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中的概念教学

时间:2022-07-21 08:56:27

【前言】教学过程中的概念教学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2 抓关键词 表达概念内涵即地理事物本质特征的往往只有几个词语。我们教师要帮助学生抓住关键词,分析疑难点。如“河流侵蚀地貌”是河流在流动过程中,破坏并掀起地表物质,形成的地貌。那破坏并掀起就是理解的关键了,和“河流堆积地貌(搬运能力减弱并沉积)”就有...

教学过程中的概念教学

摘要:课堂教学中的概念是基础知识的组成部分,也是理解和掌握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关键。地理学科综合性强、涉及面大,课本中出现的概念多,特别是地理术语和地理名词多,学生学习难度大。对地理概念要重在理解,理解它的内涵和外延,不应死记硬背。

关键词:教学过程概念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8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3-0223-01

1 直接观察

一些概念照本宣科很抽象,可让学生直接观察地理事物的外部特征,再综合、分析,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形成概念的内涵。如学习温带落叶阔叶林这一概念时,学生观察校园里梧桐树的树叶形状并和一些松树进行对比,同时思考其深秋至冬天的情况,树叶会脱落。这样,学生对落叶阔叶林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就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

2 抓关键词

表达概念内涵即地理事物本质特征的往往只有几个词语。我们教师要帮助学生抓住关键词,分析疑难点。如“河流侵蚀地貌”是河流在流动过程中,破坏并掀起地表物质,形成的地貌。那破坏并掀起就是理解的关键了,和“河流堆积地貌(搬运能力减弱并沉积)”就有了明显的不同。这两个概念一个 是破坏一个是沉积.

3 归纳法

对内容较多、表述较长的地理概念进行归纳、提炼,分层次、多角度去理解。如自然资源的概念,完整的表达是“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如果对这一句话进行归纳、转换,就是下列的两个属性:

自然属性:客观性,天然存在,没有经过人类加工。

经济属性:有用性,在当今技术条件下能用于生产和生活。两个属性缺一不可。这样一转换,自然资源的内涵就一目了然。

4 类比法

明确了单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后,为了能达到准确运用的目的,还必须搞清概念间的几种关系。

4.1近似概念

如降水和降雨,都表示大气中水汽凝结降落到地面这一现象。不同点是降水指从云雾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态和固态水,而降雨即从云中降落到地面的滴状液态水。可见,降雨只是降水的一部分,仅指液态水即雨水。所以,在描述气候特征时,如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1000mm左右,用的是“降水量”;河流的五种补给形式之一是“雨水”即降雨,两者不可调换。

4.2矛盾概念

外延相反的概念叫矛盾概念。比如城市化和逆城市化、寒流和暖流、可再生和非可再生性等等,指出他们的所谓矛盾、差异,就可以准确的理解掌握 。

4.3包含关系的概念

地理环境、社会环境、城市环境三个概念,都表示人类生存的环境。但地理环境是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社会环境是人类在自然环境基础上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创造的人工环境;城市环境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干预最强烈的地区,人口多、房屋密集、交通拥挤是最大的特点。可见三个概念中,内涵最丰富的是城市环境,外延最大的是地理环境。再比如:人口容量、合理人口容量等等。

4.4概念的广义和狭义

有些概念,由于时间、空间范围不同,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教学时,应抓住概念的时间、空间差异找出“广”和“狭”的原因,确定适用范围。如水资源,广义水资源是指水圈内水量的总体;狭义水资源仅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不包括海洋水、大气水。这样,从空间范围看,“广”和“狭”非常明显。同样道理可区分广义农业和狭义农业,广义沿海和狭义沿海。

在运用以上方法进行概念教学时,还应坚持“理论必须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在学生形成概念时,不仅要使学生背诵概念的词义,而且要使他们会论证、会运用这些概念。教师设计一些习题,在分析概念后及时进行练习,这样,既可检查学生对概念理解是否完整、准确,又能巩固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上一篇:武术教学对中职学生的影响 下一篇:中职校园网建设初探