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内韩国语口译教材分析研究

时间:2022-07-22 12:42:12

中国国内韩国语口译教材分析研究

【摘 要】目前,中国韩国语口译教学还处在初步探索中,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一就是口译教材的匮乏问题。文章将以韩国语口译教材为研究对象,考察近年来国内已出版韩国语口译教材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对韩国语口译教材的编纂前景提出见解。

【关键词】韩国语口译教材 口译 分析研究 思考

一、引言

近些年来,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口译作为跨文化沟通的桥梁,在现代社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口译本身对译员也有着很高的要求,不仅要求译员有高水平的双语综合能力,而且要求译员具有广阔的知识面、高超的应变能力以及优秀的现时表达能力。因此,口译教学与其他课程教学不同,它对学生心理素质、反应能力以及综合文化素养的提升均有很高要求。

中韩建交20年来,两国间的交流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这也使得社会对生活陪同、商务洽谈、旅游观光等各层次韩国语口译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学校是培养韩国语口译人才的中坚力量,但是目前中国韩国语口译教学还处在初步探索中,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一就是韩国语口译教材的匮乏问题。因此,本文将重点考察近年来在中国出版的韩国语口译教材,分析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韩国语口译教材编写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一些见解。

二、口译和口译教学的特点

(一)口译特点

关于口译的定义,曾有许多学者根据不同的侧重因素做出不同的阐述,但是较为普遍的定义是:“口译是一种通过口头表达形式,将所听到的信息准确而快速地由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进而达到传递与交流信息之目的的交际行为。”[1]即口译是一种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双语转换的活动,要求译员具有高超的应变能力和现时表达能力,具有现场性、现实性、即席性、限时性、交互性等特点[2]。

(二)口译教学特点

鉴于口译的特殊性,“口译教学绝不是语言教学的继续,不是低年级口语练习的继续,也不是书面文章的口头表达,更不是检查背诵课文的记忆能力”。[3]口译课是一门与口语、笔译、听力等课程紧密联系又有明显区别的课程,是“一门集理论技巧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于一身的专业技能课”[2],对学生的心理素质、综合文化素养以及现场随机应变能力的培养都有较高要求。因此,口译教学要把学生视作译员,以其为中心进行设计,重点培养学生在口译方面的职业素养和技能。

(三)口译教材编写原则

1.科学性和技能性

口译教材应充分反映口译工作的实际特点及口译教学的客观规律,“对教材的体系要进行精心的构思、系统的设计、合理的选材与科学的编排”[4],同时要以口译技能训练为主线,不应与一般语言或笔译教材混为一谈。

2.多样性和仿真性

现实生活中的口译往往涉及多种场合或领域,因此口译教材也应尽可能囊括多种话语类型口译并尽可能兼顾多个主题[4],同时还应坚持仿真性原则,选取口译工作中的实际语言素材,制作接近口译现场情境的音频或影像资料。

3.时代性和层次性

口译教材与现实关系极为密切,需要不断更新、调整和补充以充分反映时代的发展[5]。此外,编者在开发教材时还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层次和语言水平,针对不同情况有的放矢。

二、对现行韩国语口译教材的分析研究

目前在中国出版的韩国语口译教材主要有尹敬爱(韩)、权赫哲(韩)、吴昭(韩)等人编写的《韩国语口译教程》(2007年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以下简称尹敬爱版),金宣希(韩)的《韩中・中韩口译教程》(2014年北京大学出版社,以下简称金宣希版),卢雪花的《中韩口译教程》(2015年北京大学出版社,以下简称卢雪花版)等,分析这三部教材可以发现:

(一)教材定位情况分析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三部口译教材定位、适用对象均较为明确。尹敬爱版指出教材在于提升韩国语专业高年级学生的口译技能,但是由于韩国语口译教材的匮乏,这本教材在实际中也被广泛运用于职业口译(包括MTI)教学中;金宣希版则是定位为韩国语本科高年级学生;而卢雪花版则是将适用对象定为职业口译(包括MTI)。但是三部教材在教学目标描述上则不够清晰明确,这主要是由于韩国语口译课程尚缺乏统一的教学大纲所致。

(二)教材基本框架分析

从教材基本框架来看,尹敬爱版和金宣希版是依据不同主题来安排学习内容,其中尹敬爱版除了第1单元介绍口译基本理论知识外,剩余9个单元分别为9个不同主题;金宣希版中则是每课分别为一个主题。这种主题式编排有利于学生积累不同主题的背景知识和口译技巧,不过两版教材中也存在着主题重复或相似现象,如尹敬爱版中的“经济贸易”与“招商引资”,金宣希版中的“活动主持词”与“宴会主持词”。由于一本教材所能囊括的内容有限,因此应尽可能介绍多种主题类别。卢雪花版则是依据口译理论体系而非主题来划分,对口译的基本概念、口译的过程、口译技巧等理论内容分章节进行了全面介绍,对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口译理论体系很有帮助,但跟另外两版教材相比,实践性则相对较弱。

(三)教材各单元/章/课内容构成分析

从教材各单元/章/课内容构成来看,尹敬爱版除第一单元(介绍口译常识)外,其他单元均由准备、实战、巩固、时事常识、关联用语充电站五个部分构成。从学生的口译技能训练角度来看,尹敬爱版的口译训练过程完整,“准备”板块对应译前准备,“实战”板块对应译中监控和译后评估,“巩固”则为学生提供进一步训练的机会,可见该版教材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译基本能力和实战能力,不过由于本书是在2007年编纂完成,因此时事常识板块内容大都不具时代性。

