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探寻数学 在数学中感悟生活

时间:2022-06-22 06:31:44

在生活中探寻数学 在数学中感悟生活

如何构建有效的中学数学课堂,是现阶段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有效”重在课堂效率高、互动强,学生知识与能力掌握快,且能培养学生较强的应用能力.中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策略,能有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探寻数学,在数学中感悟生活”.

一、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和谐氛围

为让学生发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有必要构建生活化的数学教学策略,而其基础与前提,是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基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经验,展开数学的学习过程.生活化教学情境能有效激发学生从生活中提炼数学知识、方法与规律的兴趣.借助多媒体设备、实物、语言等,创设生活化情境,可以囊入生活问题、生活话题、生活故事、生活片段等,以此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探寻数学.

如学习“概率”知识时,可以借助生活中的游戏,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理清概率的相关概念.对于“概率”定义的介绍,组织学生展开小组生活化游戏“投硬币”,记录投的总次数与正面向上的次数.教师引导,在总次数不断增大的过程中,正面向上的频率会越来越趋近于0.5,这就是某件事发生的概率.针对于“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概念的区别,教师借助投硬币和玩转盘2个生活化游戏进行对比,以此区分可能性有限且发生概率相等为古典概型,可能性无限且发生概率不能简单计算为几何概型这两个概念.通过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趣味的游戏活动中发现概念间的差异.

二、生活化的教学素材,紧密契合教学实际

“生活即教育”强调,生活与教育相伴而生,生活与教育密不可分,为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探寻数学,在数学中感悟生活,提升学生的应用意识与能力,可以引入生活化的教学素材,借助生活这个丰富的素材资源与宝藏库,在紧密契合教学内容与实际的情况下,打造高效的生活化数学教学策略.生活为数学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资源,包括工具材料、传统文化、生物资源、情感资源等.基于学生认知水平与兴趣爱好,巧妙借助生活化教学素材,能优化丰富的数学课堂.

如在学习“抛物线”相关知识后,教师提出问题:“在力量固定的情况下,以什么角度可以将球扔得最高?”“如何确定足球踢出去后的大概落点呢?”教师准备好生活化的活动工具,篮球与足球,并在课下引导学生展开验证,结合实验方法与数据记录,展开关于“抛物线”知识的学习过程.又如学习“古典概型”相关知识时,借助豆子这个生活中常见的素材,展开撒豆子游戏活动,在正方形器材中放一个内切圆形工具,豆子随意撒入,用面积比的方式推导出大致π的值.通过生活化工具素材的引入,不仅丰富了教学课堂,也提升了学生兴趣.

三、生活化的探究活动,促进自主合作探究

新课改指出,应该践行以生为本的理念,重视对学生实践探究能力、合作能力的培养,再结合数学学科的特殊性,了解到,数学学习应该多组织趣味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展开自主合作探究,引导学生深化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并在探究中提升能力.由此,“生活即教育”理念下,有必要结合教学内容与目标,契合生活实际,组织学生展开自主性、可行性的生活化探究活动,以活动丰富学习形式,以探究激励学生成长提升,在探究活动中完善学生知识与能力.

如学习“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知识时,教师引导学生做如下练习:让10 kg物体做如下运动,竖直下降10 m,竖直向上提升10 m,水平位移10 m,沿倾角为30°的斜面向上运动10 m.请问,重力分别做了多少功?由于这个问题涉及到生活中物体的移动,且有方向和力的大小,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性活动,探究并回答如下问题:重力做功有大小之分吗?有方向之分吗?结合数量积的知识,学生展开探究过程,发现竖直向上运动时,物体运动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这里的角度α应该是180°,结合“功是力与位移的数量积”这个概念,得出做功有正有负,答案是负数则做负功,正数则做正功.比较大小只能比较数值.通过展开生活化探究活动,将物理与数学学科结合起来,促进学生融会贯通.

四、生活化的应用方向,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展开生活应用,这不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学生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由此,在中学数学教学时,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有必要引导学生展开生活化的应用,运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展开探索实践,由此能优化数学教学质量,也实现真正的高质量的教育.“生活即教育”指出,教育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生活.由此,教师要创造机会,引导学生展开生活化实践应用,结合数学课题、实地调查、动手操作等,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如在学习“统计”知识时,教师引入生活中的广告词,引导学生分析其中蕴含数据的可靠性.化妆品广告中:“其中含有某种成分,只需要10天,就能改善肌肤”.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句广告词的可信度,数字很精确但可信吗?在什么样的皮肤上做的试验?试验人数又是多少?结合这个话题,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应用“统计”知识,调查生活中哪些广告词可靠性不高.或组织学生展开对本校(假设有初中生和高中生)学生近视情况和原因的调查.该用什么抽样方法呢?通过引导学生展开生活化应用,激励学生在实际问题中了解分层抽样的意义与使用方法,以此在用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上一篇:构建内涵丰厚的数学教学 下一篇:初中数学解题思路分析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