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证券市场弱式有效性的实证分析

时间:2022-07-22 10:06:23

上海证券市场弱式有效性的实证分析

【摘要】我国股市自20世纪90年代初建立以来,已经成为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资源配置、规避风险、宏观调控等作用日益凸显。本文运用上证综合指数(2001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日收盘价数据,采用单位根检验、序列相关性检验和游程检验这几种方法,对上海证券市场的弱式有效性进行实证检验,得出其已基本达到弱式有效的结论。

【关键词】上海证券市场 股票市场 弱式有效性 单位根检验 序列相关性检验 游程检验

一、研究方法和样本数据的选择

(1)研究方法。本文运用单位根检验、序列相关性检验、Granger因果性检验和游程检验这几种方法,检验上证指数的收盘价之间是否有关联关系,来分析市场是否达到弱式有效。

(2)样本数据选择。本文选取了2001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的上证综合指数日收盘价,共计2905个数据。并且,为了克服现期股票价格对前期价格的依赖关系,采用收益率作为指标,来消除股价变动的影响,使用股价对数之差近似作为股价变动的增长率。使用上证综合指数对数收益率,主要因为对数价格的差就是复利收益率,而复利收益率具有以下特点和优势:①取自然对数,可以使不同日的股票价格水平更加的平滑,尽量消除价格变化率的影响;②具有简单加和性,计算连续几期的收益率,只要将各期的收益率相加即可。

二、实证分析

(一)单位根检验

(1)模型。

PT=aPT-1+b+ξ

因为使用上证综指的日收盘价来分析有局限性,所以改用收益率来分析。相应的模型为:

RT=aRT-1+b+ξ

其中,PT为第T期的价格,PT-1为第T-1期的价格,a为自回归系数,b为漂移系数,ξ为误差项,RT为第T期的对数收益率,RT-1为第T-1期的对数收益率,随机误差项满足零均值、同方差等假定。

(2)检验。

原假设:模型为单位根过程,收益率变动非平稳有趋势。

备择假设:模型为非单位根过程,收益率变动平稳无趋势。

检验的t统计量为:t= ;当a=1时,t=

判断:当t≤DF临界值,拒绝原假设,认为模型为非单位根过程,收益率变动平稳无趋势;

当t>DF临界值,没有足够的理由拒绝原假设,认为模型为单位根过程,收益率变动非平稳有趋势。

(3)利用Eviews软件进行检验。

观察检验Eviews软件检验的结果,可知,DF检验t值小于1%、5%、10%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所以,拒绝原假设,模型为非单位根过程;收益率变动平稳无趋势,即认为上海证券市场服从弱式有效性。

(二)序列相关性检验

(1)模型。

序列相关性检验主要用来检验前后期数据之间的相关程度,以判断这些数据是否存在某种联系。对于股票价格指数而言,主要是考察当前股票价格指数是否与历史的存在相关关系,或是否存在某种趋势。

模型为:

RT=a0+a1RT-1+ξ

其中,R为对数收益率。

(2)检验。

原假设:a1为0;

备择假设:a1不为0。

判断:如果a1为0,则证明上海证券市场服从弱式有效性;

如果a1显著地不为0,则证明上海证券市场不服从弱式有效性。

(3)利用EViews软件进行检验

观察检验EViews软件检验的结果,可知,a1=0.003772≈0,并且模型的a1=0.000014≈0即模型拟合得很差,因此,可近似认为上海证券市场近似服从弱式有效性。

(三)游程检验

(1)理论。游程,是指股票价格变化保持相同符号的序列。股票的价格变化只有三种:正、负和零价格变化。因为零价格变化出现的概率非常小,所以把零价格变化归为正的价格变化。一个长度为i的正游程是指一个连续i次正的价格变化随后是负的价格变化或零价格变化。游程检验可以不考虑观察值的数值大小,而仅对观察值的正负号趋势进行检验分析。

(2)模型。

E(m)=

δ2(m)=

m:游程总数

n1:正的价格变化的样本个数

n2:负的价格变化的样本个数

n:样本个数

δ2(m):m的方差

(3)检验。

原假设:样本是随机样本;

备择假设:样本不是随机样本。

检验统计量:Z=

(4)利用SPSS进行检验。

通过检验结果可知,检验统计量Z=-0.148,0.05,没有足够的理由拒绝原假设,即认为总体变量值的出现是随机的,可以认为中国股票市场对数收益率是随机游走的。因此,我国证券市场已达到弱式有效性,投资者利用历史数据进行技术分析得不到超额利润。

三、结论

本文通过选取2001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上证综指日收盘价作为样本,通过单位根检验、序列相关性检验和游程检验,可以得出我国上海证券市场基本服从弱式有效性的结论,Granger因果性检验的结论是上海证券市场不服从弱势有效性。总体来说,我国上海证券市场近似服从弱势有效性。这进一步说明了在现阶段的我国证券市场上,已很难再单纯依靠技术分析获取超额利润。

上一篇:探究经济法学的基本原则 下一篇:应对当下金融危机的财政政策效应及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