作一系列的改编,达到能挖掘原题的内涵和外延、在变式中巩固知识、在运动中寻找规律的目的,实现复习的知识从量到质的转变.

三、解题思路,善于优化――引发学生发散思维

复习过程中可利用一题多解来引导学生沿着不同的途径去思考问题,并对解题思路优化分析与比较,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品质和思维发展,能为学生养成严谨、创新的学风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将一题多解作为一种解题的方法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图1原题如图1,ABC中,已知∠BAC=45°,ADBC于D, BD=2,DC=3,求AD的长.

解法1作ABC的高CE,利用勾股定理和等腰三角形边的关系建立一元二次方程求AD.

解法2作ABC的高CE,利用三角形全等、相似建立比例关系式,再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求AD.

评析上述两种解法是通用常规解法,是静态思考,方法是属于传统教材重点教学内容、方法.新教材提升了几何变换教学的地位,我们不妨动态思考来优化解法.图2

解法3如图2,分别以AB、AC为对称轴,画出ABD、ACD的轴对称图形,D点的对称点分别为E、F,延长EB、FC相交于G点.可证明四边形AEGF是正方形.设AD=x,利用勾股定理,建立关于x的方程模型, 即(x-2)2+(x-3)2=52,求出x的值.

因此一题多解可以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发散学生思维,但在量的基A上还需考虑质的提高,要对多解进行比较,提炼出最佳解法,从而达到优化复习过程,优化解题思路的目的.

数学教育家弗洛登塔尔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整理归纳是知识反思内化的过程,我们要引导学生归纳整理解题方法,并揭示出多题归一的本质基本相同,数量关系,解答方法基本一样.通过这样的归类训练,加强了方法的积累和归纳,并能分析异同,把知识从一个角度迁移到另一个角度,最终达到常规图形能熟悉、常规结论能记住、类似方法会套用、独创解法受启发的层次,真正提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

初中中考数学复习课是一种重要的课型,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数学素养.为使学生轻负担的复习,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以生为本,全方位、多渠道地为学生创造条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让学生在思维方面有所发展、有所提高,从题海战术中解脱出来,学得灵活,学得扎实.优化复习过程,提高复习效率,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

上一篇:浅谈初中物理电学应用题常用的解题思路 下一篇: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思路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