卢雪花版中各章并没有固定的体例,其第1-5章主要是对口译概念、口译过程、同声传译、交替传译等理论的介绍,第6-7章为“口译训练篇”,提供了一些中韩文练习材料。该版教材理论性很强,对帮助学生掌握口译理论和口译技能的培养方法很有帮助。但是由于本教材的口译材料来自编者的同传实践,因此多数与长吉图开发开放、图们江地区开发等地区的经济社会密切相关,存在材料主题过于单一和地域化的问题。

金宣希版中每课内容均由翻译场景、词汇预习、翻译内容、细节详解、口译基本常识、口译花絮六个部分构成。其中,细节详解和口译基本常识部分可以说是编者丰富口译经验的精华总结,对于提升学生的韩汉互译能力有很大帮助,而且教材所选语言资料也比较简短,符合本科3-4年级学生的语言水平。但是口译教材并不等同于口语或笔译教材,它还应该包含记忆、笔记等口译技能训练方面的内容,而且作为口译入门教材,对口译基本理论知识的介绍也不应该缺失,遗憾的是该版教材并没有涉及这部分内容。另外,本教材没有设置课后练习部分,也不利于学生课后的进一步巩固。

(四)教材时效性分析

从出版时间来看,尹敬爱版于2007年初次出版发行,到2013年已经第9次印刷,是至今为止最为广泛使用的韩国语口译教材。不过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口译教材编写应遵循时代性原则,该版教材很多选材已经过时,因此对该版教材进行适当修订很有必要。另外两种教材则相对较新,对于改变当前韩国语口译教材匮乏的现状、给口译课堂提供更多的教材选择方面具有一定帮助。

(五)教材配套资料分析

从教材配套资料来看,三部教材均配有音频光盘,卢雪花版音频资料是取自现场录音,其他两本教材则是无杂音标准语速录音。口译与一般口语教材不同,不仅仅是“听”,现场环境对口译影响很大,因此通过现场的录音或者视频资料来还原现场场景也很重要。另外,三种教材都没有教师用参考书以及能够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拓展学习的辅助教材。然而任何一门口译课程都不可能包罗万象,更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需要学生课后完成,因此高质量的配套用书开发十分必要。

(六)教材版面设计分析

从教材版面设计来看,尹敬爱版和卢雪花版整体基调色为黑白色,且排版比较密集,书中没有插图,这其实不利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金宣希版中则有多张口译场景的真实图片以及图画、图表,且教材主体内容为彩印,容易给学生带来轻松感。

三、未来韩国语口译教材编写思考

基于上文内容的分析,笔者认为未来中国国内韩国语口译教材的编写需要考虑以下几点内容:

(一)编写教材前应对目标学习者的知识和语言水平及需求进行广泛的调查,在此基础上依照口译人才培养体系的要求并考虑课堂环境、课时等因素来进行教材编写,从而确保教材能够有的放矢,满足不同口译教学实际的需求。

(二)口译技能训练是口译教学的根本,是口译教材必不可少的内容,因此口译教材应重点突出口译技能训练,避免沦为变相的笔译或口译教材。

(三)口译训练材料的选择和编排顺序要遵循真实性、多样性、科学性原则,材料题材、体裁等要多样,尽可能不重复且应遵循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原则,音频或影像资料应尽可能取自或模拟现场。

(四)口译教材除了主教材外还需要注意教师用参考书、学生课后练习用书等辅助教材的开发,以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课后的学习效果。

(五)在教材版面设计方面可以多采用形象化的照片、插图等来帮助学生理解,以便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六)口译教材与时代息息相关,正式出版的口译教材还需要定期做适当的更新调整,以便充分反映时展的要求。

(七)口译教学特别是职业口译教学并不是一本教材就能解决所有教学问题。因此,还需考虑系列口译教材的开发,如依据口译类型可以开发交替传译教程、同声传译教程;依据口译水平可以开发初级口译教程、中级口译教程和高级口译教程,以及专攻词汇、句子或语篇口译技巧的专门教材等。

四、结语

目前国内韩国语口译教材十分匮乏,并且现有的教材中也存在着教材所定位的适用对象和实际使用者不匹配,或教材中口译理论部分和实战训练部分比例不调,或选材内容过时需要更新调整,或材料形式单一,或选材主题重复,或版面设计过于单调,或口译技能部分讲练不到位等诸多问题。为了进一步推动韩国语口译实践、教学和研究的发展,培养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韩国语口译人才,有必要在结合前沿理论、参照口译人才培养体系要求并汲取现有韩国语口译教材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编写出能真正满足韩国语口译教学需要的教材。

【参考文献】

[1]梅得明.高级口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6.

[2]王晓燕.口译特点与口译教学[J].中国翻译,2003,24(06):56-58.

[3]吕国军.口译技能训练需要一个科学可行的大纲――评刘和平著《口译技巧――思维科学与口译推理教学法》[J].中国翻译,2001(06):53-55.

[4]王金波,王燕.口译的特点与口译教材:问题与前景[J].外语界,2006(05):41-47.

[5]方健壮.论口译教材的特点与编写原则[J].中国科技翻译,2002,15(01):24.

上一篇:中国近代教会女校发展历程探析 下一篇:平台领导需要堂吉诃德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