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要突出读 落实写

时间:2022-07-23 11:23:54

语文教学要突出读 落实写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4-0176-0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的总体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又以语文能力为核心,语文能力一般泛指人们常说的听、说、读写能力。“听、说、读、写”四者之间看似是并列关系,其实在真正训练的难易上却是递进关系。生理健全的孩子从生下来便接受听的训练,由会听到模仿大人说话,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但再由此跨越到读书,中间要颇费一番周折。首先要学识字,待识字达到一定的量,孩子才有阅读的基础。写,放在最后,可见是最难的,也是学生最终达到的目标。写要讲究布局谋篇,遣词造句,围绕一个话题前后连贯,还不能写错别字。既是对前三种能力的检验,也是对前三种能力的深化。另外,“写”还有自身的任务,尽管对“写”的要求一再降低,学生的习作水平还是不能尽如人意。由此可见,“读”与“写”是语文教学的两根支柱。高林生先生的说法更为形象,把“读”与“写”比作裤子的两条腿,阅读一篇课文好比裁剪一条裤子,先把两条腿的事情做好,再去设计别的。否则,其它方面设计得再精致,两条腿没做好,这条裤子也没有实用价值。语文教学突出“读”,落实“写”,势在必行。

1 阅读的重要意义及阅读教学策略

阅读是习作的基础。习作离不开阅读,习作得益于阅读。因为阅读为习作提供了怎样写的范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文章的整体框架。小到一句话,大到一篇习作,都能从学生读过的课文中找到影子。读和写虽然各有各的训练任务,但又有着密切和相互依存的内在联系。写是读的继续和发展,是升华。要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首先要把读与写很好地统一起来,使读有利于写的表达,使写有利于读的提高。

针对一篇课文而言,要花大力气引导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得朗朗上口,精彩句段要能熟读成诵。为帮助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低年级教师要积极范读,难读的地方甚至一句一句地领读,直至读通、读顺为止;中、高年级要利用学生已有的读书经验,借助工具书,自己把课文读熟。在一遍一遍地读书中,自然求得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

眼下的课文明显加长、变深,尤其是中高年级的课文,单让学生读熟往往要用一节课的时间。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对课文进行进一步的感悟呢?那就要突出重点,抓课文的关键部分,抓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抓焦点段落,读深,读透。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一篇篇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要凭借这些课文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这是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没有必要对所有课文都段段分析,句句品读。通过对课文重点段落的“精雕细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尽量使每一堂课,学生的读写能力都有所长进。日积月累,学生的读写能力一定会有大幅度地提高。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的课,笔者听了许多,他的课亮点很多,其中之一是几乎每节课都安排写的训练,且读写训练点抓得准,抓得巧。或写名言,或造句,或写片段。如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时,故意漏掉“饱经风霜”一词,让学生想像车夫的脸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写出来;学习《新型玻璃》一课时,让学生扮成各种各样的玻璃,以《新型玻璃的自述》为题,让学生把各种玻璃的特点说写出来。紧扣课文训练点,巧设练笔,成为他上课的一大特色。

教师常常埋怨阅读课上“写”挤不进去,原因在哪里呢?主要是缺乏写的意识,认为只在习作课上动笔写,其他课都是“君子动口不动手”;再者是面对如此长的课文,教师面面俱到,阅读的任务都完不成,哪有时间动笔呢?殊不知“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阅读课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每堂语文课都抓住一两个重点训练到位,长此以往,何愁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潜滋暗长?

以上谈的着重是让学生通读全文,抓重点感悟,课堂给写留有一席之地,强调的是读写结合,读在前,写在后。

2 写作的重要意义及写作教学有效途径

只让学生读课本是远远不够的。有人作过这样的统计,小学1―6年级12册语文课本约40万字,算下来,学生平均每天只读大约300字,这个数字是非常可怜的。这么一点儿阅读量,即使教师的课教得再好,也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为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每年3月份,我校都要举办“书海扬帆”读书节,各班建立图书角,学生自发从家里带来图书,交给图书管理员,由图书管理员作中介,实现图书的交流,体现资源共享。学生在买书时,教师让学生先和小伙伴打个招呼,谁买什么书,做到心中有数,最好别买重复。这样一个学生献出一本书,就可以用这本书和全班学生交流。

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才会有质的飞跃。读书量达不到,不能形成阅读能力。同理,习作量达不到,习作水平也不可能提高。我们学校除要求每节课都安排写的训练、每学期完成大小习作各八篇外,还倡导学生坚持写日记。2―3年级,每周不少于2篇;4―6年级每周不少于3篇。日记内容主要是记录身边发生的事,写自己的喜怒哀乐,写对一些事情的看法,可长可短,贵在坚持,旨在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培养学生天天练笔的习惯。几年的实践,学生的习作水平显著提高,有的学生在日记中写到:“一天不练笔,就好像缺点啥似的;一天不动笔,手都有点痒痒。”练笔几乎成了学生的每天“第四餐”,学生自觉地把练笔当作生活的一部分。

“学语文就是要培养读和写的能力。读写是一种技巧,它只有通过大量的读写实践才能形成和发展。”(张田若语)语文课时多,效益不高,尤其是读写能力薄弱,究其原因,恐怕还是“大量的读写实践”落实不到位惹的祸。

上一篇:小学语文课本选文研究 下一篇:“合作学习”在初中物理习题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